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巍 王曉華 栗 莉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觀察
孫 巍 王曉華 栗 莉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血液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探討腎母細胞瘤基因(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變化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66例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36例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測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達水平。結果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陽性表達率為77.3%(51/66),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陽性表達率為88.9%(32/36)在陽性表達上無顯著性差異(Pgt;0.05);M1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水平最高,M3型較低,各亞型相比,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lt;0.05)。結論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水平異常增高,且與急性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便于評估白血病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急性白血病;WT1基因;表達水平
腎母細胞瘤基因(Wilm's tumor I gene ,WT1基因)主要定位于人類染色體11p13,最早是作為腎母細胞瘤的抑癌基因被發(fā)現的。近年來,有研究認為,WT1基因可能是潛在的白血病相關分子[1]。也會學者認為,WT1基因可能作為調控造血細胞增生的轉錄抑制劑或分化基因的激活劑,在急性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但是,當前臨床上針對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水平變化的研究仍較少[3]。本研究以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WT1基因表達水平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經血象檢查、染色體檢查、免疫分型等臨床檢查確診。102例患者中,男59例,女43例;年齡12~65歲,平均年齡(45.3±2.4)歲;按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4]分型:66例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3例M1,18例M2,27例M3,10例M4,8例M5;36例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本研究排除含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①試劑:本研究所用試劑包括熒光定量PCR反轉錄反應體系、淋巴細胞分離液等。②提取單個核細胞RNA:取患者5 mL外周血,以肝素做抗凝處理,以0.9%氯化鈉溶液5 mL稀釋,堅持無菌操作,在5 mL淋巴細胞分離液上平鋪,進行15 min離心處理,吸取白膜層,置入另一根離心管,洗滌2次,進行10 min離心處理。去除上清液,置于-80 ℃冰箱內保存?zhèn)溆谩0凑諆x器操作使用說明書提取RNA,以紫外線分光光度儀檢測RNA量和純度。③PCR擴增:本研究所使用的WT1基因引物由中國科學院合成,481 bp為主要擴增產物,以β-actin為內參基因,以240 bp為過增產物,應用反轉錄反應體系,在5×緩沖液5 μL中加入1 μg PNA,確?;旌弦汗?.5 μL,加入雙蒸水以后,確??傮w積為25 μL。PCR擴增完成后,取0.5 μL PCR產物,融入1.3%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以GDS 8000凝膠成像分析儀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變化情況: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陽性表達率為77.3%(51/66)。其中,2例M1,8例M2,12例M3,15例M4,14例M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陽性率為88.9%(32/36)。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陽性表達上無顯著性差異(Pgt;0.05)。
2.2 WT1基因表達水平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亞型中的差異: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M1型、M2型、M3型、M4型、M5型WT1基因表達水平分別為(-1.216±0.081)、(-1.390±0.053)、(-0.614±1.000)、(-0.840±0.308)、(-0.666±0.626)。其中,M1型WT1基因表達水平最高,M3較低,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lt;0.05)。
WT1基因是自Wilms瘤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在Wilms瘤細胞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WT1基因主要表達在胚胎發(fā)生過程中,且直接影響著患者泌尿生殖系統的發(fā)育。對成人來說,WT1基因僅少量表達在子宮內膜、卵巢、脾臟、睪丸、腎臟及正常的造血細胞中[5]。但是,WT1基因在人類白血病細胞中的表達水平較高,能直接影響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過程,在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WT1基因結構進行分析可知,WT1基因外顯子共10個,長度約為50 kb,mPNA約為2.9 kb,蛋白質含2個功能結構域,DNA結合功能區(qū)是羧基末端,鋅指結構共4個,類似于早期生長反應1的相應鋅指結構[6]。WT1基因可結合血小板源生長因子2A、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Ι等生長因子基因相應的DNA,且能調節(jié)基因轉錄。
WT1基因為雙向轉錄因子,具有雙重作用,即抑癌和致癌。WT1基因在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發(fā)生過程中,能發(fā)揮一定的轉錄抑制因子作用,阻滯造血干細胞的正常分化,促使惡性腫瘤發(fā)生。此外,在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WT1基因會出現致點突變或缺失,導致其喪失正常的轉錄調節(jié)功能,致使細胞過度增殖,也會導致惡性腫瘤的發(fā)生。臨床上多項研究顯示,WT1基因表達水平異常增高與造血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將WT1基因作為泛白血病的標志,用來檢測臨床疾病、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前,臨床上已有多項研究證實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水平異常增高,但對急性白血病進行分型,具體探討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陽性率的研究仍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陽性表達率為77.3%(51/66),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陽性率為88.9%(32/36),陽性表達上無顯著性差異(Pgt;0.05)。這可能是與患者疾病分布差異較大,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樣本數量較少有關。此外,M1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水平最高,M3較低,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所采用的樣本數量較少,存在不典型病例,導致檢查結果存在一定偏差。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達水平增高,且與急性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便于評估白血病病情和治療效果,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劉青,蔣慧,楊永臣.WT1、PRAME和ERG基因在兒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3(6):801-805+817.
[2]王旭莉,柴憶歡,胡紹燕,等.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兒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3):167-169.
[3]曾春梅,冉學紅,趙莎莎,等.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7):974-976.
[4]李曉云,張劍,徐萍,等.WT1基因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與臨床相關性研究[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7(6):526-528.
[5]張團結,鄧寬國,孫征.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0):81-83.
[6]劉華勝,朱明山,張海玲,等.WT1基因在白血病與非白血病中的表達差異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4,22(5):1217-1221.
R733.71
B
1671-8194(2017)33-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