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峰李偉華于成娟
(1 丹東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丹東 118000;2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qū),河北 任丘 062552)
硫酸鎂與維生素C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再灌注損傷的效果觀察
田 峰1李偉華2于成娟2
(1 丹東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丹東 118000;2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qū),河北 任丘 062552)
目的 分析單純應用硫酸鎂或維生素C與聯(lián)合應用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再灌注損傷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進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四組,每組30例,要求四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完全匹配,均行溶栓治療,對照組患者行基礎干預,觀察組A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硫酸鎂,觀察組B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維生素C,觀察組C將觀察組A和觀察組B的干預方法聯(lián)合應用,比較四組患者血管再通率。結果 對照組、觀察組A、觀察組B、觀察組C血管再通率分別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觀察組C明顯高于其他三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A與觀察組B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 維生素C與聯(lián)合應用與單純應用硫酸鎂或維生素C比較,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再灌注損傷的改善程度更佳。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硫酸鎂;維生素C
目前,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其中,溶栓過程中出現的再灌注損傷是影響溶栓治療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再灌注的過程中,心肌酶釋放入血,對心肌造成二次損傷,因此,對再灌注損傷進行預防性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將硫酸鎂與維生素C聯(lián)合應用,分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再灌注損傷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進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1];②發(fā)病時間在9 h內;③具有溶栓治療指征;④心肌酶譜改變。排除標準:①心律<50次/分;②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③頑固性高血壓者;④凝血功能障礙。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四組,每組30例,分組條件為四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完全匹配。
1.2 治療方法:四組患者均行溶栓治療,其溶栓藥物及方式均相同,給予相同的基礎干預,如溶栓前給予巴米爾,溶栓后給予克賽皮下注射抗凝治療等,對照組患者行基礎干預,觀察組A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硫酸鎂,用25%硫酸鎂10~20 mL靜脈滴注,連續(xù)滴注1周,觀察組B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維生素C,將維生素C 5.0 g溶于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并于30~40 min靜滴完畢,觀察組C將觀察組A和觀察組B的干預方法聯(lián)合應用。
1.3 血管再通診斷標準[2]:①溶栓治療后,原本抬高的ST段于2 h內下降50%以上;②溶栓治療后,胸痛癥狀基本消失;③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于溶栓后2 h內出現;④心肌酶譜峰值提前出現。具備2項以上考慮再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其中,患者年齡、病程、心功能分級等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患者性別、血管再通率等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結果以P<0.05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觀察組A、觀察組B、觀察組C血管再通率分別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觀察組C明顯高于其他三組,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A與觀察組B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共出現5例死亡病例,4例發(fā)生在對照組,死因分別為心臟破裂1例,心臟衰竭2例,室顫1例,1例發(fā)生在觀察組A,死因為心力衰竭。
以往研究顯示,在溶栓后出現再灌注損傷的機制與氧自由基生成過多及細胞內鈣超負荷密切相關[3],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可含有一定數量的氧自由基,但這些劑量的氧自由基不足以損傷正常的心肌細胞,但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tài)或再灌注狀態(tài)時,氧自由基會迅速增加,氧自由基生成過多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鈣低鉀狀態(tài),從而增加了溶栓后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同時,也加重了缺血性損傷由可逆向不可逆轉化,也可加重生物膜的損傷,引起其他生物毒性,針對該發(fā)病機制,清除氧自由基可對溶栓后心肌細胞產生保護作用。而維生素C做為一種電子供體,可對氧自由基進行清除,從而達到保護心肌、減輕再灌注損傷的目的,同時,維生素C在增加機體對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血管內皮細胞舒張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當患者處于急性心肌梗死狀態(tài)時,心肌中的鎂含量降低,目前,在溶栓后對患者進行補鎂干預的臨床效果報道不一,有研究顯示,在溶栓后給予鎂劑可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且有學者認為,在溶栓后給予鎂劑干預后,可通過維持機體內離子平衡來起到保護心肌的作用,同時,硫酸鎂可明顯改善冠狀動脈痙攣狀態(tài),緩解缺血狀態(tài),針對以上理論基礎,在本研究中,將維生素C與硫酸鎂聯(lián)合應用,結果顯示:對照組、觀察組A、觀察組B、觀察組C血管再通率分別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觀察組C明顯高于其他三組,差異明顯(P<0.05),提示,維生素C與硫酸鎂可明顯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且聯(lián)合應用效果更佳,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本研究對并發(fā)癥及死亡原因進行觀察,共出現5例死亡病例,其中有4例均發(fā)生在對照組,可見,應用維生素C與硫酸鎂干預可降低病死率。
[1]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
[2] 王冬梅,劉林紅,李雪.維生素C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損傷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9):148-150.
[3] 化璐璐,黃英茹,張婧.大劑量維生素C沖擊療法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 (21):114-116.
R542.2+2
B
1671-8194(2017)17-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