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玠, 柯雪丹, 周雯迪, 羅恩培, 謝錚, 顏維安,曹俊, 羊海濤
血防所2002—2015對外援助國際培訓項目回顧與設想
王玠1,2,3, 柯雪丹1,2,3, 周雯迪1,2,3, 羅恩培1,2,3, 謝錚4, 顏維安1,2,3,曹俊1,2,3, 羊海濤1,2,3
近年來,江蘇省對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對外援助國際培訓項目數(shù)量與規(guī)模不斷擴大,培訓的國外學員不斷增加,其在國家對外關系中的作用也日益明顯。通過回顧辦班情況,重點分析了援非培訓項目在實施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包括招生工作、教學內容、團隊宣傳、后期回訪與效果評估、學歷教育等方面的問題,為加強援外培訓管理與提升援外培訓效果,提出了未來項目管理的設想和建議。
援非培訓; 辦班回顧; 項目管理
援外培訓是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重要方式[1],通常邀請發(fā)展中國家外籍人員來華接受培訓[2]。自1953年以來,我國援外培訓發(fā)展迅猛,其內容從生產技術發(fā)展到農業(yè)、科技、醫(yī)療救援等多個領域[3],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肯定。本論文分析了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十多年來對外籍人員國際培訓項目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對未來項目管理的設想和建議。
江蘇省血防所作為國家商務部對外援助培訓單位之一,自2002—2015年,連續(xù)14年承擔了35期疾病(瘧疾、血吸蟲)消除和控制的外籍官員研修班/技術培訓班,累計培訓了包括來自非洲、南美洲、東南亞地區(qū)55個發(fā)展中國家的826名學員。在對外培訓中,積極配合對外援助政策,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寄生蟲病控制領域的管理技術人才。
培訓任務從2002年的每年1期起,逐步到2005年的平均3期,2011年江蘇省血防所承辦了6期培訓班,并開始承辦外籍部長級培訓班。十幾年來,針對醫(yī)療衛(wèi)生等具體領域技術,單位培訓主題從傳統(tǒng)的瘧疾防治擴展到了瘧疾消除、血吸蟲病防治、其他蚊媒傳染病防治等領域。為適應援外任務,單位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專題講課、現(xiàn)場考察、實驗操作、互動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對學員進行專業(yè)培訓,并根據(jù)不同主題的培訓課程,設計內容豐富多彩、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聘請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及技術骨干組成相對固定的授課團體。單位援外培訓形式以多邊班為主,學員結構上,主要以非洲國家學員為主,大多數(shù)來自各受援國抗瘧技術骨干、臨床醫(yī)生、甚至護士及教師等。隨著世界衛(wèi)生組織消除瘧疾行動計劃的展開,2010年來,一些來自亞洲國家、美洲國家的學員數(shù)量逐年遞增。在培訓過程中,研究所還會邀請抗瘧藥生產及研發(fā)公司、治療血吸蟲病的藥物公司直接和學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培訓過程中,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在培訓的一些環(huán)節(jié)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招生工作有待改善
由于中國駐外使館負責代為招生,在招生時間緊急的情況下,會導致存在部分國外學員為非相關專業(yè)人士,且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員對知識的需求也不同[4-5]。種種差異會給教學環(huán)節(jié)帶來一定的困難,使教學內容受限。
2.2 教學過程相對枯燥
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目前單位援外培訓班大多還是采用課堂授課形式[5]。雖然省血防所近年來已經通過現(xiàn)場教學、實地參觀考察或實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大大豐富了培訓形式,但仍處于被動的說教式教學,教學過程互動分析和討論交流時間相對較少。
2.3 后期評估及回訪不足
江蘇省血防所在2000年開始籌備援外培訓網站,然而,隨著培訓班的舉辦,援外網絡平臺建設進度緩慢,在信息交流、后期跟蹤回訪及后期效果評估等方面創(chuàng)新不足,缺乏有效平臺和資源支撐,評價項目與效果的后續(xù)跟蹤研究均無法滿足援外培訓的新形勢。
2.4 對外援助培訓發(fā)展存在瓶頸
多年來,江蘇省血防所一直承辦商務部培訓班多邊班,但近年來,隨著大形勢的改變,商務部辦班要求提高,提出了“三個轉變”,即要求從多邊班向雙邊班轉變、從短期培訓向學歷教育轉變、從請進來培訓向走出去培訓轉變。根據(jù)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單位原有優(yōu)勢有所削弱,培訓期數(shù)始終無法突破。
2.5 援外培訓班缺乏學歷教育
近年來,商務部不斷強調學歷教育在援外培訓中的重要性,2015年由商務部牽頭“援外高級學歷學位教育專項計劃”,瞄準“一帶一路”所在國家未來精英,首選全國26所大學,計劃招生270人。歷年來,來研究所培訓的國外學員中有很多學員想繼續(xù)進修,但由于單位未有對外招生留學生和授予留學生學歷學位的資質,在學歷學位教育方面仍有待與高校聯(lián)合拓展。
3.1 逐漸改善招生問題
招到最匹配的培訓對象是援外培訓的目標。一方面,要盡力協(xié)助開展境外招生,主動與國外相關領域學員聯(lián)系,提高招生的針對性,拓展對口專業(yè)生源。另一方面,與駐外使館經商參贊處溝通,在招生時,可要求學員提供相關專業(yè)和學歷的證明材料,鼓勵對口專業(yè)學員的參與,按照項目制定招生計劃;此外,進一步加強與經商機構聯(lián)系,隨時跟進境外招生工作的進展,對來信咨詢項目情況的學員及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3.2 加強服務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進一步提高江蘇省血防所援外培訓班的教學質量,可聘請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國際專家來授課,使整個課程更具國際化和權威性。同時,需要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管理隊伍,保證工作效率和質量,較高水平地完成援外培訓管理協(xié)調工作。
3.3 完善教學培訓方式
在教學授課上,除常規(guī)安排的課堂教學、案例教學、現(xiàn)場教學、實地參觀考察之外,應注重教學的形式多樣性,借鑒其他單位培訓模式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6],加大互動性和多個案例分析[7],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探討,提高培訓對象的學習興趣,提高培訓效果。
3.4 加強網站建設
在援外培訓項目結束后,建立參訓學員檔案,并通過skype、wechat、whats App等軟件與學員保持聯(lián)系。同時,通過完善單位對外援助培訓宣傳網站,充分利用培訓學員網絡,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反饋培訓項目對受援國實際的指導作用。此外,切實做好調研回訪工作,根據(jù)收集到的反饋情況,進一步完善單位對外援助培訓的質量,有針對性地提高培訓效果。
3.5 進一步拓展培訓渠道
拓展培訓渠道是援外培訓的生命力。根據(jù)商務部提出的未來培訓“三個轉變”這一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一方面,需要適應商務部要求,依托對外合作項目,建立雙邊的培訓關系,積極申報商務部雙邊班;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與商務部的聯(lián)系和溝通,在保證培訓質量的同時,適當增加單期培訓班的培訓人員;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援外培訓渠道,努力爭取承辦“國家科技部發(fā)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等其他多邊班,拓展新的培訓領域,以適應新的發(fā)展。
3.6 努力打造學歷教育
學歷教育是適應援外培訓的新要求。針對商務部的學歷教育傾向和單位培訓學員的學位需求,一方面嘗試利用單位國家博士后工作站接收國外高層次留學生來所進修,培養(yǎng)國外博士后;另一方面,嘗試通過與江南大學、南京醫(yī)科大學等多方面合作,為外國來華留學生提供碩士/博士學歷教育。
3.7 契合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
走出去的戰(zhàn)略是援助國外培訓的新模式。未來幾年,商務部將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和周邊重點受援國的援助力度,單位需要依托全所的科研技術、人才優(yōu)勢,發(fā)揮十余年援助國外的經驗,為踐行國家援外工作的方針政策,結合“一帶一路”戰(zhàn)略,依托培訓項目,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拓展新的培訓方向,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新發(fā)展。
總之,在“十三五”期間,通過援助外方來中國培訓,努力實現(xiàn)三步跨越的目標:從一般培訓機構向打造對外培訓品牌機構的跨越;從單純承接對外援助技術培訓項目向實施援外技術培訓與國際技術合作項目并舉的跨越;從承擔國家援外項目向對外拓展業(yè)務的跨越。此外,在爭先創(chuàng)立一流培訓品牌方面,一是做精培訓特色。以瘧疾、血吸蟲等傳染病防治策略、控制方案等技術培訓為特色,不斷完善師資力量、創(chuàng)新實施模式、充實教學內容、豐富培訓內容、增強互動環(huán)節(jié),打造培訓精品課程。二是做高培訓規(guī)格。在成功承辦國家官員研修班的基礎上,爭取承辦高級官員研修班。同時,利用自身平臺,聯(lián)合重點高校打造學歷教育平臺。三是做實培訓效果。完善援外培訓宣傳網站,充分利用培訓學員網絡,建立援外學員與單位的信息交流平臺,鞏固培訓成果,擴大培訓影響,加強與學員的交流,為學員提供增值服務,進行情感的傳承和效果的延伸;充分利用好對外援助培訓班這一平臺,促進單位“走出去”服務,拓展援助新模式。
[1] 徐玉萍.援外培訓工作之我見[J].大眾文藝,2010(1):39.
[2] 耿耿,雷雪.對援外培訓項目實施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國家林業(yè)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8(3):31-33.
[3] 孫立新.中國援外培訓背景、現(xiàn)狀及成果[J].世界農業(yè),2009(5):48-50.
[4] 李慧玲.論援外培訓項目的實施與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2(S2):236-237.
[5] 李慧玲.影響援外培訓項目成功實施的若干因素[J].人力資源管理,2012(6):217-218.
[6] 秦歡,王全,毛宗福,等.中國全球健康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探討[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4,31(6):395-397.
[7] 鄒宗峰,鄒宇華,夏云,等.社會醫(yī)學課堂教學中以案例為導向的教案設計與實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3,30(4):237-239.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oreign Aid International Training Projects i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during 2002-2015 and Management Idea in the Future
WANG Jie,KE Xuedan,YANG Haitao,et al.
JiangsuInstituteofParasiticDiseases,Wuxi,214064,China
In recent years,F(xiàn)oreign aid training projects in Jiangsu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has been expanding and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has been increasing.At the same time,this kind of trai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relations.This article analyses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raining projects including recruitment of trainee,teaching contents,training feedback and evaluation,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education problems.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foreign aid training projects and improve training effect,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Foreign aid training projec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anagement of projects
江蘇省衛(wèi)生計生委面上項目(H201531);江蘇省興衛(wèi)工程基金項目(ZX201108)
1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江蘇無錫,2140642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寄生蟲病預防與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無錫,2140643江蘇省寄生蟲與媒介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無錫,2140644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北京,100083
羊海濤
G463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3.006
2016-07-28)(本文編輯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