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碧清
1932年12月15日,賀龍率紅三軍越過川陜鄂交匯處“一腳踏三省”的雞心嶺,浩浩蕩蕩進入四川巫溪(今重慶市巫溪縣)。紅軍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傳。
戰(zhàn)略轉(zhuǎn)移8000里
1931年3月,紅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賀龍任軍長,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得到鞏固和發(fā)展,紅軍主力及根據(jù)地武裝發(fā)展到3萬人。1932年7月,蔣介石調(diào)集大批軍隊向湘鄂西根據(jù)地發(fā)動第四次“圍剿”,紅三軍損失慘重,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蘇區(qū)。在大洪山,中共湘鄂西分局決定“避開敵人主力回湘鄂邊”,進行長途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
1932年12月15日,賀龍率領(lǐng)的紅三軍,從川陜鄂三省交匯處雞心嶺界梁子一線進入巫溪境內(nèi)。紅三軍奪取一線天后,國民黨黃濤部隊在七蟒峽排兵布陣進行阻擊。紅三軍在當?shù)厝罕姷膸椭?,從梁家山、下壩和峽口分3路包圍并擊潰敵軍,順利占領(lǐng)白鹿溪。
主力紅軍入川,巫溪縣縣長蔣登第嚇得棄城逃跑。紅軍在群眾向?qū)У膸ьI(lǐng)下,經(jīng)陰條嶺山脈和蘭英大峽谷,在通城鎮(zhèn)夏布坪完成了左路軍與右路軍的勝利會師。隨后紅軍攻占了巫山縣大昌鎮(zhèn),繼而進入湖北巴東,于24日抵達湘鄂邊區(qū)的根據(jù)地鶴峰。1933年1月13日,又攻打下湖南桑植。
紅三軍這次戰(zhàn)略轉(zhuǎn)移歷時2個月,轉(zhuǎn)戰(zhàn)近8000里。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種,戰(zhàn)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粉粹了國民黨妄圖剿滅紅三軍的陰謀,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用標語宣傳紅軍主張
紅三軍來巫溪之前,國民黨大肆造謠,誣蔑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共妻”“殺人放火”“拖豬宰羊”,以蠱惑不明真相的群眾,一些群眾甚至外出躲藏起來。然而,紅三軍進入巫溪后,隊伍整齊,紀律嚴明,用實際行動取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紅三軍按照賀龍的要求,努力抓住一切機會,在沿途徐家、白鹿、雙陽、蘭英、通城等地向群眾宣傳紅軍的主張:“我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工農(nóng)紅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窮苦老百姓要覺悟起來,跟紅軍一起打富濟貧”。他們還書寫“打土豪,分田地,救窮人”“同胞們團結(jié)起來,打到土豪劣紳”等紅軍標語,宣傳革命。
紅三軍司令部駐地通城鎮(zhèn)張家大院的土墻上留下了兩幅標語:“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zhàn)”。前一幅標語至今保存完好,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歷史文物,現(xiàn)正在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打擊土豪劣紳
在徐家,紅軍召開公審大會,對從竹溪押過來的惡霸地主紅猩老爺與當?shù)氐臈類喊怨珜徯x罪狀后,一并槍決。紅軍的舉動讓一同受審的地主土豪嚇破了膽,紛紛跪地求饒,自愿打開糧倉。紅軍將其一部分留作軍糧,一部分分給了窮人,在當?shù)卦斐闪撕艽蟮挠绊憽?/p>
在通城,紅軍捉住了準備逃走的土豪陳德茂,將其攜帶的裝有高利貸票據(jù)和地契的木箱焚毀;紅軍還將張團總和地主夏家的肥豬宰殺,一部分分給了當?shù)馗F苦老百姓。
在巫溪縣城,得知紅軍到來的消息后,縣長蔣登弟棄城逃跑,城里的土豪劣紳則組織了數(shù)十條船只連夜裝載家財,由大寧河外逃巫山。紅軍聞訊后在七里橋攔截,處決了劣紳,沒收了銀圓、金戒指等財物,將適合軍需的帶走,其余分配給船工和當?shù)厝罕姟?/p>
買賣公平紀律嚴
紅軍嚴格《遵循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在白鹿,村民喬茂海上街賣橘子,老遠看見隊伍,嚇得膽戰(zhàn)心驚。因為頭年他遇到國民黨黃濤部隊將他一擔紅橘搶了個精光,還挨了槍托。紅軍走攏來,提出用銅板換橘子。此后,“一個銅板一個橘”的故事在當?shù)爻闪嗣勒劇?/p>
紅軍經(jīng)過厚坪魯家院子時,魯家正在洗紅苕,遞給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士不接,卻用一個銅板換一個小紅苕,兩個銅板換一個大紅苕。結(jié)果,紅苕一下子就賣完了。事后,魯家逢人便說:“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這么好的軍隊。”
在通城夏布坪,紅軍烤火用了夏純月老人的一筐木炭,留下5塊銀圓、一條花褲子,還有一封表示歉意的信,讓老人直到去世都在懊悔紅軍來了不該跑;紅軍戰(zhàn)士吃了謝明春家的紅苕和菜豆腐,留下一件棉襖當飯菜錢。
紅軍大都身穿破單衣,腳蹬草鞋,缺吃少穿,饑寒交迫,但卻紀律嚴明,不允許損害群眾利益,對違紀紅軍依法嚴懲。一名戰(zhàn)士由于烤火取暖不慎,引燃了村民彭豐相的草房,還有一名戰(zhàn)士誤把村民范永紅喂的肥豬當成地主的拖走了。為了嚴肅軍紀,司令部經(jīng)審問后,下令處決兩名戰(zhàn)士。
把群眾當成親人
紅軍在通城晏文香老奶奶家住,沒有油點燈,晚上漆黑一片,紅軍用自己的桐油,為她點上油燈,還給她端來玉米粥。老奶奶激動不已,主動給戰(zhàn)士補衣服。
婦女田光美聽說有隊伍來了,以為又是國民黨部隊,拖著懷孕之身,拉著一個大的娃兒朝山上跑,幺女子跟丟了她也不敢去找。紅軍發(fā)現(xiàn)了幺女子,見她凍著了,就燒火讓她烤;見她餓了,就煮飯給她吃。紅軍出發(fā)之際,還把幺女子送回了家,并幫她把家收拾好。“幺女子”于是成了一個美好的故事。
通城豐收村的夏洪濤喜愛喝酒,聽說部隊來了,躲藏時把一壺酒忘帶了,幾天睡不好覺。紅軍在他家做飯后,不僅酒壺里的白酒一點未動,還給他留下了豆腐和豬肉。
紅軍走后,躲藏起來的村民回到家里,發(fā)現(xiàn)門板上得好好的,鋪草捆得整整齊齊,院子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水缸的水裝得滿滿的,東西原封不動。有的家里豬餓了,紅軍還割豬草來喂。
人民群眾愛紅軍
紅三軍在巫溪期間,通過一系列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了“紅軍是為了打富濟貧”“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紅軍是我們的親人”,紛紛給予紅軍支持和幫助,有的當向?qū)?,有的運糧食,有的扛彈藥,有的抬擔架,有的救傷員。在群眾的支持下,戰(zhàn)士們才得以在冰雪嚴冬翻過陰條嶺山脈,穿越蘭英大峽谷,擺脫了敵人的追兵。
紅軍走后,群眾把紅軍留下的烏木筷子、馬鈴鐺、銀圓、棉襖等東西當成傳家寶,珍藏至今。紅軍路過的通城鎮(zhèn),人們把它改名為“紅路”。紅三軍司令部駐地,人們?nèi)∶伴L紅村”。群眾還編了一首歌謠《十字紅軍歌》,以表達心中的思念。
(作者系中共巫溪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韓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