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婷,林世平
(海南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海南 ???70228)
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指標的量化研究
——以??诔鞘械缆肪G化調研為例
袁 婷,林世平
(海南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海南 ???70228)
舒適性作為城市道路綠化的重要指標,一直都是通過主觀定性來評判和描述.本研究嘗試從溫度、濕度、噪音、喬木量、綠地率和植物層次等6個因子入手,以??诔鞘械缆肪G化為調研對象來獲取基礎數(shù)據(jù),并通過對照分析法,用對客觀數(shù)據(jù)的量化分析來展開對道路綠化舒適性的研究,以期找到提高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的設計途徑.
城市道路綠化; 舒適性指標; 影響因子
城市道路的舒適性既是城市道路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表現(xiàn)[1].而城市道路綠化作為提高城市道路環(huán)境舒適性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2],它不僅能提升城市單條道路環(huán)境的舒適性,而且還隨著城市道路網(wǎng)滲透到城市的各類空間,成為改善整個城區(qū)居民生活環(huán)境舒適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城市道路綠化的舒適性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鑒此,本文從舒適性這一對人類健康和幸福等方面影響較大的指標出發(fā),從主觀定性到對客觀數(shù)據(jù)的量化分析來展開對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指標的研究.
舒適性作為影響城市道路綠化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其實是一個既籠統(tǒng)又具體的綜合性衡量指標,是各方面影響因子共同作用和相互配合所達到的一種最佳狀態(tài)[3].要深入研究道路綠化,則必須把諸如舒適性這種主觀定性的描述進一步細化,使其相關的影響因子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來進行科學地和客觀地量化分析.根據(jù)對樣本道路的現(xiàn)場調查及相關文獻的查閱,發(fā)現(xiàn)影響和評價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指標的因子有很多,歸結起來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設計類因子[4-7];另一類是管理類因子[8-10].由于管理類因子的不確定性較大,且對其進行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研究主要從影響道路綠化舒適性的指標——上游性指標(設計類因子)來展開調研.這些設計類因子歸結起來分為溫度、濕度、噪音、喬木量、綠地率和植物層次6個具體因子[4-7].鑒此,本研究從這6個因子入手,就舒適性指標對城市道路綠化的影響進行了主觀定性評判和客觀數(shù)據(jù)量化分析的對比研究.
1.1 道路樣本的選擇以??谑谐菂^(qū)的道路綠化為研究主體,根據(jù)《??谑谐鞘锌傮w規(guī)劃(2005—2020年)》[11],在??谑谐菂^(qū)選取了15條道路.為了使所選道路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重進行考慮:一是所選道路應貫穿各類主要城市用地,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A),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用地(B),工業(yè)用地(M),物流倉儲用地(W),交通設施用地(S),公用設施用地(U)和綠地(G)[12];二是所選道路應包含各級別道路,包括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诳焖俾纺壳罢谑┕ぶ?,故暫不作研究);三是所選道路應盡可能覆蓋各種功能類型的道路,包括交通性道路,雙重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13],如貨運大道、景觀大道、工商業(yè)大道、科教文衛(wèi)大道、居住區(qū)集散大道等,且所選道路的橫斷面板式也應多樣.具體的道路樣本的選取情況見表1.
表1 ??诔鞘械缆肪G化研究的樣本對象
1.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三部分,分別是獲取數(shù)據(jù)的方式,研究方法的探索以及分析和研究的原理.
首先是獲取數(shù)據(jù)的方式.一方面,通過現(xiàn)場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人們對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的主觀定性描述和了解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因子的重要程度.問卷調查的時間為2016年7月中午12:00—14:00;問卷調查的對象為在每條樣本道路上分別隨機選取的5名不同年齡段和性別的路人,共75名調查對象,以組為單位分成A組、B組、C組……,對不便填寫問卷的老人和兒童,則由工作人員提問并代寫,現(xiàn)場發(fā)放并收集有效問卷75份,男性占49.3%,女性占50.7%;問卷調查的內容為路人的個人資料(年齡和性別)、主觀舒適感(溫度感、濕度感、噪聲感、喬木量、綠地率和植物層次)和影響因子的重要程度,然后根據(jù)居民直觀感受的特點和量化分值計算, 在借鑒ASHRAE的7節(jié)點熱感覺模型的基礎之上[14],本調查問卷設計了各因子的等級分值,具體調研問卷的設置詳見表2.另一方面,利用溫濕度計、噪音計、皮尺、計數(shù)器、手持GPS和衛(wèi)星圖片等工具及資料,對道路樣本的綠化進行調查統(tǒng)計,調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包括道路樣本的斷面形式、長度、寬度、溫度、濕度、噪音強度等,以及各種綠化帶面積和綠地內的喬木、灌木、綠籬、草坪等植被的種類、數(shù)量、規(guī)格、投影等指標.
其次是研究方法探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鑒了城市生態(tài)學上的統(tǒng)計資料和現(xiàn)場觀測資料相結合的方法以及規(guī)劃設計學中的問卷調查法和SD法分析法(SD法是由C E·奧斯古德在1957年提出的一種心里測定方法,又稱感受記錄法,它是通過言語尺度來進行心理感受的測定,從而提出主觀定性判斷與實查數(shù)據(jù)客觀定量判斷的對照分析)15-17.一方面,為使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具有代表性,本文選擇的數(shù)據(jù)測量時間點為夏季7月中午12:00—14:00(按照木桶原理,此時為該被測道路的舒適性表現(xiàn)最弱的時段),空間點為距地面1 m以上點(此點是人體舒適性最敏感的空間點),測量是在人行道、路口和綠化帶上進行,選取5組數(shù)據(jù),并取綜合平均值來代表樣本道路的溫度、濕度和噪音強度.另一方面,為使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的分析具有科學性,本文通過在現(xiàn)場發(fā)放、收集和整理調查問卷的形式來主觀判斷影響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因子的重要程度,從而得出影響因子所占的相應比例,其中溫度占20.07%,濕度占9.24%,噪音占18.37%,喬木量占17.88%,綠地率占12.05%,植物空間層次占16.23%,植物色彩層次占6.16%,具體詳細內容見表3.
最后是研究的原理,即在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這一主觀籠統(tǒng)的感性描述與客觀的科學數(shù)據(jù)分析之間建立起必然聯(lián)系.
表2 樣本道路綠化舒適性的調研問卷表
表3 影響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因子的重要程度表
表4 樣本道路綠化舒適程度的主觀感受判斷表
2.2 各因子客觀量化數(shù)據(jù)的獲取
表5 樣本道路綠化的溫度因子分析表
表6 樣本道路綠化的濕度因子分析表
表7 樣本道路綠化的噪音因子分析表
表8 樣本道路綠化的喬木量因子分析表
表9 樣本道路綠地率的因子分析表
表10 樣本道路綠化植物層次的因子分析表
表11 樣本道路綠化舒適程度的客觀數(shù)據(jù)分析表
表12 客觀數(shù)據(jù)分析舒適程度排序與主觀感受判斷的一致性程度表
圖1 濱江路
圖2 紅城湖路
圖3 大園路
圖4 濱江路斷面噪音示意圖和現(xiàn)狀圖
圖5 龍昆南路斷面噪音示意圖和現(xiàn)狀圖
圖6 椰海大道斷面噪音示意圖和現(xiàn)狀圖
綜合上述影響城市道路綠化舒適性指標的對比分析,得出如下設計建議:
3.1 以冠大蔭濃和高大葉密的喬木為主體,最大程度地起降溫增濕作用本次研究表明,冠大蔭濃和高大葉密的喬木能夠吸收與反射太陽的光線,具有較強的遮蔭效果,也能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同時,冠大蔭濃和高大葉密的喬木通過其根系可大量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過蒸騰作用向環(huán)境中釋放,可提高大氣的濕度.因此,在進行城市道路的綠化設計時,要靈活運用道路綠化植物,應以冠大蔭濃和高大葉密的喬木為主體,這樣可最大程度地起降溫增濕的作用.
3.2 充分利用地形優(yōu)勢并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模式,最大程度地起降噪效果通過對上述噪音因子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形與喬、灌、草配置模式的不同對城市道路綠化降噪效果的影響也是顯著的.其中以“喬木+灌木+草地+微地形”這種復合型道路綠化形式的降噪效果最好,“喬木+灌木+草地”的組合配置模式其次,“喬木+草地”這種簡易組合配置模式的降噪效果最差.以樣本道路濱江路、龍昆南路和椰海大道的中央綠化帶為例,從圖4、圖5和圖6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道路綠化配置模式的降噪效果排序為:濱江路>龍昆南路>椰海大道.因此,在實際道路的綠化應用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地形優(yōu)勢,并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使其相互填充彼此的降噪空白,以此來阻擋噪音.
3.3 盡可能增加城市道路用地范圍內的綠地率和提高城市道路綠化的植物層次在對城市道路進行規(guī)劃設計時,應盡可能增加城市道路的綠化用地,并在滿足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應盡量爭取較大的綠化用地,同時要與周圍單位的附屬綠地及街旁綠地相結合來進行設計,要擅于利用地形地勢和立體綠化來分隔空間和增加綠地面積,并且要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的綠地空間,把不同形態(tài)、大小、高矮和色彩的苗木植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喬、灌、草植物的空間和色彩層次.
3.4 盡可能充分考慮道路紅線范圍之外與其緊密聯(lián)系的環(huán)境因素本文通過對主觀感受定性判斷與客觀數(shù)據(jù)量化結果出現(xiàn)偏差的研究發(fā)現(xiàn),要營造一個具有良好舒適性的城市道路綠化環(huán)境,不僅要考慮道路綠化本身,還要充分利用道路紅線范圍之外與其緊密聯(lián)系的環(huán)境因素,如道路綠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旁側土地的綠化情況、旁側建筑的密度與高度等,這些都會對城市道路綠地的溫濕度變化產(chǎn)生顯著影響,這一點從濱江路與紅城湖路的現(xiàn)場照片可以明顯地看出(見圖1和圖2).另外,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時,應考慮道路紅線范圍之外與其緊密聯(lián)系的綠地,要將已建成的住宅小區(qū)、單位大院和公園圍墻逐步打開,使外部道路綠地與內部綠地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地效應.同時,尺度還可再大一些,可以利用道路綠地成網(wǎng)絡狀的特點,將郊區(qū)綠地與城區(qū)綠地連接,把郊區(qū)綠地的生態(tài)效益導入城市,進而從整體上改善城市道路的綠化環(huán)境,給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
[1] 楊觀宇.城市舒適性步行系統(tǒng)的影響要素及其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2] 石鳳云,張青艷.成都市居民夏季舒適度的評判與分析[J].成都氣象學院學報,1992(2):57-66.
[3] 高麗娟.城市公共空間中舒適度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4] 程婧婧. 武漢市居住區(qū)休憩環(huán)境夏季熱舒適調查研究初探[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5] 張錚.哈爾濱市道路綠化結構與改善小氣候功能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
[6] 牛凱. 鄭州市道路帶狀綠地不同空間類型的溫濕度效應研究[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7] 陳慶陽. 城市道路綠化帶降噪特性評價分析與優(yōu)化[D].大連:青島理工大學,2014.
[8] 路楠, 邵春福.道路交通設施舒適度評價模型[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5,5(5):14-17.
[9] 陳明.城市道路綠化養(yǎng)護管理的實踐與探討——以泰州為例[J].綠色科技,2015(11):97-98.
[10] 李滿良,鄭晨,王朝輝,等.綠色生態(tài)型城市道路評價指標體系[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5,15(2):10-21.
[11] ??谑腥嗣裾???谑谐鞘锌傮w規(guī)劃(2005—2020年)[Z].海口,2005.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13] 呂濤.對城市道路功能分類的研究[J].市政技術,2011(5):28-31.
[14] ANSI/ASHRAE. Th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S].Atlanta: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2004.
[15] 閻水玉.城市生態(tài)學學科定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分析與探索[J].生態(tài)科學,2001,20(1,2):96-105.
[16] 戴菲,章俊華.規(guī)劃設計學中的調查方法(1)——問卷調查法[J].中國園林,2008(10):82-87.
[17] 章俊華.規(guī)劃設計學中的調查分析法16——SD法[J].中國園林,2004(10):54-58.
[18] 李房英.福州市道路綠地的調查與分析[D].福州:福建林學院學報,2004.
[19] 亞歷山大.建筑模式語言[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2.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Urban Road Greening Comfort Index——With the Status Quo of Haikou City Road as An Example
Yuan Ting, Lin Ship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urban road greening, comfort has always been judged and described based on subjective qualitative feeling. In the report, in order to find a way to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urban road greening design, the road greening of haikou city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six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noise, tree volume, the ratio of green space and plant level, was used to obtain basic data, and the contrast analysis was us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road greening comfortableness.
greening urban roads; comfort index; factor of influence
2016-08-23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412104)
袁婷(1992-),女,安徽池州人,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E-mail:158042509@qq.com
林世平(1972-),男,江西南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與工程研究,E-mail:276725059@qq.com
1004-1729(2016)04-0387-12
TU986.2
A DOl:10.15886/j.cnki.hdxbzkb.2016.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