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波
(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開原 112300)
探討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內科疾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安 波
(遼寧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開原 112300)
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內科疾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內科疾病患者100例,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內科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干預。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得到顯著改善,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顯著較優(yōu),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6.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0.0%;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實施能夠顯著提高內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顯著的提高了臨床護理滿意度,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應用效果顯著。
優(yōu)質護理服務;內科疾病;護理;臨床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要求之下,臨床護理理念也逐漸發(fā)生了轉變[1]。從傳統(tǒng)的“疾病護理”逐漸轉變?yōu)椤皩θ祟惤】档淖o理”。在這樣的護理理念引導之下,就要求臨床護理人員要在護理實施過程中,綜合考慮人的健康因素及內在因素,即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因素入手實施護理服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應運而生。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模式[2]。筆者將優(yōu)質護理服務應用于內科疾病的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內科疾病患者100例,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齡15~65歲,平均年齡為(35.8±6.5)歲。50例患者,14例為消化內科患者,10例患者為心血管內科患者,14例患者為呼吸內科患者,12例患者為腎內科患者。對照組50例患者,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齡17~66歲,平均年齡為(36.6±6.8)歲。50例患者,13例為消化內科患者,12例患者為心血管內科患者,15例患者為呼吸內科患者,10例患者為腎內科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組間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組間可比。
1.2 臨床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內科常規(guī)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干預。優(yōu)質護理實施流程:首先要強化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秉承為患者提供主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原則,實施“包床到護、責任到人”的護理方式。將患者的床位全部分配到每個責任護士[3]。有責任護士對責任床位的患者實施全程、無縫隙的護理服務[2]。具體護理措施的實施如下:①優(yōu)質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對不同內科疾病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內科疾病知識及相關臨床治療知識健康教育,特別是著重要對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易發(fā)生的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時間、原因、具體的臨床表現(xiàn)及臨床處理方式等內容,提高患者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意識和能力[4]。②優(yōu)質心理護理: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的主要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病痛本身的折磨導致患者對疾病的擔心,另一方面來自于對醫(yī)藥費用的擔心。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及性能溝通,了解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的原因,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③優(yōu)質細節(jié)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為患者剪指甲,對于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幫助其更換衣服。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夜間進行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要盡量保持動作輕柔、說話輕聲,避免打擾到患者,保證患者的睡眠[5]。④優(yōu)質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合理進食,必要時針對有需要的患者,在咨詢營養(yǎng)師和臨床醫(yī)師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確?;颊吣軌蛎咳諡樯眢w提供所需營養(yǎng)物質,增強機體免疫力,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叮囑患者避免進食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整理所得數(shù)據(jù)采取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均數(shù)+方差)形式和百分比形式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其中以α=0.05為檢驗水平。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42.28±5.26)分、(42.32± 5.13)分,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88.54±15.56)分、(64.15±7.14)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32例,基本滿意16例,不滿意2例,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6.0%;對照組護理滿意23例,基本滿意17例,不滿意10例,臨床護理滿意度為80.0%;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實施能夠顯著提高內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患者康復,顯著的提高了臨床護理滿意度,利于護患關系的和諧,應用效果顯著。
[1] 黃仕明,羅映紅,權明桃,等.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提升優(yōu)質護理服務品質[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3):1174-1175.
[2] 劉紅梅,何梅,楊艷英,等.“優(yōu)質護理試點病房”方案實施與質量控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3):4882-4883.
[3] 張雪蘭,文躍蓮,鐘燦華.消化內科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實踐與體會[J].全科護理,2011,9(22):2034-2035.
[4] 陳書瑾,姜霖,孫敏敏,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內科門診實施的分析田.護理實踐與研究[J].2012,9(1):21-22.
[5] 黃秀華,王芳,梁鳳英,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呼吸內科的實踐與效果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0):7509-7510.
R473.5
B
1671-8194(2017)01-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