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遼寧省營口市精神病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1)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劉 娜
(遼寧省營口市精神病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1)
目的 探析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與服藥依從性。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是95.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6%,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jié)論 對焦慮癥患者施行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增強患者服藥依從性,可作為臨床首選護理干預措施予以推廣應用。
焦慮癥;語言溝通;心理護理,精神狀態(tài);服藥依從性
焦慮癥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特征的神經(jīng)癥,主要包括兩種類型: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驚恐狀態(tài)),患者多為女性,與男性患者比例約為2∶1[1]。對于慢性焦慮而言,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是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胸悶氣急、心慌、頭暈、心跳加速、多汗、胃部不適等[2]。對于急性焦慮而言,強烈的、突發(fā)的、難以忍受的恐懼是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且伴有失控感、瀕死感、窒息感、氣急、胸悶、喉頭堵塞等,所以經(jīng)常呼救、驚叫;同時,還存在明顯的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癥狀,如多汗、頭暈、過度換氣、面部潮紅、手腳麻木等。發(fā)作較為突然,通常在5~10 min后緩解,倘若反復發(fā)作,即3次/月,即可確診為驚恐發(fā)作[3]。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必須給予恰當?shù)淖o理干預,以此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84例焦慮癥患者的研究,探析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中,女30例,男12例;年齡23~65歲,平均(42.6±3.8)歲;慢性焦慮28例,急性焦慮14例。觀察組中,女29例,男13例;年齡22~67歲,平均(43.0±3.6)歲;慢性焦慮30例,急性焦慮12例。對患者上述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可知,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對比價值。
1.2 方法: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①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窗明幾凈,透光、通風良好,保持床鋪整潔,減少不良噪音。同時,可在病房中裝飾一些假花,配置色調(diào)清淡的窗簾,讓患者感受到家的溫馨。②生活護理: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患者適當參加文體娛樂活動,放松身心,以此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1.2.1 語言溝通:①護理人員應和患者保持熟悉、融洽的關系,平等交流,增加彼此信任,進而展開語言溝通。②在和患者溝通時,護理人員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她們介紹一些治療后痊愈的病例,用扎實的理論來回答患者的問題,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時候,護理人員必須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和語氣,盡量親切溫和,便于患者接受[4]。
1.2.2 心理護理:①構(gòu)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以此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護理服務,并且在面對患者的時候,必須端正態(tài)度,用溫和、親切的語言和患者交流,讓患者保持平和和輕松的心態(tài),并感受到安全感,進而信任與依賴護理人員。②護理人員必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個人性格特點及情緒變化等,并且進行相關記錄,以此為護理工作的全面落實提供可靠保障。③密切注意患者情緒變化和語言行為傾向,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給予語言安慰或者轉(zhuǎn)移其注意力等方式,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與有關心理學知識,對患者展開心理疏導,以此安撫患者情緒。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與服藥依從性。①精神狀態(tài)判定標準: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判定患者精神狀態(tài),其主要包括焦慮、概念紊亂、感情交流障礙、心境抑郁、緊張、敵對、幻覺、猜疑、不合作、動作遲緩、情感平淡、定向障礙、不尋常思維、關心身體健康、罪惡觀念、裝相與作態(tài)、緊張、夸大這18項內(nèi)容,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精神狀態(tài)越差[5]。②服藥依從性判定標準:a.完全依從:每次發(fā)藥,患者均會主動服藥,態(tài)度良好;b.基本依從:每次發(fā)藥,患者開始時均存在抵觸行為,當進一步說明后,患者愿意服藥;c.不依從:每次發(fā)藥,患者均拒絕服藥[6]。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中輸入兩組觀察數(shù)據(jù),用()的形式表示患者精神狀態(tài)評分,且給予t檢驗,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服藥依從性,且給予χ2檢驗,如果P<0.05,表示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
2.1 對兩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予以對比:對照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為(67.3±3.7)分,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為(42.5±3.4)分。由此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
2.2 對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予以比較:對照組42例患者中,完全依從15例,基本依從18例,不依從9例,服藥依從性是78.6%;觀察組42例患者中,完全依從25例,基本依從15例,不依從2例,服藥依從性是95.2%,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
焦慮癥病因尚不清晰,大多數(shù)學者研究認為:焦慮癥與乳酸、遺傳等因素相關。因為焦慮癥的發(fā)生,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甚至致使患者出現(xiàn)自殺等極端行為,所以,作為一名臨床護理工作者,必須充分了解此類患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病情等,從而結(jié)合實際情況給予適當?shù)淖o理干預,以此加快患者康復。
通過對焦慮癥患者實施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使其具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實現(xiàn)早日康復的目標。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是95.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6%,組間差異明顯(P<0.05)。與有關文獻報道[7]非常接近,充分說明了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愈后起著積極的作用。總而言之,對焦慮癥患者施行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增強患者服藥依從性,可作為臨床首選護理干預措施予以推廣應用。
[1] 徐朝英,王從杰,錢一平,等.心理護理結(jié)合生物反饋治療在焦慮癥康復中的療效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7(15):2113-2115.
[2] 李藝華,張新風,馬休玉,等.心理護理結(jié)合放松訓練對廣泛性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2):14-16.
[3] 于宏.心理護理干預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癥與護理學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226-227.
[4] 賈艷麗.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睡眠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5(30):6270.
[5] 奚惠燕,胡丹丹,周宸之,等.抑郁癥合并焦慮癥患者的綜合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10(20):129-130.
[6] 劉芳.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6(12):454-455.
[7] 王曉燕,熊明蘭.淺析焦慮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相關對策[J].醫(yī)藥前沿,2015,8(16):254-255.
R473.74
B
1671-8194(2017)07-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