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捷
訓練·行為
如何緩解和糾正訓練中打罵犬產生的后遺癥
紀 捷
在警犬訓練中嚴禁打罵犬,是作為一條鐵律要求訓導員必須遵守的,之所以這樣強調,是因為打罵犬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一是影響訓導員與犬的“親和”關系;二是在某個科目訓練中打罵犬,這一科目的條件反射暫時消失,并使其他科目條件反射弱化;三是受訓犬被動或逃避訓練;四是受訓犬對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極為敏感,一有風吹草動便膽顫心驚;五是嚴重影響訓導員心情,對訓練失去信心,產生郁悶焦慮 徨忐忑等消極情緒;六是中斷訓練,延誤訓犬進程,嚴重的報廢受訓犬,以失敗告終。
訓練中打罵犬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人的角度講,缺乏修養(yǎng),情緒失控,不遵循訓犬原則,操之過急,求勝心切,把來自生活家庭事業(yè)中的壓力和苦惱轉嫁發(fā)泄到犬身上。從犬的角度講,自由散漫,作業(yè)出錯,不服從指令,自動解除科目效應與其它犬玩耍、追咬家畜行人或到處嗅聞,隨意排除大小便。發(fā)生打罵犬現(xiàn)象,歸根結底責任在于人而不在于犬,因為人始終是整個訓練過程中的主導者,犬只是被我們馭使的工具,它只有第二信號系統(tǒng),沒有語言沒有思維,只能對現(xiàn)實的具體事物產生反應,不像人那樣可以“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犬犯的所有錯誤都是人造成的,是人在平時的管理訓練中調教無方,缺乏預見性。
從理論上分析,訓練中打罵犬之所以會產生后遺癥,是因為犬產生了超限抑制,即由于刺激強度超強或過分頻繁單調,超過了神經細胞的機能限度,因而產生了抑制現(xiàn)象。在訓練過程中,強調人和犬要相互配合,這種配合是否默契,取決于人正確的指揮和犬的良好效應,理想的模式應該是:訓導員發(fā)出口令或手勢——犬執(zhí)行指令做出正確的效應動作——訓導員下“好”的口令、撫拍犬并給予獎食——解除科目的同時拋物銜取進一步獎勵犬。但如果訓練中訓導員打罵了犬,則破壞了這一模式,良性互動斷鏈,原本的平衡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犬驚恐萬分,或沮喪或掙扎或逃避,訓導員也懊惱不已,后悔莫及。
訓犬是很有學問的,與其他專業(yè)相比,掌控的難度要大得多,一方面訓導員要動手動腦,另一方面,訓導員馭使的對象是有生命的活體工具,它不像其他儀器性能是固定的,訓犬的可變因素比較多,出現(xiàn)打罵犬現(xiàn)象從某個角度來講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可以理解不等于可以放任,打罵犬原本就是違反紀律的行為,該處罰就得處罰。那么,處罰之后我們該怎么辦呢?聽之任之、中斷訓練、淘汰受訓犬都是消極的態(tài)度,最重要的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補救,盡最大努力緩解和糾正后遺癥,下面談幾點想法和體會。
第一,訓導員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查找犬出錯的原因,這是最根本的措施。比如犬自由散漫、追咬家畜行人、是不是平時對犬放任自流、“親和”關系沒到位、服從性科目訓練缺失;氣味作業(yè)犬出錯、是不是沒做計劃、訓練條件過高提升過快、對犬的能力估計不足、固定所求物位置、經常暗示犬示警反應造成依賴性不良聯(lián)系、選擇的訓練環(huán)境干擾因素太多、環(huán)境鍛煉不夠易受外抑制影響、有沒有所求物殘留氣味誤導犬示警反應等。
第二,立即停止訓練,逗引犬玩耍,利用多種獎勵手段修復“親和”關系,使犬在輕松愉悅的自由活動中迅速恢復常態(tài)。
第三,降低訓練條件,從基礎能力培養(yǎng)從頭做起,逐步恢復和提高犬的作業(yè)興奮性。比如采用鑒別罐模式,除所求物之外其它配物不放置氣味,讓犬嗅聞迅速找到目的物,并給予充分獎勵,以重新建立犬對作業(yè)的自信心,淡化和消除因打罵而產生的后遺癥。
第四,訓導員要深刻反思,吸取慘痛教訓,加強學習和自身修養(yǎng),決不能再犯同樣錯誤。
第五,一定要做到訓前有計劃,訓后有總結,增強對訓練狀況的前瞻性,預計訓練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事先擬定應對措施,做到訓練既科學規(guī)范又靈活機動,一切從訓犬實際出發(fā),確保訓練成功率。
訓犬是一項既有趣又勞累的工作,有竅門但沒捷徑,其嚴謹性、規(guī)范性、科學性不亞于其他任何職業(yè),不管你過往的經歷如何不平凡,只要一踏進警犬技術工作這一門檻,便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真正的訓犬人,任何坐享其成或嗟來之食的想法都是不現(xiàn)實的,唯有 起袖子埋頭苦干,開動腦筋,細心揣摩,虛心求教,創(chuàng)新理念,總結得失,才能在警犬的實際訓練中尋覓無窮樂趣,并在事業(yè)中收獲豐碩果實,譜寫人生絢麗篇章!
(作者單位: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編輯:顏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