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元 王照欽 指導老師:劉立安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2.青島海慈醫(yī)療集團
劉立安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經驗
張譯元1王照欽1指導老師:劉立安2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2.青島海慈醫(yī)療集團
周圍性面癱;診療經驗;表面肌電圖;電針;輔助治療
劉立安教授是醫(y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協(xié)會針法灸法分會常務理事,山東針灸學會副會長,現(xiàn)任青島海慈醫(yī)療集團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劉立安教授治療面癱經驗豐富,療效顯著,且有獨到之處。筆者在跟師學習過程中收獲頗豐,現(xiàn)將其治療面癱的經驗介紹如下。
劉立安教授對“表面肌電圖檢測在評價周圍性面癱預后中的應用”[1]進行了臨床研究,共納入118例在海慈醫(yī)療集團針推康復科就診的單側周圍性面癱患者,對納入的患者均在初次治療前進行表面肌電圖(sEMG)以及House-Brackmann量表(H-B)檢測,在治療4個療程后再次進行量表檢測。結果表明sEMG不僅能在周圍性面癱治療之前比較客觀地反映病情嚴重程度,還能對其預后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又因此法具有患者易接受和依從性好的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應用及推廣。通過對表面肌電圖的研究,劉立安教授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臨床診斷周圍性面癱的方法,精確客觀地評價患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為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1.主要治療方法
(1)毫針針刺。周圍性面癱的患者,其病因多為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wèi)外不固,風寒之邪上犯面部,使經氣阻滯,經筋失養(yǎng),筋肉失于約束,弛緩不收而發(fā)病。劉立安教授通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采取局部穴位配合遠端穴位進行治療。頭面部于患側取手陽明大腸經的迎香,足陽明胃經的巨髎、地倉、下關、頰車,足少陽膽經的陽白,手太陽小腸經的顴髎,督脈的百會,以及奇穴中的上迎香、夾承漿、太陽等穴位,配合患側翳風以疏通面部經絡,充盈局部氣血,即西醫(yī)所謂刺激面部肌肉使其興奮性升高。遠端取雙側合谷穴,所謂“面口合谷收”,可達到祛風散寒、調氣活血的效果。
(2)應用電針增強療效。劉立安教授曾帶領海慈醫(yī)院針灸科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資助的“針灸擇期治療周圍性面癱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2],該臨床試驗表明,分期針刺配合電針刺激為周圍性面癱的優(yōu)勢治療方案之一。針對周圍性面癱的治療,劉立安教授進行了多層次、多方面的臨床研究,其中包括“周圍性面癱急性期不同干預方法療效比較”[3]以及“不同波形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比較與安全性評價”[4]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早期應用電針不僅可以提高痊愈率,還可以降低后遺癥發(fā)生率。從西醫(yī)角度來看,運用電針可給予表面肌適宜的良性刺激,解除神經抑制狀態(tài),使肌纖維收縮增強,加快神經的修復和再生,因此,周圍性面癱早期應用電針是十分必要的。電針連接分為3組,分別為患側太陽(+)和陽白(-),上迎香(+)和迎香(-),地倉(+)和下關(-),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時間以30 min為佳。電針所選擇的波形一般有3種,分別為連續(xù)波、疏密波、斷續(xù)波。針對這3種波形,劉立安教授進行了臨床對比研究,結果顯示,3種波形的臨床療效略有不同,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都可應用于臨床,其中應用連續(xù)波時患者依從性較好,所以在臨床上基本都應用連續(xù)波對患者進行治療。另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對于面癱患者,頻率使用不宜過高,否則易造成患者不適及肌肉緊張,不利于康復,因此頻率應適當減慢,5~10 Hz為宜。
2.輔助治療方法
(1)耳后放血。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患者由于面神經受到炎癥刺激,經常會感到耳后翳風穴有壓痛。中醫(yī)認為周圍性面癱多因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wèi)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進入面部經絡而致。其病機多認為是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于約束。針對這一癥狀,劉立安教授據《素問·血氣形志》“凡治病去其血”,采取耳后點刺放血拔罐治療,放血后經絡疏通,氣血流暢,筋脈得養(yǎng),縱緩得收。西醫(yī)學認為,放血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流速,增加血流量,緩解病變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減少代謝產物,促進疾病痊愈?;颊叻从吃谥委熀竺黠@感到疼痛減輕,連續(xù)治療數(shù)次后疼痛基本消失。
(2)面部閃罐。周圍性面癱后遺癥是周圍性面癱發(fā)病半年后,患者面部尚不能恢復或者發(fā)生“倒錯”現(xiàn)象的一種疾病?!暗瑰e”現(xiàn)象最難解決,由于患者麻痹的神經尚未得到恢復,而癱瘓的肌肉失去神經的支配逐漸萎縮,因而會牽拉嘴角向患側歪斜,此現(xiàn)象可存在數(shù)月、數(shù)年乃至終生。對于此類患者,劉立安教授在臨床上停用針刺瀉法,撤掉電針刺激,而采用患側面部陽白、地倉、下關等穴位閃罐治療。利用閃罐的溫熱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使面部肌肉筋脈得以溫煦濡養(yǎng),閃罐的反復吸拔作用也可以直接促進患側局部肌張力的恢復,臨床獲得較好的療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廣。
(3)面部中藥熏蒸。劉立安教授針對不同的患者,經過詳細中醫(yī)四診合參診查,為患者開立中藥熏蒸的方子,囑患者用熬藥時的蒸汽或運用熏蒸儀熏蒸面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筆者認為,這是劉立安教授針藥結合的直接體現(xiàn)?;颊呤褂醚魞x,通過中藥直接熏蒸面部,使面部經絡快速吸收藥物的有效成分,同時熏蒸的熱量可以刺激氣血運行,效果快捷顯著。
患者,男,32歲。2015年3月19日在青島海慈醫(yī)療集團針灸科就診,左側面癱3 d。刻診:左側額紋消失,眉毛整體下垂,鼻唇溝變淺,人中溝及口角均偏向健側,無法做出抬眉、鼓腮、露齒、吹口哨等動作,患側嘴角漏風、眼睛無法閉合且流淚等。劉立安教授經過詳細診斷,四診合參,初步判斷為周圍性面癱,后囑患者進行表面肌電圖檢查,確診為周圍性面癱,于當日開始進行針灸和電針為主的系統(tǒng)治療。經2個療程治療后,口眼歪斜癥狀明顯改善。又經1個療程治療后痊愈,此時再進行表面肌電圖檢查,結果也顯示恢復正常。
山東省青島市地處北溫帶季風區(qū),又臨黃海,每逢季節(jié)變化、氣溫下降、海風風速大且寒涼的時期時,面癱發(fā)病率會急劇增加,占門診量的半數(shù)以上,有不少患者呈現(xiàn)多發(fā)、頻發(fā)的特點。針對這些現(xiàn)象,劉立安教授通過精準的診斷、高效的治療,不僅使患者得到極佳的治療效果,而且增強了患者應對疾病的信心,這對疾病的治療尤為重要,也是康復的關鍵所在。
[1]劉立安,孫湖,朱云紅.表面肌電圖檢測在評價周圍性面癱預后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10):946-948.
[2]李瑛,李妍,劉立安,等.針灸擇期治療周圍性面癱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2011,31(4):289-293.
[3]劉立安,朱在波,戚其華,等.周圍性面癱急性期不同干預方法療效比較[J].中國針灸,2010,30(12):989-992.
[4]劉立安,朱云紅,李清華,等.不同波型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比較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針灸,2012,32(7):587-590.
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