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吉林省柳河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吉林通化 135300)
蛋雞禽霍亂的診治
李雪梅
(吉林省柳河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吉林通化 135300)
通過禽霍亂(FC)的發(fā)病情況,觀測臨床癥狀可發(fā)現(xiàn)此病可導致病雞精神沉郁、發(fā)熱、貧血、下痢等癥狀。剖檢可發(fā)現(xiàn)出血點,心包腔發(fā)炎,心包腔內積液等癥狀。實驗室內可進行涂片檢驗、細胞分離培養(yǎng)、生化試驗、動物試驗及藥敏試驗等進行確診。通過隔離飼養(yǎng),雞舍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對病雞采取治療并對雞群進行給藥預防,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蛋雞 禽霍亂 診治
禽霍亂(FC)又叫禽巴氏桿菌病或禽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觸性疾病。本病常呈現(xiàn)急性敗血性癥狀,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2014年5月20日,柳河縣某蛋雞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8500羽320日齡海蘭褐殼蛋雞突然發(fā)病,第一天死亡15只,第二天死亡38只,最多時一天死亡85只。根據(jù)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確診為禽霍亂,整個病程共發(fā)病2800只,發(fā)病率達33%。經過治療3天控制病情,共死亡425只,死亡率達5%。
病雞呈急性經過,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縮頸閉眼,打瞌睡,尾、翅下垂,羽毛松亂,不喜歡活動,有的病雞把頭埋于翅膀里。病雞體溫升高到43~44℃,雞冠呈現(xiàn)紫色,貧血,可視黏膜、肉垂蒼白,消瘦。呼吸困難,口鼻分泌物增加,流出混有泡沫狀黏液,張口伸頸,搖頭,試圖排出蓄積在喉部的黏液。食欲減少或廢絕,渴欲增加,劇烈下痢,糞便呈黃綠色或灰白色,有的排泄物帶血,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脫落黏膜,肛門周圍被排泄物污染。脫水干爪,共濟失調,最后倒于籠內,掙扎拍翅,發(fā)生痙攣死亡。
剖檢病死雞可以看到皮下組織、腹膜、腹部脂肪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心包發(fā)炎,心包腔內積有大量的淡黃色渾濁液體,并混有少許纖維素,心冠脂肪、冠狀溝和心外膜有出血點。肝腫大,質地脆弱,呈棕紅色,肝臟表面有針尖大乃至粟粒大,散在性黃白色壞死點,有的可見有少許出血點,膽汁增多,膽囊脹滿。脾臟腫大,如球狀,被膜下有灰白色壞死點。個別病死雞肌胃出血,發(fā)生嚴重的出血性腸炎,尤其以十二指腸的病變?yōu)樯?,腸黏膜充血并布滿小出血點,腸系膜出血,胰腺出血。肺臟嚴重瘀血和水腫,個別病死雞氣管內有黏液,氣管環(huán)出血。氣囊和內臟表面,有黃色干酪樣滲出物。卵泡充血,有的卵泡破裂,卵黃流入腹腔。有的子宮內有已成熟的硬殼蛋滯留。嗉囊中常積有較多的飼料或液體。
4.1 涂片鏡檢
取病死雞的肝臟和脾臟觸片或心血涂片。用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明顯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用瑞特氏染色鏡檢,可見明顯兩極著色的短小桿菌,無鞭毛,不形成芽孢,有莢膜。
4.2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無菌操作取病死雞肝臟,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平板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24h,結果血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可見許多濕潤的露珠樣小菌落,周圍不溶血,而麥康凱平板培養(yǎng)基上則無任何菌落。用菌落作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極濃染的陰性小桿菌。將分離的菌株接種于血清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24h,可見淡灰色、邊緣整齊、表面光滑、閃亮的露珠樣小菌落,將該菌落于45°角折光觀察,可見菌落呈橘紅色,稍帶金色、邊緣有乳白色的光帶。
4.3 生化試驗
將分離細菌的純培養(yǎng)物,進行氧化酶試驗,結果為陽性。接種微量生化反應管,能發(fā)酵葡萄糖、蔗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不分離乳糖、麥芽糖、山梨醇。符合多殺性巴氏桿菌的生化特性。
4.4 動物試驗
用5ml生理鹽水將分離培養(yǎng)的細菌洗下,混合均勻后,接種于21日齡試驗組小公雞7只,肌肉注射0.5ml;對照組7只小公雞肌肉注射生理鹽水0.5ml。24h后,試驗組小公雞表現(xiàn)精神沉郁,不喜運動,剖檢死亡雞呈急性敗血癥變化,肝腫大,心冠脂肪、心包膜有出血點,腸道出血;取其肝和心血涂片,染色鏡檢可見有巴氏桿菌。對照組小公雞無任何癥狀。
4.5 藥敏試驗
利用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該細菌對諾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對恩諾沙星、慶大霉素、青霉素中度敏感;對卡那霉素、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不敏感。
根據(jù)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為禽霍亂。
(1)將發(fā)病雞挑出隔離飼養(yǎng),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并添加電解多維、葡萄糖等,以保證能量需要和代謝平衡。
(2)切斷人員及用具的相互來往和使用,搞好雞舍內外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雞舍內外地面用2%火堿水噴灑消毒,用百毒殺帶雞消毒,1次/d,連用5d。
(3)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對病雞進行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30mg/只,2次/d,連用3d。并對全群進行乳酸諾氟沙星飲水,每1kg飲水中加入50mg乳酸諾氟沙星純粉,連用5d。
采用上述方法治療,3d后雞群停止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7d雞群恢復正常。
(1)巴氏桿菌平時生存在雞體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內,雞體健康時,細菌對雞體保持平衡狀態(tài),不引起發(fā)病,當環(huán)境條件改變,如應激反應,高溫潮濕天氣,尤其是雞群密度大,舍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雞體抵抗力降低,細菌和雞體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細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該病的暴發(fā)。
(2)環(huán)境條件不良是禽霍亂流行的主要原因,在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突變時,及時投服抗生素和抗應激藥物,以預防本病的發(fā)生。另外可以進行免疫接種。
(3)在治療本病用藥時,必須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做到劑量足,療程夠,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 張東華,丁華英,宋永達.蛋雞禽霍亂的診治[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0,46(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