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賢 王曉婷 王 巖
(解放軍210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2)
P物質受體在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的臨床意義
王亞賢 王曉婷 王 巖
(解放軍210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2)
目的 探究P物質受體在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10例結節(jié)性癢疹患者和10例非皮膚病患者作為觀察研究對象,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正常組。采用免疫組化法(SABC)對患者的皮損和非皮損部位皮膚和正常人皮膚進行染色對比觀察,分析對比觀察組和正常組的數據。結果 觀察組的皮損部位皮膚輝度值與非皮損部位皮膚輝度值對比,數據有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的皮損部位輝度值與正常組的正常皮膚輝度值對比,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SPR得反應性在觀測結節(jié)性癢疹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值得進行推廣和運用。
P物質受體;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
結節(jié)性癢疹屬于慢性的炎癥性皮膚病,特征為劇癢和結節(jié)性損害。四肢、腰臀部以及小腿側部位都是皮損發(fā)病部位。昆蟲叮咬、內分泌代謝障礙、胃腸功能紊亂及神經、精神等都是引起該病的因素,且發(fā)病者大多是女性患者[1]。結節(jié)性癢疹不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但因為病癥引起的痛癢患者進行劇烈搔抓,會導致表皮剝脫、出血及血痂,嚴重影響肢體美觀性,所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有很多神經肽P物質(SP),而且神經纖維屬于陽性增生狀態(tài)。而SP能夠刺激患者淋巴細胞的分泌,通過刺激分泌細胞因子促使炎癥發(fā)生。因此研究學者們推論,神經肽P物質可能與結節(jié)性癢疹的角化過度有關。本文通過SP與其受體(SPR;NK-1R)的結合進而了解SP功能的作用和復雜性,分析得出P物質受體在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的臨床治療意義,具體探究過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觀察組的10例結節(jié)性癢疹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齡16~52歲,平均年齡(31.7±2.11)歲,病程在3個月~3年。有5例患者有煩躁焦慮、失眠等神經衰弱的癥狀。所有患者在進行觀察實驗前都沒有接受結節(jié)性癢疹的相關內用或外用藥物治療。正常組的10例非皮膚病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齡17~49歲,平均年齡(30.4±2.07)歲。觀察標本都取自活檢且制作成石蠟。
1.2 方法:標本切片采用常規(guī)脫蠟,用雙氧水甲醇對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進行封閉,再用微波爐假日修復抗原。用正常山羊血清對非特異性背景封閉,加入第一抗體工作液傾出血清,用4 ℃過夜孵化[2]。PBC沖洗后加入第二抗體和SABC,最后加入AEC顯色液。通過光鏡進行顯色沖洗,用甘油明膠封片,再用光鏡進行觀察,紅色表示陽性。運用570型圖像分析器和圖像分析系統軟件對兩組陽性染色結果進行分析觀察和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本文探究中,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用t表示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計量數據;用(n,%)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標本表皮角化過度,棘層厚且有不規(guī)則表皮增生趨勢,真皮淺層還有稀疏的淋巴細胞浸潤情況;全部患者的皮損都顯示陽性著色。而正常組只是基底層有輕度染色,陰性對照沒有染色。兩組的輝度值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非皮損部位皮膚輝度值為(134.74± 5.75),皮損部位皮膚的輝度值為(178.83±9.74);正常組患者的皮膚輝度值為(132.45±4.87),皮損部位皮膚與非皮損部位皮膚的輝度值對比、皮損部位皮膚與正常部位皮膚的輝度值對比均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研究表明,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有很多神經肽P物質(SP),而且神經纖維屬于陽性增生狀態(tài)。而SP能夠刺激患者淋巴細胞的分泌,通過刺激分泌細胞因子促使炎癥發(fā)生。因此研究學者們推論,神經肽P物質可能與結節(jié)性癢疹的角化過度有關。
P物質屬于高活動性的神經肽類物質,可以通過高度親和力和神經肽進行受體(NK-1R)結合,或者直接激活細胞里的G-蛋白級聯的反應,并作用于皮膚細胞,用以調節(jié)皮膚的免疫性,控制炎性反應[3-6]。而NK-1R能通過G蛋白與細胞效應系統相互結合作用,所以稱為P物質受體。
通過本觀察研究發(fā)現,運用570型圖像分析器和圖像分析系統軟件對兩組陽性染色結果進行分析觀察和測定。觀察組標本表皮角化過度,棘層厚且有不規(guī)則表皮增生趨勢,真皮淺層還有稀疏的淋巴細胞浸潤情況;全部患者的皮損都顯示陽性著色。正常組知識基底層有輕度染色,陰性對照沒有染色。兩組的輝度值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非皮損部位皮膚輝度值為(134.74±5.75),皮損部位皮膚的輝度值為(178.83±9.74);正常組患者的皮膚輝度值為(132.45±4.87),皮損部位皮膚與非皮損部位皮膚的輝度值對比、皮損部位皮膚與正常部位皮膚的輝度值對比均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SPR得反應性在觀測結節(jié)性癢疹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值得進行推廣和運用。
[1] 李仰琪,陸春,田歆,等.結節(jié)性癢疹患者皮損中蛋白酶活化受體2的表達與分布[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4,21(5):367-371.
[2] 烏日娜,高志清.結節(jié)性癢疹蒙醫(yī)綜合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5,2(2):5-6.
[3] 孫欣.結節(jié)性癢疹治驗[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5,27(11):1573-1574.
[4] 王萬卷,胡小平.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表達[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25(4):408-409.
[5] 胡小平,謝謙,吳波,等.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中P物質受體的表達[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8(1):115-117.
[6] 郗彥萍,周艷,毛軼群.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表皮中血管活性腸肽的檢測[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12):714-715.
R75
B
1671-8194(2017)17-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