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紅
(四川省沐川縣建和畜牧獸醫(yī)站614500)
一例疑似豬瘟和豬胸膜肺炎合并感染診治
魯道紅
(四川省沐川縣建和畜牧獸醫(yī)站614500)
沐川縣建和鄉(xiāng)童某飼養(yǎng)的豬只曾發(fā)生一種以咳嗽、喘氣、高熱、便秘等為特征的疾病,63頭中豬中有6頭發(fā)病,經他人治療后共死亡4頭。因畜主誠請筆者隨診,初步診斷為豬瘟合并豬胸膜肺炎感染,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結果療效甚佳,現(xiàn)將治療情況介紹如下。
2016年8月16日,沐川縣建和鄉(xiāng)童某從犍為縣一豬販手中買入63頭25㎏左右的仔豬。當時除了有幾頭咳嗽以外,其他各項病理癥狀都沒表現(xiàn)出來,咳嗽豬只飲食如初,并無異常。1周后,6頭原咳嗽仔豬高熱不退,鼻鏡干燥,便秘,氣喘。經當地獸醫(yī)用青霉素G、雙黃連、磺胺嘧啶鈉、氟苯尼考后死亡2頭。后采用青霉素配合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等肌注,又死亡2頭。后經筆者診斷,繼用青霉素G等西藥,同時配合使用中藥湯劑,結果剩余2頭都在3d后開始吃食,5d后基本恢復。全群豬只使用中藥方劑后立即肌注豬瘟活疫苗,此后尚未出現(xiàn)咳嗽等其他病癥。
據畜主實訴:患病初期,便秘,眼臉浮腫,眼眵較多,食欲不振,可吃可不吃,神情呆板,不愛活動,弓背打抖,扎堆沉睡。當即檢查:體溫41.5℃,氣喘,鼻鏡青紫色,耳背、四肢內側有稀疏針尖大小出血點,大便成羊糞球狀,且上附有大量白色果凍狀黏液,尿深黃色。
病死豬舌面、口腔黏膜、齒齦有出血點;舌下腺、腮腺等腺體腫脹,切面出血。肺增大、嚴重淤血而呈暗紅色,切面有血液溢出,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流出大量泡沫狀液體,整個肺臟呈現(xiàn)“肺水腫”[1]狀態(tài)。心耳、心外膜、心內膜有大量出血點,胃漿膜幽門部呈現(xiàn)有3個大小不一的“扣狀腫”,切開胃體,可見有圓形壞死灶。脾臟邊緣腫脹呈紫黑色,大網膜、小網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
根據該例病豬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可初步疑似為豬瘟和豬胸膜肺炎合并的混合感染,確診,需進行必要的免疫熒光試驗 (F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ELISA)、RT﹣PCR試驗。
現(xiàn)消毒效果最好還是用2﹪的氫氧化鈉消毒[2]。
方一,據豬體重用青霉素G10萬IU/㎏,鏈霉素以2萬IU/kg,地米松以1mg/ml/5kg,板蘭根注射液10ml混合肌注,2次/d,連用3d。方二,據豬體重用魚腥草10ml稀釋頭孢噻呋鈉15mg/㎏肌注,1次/d,連用3d。以上兩方,同時分點肌注。
石膏150g,元參70g,生地100g,浙貝母70g,大黃50g,黃芩70g,枇杷葉100g,銀花60g,板蘭根70g,地龍 50g,桔梗 70g,麻黃 50g,丹皮70g,射干 60g,蒲公英 150g,前胡60g,甘草70g,杏仁 60g, 紫參 50g,寒水石150g,陳皮70g,上方粉碎成細末,均分5份,連用5d。每日用1500ml清水煎30min后取藥渣液500ml,分2次拌料飼喂,以體重50㎏豬為標準,每次200ml。
用以上中藥方劑3劑連用3d,情況基本穩(wěn)定后,用豬瘟活疫苗以4~5頭份/頭肌注,10d后重復免疫注射1次。
(1)對疑似豬瘟與豬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病,在診斷時需要與豬丹毒、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肺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或者所謂的“高熱病”相鑒別。其診斷依據在于皮膚表面、各內臟器官、淋巴腺體出現(xiàn)出血點或出血斑,胃腸道有“扣狀腫”這一特征性病理變化[3]。而胸膜炎則是以暗紅色的肺水腫為特征。因而,臨床上累結剖解病尸的相關資料是診斷病情的關鍵,突出病理變化是動物機體與致病因子相斗爭其結果在形態(tài)學上的反映或者標簽。
(2)其他獸醫(yī)在大劑量使用青霉素之后,4頭豬仍然死亡,可知本病系細菌與病毒混合感染,不是單一的普通病。因青霉素側重于抗菌,地米松側重于抗炎抗敏,板蘭根、頭孢噻呋鈉側重于抗病毒,魚腥草側重于利尿消炎。諸藥合用,中西醫(yī)結合,標本兼治,療效確切。
(3)本病在衛(wèi)生條件差、氣候驟變、長途運輸、飼料調換等情況下誘發(fā),特別是免疫失敗或沒有經過免疫接種則更易誘發(fā),因而搞好飼養(yǎng)管理、免疫接種后產生抗體是其預防豬瘟、豬胸膜炎等病的關鍵。
[1]徐有生.豬病理剖解實錄[M].第1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0,1:55.
[2]陳溥言.獸醫(yī)傳染病學[M].第5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8:211.
[3] 宣長和,馬春全,林樹民,等.豬病混合感染鑒別診斷與防治彩色圖譜[M].第1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5:20.
魯道紅 (1972-),男,本科,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主要從事畜牧生產技術和疫病防控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