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音寶音 那日蘇 巴虎山
(內(nèi)蒙古國際蒙醫(yī)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30例
色音寶音 那日蘇 巴虎山
(內(nèi)蒙古國際蒙醫(yī)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目的:觀察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方法將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內(nèi)蒙古國際蒙醫(yī)醫(yī)院蒙醫(yī)骨傷科門診治療的3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采取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定。結果顯效2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結論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較好。
蒙藥;潤僵湯;沖擊波;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稱為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由長時間行走、登山、徒步旅行等慢性勞損引起足底局部筋膜的無菌性炎癥,表現(xiàn)為足底部牽扯痛,下地行走時最重[1,2]。典型表現(xiàn)為晨起初始幾步時疼痛尤為明顯,走幾步后疼痛稍有緩解,行走過度時疼痛再次加劇。筆者采用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1.1 病例來源:本研究共納入30例患者,均為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骨傷科門診的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如雙側者,納入癥狀最明顯的一側。男20例,女10例,年齡 (44.55±7.65)歲,單側足跟痛20例,雙側足跟痛10例,病程(6.23±2.53)個月。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①跟跖側疼痛,晨起或休息后活動初期疼痛尤為明顯,活動后可稍有緩解,過量活動時疼痛加重;②跟骨負重區(qū)前內(nèi)側壓痛;③局部無紅腫、發(fā)熱等炎性反應;④足弓加深,可觸及呈弓弦狀的跖長韌帶和跖腱膜;⑤B超或MRI檢查可見跖腱膜增厚、水腫。⑥X線檢查跟骨有骨刺形成或無骨刺。
2.1 蒙藥泡足:用潤僵湯25g煎水1000mL浸泡患足20min~30min,每晚睡前1次,20次1療程。
2.2 沖擊波治療:治療能量設定為2帕,沖擊次數(shù)設定為2000次,沖擊頻率設定為8.5Hz。采用固定加移動法,將探頭固定于跟骨結節(jié)處沖擊1400次,然后再將探頭沿跟骨結節(jié)至第1~5趾之間的5條直線方向,做均勻的往返移動,沖擊600次(每條線各120次)。每周治療1次,4次為1療程。
2.3 康復訓練
2.3.1 松解筋膜和肌肉 松解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脛骨前肌,前后來回滾動網(wǎng)球、泡沫軸,動作要慢,讓足底充分舒展。每組3~5min,重復2~3組。
2.3.2 足底筋膜及腓腸肌拉伸:①取坐位用手抓住腳趾向上向后牽拉,直到感覺足底牽開感到舒服,維持該姿勢約15~30s,然后放松。②面墻站立,將患腿盡量向后伸,雙臂前舉扶墻至肩水平。前腿膝蓋稍彎曲,身體前傾。過程中保持后退伸直,腳跟盡量不離地。當感到小腿后有牽拉感時,維持20~30s.當沒有緊張牽拉感時可以增加前傾程度,直到小腿后方緊張感出現(xiàn)為止。上述動作5次為一組,每天進行3組訓練。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站立、行走如常)20例,有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但站立、行走超過半小時后足底又感不適)8例,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雖有減輕,但站立、行走疼痛未減輕)。
足底筋膜炎的病變位置主要是跟骨結節(jié)處,即足底跖腱膜和跖長韌帶的跟骨起點處[4].由于長時間站立、長途步行、長跑競走、負重行走等,使足底筋膜、趾短肌等在跟骨結節(jié)附著處反復牽拉、勞損發(fā)生粘連攣縮等無菌性炎癥[5],久而久之,逐漸纖維化、鈣化形成跟骨刺,嵌壓或刺激跟前神經(jīng)而產(chǎn)生足跟痛[6]。因此,松解足底筋膜、趾短肌等的粘連攣縮,消除無菌性炎癥,解除對跟前神經(jīng)的嵌壓或刺激是治療的根本,蒙藥潤僵湯煎水泡腳具有通絡散瘀、解除攣縮的作用。沖擊波治療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加速,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通過對足底筋膜產(chǎn)生“微細按摩”及熱作用,達到軟化瘢痕、松解粘連、緩解攣縮、降低肌張力、減輕或緩解疼痛。
綜上所訴,蒙藥潤僵湯結合沖擊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療效較好,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李志云,倪喆,邵增務.足底筋膜炎治療的進展[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9): 702-704.
[2]李艷鳴.關注足底筋膜炎[J].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2012( 6) :27.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9.
[4]邵水金.實用軀體解剖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139.
[5]譚冠先.疼痛診療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8.
[6]黃開斌,胡賢荒.中國針刀學[M].北京:世界醫(yī)藥出版社,2000:406-407.
R291.2
B
1006-6810(2017)07-0031-02
2017年3月24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