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00)
人文關懷護理在產房護理中的實施效果
劉 紅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究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在產房護理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來本院產房進行分娩的100例產婦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給予人文關懷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產后2 h的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產婦在第二產程時間、產后2 h的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等臨床評價指標上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結論 產婦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下進行分娩,能夠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高產婦分娩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產房;護理;人文關懷;疼痛感;滿意度
為了提高產房護理質量和產婦分娩的舒適度,本院產房的護理人員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吸收借鑒了先進的護理方法和管理經驗,制定并推廣了人文關懷護理方法,有效提高了產房護理質量和產婦的滿意度,現(xiàn)將心得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來本院產房進行分娩的100例產婦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產婦。實驗組產婦的年齡在26~36歲,平均年齡為(28.65±2.61)歲;初產婦45例,經產婦5例;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為(40.24±1.32)周。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5~36歲,平均年齡為(28.42±2.80)歲;初產婦46例,經產婦4例;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為(40.32±1.31)周。入選本組對照試驗所有產婦均為單胎,且身體狀況良好,無家族遺傳病。通過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可知,兩組產婦在年齡、孕次、孕周、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為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由科室護士長負責監(jiān)督護士的護理操作,及時糾正操作不當之處,并對產婦的護理效果進行記錄,如第二產程時間、疼痛感、產后2 h的出血量、滿意度等。
1.2.2 實驗組:實驗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推行人文關懷護理方式,具體方法如下所示。
1.2.2.1 環(huán)境護理: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劇烈的疼痛,心理壓力較大,舒適明亮的環(huán)境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心理壓力。作為產房的護理人員,應該注重保持產房的潔凈、明亮、空氣清新,采用暖色系材料裝飾產房,適量張貼可愛寶寶的海報,努力向家庭式產婦靠近[1]。產婦在進入產房之前,可提供一系列圖片讓準媽媽們選擇,打造產婦滿意的產房。
1.2.2.2 加強交流:產婦在分娩之前,護理人員應該向產婦介紹整個分娩過程,特別是初產婦??紤]到產婦的文化背景和交流能力,產房應該準備通俗版的《產婦分娩流程圖》[2],《產婦分娩流程圖》應該對每一個產程都做出詳細的描述,對關鍵部分加以標注,以加深產婦的印象。有生育經驗的護理人員應該與產婦分享分娩經驗,教會他們如何深呼吸、調整呼吸頻率等分娩技巧;消除她們內心的壓力和恐懼。
1.2.2.3 指導家屬:分娩過程中,家屬的鼓勵和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產婦宮縮時,護理人員應該指導家屬為患者按摩下腹部和腰骶部;通過聊天、幫孩子取名等方式來轉移產婦的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
1.2.2.4 分娩中護理:密切監(jiān)測產婦的生命體征和胎心狀況,如果產婦過于疲勞,應該及時為其補充能量。以實際情況為基礎,為產婦選擇緩解疼痛的方式,如聊天、聽音樂等。宮縮時,與患者一起按摩壓迫下腹部和腰骶部,既可以緩解疼痛,又能夠增加娩出力量[3]。
1.2.2.5 分娩后護理:胎兒娩出后,向產婦表示祝賀。新生兒包裹完畢后,及時送到產婦身邊,增加產婦的自豪感。產后應該加強產婦生命體征和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及時補充能量,增強體質,預防產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鼓勵母乳喂養(yǎng),培訓育兒經驗等。
實驗組分別的第二產程時間、產后2h的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0.64±0.35)h、(134.26±42.15)mL、96.00%(48/50);對照組產婦分別為(1.08±0.43)h、(188.29±42.31)mL、70.00%(35/50)。從數(shù)據(jù)上看,實驗組產婦的分娩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謂人文關懷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以人道主義精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需求和權利、人格和尊嚴的真誠關懷與護理[4]。在此基礎上,本院婦產科臨床人員提出了產房人文關懷護理的基本目標,具體內容如下:①產房護理人員應該能夠識別每一例產婦,了解產婦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齡、孕周等,正確率應該達到100%;②縮短產程的總時長,特別是第二產程的時長;③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④全面提高產婦的分娩質量,降低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⑤提倡人文關懷,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在此目標的指引下,本院臨床人員制定并完善了環(huán)境護理、產前指導、家屬指導、分娩中護理、分娩后護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縮短的第二產程時間、減少了產后2 h的出血量,顯著提高了產婦對產房護理的滿意度。綜上訴述,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提倡人性關懷的新型護理方法,其推廣使用能夠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門雪梅.產房實施人文關懷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6(4):150-151.
[2] 施美兒.人文關懷護理在產房的實施效果[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 2015,23(21):103-105.
[3] 黃麗華.人文關懷護理在家庭化產房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學, 2013,19(16):114-115.
[4] 張金梅,劉敬芳,吳岳華.人文關懷在住院接診護理中的實施及效果[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12):1987-1988.
R473.71
B
1671-8194(2017)07-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