黃雪峰
摘要:中職數學課要降低難度;要服務于專業(yè);要體現學以致用;要讓學生感受成功,樹立信心;建立多梯度、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改革;模塊;興趣
在中職類學校,就數學而言:“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是普遍現象。本人曾在任教的職中高一學生中進行過這方面的抽樣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于文化課厭學情緒最重的是數學。大多數學生覺得數學課聽不懂,學不會,學了也沒用。但是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職業(yè)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當今職業(yè)教育正掀起改革浪潮的大形勢下,中職數學教學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一、從教學內容著手把難度降下來,讓學生在數學課上聽得懂、學的會。
中職數學教材大體上沿襲了普通高中的教學內容,只是稍簡單了一點,一直保持應試教育的特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風格,內容多,而實際授課時數較少。中職學生大部分數學基礎差,有的沒參加中考就進了中職。教材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極其不符,學生在數學課上聽不懂、學不會。此外,教學內容本身與學生生活相脫離,缺乏必要的趣味性和科學性,直接導致了學生厭倦上數學課,認為學數學沒什么用,形成下課抄作業(yè)、考試忙作弊等許多不正?,F象。因此,必須從教學內容著手降低數學課的難度。教學內容要與學生數學基礎相適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建立數學知識基本模塊,從初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開始,對應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大綱適當降低難度,以代數、三角的主要內容為基礎,注重與生活實際和專業(yè)課程學習的聯系,增加趣味性與可讀性,降低推理與證明的要求,強調打基礎、可接受、重應用的原則,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愿意學、學的懂、學了會用。編寫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也是很有必要的,中職在校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知識目標必須要層次分明,可將例題分層、練習與習題分層,研究型的數學問題也應分層,使一本教材多種梯度,多層次,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既適應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的能力要求,又滿足那些準備升學的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每一節(jié)數學課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以“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為原則,讓學生一課一得,切忌內容過多。
二、以模塊的形式設置數學課程內容,不同的專業(yè)設置不同的模塊,使文化課真正服務于專業(yè)。
把數學教學與專業(yè)教學結合起來,是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中職數學教師至少要了解或熟悉本校開設的各門專業(yè)的相關知識。經常保持與專業(yè)課老師的聯系,了解同步教學內容對數學的要求,會用到哪些數學知識解決哪些專業(yè)問題,為平時教學積累素材。如商貿類的專業(yè)可開設計算器的使用、統(tǒng)計方面的模塊;機電類的專業(yè)可開設畫圖、解三角形、坐標、平面解析幾何方面的模塊;計算機類的專業(yè)可開設數制的轉換、漢字的編碼方面的模塊;美術設計類的專業(yè)可開設空間幾何體、黃金分割方面的模塊;物流專業(yè)的可開設一些關于稅收、線性規(guī)劃方面的模塊,等等。中職數學教師只要深入專業(yè)教學中,在其中都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以模塊的形式設置數學課程內容,不同專業(yè)根具實際,貫徹“實用”、“夠用”的原則,選擇并加強相關內容的教學。
三、中職數學教學要體現學以致用,以數學無窮的應用價值使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產生需要學好數學的愿望。
中職數學教師要善于對應用問題進行教學法加工,讓學生覺得學數學是有用的。教師要做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與物,多收集反映數學知識的自然現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生產事例,特別是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有關的應用數學的實例。還要能將一些復雜的應用問題盡量改編為學生能接受、能解決的應用問題,能將一些純數學題改編為與學生所學專業(yè)密切相關的應用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應用問題的地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妙地將應用問題穿插于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演練基礎知識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數學的應用。改變空洞的說教,采用參觀、調查、實習實作等形式走出課堂,到工廠、商場、賓館……讓學生切實直觀地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結合專業(yè)介紹一些具有震撼力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各行各業(yè)都需要數學。假以時日,不斷滲透,學生就會慢慢體會出數學來源于生活與實踐,應用于生活與實踐,不再認為數學學了也沒用。
四、開設趣味數學模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感受成功,樹立信心,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趣味數學模塊應側重趣味性,要使學生學數學、愛數學,把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訓練和發(fā)展數學思維寓于趣味之中。趣味數學的內容應以數學學科知識體系為依托,充實、吸納一些新的數學信息,如通過探索能獲得一定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學習內容或通過活動操作而得到數學結論的學習內容。內容的選取要強調廣泛性、多樣性和綜合性,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散思維的機會,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多種答案。本人在過去的一學期曾在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了9個課時的趣味數學教學,與常規(guī)的課堂相比,學生積極性高,學習動力比較足,參與度比較廣,課堂氣氛非?;钴S。其中騙人的平均數、令人著迷的七巧板、金字塔之謎和黃金分割等等,讓學生很感興趣。記得有這樣一題“李白去打酒,遇店加一倍遇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壺中無滴酒。問原有多少酒?”好幾個學生在課外和我一起討論課好久。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題目在學生中爭議頗多,討論很激烈。這樣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親自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使學生在融洽的氣氛中自由的思維、平等的討論和大膽的想象,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
五、建立多梯度的評價體系,不拘泥于分數為評定學生數學成績的唯一標準。
建立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小檔案。檔案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學生作業(yè)、小論文、最佳作品、獲獎情況和學習品質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實踐操作能力評價以及教師、同學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等。學習過程記錄的內容還包括課堂觀察、課堂提問、思維品質、在小組中的合作意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行為、作業(yè)和練習的認真程度和正確率、實習操作、收集資料等。每學期期中、期末,根據檔案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分數和教師的評語。評語注意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還制定了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對學生的進步能夠即時肯定與獎勵,獎勵采用口頭的、書面的、活動的、物品的等形式。
教育,乃教書和育人。教書是載體,根本目的是育人。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以“失敗者”的角色進來的,我們不能讓他們再以失敗者的心態(tài)踏入社會,如果我們的數學課堂,能讓他們感受成功,樹立信心,讓他們用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將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最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張永春.數學課程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丁華升、唐復蘇.中學數學課程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張華.論課程目標的確定[J].外國教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