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帝李法》與秦漢軍事國家*

        2017-01-14 19:02:09
        關(guān)鍵詞:軍法黃帝史記

        李 若 暉

        《黃帝李法》與秦漢軍事國家*

        李 若 暉

        漢初確立王朝政制,其中韓信申軍法的實質(zhì)是將先秦兵書整理成為漢軍法。武帝時胡建所引用的《黃帝李法》佚文“壁壘已具”一則即漢軍法中所包含的先秦兵書。此則關(guān)于軍事壁壘的佚文見于托名黃帝的兵書之中,合于先秦傳說以黃帝開始戰(zhàn)爭,立君建國,以軍事壘舍為國家都邑。此則佚文對于壁壘已具后的苛細(xì)規(guī)定,既符合“黃帝型政論”,也符合漢武帝時律令趨于苛細(xì)的規(guī)定。由是可知,作為《黃帝李法》佚文思想背景的是法家思想。法家國家起源論認(rèn)為以戰(zhàn)止戰(zhàn)、立君建國,這本身就是莫大功德,并由此形成一新的國家類型:軍事國家。與周禮—儒學(xué)認(rèn)為當(dāng)以仁愛建國、立君當(dāng)順應(yīng)民心不同,法家軍事國家論認(rèn)為:國家是由軍事暴力建立;立君建國不必顧及民意;君主是絕對的,無論基于任何理由都不可推翻。法家認(rèn)為軍事國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優(yōu)越的制度,臻于歷史的終結(jié)。軍事國家不必愛民,對于反抗者必須立即無情鎮(zhèn)壓,其極致是連說有人造反都有罪。由此,國家成為一家一姓之私產(chǎn),此軍事國家之君主,便不再勤勞天下、心系萬民,而是以天下適一己之私欲。秦漢制度,也正是《黃帝李法》“壁壘”佚文所暗含的以軍事暴力奠立國家之觀念的實現(xiàn)。在此意義上,《黃帝李法》受到重視,甚至編入軍法成為現(xiàn)行法律,是合情合理的。

        黃帝李法; 軍事國家; 秦漢制度

        秦漢政制奠定了中華政制的基礎(chǔ)。近年史學(xué)界關(guān)于秦漢政制的研究主要分為秦漢律令和秦漢國家兩部分,缺少整合性研究。本文即嘗試以對胡建所引《黃帝李法》佚文“壁壘已具”一則的深入鉆探,揭示秦漢軍事國家的基本特征。

        一、漢軍法與古兵書

        《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敘漢初王朝秩序之奠定,有云:“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xué)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0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3998頁。《漢書》卷1《高帝紀(jì)》亦曰:漢高帝“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令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雖日不暇給,規(guī)模弘遠(yuǎn)矣”*[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80—81頁。?!绊n信申軍法”在此與諸國家基本制度并列,表明軍事力量對于立國的重要性。然書缺有間,其詳今已難明?!顿Y治通鑒》卷12錄《高紀(jì)》此文,胡三省引《藝文志》“序次兵法”語以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407頁。。

        檢《漢書》卷30《藝文志》四《兵書略》小序曰:“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遺逸,紀(jì)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6冊,第1763頁。王應(yīng)麟《漢藝文志考證》卷8“張良韓信序次兵法”條下注“《高帝紀(jì)》韓信申軍法”*《漢藝文志考證》,[南宋]王應(yīng)麟:《玉海》第8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第4061頁。,以二文為一事?!墩f文》卷5下《桀部》:“乘,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入桀曰乘。”段玉裁注:“云軍法者,蓋出《漢志》兵書四種內(nèi)。”*[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37頁。亦以為《漢志》兵書實即韓信所申之軍法。顧實以為“韓信申軍法”即《兵書略》之“序次兵法”,“蓋略言之”*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8頁。。余嘉錫言:“此數(shù)事多在高祖時,蕭何律令、張蒼章程、叔孫禮儀固自為漢家一代制作,至于韓信之申軍法,即《漢志》之序次兵法,其為校理舊書,可以斷言。”*余嘉錫:《目錄學(xué)發(fā)微》,劉夢溪編:《中國現(xiàn)代學(xué)術(shù)經(jīng)典·余嘉錫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1頁。鄭樵《通志》卷71《校讎略》云:“又況《兵家》一類,任宏所編,有韓信《軍法》三篇、《廣武》一篇。豈有韓信《軍法》猶在,而蕭何《律令》、張蒼《章程》則無之,此劉氏、班氏之過也!”([南宋]鄭樵:《通志》第1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33頁)楊樹達(dá)亦以為“韓信申軍法”即《兵書略》一兵權(quán)謀家所著錄之《韓信》三篇(參見氏著:《漢書窺管》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44頁),則非。甚是。

        至沈家本方以韓信“序次兵法”與“申軍法”為二事:《漢書》“此文軍法在律九章之外,韓信所定者,《漢書》注多引《軍法》,乃其書也。至《藝文志》之兵法,乃《孫子》、《吳子》之類,所述乃行軍之要,與軍法不同”*沈家本:《歷代刑法考》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753頁。近日從其說者,如陳公柔等:《青海大通馬良墓出土漢簡的整理與研究》,《考古學(xué)集刊》第5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7年,第313頁。。然沈氏其下所輯漢軍法之文,如《漢書》卷67《胡建傳》云“天漢中,守軍正丞。時監(jiān)軍御史為奸,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qū)……《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由路”,沈按:“此以《黃帝李法》為據(jù),豈漢軍法中載有此文歟?”*沈家本:《歷代刑法考》第3冊,第1759頁??梢姂?yīng)該是張良、韓信定著兵法以為軍法,其三十五家之中便包含《黃帝李法》*陳偉武指出:“銀雀山篇題木牘有〈李法〉,整理小組輯得六枚,亦注云:‘……古書有《黃帝李法》?!稘h書·胡建傳》曰:“《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繇(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弊ⅲ骸疤K林曰:獄官名也?!短煳闹尽罚鹤蠼抢?,右角將。孟康曰:兵書之法也。師古曰:李者,法官之號也,總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稱其書曰《李法》。蘇說近之。”竹書之《李法》不知與《黃帝李法》是否相關(guān)?!癜?,銀簡《李法》中八九二號簡云:‘……□然而置李者,所以守國邑之□……’既然‘置李’是為了‘守國邑’,則《李法》理當(dāng)與軍事有關(guān)。而《漢書·胡建傳》所引《黃帝李法》實亦為軍事律令條文,劉向《說苑·指武》篇:‘臣聞《黃帝理法》曰:壁壘已具,行不由路,謂之奸人,奸人者殺?!虼?,《漢書》顏注引孟康說謂《李法》是‘兵書之法’甚確。戰(zhàn)國時代,黃帝崇拜之風(fēng)甚熾,好事者叢聚軍法條文而托名《黃帝理法》。銀簡《李法》與《黃帝理法》的關(guān)系有待進一步研究?!?氏著:《簡帛兵學(xué)文獻探論》,廣州: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46頁)。

        馬宗霍亦駁段玉裁曰:“然余竊疑兵法為用兵之法,軍法為治軍之法,二者當(dāng)微有別。張、韓之序次兵法,謂整理古之兵書也;韓信之申軍法,謂申明治軍之法也。許君既稱之曰軍法,恐別有所本,未必在兵書四種內(nèi)。”*馬宗霍:《說文解字引群書考》卷2,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9年,第18頁。一般而言,確如馬說,但也不可一概而論?!败姺ā笨煞Q“兵法”,正如“軍令”又稱“兵令”*陳偉武曰:“《管子·小匡》:‘作內(nèi)政而寓軍令?!郑骸詾檐娏??!蚍Q為‘兵令’,如銀簡《守十三篇》和傳本《尉繚子》均有《兵令》篇?!?氏著:《簡帛兵學(xué)文獻探論》,第45頁)。銀雀山漢簡《見吳王》第208簡:“孫子乃召其司馬與輿司空而告之曰:‘兵法曰,弗令弗聞,君將之罪也;已令已申,卒長之罪也。兵法曰,賞善始賤,罰(下殘)’”*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第1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圖版:第21頁,釋文:第34—35頁。陳偉武認(rèn)為:“此例兩引‘兵法’,非如《孫子》書通常指用兵之法,而是關(guān)于慶賞刑罰的軍法。前者屬有關(guān)軍事訓(xùn)練的律令,后者屬于賞罰的一般原則。”*陳偉武:《簡帛兵學(xué)文獻探論》,第51頁?!稘h書》卷79《馮奉世傳》,元帝璽書:“兵法曰,大將軍出,必有偏裨,所以揚威武,參計策。”*[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10冊,第3299頁。此兵法所言,也是軍隊編制。不寧惟是,《史記》卷7《項羽本紀(jì)》:“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庇衷唬骸皡侵匈t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376頁。此兵法乃部勒卒伍者。王家祥曾考大通上孫家寨漢簡《孫子》,有云:“由《史記·孫吳列傳》、銀雀山漢簡《見吳王》所言孫子‘兵法’的‘勒兵’內(nèi)容,可知《吳孫子》‘兵法’有‘勒兵’一類的內(nèi)容?!妒酚洝O吳列傳》與銀雀山漢簡《見吳王》同出一源,這已經(jīng)被學(xué)者指出……《史記》言:‘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yán)毡??’?jù)《史記》所言,孫武獻兵法于吳王,吳王要檢驗孫武的‘兵法’,這‘兵法’并非玄而玄的哲理,而是具體地操作‘勒兵’。注意‘勒兵’,今本《尉繚子》有《勒卒令》一篇,是講金、鼓、鈴、旗四種指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強調(diào)軍事訓(xùn)練和正確指揮的重要性……銀雀山漢簡《見吳王》則謂孫武教戰(zhàn):‘知汝右手’,‘知汝心’,‘知汝背’,‘鼓而前之’,‘金而坐之’語?!妒酚洝O吳列傳》則云‘“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睂O子:“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后,即視背”’?!慈钗迳曛S谑枪闹摇瓘?fù)令三令五申而鼓之左’,‘于是復(fù)鼓之。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guī)矩繩墨。’可見二者是為一類。孫武所言‘兵法’乃是‘勒卒’類耳。《史記》所言孫武所獻‘兵法’十三篇的‘兵法’又稱‘戰(zhàn)法’,主要內(nèi)容是‘治軍之法’?!吨芏Y·夏官·大司馬》云:‘中春,教振禮,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陣,如戰(zhàn)之陣’,‘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shù)之節(jié)’。鄭注‘習(xí)戰(zhàn)法’,又云‘習(xí)兵法’。上孫家寨《孫子》殘簡中的《合戰(zhàn)令》、《軍斗令》就是這一類。”*王家祥:《大通上孫家寨漢簡〈孫子〉研究》,《文獻》2000年第1期,第34—35頁。章邯秦軍可謂無敵天下,乃數(shù)敗于項氏,這應(yīng)當(dāng)是項梁琢磨出了一套針對秦軍的戰(zhàn)法,起兵前“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子弟”的和教項羽的都正是這一套戰(zhàn)法?!侗鴷浴范蝿萦小俄椡酢芬黄?,自注:“名籍?!?[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6冊,第1759,1762頁。李零云:“‘形勢’,指兵力配置?!巍羌核逃腥f變不離其宗的可見之形;‘勢’是因敵變化令人高深莫測的人為態(tài)勢。前者指投入戰(zhàn)場前的一切準(zhǔn)備(包括隊伍的征發(fā)、組建,以及裝備、訓(xùn)練),后者是針對戰(zhàn)場形勢對兵力的調(diào)動和再分配。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是指戰(zhàn)術(shù)對策,今語叫‘戰(zhàn)術(shù)’?!?李零:《蘭臺萬卷》,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第157頁?!妒酚洝肪?1《黥布列傳》,高祖“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8冊,第3143頁。。可見項氏確有陣法。

        《兵書略》序述兵家源流曰:“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自春秋至于戰(zhàn)國,出奇設(shè)伏,變詐之兵并作?!?[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6冊,第1759,1762頁。春秋戰(zhàn)國時期軍事力量的迅速強大,突破了傳統(tǒng)的軍法框架,導(dǎo)致兵法成為權(quán)謀詭道。武帝令軍政楊仆紀(jì)奏兵錄,軍正執(zhí)掌軍法*參見黃今言:《漢代軍法論略》,氏著:《秦漢史叢考》,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第301—303頁。,可見楊仆校兵書也正是復(fù)位軍法。任宏重新分類,而兵權(quán)謀為第一,獨立于其余舊兵法框架中的三家,可謂有識。至班固索性將軍禮的集大成者《司馬法》請到《六藝略》禮類,從而徹底完成了軍事思想的這一轉(zhuǎn)變。

        二、穿窬與坊里制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輯漢軍法佚文,其中有《黃帝李法》。茲引所出《漢書》卷67《胡建傳》如下:

        胡建字子孟,河?xùn)|人也。孝武天漢中,守軍正丞,貧亡車馬,常步與走卒起居,所以尉薦走卒,甚得其心。時監(jiān)軍御史為奸,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qū),建欲誅之,乃約其走卒曰:“我欲與公有所誅,吾言取之則取,斬之則斬。”于是當(dāng)選士馬日,監(jiān)御史與護軍諸校列坐堂皇上,建從走卒趨至堂皇下拜謁,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監(jiān)御史曰:“取彼?!弊咦淝耙废绿没?。建曰:“斬之?!彼鞌赜?。護軍諸校皆愕驚,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懷中,遂上奏曰:“臣聞軍法,立武以威眾,誅惡以禁邪。今監(jiān)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jié),亡以帥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議,不至重法。《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贾?jǐn)按軍法曰:‘正亡屬將軍,將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下行法焉?!┯谟梅ㄒ桑瑘?zhí)事不諉上,臣謹(jǐn)以斬,昧死以聞?!敝圃唬骸啊端抉R法》曰‘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或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qū)⒔蝗卸?,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顯名。*[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9冊,第2910,2911頁。

        《黃帝李法》下,蘇林注曰:“獄官名也。《天文志》:‘左角李,右角將?!泵峡翟唬骸氨鴷ㄒ??!睅煿旁唬骸袄钫?,法官之號也,總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稱其書曰《李法》。蘇說近之?!?[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9冊,第2910,2911頁。洪邁《容齋四筆》卷2“黃帝李法”條曰:“予按今本《漢書·天文志》騎官,‘左角理’,乃用‘理’字,而《史記·天官書》則為‘李’,《說苑》載胡建事亦為‘理法’。然則‘理’、‘李’一也?!?[南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34—635頁。

        沈家本按:“《李法》所言,自是行軍之際,故壁壘定而穿窬者即屬奸人,在可斬之列。若此御史之穿北軍壘垣,自與行軍時之壁壘不同,豈得緣以為比?”*沈家本:《歷代刑法考》第3冊,第1759頁。觀下武帝執(zhí)“國容”“軍容”之別以是建,可知此指“軍容”而言,無關(guān)于行軍與否,沈氏言“不得為比”,非也。又“穿窬”與“不由路”當(dāng)為二事。“穿窬”乃指鑿壁為孔*參見[清]臧庸:《拜經(jīng)日記》,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第135頁;[清]劉寶楠著、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693頁。,即傳所謂“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qū)”“穿軍垣以求賈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打破圍墻開門店?!安挥陕贰币姟度龂尽芬弧段簳肪?2《鮑勛傳》:“(孫)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曜歸而劾勛,文帝竟誅勛*[西晉]陳壽:《三國志》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86頁。。劉曜所據(jù)軍法當(dāng)即胡建所引*參見吳金華:《〈三國志校詁〉外編》,氏著:《古文獻研究叢稿》,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80—181頁。,可知當(dāng)時軍法中確有此文?!墩f苑·指武篇》亦載胡建此事,引《黃帝理法》曰:“壘壁已具,行不由路,謂之奸人,奸人者殺?!?[西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74頁。獨無“穿窬”二字,使建奏遂失所據(jù),當(dāng)有訛脫。

        秦漢城市行坊里制,每一里均筑有封閉性垣墻。云夢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第186簡:“越里中之與它里界者,垣為‘完(院)’不為?巷相直為‘院’;宇相直者不為‘院’。”整理小組注釋:“院,《說文》作‘寏’,云:‘周垣也。’即圍墻。”整理小組譯文:“越過里與其他里之間的界墻,該墻是不是‘院’?兩巷相對,其間的墻是‘院’;兩屋相對,其間的墻不是‘院’。”*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圖版:第64頁,釋文:第137—138頁。法律禁止損壞和翻越垣墻。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雜律》第182簡:“越邑、里、官、市院垣,若故壞決道出入,及盜啟門戶,皆贖黥。其垣壞高不盈五尺者,除?!?彭浩等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圖版:第21頁,釋文:第162頁。城邑、坊里、官府、市場都有垣墻,如果翻越或損壞,或擅自開啟門戶,都處贖黥*關(guān)于“贖黥”性質(zhì)及其在秦漢刑罰體系中的地位,可參見[德]陶安:《秦漢刑罰體系の研究》,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xué)アジア·アフりカ言語文化研究所,2009年,第112—116頁。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具律》第119簡:“贖劓、黥,金一斤?!?彭浩等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圖版:第15頁,釋文:第140頁)。如果垣墻已被他人損壞,未得到及時修繕,缺口的高度在五尺以下,從缺口出入的人,免罪。北軍監(jiān)御史“穿窬”,即損壞了北軍垣墻。如果由文吏依照損壞坊里垣墻的律令來處罰,只能罰款。但是該監(jiān)御史乃是“穿軍垣以求賈利”,罰款顯然不足以為懲戒。所以胡建引《黃帝李法》,以軍法斬之。劉寶楠謂“此在軍律尤嚴(yán)也”*[清]劉寶楠著、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下冊,第693頁。,是也。

        不止于此,坊里制還禁止商鋪、住宅打破垣墻向街道開門。旅店必須臨街開門,所以法家便極為仇視逆旅,必欲禁絕?!渡叹龝睢罚骸皬U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交、疑農(nóng)之民不行,逆旅之民無所于食,則必農(nóng),農(nóng)則草必墾矣?!?蔣禮鴻:《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1—12頁。于是,身為軍法官的胡建對于監(jiān)御史“穿軍垣以求賈利”的行為恨之入骨,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三、營壘與黃帝建國營都

        銀雀山漢簡根據(jù)篇題木牘整理出“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文字。篇題木牘中有“李法”,整理小組在簡文中找到“置李”“李主法”等文字,尤其是第894簡云“……為公人三日。李主法,罰為公人一……”,認(rèn)為:“本篇所收各簡,皆言處罰官吏之事,且有‘置李’、‘李主法’等語,當(dāng)屬標(biāo)題木牘所記之《李法》篇?!薄爸駮独罘ā凡恢c《黃帝李法》是否有關(guān)?!?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第1冊,釋文第142頁。張伯元論證銀簡《李法》與《黃帝李法》為一書(氏著:《出土法律文獻叢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30—234頁)。其論證欲以銀簡《地典》篇“黃帝”文字羼入《李法》從而可名《黃帝李法》,難以服人。整理小組的這一思路固然有據(jù),關(guān)于《李法》與《黃帝李法》關(guān)系的判斷也極為謹(jǐn)慎,但是如果將其判定《李法》文字的依據(jù)反向觀之,則可知其不然:難道在《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中,只允許《李法》一篇的文字中出現(xiàn)“李”嗎?其他篇既然也相關(guān)于法令,是否也可以言及“李”呢?陳偉武對于《李法》的屬性則有不同看法:“銀簡《李法》中八九二號簡云:‘……□然而置李者,所以守國邑之□……’既然‘置李’是為了‘守國邑’,則《李法》理當(dāng)與軍事有關(guān)。而《漢書·胡建傳》所引《黃帝李法》實亦為軍事律令條文,劉向《說苑·指武》篇:‘臣聞《黃帝理法》曰:壁壘已具,行不由路,謂之奸人,奸人者殺。’因此,《漢書》顏注引孟康說謂《李法》是‘兵書之法’甚確。戰(zhàn)國時代,黃帝崇拜之風(fēng)甚熾,好事者叢聚軍法條文而托名《黃帝理法》。銀簡《李法》與《黃帝理法》的關(guān)系有待進一步研究?!?陳偉武:《簡帛兵學(xué)文獻探論》,第46頁。李學(xué)勤的《〈田法〉講疏》認(rèn)為:《守法》等十三篇“是一部子書”,其中制度規(guī)定“只是學(xué)者的設(shè)計方案,并非當(dāng)時任何諸侯國的歷史實際”(氏著:《簡帛佚籍與學(xué)術(shù)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2頁)。

        當(dāng)時書名相同或相近之書所在多有,銀簡《李法》與《黃帝李法》不必即為一書。且二者皆為殘存,確實不宜做過多推測。不過從銀雀山漢簡整理小組與陳偉武先生的考察來看,銀簡《李法》的確包含兩部分:一是整理小組所謂“處罰官吏之事”,一是陳先生所謂“軍事律令條文”。當(dāng)然從古代“兵刑合一”的傳統(tǒng)來看,可以將二者整合,但那僅是就二者的源起而言。戰(zhàn)國以后,軍法與民事已有嚴(yán)格區(qū)分,此即《胡建傳》武帝詔書引《司馬法》所言“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孟康說《黃帝李法》是“兵法之書”,不知他是親見原書,還是僅僅據(jù)胡建所引推測*陳乃華以銀簡《李法》與《黃帝李法》為一書,因而認(rèn)為孟康之說“不準(zhǔn)確”(氏著:《論齊國法制對漢制的影響》,《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39頁),不當(dāng)。李學(xué)勤的《論銀雀山簡〈守法〉、〈守令〉》認(rèn)為:“《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一書的性質(zhì)頗似《尉繚子》,以論兵為主,兼及治政。我們既然承認(rèn)《尉繚子》是兵書,《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也應(yīng)當(dāng)列為兵書?!?氏著:《簡帛佚籍與學(xué)術(shù)史》,第348頁)。不過,即便《黃帝李法》與銀簡《李法》一樣,包含多方面的內(nèi)容,至少就其佚文而言,為何僅存“壁壘已定”一則,仍然值得詳考。

        李明德認(rèn)為:“《漢書·藝文志》在述及一些托名黃帝的書時,已明確指出非黃帝時的作品。例如《黃帝泰素》二十篇。注云:‘六國時韓諸公子所作?!秩纭饵S帝說》四十篇。注云:‘迂誕依托。’由此看來,《黃帝李法》也是托名黃帝的著述,絕非黃帝時已制定有名為《李法》的法典。至于托名的原因,顏師古注已有交代:‘李者,法官之號也,總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稱其書曰《李法》?!瞎艜r代‘兵刑合一’,而傳說中大規(guī)模的民族戰(zhàn)爭又起于黃帝時,而且黃帝屢戰(zhàn)屢勝,所以,以事關(guān)征伐刑戮的《李法》托名黃帝,也就不足為怪了?!?李明德:《“黃帝李法”辨》,《法學(xué)雜志》1995年第1期,第39頁。其以《黃帝李法》成書于戰(zhàn)國而托名于黃帝,甚是。至于托名于黃帝的原因,李氏亦指出系“傳說中大規(guī)模的民族戰(zhàn)爭又起于黃帝時”,此正可深究。

        《莊子·雜篇·盜跖》中,盜跖曰:“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清]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995頁。值得注意的是,《史記》卷1《五帝本紀(jì)》曰“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4,7頁。,也明確將黃帝接于神農(nóng)之后。如果我們擱置《盜跖篇》中的道德評判,單純從其歷史論述來看,堯舜君臣關(guān)系的確立,標(biāo)志著國家的形成。盜跖將“立群臣”緊接在“流血百里”的大戰(zhàn)之后,意在建立二者的聯(lián)系,即臣的來源為戰(zhàn)敗者的臣服。因此,黃帝之戰(zhàn)意味著遠(yuǎn)古至德之世的終結(jié),開始了以戰(zhàn)爭建立國家的血腥歷程?!吨芤住は缔o傳》下:“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三國魏]王弼注、[東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dá)疏:《周易注疏》,[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1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第167—168頁?!渡叹龝じā吩唬骸胺?、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dāng)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蔣禮鴻:《商君書錐指》,第4,107頁。又《畫策》:“神農(nóng)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農(nóng)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故黃帝作為君臣上下之義,父子兄弟之禮,夫婦妃匹之合,內(nèi)行刀鋸,外用甲兵,故時變也?!?蔣禮鴻:《商君書錐指》,第4,107頁。它們同樣以黃帝接續(xù)于神農(nóng)之后,開始戰(zhàn)爭刑誅,并明確將立君臣置于黃帝之世。

        《史記》卷1《五帝本紀(jì)》敘黃帝建國,曰:“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4,7頁??梢婞S帝雖建都于涿鹿,但是卻經(jīng)常率軍筑營于各處。這一格局非常類似三代都城布局。張光直曾提出三代圣俗都城的觀念:“三代各代都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圣都’,也各有若干遷徙行走的‘俗都’。圣都是先祖宗廟的永恒基地,而俗都雖也是舉行日常祭儀之所在,卻主要是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領(lǐng)導(dǎo)中心。”*[美]張光直:《三代社會的幾點特征——從聯(lián)系關(guān)系看事物本質(zhì)兩例》,氏著:《考古學(xué)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10頁。事實上,中國的早期城邑也并非文明聲教之所,而是以軍事堡壘成為政治中心。張光直指出:“中國最早的城市的特征,乃是作為政治權(quán)力的工具與象征。費孝通氏把近代中國的城邑叫做‘在權(quán)力居于武力這種政治系統(tǒng)里面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工具。它是權(quán)力的象征,也是維護權(quán)力的必要工具’。這個界說,是完全適用于中國最古的城市的?!?[美]張光直:《關(guān)于中國初期“城市”這個概念》,氏著:《中國青銅時代二集》,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0年,第5頁。于是我們可以推斷黃帝“以師兵為營衛(wèi)”的意義,正是以軍事營壘建造俗都?!饵S帝李法》僅存于世的佚文“壁壘已具”一則,正對應(yīng)于銀簡《李法》“守國邑”一則之軍事內(nèi)容,殆非偶合。

        《周禮·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后宮,量市朝道巷門渠。造都邑亦如之。營軍之壘舍,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里。”*[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3冊,第456頁。“營國城邑”與“營軍壘舍”,皆夏官大司馬之屬官量人所掌。此非簡單的二職掌于一官,揆其初,“營國城邑”與“營軍壘舍”當(dāng)為一職?!妒酚洝肪?6《張丞相列傳》:

        嘉為丞相五歲,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錯為內(nèi)史,貴幸用事,諸法令多所請變更,議以謫罰侵削諸侯。而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疾錯。錯為內(nèi)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堧垣。嘉聞之,欲因此以法錯擅穿宗廟垣為門,奏請誅錯。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景帝。至朝,丞相奏請誅內(nèi)史錯。景帝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绷T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先請之,為錯所賣?!敝辽?,因歐血而死。*[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8冊,第3234—3235頁。

        在先秦,營國最為重要的是宗廟?!蹲髠鳌非f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西晉]杜預(yù)注、[唐]孔穎達(dá)疏:《春秋左傳注疏》,[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6冊,第178頁?!秴问洗呵铩ど鲃荨罚骸肮胖跽?,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460頁。營國也是以宗廟為始。《墨子·明鬼》:“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fù)駠龎靡詾樽趶R?!?[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間詁》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233—234頁。破壞漢代宗廟垣墻所適用的,并非民事性質(zhì)的“贖黥”,而是軍事性質(zhì)的誅殺:凡此皆透露出宮廟與軍營在國家政治結(jié)構(gòu)中的相關(guān)性。

        無論《黃帝李法》是一本包含多篇的書,還是僅為一篇之文,也無論其是嚴(yán)格的軍法,還是具有多方面的內(nèi)容,值得關(guān)注的是:為什么僅僅“壁壘”一則得以被引用,尤其是如此堅挺地貫穿漢魏,得以作為軍法,貫徹執(zhí)行?

        四、苛法與黃帝類型道論政論

        劉蔚華指出:戰(zhàn)國中后期興起的黃老學(xué),保留了早期道家思想中“天道自然”“無為而治”“因應(yīng)對勢”與辯證法的內(nèi)容,拋棄了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過時的反權(quán)威原則,而代之以一種新權(quán)威觀念,以致逐步演變?yōu)橐环N新興統(tǒng)治者樂于接受和運用的君人南面之術(shù)。黃老學(xué)的誕生,就是道家由反權(quán)威主義向新權(quán)威主義的轉(zhuǎn)變,從而實現(xiàn)了由在野的學(xué)術(shù)向在朝的學(xué)術(shù)的轉(zhuǎn)變。在中國歷史上,道家參政是從黃老開始的*劉蔚華:《黃老所完成的歷史性過渡》,丁原明主編:《黃老學(xué)論綱》,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第2—3頁。。

        戰(zhàn)國后期到西漢前期流行一時的黃老思想,并非鐵板一塊。多位學(xué)者指出其中約略可別為兩派*相關(guān)綜述,參見李銳:《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學(xué)派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第153—165頁。,這可分別對應(yīng)于曹峰所稱的“老子類型的道論和政論”及“黃帝類型的道論及政論”?!独献印芳葟娬{(diào)“道”為最高本體,又強調(diào)“道”對于社會和人生具有決定性意義。這種道論既為萬物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據(jù),又為圣人走上至高政治地位及完成天下一統(tǒng)之政治目標(biāo)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據(jù)。“老子類型道論”在《黃帝四經(jīng)》中雖然重要,但似乎還不是論述的重點,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另外一種道論,可以簡言之為天道論。這種天道論視天地人為相互聯(lián)動的一個整體,根據(jù)宇宙秩序來指示人類的政治行為。《黃帝四經(jīng)》有大量天地之道的描述,有時指的是日月運行、四時更替等表現(xiàn)為“理”“數(shù)”“紀(jì)”的宇宙秩序,有時指的是陰陽消息、動靜盈虛、剛?cè)峒鏉挠钪嬖?,這都是人所需要認(rèn)識和把握的天道。較之常人無法感知、難以體會的抽象之“道”,天道正是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又不得不遵循的天地運行規(guī)律和法則。天道既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同時具備與“道”相同的權(quán)威性和絕對性,順應(yīng)天道成為掌握天下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對于圣人而言,法天地以盡人事,從天地人貫通的宇宙秩序中,提煉出治世的方法、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首要的政治事務(wù)。因此,“黃帝類型道論”較之“老子類型道論”,具有更為實際的指導(dǎo)意義。這套包羅萬象、統(tǒng)一連貫的宇宙觀和知識、技術(shù)、禁忌、規(guī)則有著密切關(guān)系,而黃帝在這套為社會普遍信奉、遵從的規(guī)則、禁忌系統(tǒng)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通過黃帝這個媒介,為社會普遍遵循的規(guī)則、禁忌系統(tǒng)才得以導(dǎo)入其理論系統(tǒng)中,使之既具有現(xiàn)實操作性,又有天生的可信性和權(quán)威性。有學(xué)者認(rèn)為,黃老道家中,黃帝只是為了提高學(xué)說的影響而設(shè)置的可有可無的假托。其實不然,依靠了黃帝代表的規(guī)則、禁忌系統(tǒng),從天道到人道才得以真正落實*曹峰:《近年出土黃老思想文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25—27頁。。

        “老子類型的道論及政論”的典型政治實踐,即是河上丈人后學(xué)通過曹參施政中表現(xiàn)出的“清靜無為”?!妒酚洝肪?0《樂毅列傳》贊曰:“樂臣(巨)公學(xué)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巨)公,樂臣(巨)公教蓋公。蓋公教于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7冊,第2941,2594,2598,2693頁。《史記》卷54《曹相國世家》:曹參相齊,“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參死后,民歌之曰:“載其清靜,民以寧一。”*[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6冊,第2450、2452,2451頁。按“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乃當(dāng)時對于老子學(xué)說最為核心的概括?!妒酚洝肪?3《老子韓非列傳》于老子傳最后之結(jié)語亦言:“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7冊,第2941,2594,2598,2693頁。其語本于《老子》第57章:“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老子道德經(jīng)》,浙江書局輯刊:《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頁。至漢武帝時,朝中仍有此類官吏?!妒酚洝肪?20《汲黯列傳》:“黯學(xué)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zé)大指而已,不苛小……治務(wù)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0冊,第3747—3748,3750,3965頁。

        反之,則是戰(zhàn)國中后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往往與黃老刑名相關(guān)。如《史記》卷63《老子韓非列傳》言:“申子之學(xué)本于黃老而主刑名?!?[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7冊,第2597頁?!稘h書》卷23《刑法志》于戰(zhàn)國變法,以“韓任申子,秦用商鞅”連言([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4冊,第1096頁)。又言韓非:“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其歸本于黃老?!?[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7冊,第2941,2594,2598,2693頁?!妒酚洝肪?8《商君列傳》:“鞅少好刑名之學(xué)?!?[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7冊,第2941,2594,2598,2693頁。法家立法,以煩苛著稱?!稘h書》卷23《刑法志》:“韓任申子,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顛、抽脅、鑊亨之刑。至于秦始皇,兼吞戰(zhàn)國,遂毀先王之法,滅禮誼之官,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备咦嫒腙P(guān),約法三章。“蠲削煩苛,兆民大說……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內(nèi)盛耳目之好,征發(fā)煩數(shù),百姓貧耗,窮民犯法,酷吏擊斷,奸軌不勝。于是招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jiān)臨部主之法,緩深故之罪,急縱出之誅。其后奸滑巧法,轉(zhuǎn)相比況,禁罔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4冊,第1096—1101頁。曹參之時,其用人就是:“擇郡國吏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6冊,第2450、2452,2451頁。武帝朝的律令趨于煩苛,必然與黃老清靜無為之學(xué)沖突?!妒酚洝肪?20《汲黯列傳》:“張湯方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數(shù)質(zhì)責(zé)湯于上前,曰:‘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yè),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二者無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約束紛更之為?公以此無種矣?!鰰r與湯論議,湯辯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厲守高不能屈,忿發(fā)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cè)目而視矣!’”*[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0冊,第3747—3748,3750,3965頁。與此相應(yīng),陰陽家與黃帝說關(guān)系密切*參見葛志毅:《黃帝之學(xué)考論》,廖名春主編:《顯微闡幽——古典文獻的探故與求新》,汕頭:汕頭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第14—18頁。,而司馬談從“道德家”的角度對陰陽家所做的批評恰恰是“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0冊,第3747—3748,3750,3965頁。。

        無疑,《黃帝李法》在學(xué)術(shù)分野上屬于“黃帝類型”,其短短數(shù)言對于軍營的苛細(xì)規(guī)定也符合“黃帝類型”的特征。胡建援引《黃帝李法》斬監(jiān)御史,也正符合武帝時律令逐漸煩苛的趨勢,其獲得武帝支持,乃是理所當(dāng)然*武帝朝治軍趨于嚴(yán)苛,如《史記》卷109《李將軍列傳》:“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yuǎn)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菚r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shù)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jǐn)于文法?!?[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9冊,第3449—3450頁)周曉癡認(rèn)為,李廣“的治軍方法,多少帶有點無為而治的色彩”(氏著:《也談“李廣難封”的原因——與高敏同志商榷》,《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1987年第4期,第58頁)。筆者認(rèn)為:李廣難封,一方面是他的治軍方式不合武帝時律令嚴(yán)苛的總體趨勢,一方面是他習(xí)慣于在戰(zhàn)場上以武士競技為目的,而不是致力于斬首、虜獲,建立軍功。。它并非羅義俊所說乃是漢臣議事可以“引諸子言”*羅義?。骸稘h武帝“罷黜百家”辨》,《中國古代史論叢》第1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9頁。。

        五、暴力建國與軍事國家

        莊子后學(xué)以黃帝戰(zhàn)爭立國為不德。與之相反,法家的國家學(xué)說以立君建國之前為一紛爭不德之亂世,因此必須立君以建立秩序?!渡叹龝ら_塞篇》:“天地設(shè)而民生之。當(dāng)此之時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親親而愛私。親親則別,愛私則險,民眾而以別險為務(wù),則民亂。當(dāng)此之時,民務(wù)勝而力征。務(wù)勝則爭,力征則訟。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故賢者立中正,設(shè)無私,而民說仁。當(dāng)此時也,親親廢,上賢立矣。凡仁者以愛為務(wù),而賢者以相出為道。民眾而無制,久而相出為道,則有亂。故圣人承之,作為土地貨財男女之分。分定而無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設(shè)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則上賢廢而貴貴立矣。然則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上賢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賢無用也。親親者,以私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無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變而行道異也。故曰:王者有繩。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則異,而所繩則一也。故曰:民愚則知可以王,世知則力可以王?!?蔣禮鴻:《商君書錐指》,第51—53頁。面對“務(wù)勝力爭”的亂世,立君以戰(zhàn)止亂,于民為大德?!妒酚洝肪?《秦始皇本紀(jì)》,秦始皇平定六國后,自述功德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299,300,398頁。群臣上尊號表亦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299,300,398頁?!妒酚洝肪?《高祖本紀(jì)》,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皆曰:“大王起微細(xì),誅暴逆,平定四海?!?[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2冊,第474頁。指揮軍隊平定天下,建國立君,這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德。項羽說得更為露骨:“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史記》卷7《項羽本紀(jì)》)*[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299,300,398頁。君主與國家對于黔首的恩德。這一法家類型的國家也就不需要對黔首施予婆婆媽媽的仁義恩惠:“故惠者,民之仇讎也;法者,民之父母也!”(《管子·法法》)*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98頁。它由此建構(gòu)一絕對的君臣觀?!妒酚洝肪?21《儒林列傳》:“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guān)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xué)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炝T。是后學(xué)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0冊,第3767頁。參見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第180頁。黃生認(rèn)為,只要君臣關(guān)系一旦確定,君主就是絕對的,無論基于任何理由都不允許推翻君主。在秦始皇看來,這樣的制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優(yōu)越的制度,臻于歷史的終結(jié),必將“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jì)》)*[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300,308,336,412頁。。在泰山刻石中,秦始皇也一再重申這一觀念:“大義休明,垂于后世,順承勿革?!薄罢迅魞?nèi)外,靡不清凈,施于后嗣?;盁o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300,308,336,412頁。

        在這一理路下,軍隊便成為國家的根基?!豆茏印しǚā罚骸包S帝、唐、虞,帝之隆也,資有天下,制在一人,當(dāng)此之時也,兵不廢。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順,而求廢兵,不亦難乎!”*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上冊,第314頁??梢宰⒁獾氖?,黃帝被置于首位。以此相較于先秦儒學(xué)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上》引《尚書·泰誓》)*[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646頁。,“民”被摒除在建國程序之外?!稘h書》卷23《刑法志》闡發(fā)《尚書》說曰:“故不仁愛則不能群,不能群則不勝物,不勝物則養(yǎng)不足。群而不足,爭心將作,上圣卓然先行敬讓博愛之德者,眾心說而從之。從之成群,是為君矣;歸而往之,是為王矣?!逗榉丁吩唬骸熳幼髅窀改?,為天下王。’圣人取類以正名,而謂君為父母,明仁愛德讓,王道之本也?!?[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第4冊,第1079頁。這也是周禮儒學(xué)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但是秦漢軍事國家顛覆了這一原則。正如趙高所言:“今時不師文而決于武力?!?[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300,308,336,412頁。因此,當(dāng)軍事國家的施政激起反抗時,其君主毫無反躬自省之態(tài),而是立即致力于以武力撲滅抗?fàn)??!妒酚洝肪?9《叔孫通列傳》:“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于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愿陛下急發(fā)兵擊之?!琅?,作色。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fù)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な匚窘癫墩摚巫銘n?!老苍唬骸?!’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8冊,第3276—3277頁。造反當(dāng)然不允許,但是軍事國家的極致卻是連說有人造反都有罪。

        由此,國家成為一家一姓之私產(chǎn)?!妒酚洝肪?《項羽本紀(jì)》:“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1冊,第300,308,336,412頁??梢妱ⅰ㈨椂藢τ隍?qū)舉世之人為一己爭天下毫不諱言。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曰:“視天下為莫大之產(chǎn)業(yè),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于辭矣。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chǎn)業(yè),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chuàng)業(yè)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dāng)然,曰‘此我產(chǎn)業(yè)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第1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3頁。于是,此軍事國家之君主,便不再勤勞天下、心系萬民,而是以天下適一己之私欲。《史記》卷87《李斯列傳》,二世責(zé)問李斯曰:“吾有私議而有所聞于韓子也,曰:‘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斵,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羮,飯土匭,啜土铏,雖監(jiān)門之養(yǎng)不觳于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會稽,臣虜之勞不烈于此矣?!粍t夫所貴于有天下者,豈欲苦形勞神,身處逆旅之宿,口食監(jiān)門之養(yǎng),手持臣虜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賢人之所務(wù)也。彼賢人之有天下也,專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以貴于有天下也。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肆志廣欲,長享天下而無害,為之奈何?”*[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8冊,第3082—3083頁。

        秦漢制度,也正是《黃帝李法》“壁壘”佚文所暗含的以軍事暴力奠立國家之觀念的實現(xiàn)。在此意義上,《黃帝李法》受到重視,甚至編入軍法成為現(xiàn)行法律,真是合情合理。

        對于這種軍事國家,東漢仲長統(tǒng)有著深刻的認(rèn)識,《后漢書》卷49《仲長統(tǒng)列傳》載其《昌言·理亂篇》曰:

        豪杰之當(dāng)天命者,未始有天下之分者也。無天下之分,故戰(zhàn)爭者競起焉。于斯之時,并偽假天威,矯據(jù)方國,擁甲兵與我角才智,程勇力與我競雌雄,不知去就,疑誤天下,蓋不可數(shù)也。角知者皆窮,角力者皆負(fù),形不堪復(fù)伉,勢不足復(fù)校,乃始羈首系頸,就我之銜紲耳。夫或曾為我之尊長矣,或曾與我為等儕矣,或曾臣虜我矣,或曾執(zhí)囚我矣。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詛,幸我之不成,而以奮其前志,詎肯用此為終死之分邪!及繼體之時,民心定矣。普天之下,賴我而得生育,由我而得富貴,安居樂業(yè),長養(yǎng)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于我矣。豪杰之心既絕,士民之志已定,貴有常家,尊在一人。當(dāng)此之時,雖下愚之才居之,猶能使恩同天地,威侔鬼神。暴風(fēng)疾霆,不足以方其怒;陽春時雨,不足以喻其澤。周孔數(shù)千,無所復(fù)角其圣;賁育百萬,無所復(fù)奮其勇矣。彼后嗣之愚主,見天下莫敢與之違,自謂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騁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惡。目極角觝之觀,耳窮鄭衛(wèi)之聲,入則耽于婦人,出則馳于田獵?;膹U庶政,棄亡人物,澶漫彌流,無所底極。信任親愛者,盡佞諂容說之人也;寵貴隆豐者,盡后妃姬妾之家也。使餓狼守庖廚,饑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怨毒無聊,禍亂并起,中國擾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昔之為我哺乳之子孫者,今盡是我飲血之寇讎也。至于運徙勢去,猶不覺悟者,豈非富貴生不仁,沈溺致愚疾邪?存亡以之迭代,政亂從此周復(fù),天道常然之大數(shù)也。*[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646—1648頁。

        《詩·大雅·泂酌》小序以此詩為“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親有德,饗有道也”。其首章即言:“豈弟君子,民之父母。”*[西漢]毛公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dá)疏:《毛詩注疏》,[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2冊,第622頁。漢文帝廢肉刑詔也正是引《詩》此語而曰:“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西漢]司馬遷:《史記》修訂本第2冊,第535頁)儒家政治理想乃是以家擬國,這就意味著國家不是基于暴力而是基于倫理。雖然暴力手段被允許,但是如君主當(dāng)真運用暴力將被視為君主自身的“德衰”。《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韶》,舜樂名。謂以圣德受禪,故盡善?!段洹?,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清]劉寶楠著、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上冊,第135頁?!抖Y記·樂記》:“干戚之舞,非備樂也?!编嵭ⅲ骸皹芬晕牡聻閭?,若咸池者?!毕录匆墩撜Z》此文??追f達(dá)疏釋經(jīng)曰:“言周樂干戚之舞,非如舜時文德之備樂也?!庇轴屪⒃唬骸班嵵俗?jù)異代。此經(jīng)云‘干戚非備樂’,明以文德為備,故云‘若咸池者’,下文云‘若咸池備矣’是也。引《論語》,舜以文德為備,故云‘《韶》,盡美矣’,謂樂音美也;‘又盡善也’,謂文德具也。虞舜之時,雜舞干羽于兩階,而文多于武也。謂‘《武》盡美矣’者,大武之樂,其體美矣,下文說大武之樂是也;‘未盡善’者,文德猶少,未致太平?!?[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dá)疏:《禮記注疏》,[清]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第5冊,第670頁。孔子以武王猶有征伐,是其德不及舜之禪讓。法家國家起初標(biāo)榜以法制促進國家的強大以及民眾的德性與福祉,但法制必須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于是法家國家便必定發(fā)展為公開以暴力立國的軍事國家,并最終導(dǎo)致倫理的暴力化。

        【責(zé)任編輯:楊海文;責(zé)任校對:楊海文,趙洪艷】

        2016—09—09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目“黃老道家思想史”(16ZDA106)

        李若暉,廈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哲學(xué)系(廈門 361005)。

        10.13471/j.cnki.jsysusse.2017.06.012

        猜你喜歡
        軍法黃帝史記
        秦律“失期,法皆斬”再探
        帛書《黃帝四經(jīng)》之“道”的“入世”特征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史料與學(xué)說:20世紀(jì)的夏朝法制研究及其評析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1
        “最美行唐人”———記行唐縣熱心公益的夫妻段軍法、賈茹
        高軍法 不斷追求藝術(shù)的“進境”
        投資北京(2016年6期)2016-05-14 22:12:03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的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app|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日本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高潮久久久|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搭讪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精品国内日本一区二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最新|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另类|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女同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瑜伽|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人妻一区二区|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国看不卡|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91呻吟丰满娇喘国产区| 狠狠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 亚洲第一女人的天堂a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