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導語:
“新穎”一詞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送參寥師》,詩中寫道:“劍頭唯一吷,焦谷無新穎?!边@里的“新穎”指新生的帶芒的谷穗。后來,“新穎”逐漸引申為作品的內容新鮮而別致,令人耳目一新。在記敘文寫作中,如果能夠做到新穎別致,那就能讓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充滿活力,甚至成為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記敘的新穎來自多個方面,其中,巧選人稱、妙用順序角度是最簡單易行的兩種方法。下面,讓我們先來看兩個美文片段,感受這兩種技巧的表達效果。
【美文導航】
片段一:
你懷疑過自己,你曾沮喪地說:“太多的人都比我優(yōu)秀?!蹦憷鲜前屯约旱拿峙旁诔煽儐蔚牡谝晃?,然而,你的前面,總有幾個名字在那里晃啊晃,攔住你,不讓你遂愿。我說:“媽媽是做教師的,知道教育界有個著名的‘第10名現(xiàn)象,就是說,在班級里排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以后是最有出息的。別氣餒,你要生出與競爭對手較量人生最終得分的雄心?!蹦阌终f:“媽媽,你和我爸爸都是學中文的,按照遺傳學的原理,我似乎更適合學文科,可我偏偏選了理科。我覺得我好像是選錯了?!蔽艺f:“其實,媽媽的理科學得棒著呢!媽媽一直為自己選擇了文科后悔呢?,F(xiàn)在好了,你成了媽媽最好的后悔藥。”
你于是微笑著前行,心兒的帆,鼓得滿滿的。
你尋夢尋得好辛苦。在萬里之外的異國,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稚氣未脫的眉宇間竟隱約有了一道只有母親才能發(fā)現(xiàn)的細紋!我慌了。我問自己,這孩子究竟給自己的眉心施了怎樣的壓?須知,上萬次的局部皮膚活動才能締造一條皺紋??!離別的時候,我鄭重書寫了《母親至囑16條》,令你貼于床頭。其中一條,就是告誡你“不皺眉”的。我好怕在追夢途中,你被猾黠的竊賊竊走人生的快樂。我要你的眉梢永挑著歡笑。
后來,你戴上了博士帽。你告訴我說,你是你們高中同學中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我立刻想到了那張曾被你萬分看重的成績單。孩子,你看,這一回,到底是誰的名字,當仁不讓地排到了第一位?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焙⒆?,不要聽信這樣的話。相信吧,當你擁抱遠方的時候,你就擁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只有卓異的耳朵,才可以聽清遠方的召喚;只有插翅的心靈,才可以飽覽遠方的勝境。
(節(jié)選自張麗鈞《必然的抵達》)
品析:這是一位母親記錄兒子成長經歷的文字,面對失敗,兒子懷疑、沮喪,而母親卻想盡辦法來給孩子鼓勁。終于,兒子戰(zhàn)勝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跑到了同齡人的前面……作者在講述這個故事時,本可以用第三人稱“他”來寫兒子,但作者沒有這么做,而是避開了尋常的“他”,以“你”作為對象,傾訴內心的話語,小小人稱的改變,一下就令人心頭為之一亮,悄然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并讓所有文字飽含真情。那種深藏于母親心中的最親切、最真誠、最熾熱的情感在字里行間急急流淌,深深打動人心。不難看出,在記敘過程中,巧用人稱常常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片段二:
從一個菜攤走到另一個菜攤,我不停地在尋找一個賣菜的老婆婆。
昨天,愛人因事早走,把買菜的事情就交給了我。別看買菜不是什么大事,孰料,還真是一門學問。置身于偌大的菜市,熙熙攘攘的人流,紛繁喧囂的聲音,琳瑯滿目的品種,參差不齊的質量,各種各樣的價格,令人眼花繚亂。我只能忐忑不安地走向一處菜攤。
守菜攤的是一個年紀很大的老婆婆,干瘦的臉上雕刻著歲月的風霜,但凹現(xiàn)的眼窩里仍然有一雙很和善的眼睛。見我走近,她就指著蔬菜對我說:“都是新鮮的,買一點嗎?”她的聲音多么像我的老母親。老婆婆的話一下子將距離拉近,我自然就買她的菜了。在菜攤上,我東揀一下,西挑一下,把她的菜撥弄得零亂不堪??次疫@樣子,她笑著說:“你不會買菜,來,我替你揀。”說完,就利索地把菜分揀好。
“您這么大年紀了還賣菜?”我不解地大聲問。她聽清楚了說:“習慣了?!薄澳悄淖优还苣??”聽我提及她的子女,她顯得非常高興地說:“他們都很孝順,都不要我干,可我一天不做心里像缺了什么似的,你看,我身板現(xiàn)在還硬朗著呢?!蔽腋恫隋X,沒想口袋里零錢不夠付,無奈拿出一張百元的。我知道很為難她,一個賣菜的老婆婆,菜攤上的菜攏起來也不足百元,而且她也不會有很多零錢的。她對我說:“你把零錢給我,剩下的明天再給。”“好的,我明天一定給。”一激動我就忘了到附近去換零錢給她,拎起菜就走。
于是今天早上,我早早趕到菜市場……
(節(jié)選自光其軍《守住誠信》)
品析:本文記敘了一件很尋常的事,“我”去菜場買菜,身上的錢不夠,老婆婆并不在意,讓“我”明天再給。透過作者的描述,一位善良、熱心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惹人喜愛。在記敘過程中,作者并沒有采用常見的順敘,由前向后不緊不慢地進行講述,而是采用倒敘方式,先寫“我”在菜市場急切地尋找老婆婆,然后再回過頭來倒敘事情的經過,如此巧設懸念,讀者的閱讀興趣一下地就被調動了起來,取得了非常好的表達效果。別具一格的記敘順序,讓文章顯得與眾不同。
【寫作攻略】
同學們在寫記敘文過程中,如何借助人稱、記敘順序來營造新意,吸引讀者,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呢?
先來看記敘的人稱。記敘文的人稱一般有三種,即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第三人稱“他(他們)”。最常用的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不僅便于進行細膩的心理描摹,更能把內心真摯的情感一吐而出,去撞擊讀者心靈,給人的感覺真實、親切。第三人稱是以旁觀者的態(tài)度來敘述的,往往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帶任何偏見,從而能讓讀者信服。所以,這兩種人稱只要用得恰當,并不影響表達。
不過,如果你能稍稍轉換一下角度,采用第二人稱,借助于“你”或“你們”,來向讀者敘述親身經歷或他人故事,往往就能輕松地把那種最親切、最真誠、最熾熱的情感表達出來,深深打動人心。
再來看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五種。順敘是指按照事件發(fā)展的時間先后次序來敘述。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分敘就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分開來寫,以求眉目清楚,有條不紊。
正常情況下,別人都使用順敘,如果你能采用倒敘,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前面,那就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的興趣。另外,你也可巧用插敘、補敘等方式來讓平淡的事情生出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