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南朝送別詩興盛的文化意義

        2017-01-13 09:03:33葉當前
        關鍵詞:活動

        葉當前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藝文尋珠】

        南朝送別詩興盛的文化意義

        葉當前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安慶 246011)

        南朝的宋、齊、梁三代是中國古典送別詩興盛的第一個時期,史載送別活動頻繁,留存送別詩數(shù)量多,體式不斷新變,詩歌水平不斷提高。從文化詩學角度分析,官場祖餞賦詩的政治化、聯(lián)句賦別、應制賦別、外交出使餞別作詩、餞送儀式感染情感等因素是促進南朝送別詩興盛發(fā)展的原因。蕭統(tǒng)《文選》、唐宋類書等編選南朝送別詩,賦予該類詩作應有的詩學地位,彰顯了其詩學價值。

        南朝;送別詩;文化意義

        送別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重要一類,在南朝的宋、齊、梁三代進入第一個高潮,學術界雖有一些零星論文論及南朝送別詩,卻沒有深入挖掘其興盛的原因及意義。茲不揣淺陋,試從文化詩學的視角探析其興盛緣由,闡釋其詩學價值,以求教于方家。

        一、宋、齊、梁三代送別詩的興盛

        經(jīng)過魏晉的發(fā)展,送別詩在劉宋、齊、梁之際達到鼎盛。根據(jù)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統(tǒng)計,劉宋時期有12位詩人留存有送別詩,共50余首,占劉宋留存詩歌的詩人總數(shù)的20%。而逯先生輯詩是按作家卒年編排的,實際有許多作家生活于南朝幾個朝代,卒于齊、梁之際的詩人許多送別詩實際創(chuàng)作于劉宋時期;另外,被編入東晉的少數(shù)詩人的送別詩亦作于劉宋之初,如陶淵明的《于王撫軍座送客》一詩,袁行霈《陶淵明作品系年一覽》便系于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曹道衡、劉躍進《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系于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因此,劉宋時期留存送別詩的數(shù)量實際上比逯氏輯入劉宋朝的要多。其中,被《文選》歸入“祖餞類”的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作詩》作于劉宋時期,是六朝送別詩的典范。元嘉三大家都有送別詩作,把各種述離送別之作綜合一起,謝靈運留存12首,鮑照留存15首,在絕對數(shù)上是空前的;特別是鮑照的送別詩多從友誼交情出發(fā)抒寫離情別緒,在六朝送別詩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南齊僅20幾年的歷史,許多詩人成長于此代而主要創(chuàng)作于蕭梁。齊、梁兩代送別詩數(shù)量多,形成中國送別詩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兩個朝代留存有送別詩的詩人達45位,占其時詩人總數(shù)的21%,共存送別詩180多首,絕對數(shù)上都超過了六朝其他時期。許多詩人都重視送別詩的寫作,如謝朓存送別詩16首、何遜存26首、吳均存28首;其他像皇室蕭氏不但大力提倡創(chuàng)作送別詩,而且還親力親為,留下了很多送別之作,如蕭衍存6首、蕭繹存11首、蕭綱存12首,蕭統(tǒng)每游宴祖餞即興賦詩至十數(shù)韻,賦作一定不少于兄弟。此期著名詩人基本都作有送別詩,如江淹不但有《別賦》《恨賦》兩篇綜觀歷史恨、別各種類型而命筆的名賦,還留存有包括擬作在內(nèi)的送別詩作9首;范云、任昉、沈約、劉孝綽、庾肩吾等都涉足送別詩領域,寫下了一定數(shù)量的送別之作。從人數(shù)、存詩總數(shù)、詩人群體各個方面看,齊梁之際送別詩創(chuàng)作處于極盛時期,即便與唐代各個時期的送別詩相較,亦自有特色,并不遜色。

        在短短的一個多世紀里,皇室官僚、士族寒庶,對于送離道別都非常敏感,創(chuàng)作了各種類型的送別詩作。綜觀劉宋、南齊、蕭梁大規(guī)模的祖餞活動,史籍記載涉及祖餞賦詩贈文的有10次,此三代祖餞詩既有長達五十韻的長詩,又有精煉的連句詩;既有文壇名家如顏延之、沈約的侍宴餞別之作,又有詩名不顯如王規(guī)、蕭愷等人即興之作;既有皇帝諸王的親自賦作,亦有普通官吏文人的精心運籌之篇。著名詩人謝靈運、鮑照、謝朓、何遜、吳均、庾信都留存有大量送別詩。

        蕭衍、謝朓隨蕭子隆西赴荊州,諸文友夜集賦詩餞行,成為六朝送別詩史上與金谷集作詩、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賦詩鼎足而三的重大集體賦別事件。相對金谷集會與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餞送孔令的規(guī)模,劉宋、南齊、蕭梁帝王皇族主持的各種類型的餞別活動參與人數(shù)一定不少,而參照出席者必賦詩的慣例,此期祖餞詩定當卷帙浩繁。依此慣例,唐代集體送別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唐才子傳》“錢起”條載:“凡唐人燕集祖送,必探題分韻賦詩,于眾中推一人擅場者。劉相巡察江淮,詩人滿座,而起擅場?!盵1]他如唐玄宗朝送張說巡邊、送賀知章歸會稽等以皇帝為首的集體餞別賦詩活動規(guī)模更大,但這種集體送別文學獨特的結構模式卻深受六朝集體送別詩的影響。然而,毋庸諱言,像這類政治性與世俗化的祖餞賦詩,可取之處甚微,即便是史臣記載的南朝十次祖餞賦詩,作品留存下來的亦不過爾爾;每祖道動輒賦詩十數(shù)韻的昭明太子,亦未見多少祖餞詩留存。倒是那些文人雅士之間舉行的送別活動,儀式雖然簡單,但出于友誼與私交而賦作的真情送別之作留存頗豐。

        陳朝送別活動與送別詩的數(shù)量其實也不算少,但相對于齊、梁鼎盛時期來說屬于低落階段。而恰恰是這種短時期的沉潛醞釀,終在唐代爆發(fā),形成了送別詩的又一個高峰。因此,陳朝是送別詩史上由六朝到隋唐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此期留存送別詩數(shù)量雖不是很多,但重要作家都有送別詩作,如陰鏗存6首、徐陵4四首、江總9九首,在六朝留存送別詩的單個詩人中,還算是比較多的。

        總之,南朝一百多年進入送別詩的興盛時期,作家作品的數(shù)量堪稱繁富,其中亦不乏上乘精品,特別是齊、梁時期,送別詩體式出現(xiàn)新變,結構上開始從魏晉多章組詩向單篇短制轉(zhuǎn)變,句式上四言被五言取代,并出現(xiàn)了七言送別詩與樂府送別詩,聯(lián)句詩則從宮庭臺閣的帝王僚吏附和應酬滲入到送別領域,形成頗為清新的聯(lián)句送別詩[2],彰顯出獨具時代特色的詩學品質(zhì)。

        二、南朝送別詩興盛的原因

        劉宋、齊、梁進入送別詩的鼎盛時期,與六朝時期有利于送別詩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密切相關,此期“安土重遷的歷史傳承,人倫孝道的繼續(xù)弘揚”;“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頻繁遷徙的時代背景”;“文人集團的興起,文人交游的廣泛”;“離別賦文的繁榮興盛,賦詩贈答的蔚然成風”等因素有力促進送別詩的興盛繁榮[3]。然而,此三代更有推動送別詩發(fā)展的獨特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祖離餞送活動目的的轉(zhuǎn)變導致文人出席祖餞活動的頻繁化與形式化,亦導致祖餞賦詩的政治化,客觀上促進了劉宋、齊、梁送別詩創(chuàng)作的蓬勃發(fā)展。祖離餞送,源遠流長,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系列儀式性活動來祈神慰人。然而,在劉宋、齊、梁之際,祖餞活動的目的發(fā)生了明顯的偏離,神的力量不再重要,祈神被媚主所取代,慰離也日趨淡化。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要從南朝士族、寒人、皇室三者的錯綜關系入手考察。一方面,從劉宋開始,門閥日漸衰落,“東晉王朝造就的士族的優(yōu)越地位和與皇權平起平坐的權威,進入南朝以后,日漸降低和衰減加速,士族神圣的光環(huán)日趨暗淡”[4];另一方面,從劉宋開始,一些寒族陸續(xù)發(fā)跡于軍功,亦有一些庶士以僚屬身份躋身于上層社會,特別是南朝帝王更是出身于軍伍寒門,從而令魏晉以來門閥社會的政治規(guī)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敦ザ穭炗洝肪戆恕澳铣嘁院苏茩C要”條:“此當時朝局相沿,位尊望重者其任轉(zhuǎn)輕,而機要多任用此輩也。然地當清切,手持天憲,口銜詔命,則人雖寒而權自重,權重則勢利盡歸之。”[5]此消彼長,士族徒有高位卻乏實權,為維系龐大家族的發(fā)展,其對皇室的依賴不得不然;寒人積極進取,既要取得士族的薦舉,又要得到皇室的青睞,故經(jīng)營最苦;皇室特別是帝王要穩(wěn)固地位,一方面要籠絡士族元老,一方面要擢拔寒人,培養(yǎng)親信,故亦需左右弄權,恩威并施。要把其時社會三大重要的政治力量籠絡到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實現(xiàn)和諧的人際交往。而人際交往中最普遍的亦是最不可忽視的就是祖離餞別,士族功臣的調(diào)離遷任、告老還鄉(xiāng),皇族諸王的轉(zhuǎn)徒遷移,軍伍大將的出征討伐等固當餞送,就是有些臣僚的家眷仆屬遷轉(zhuǎn),亦有相當隆重的祖餞儀式。祖餞被社會三大政治群落用來作為彼此關系的調(diào)和劑,各個階層的士宦文吏或者畏于政治迫攝力,或者出于主動結交意識,或者源于籠絡人心穩(wěn)固統(tǒng)治的動機,都非常重視祖餞,一方面以各種緣由積極主持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集宴祖餞活動,一面積極參與他人召集的各種宴餞活動,使祖餞活動越來越頻繁。然而,各人動機的不一,也導致祖餞活動與送別話題越來越遠,祖餞宴集的政治化越來越濃郁,各種拉籠結交、逢迎阿諛的現(xiàn)象逐漸成為祖餞宴集上的主要內(nèi)容。在集體場合拉籠逢迎,當然要避免赤裸裸的錢權交易,詩文自然成為宴集時文人實現(xiàn)各自目的最有效的手段,祖餞題材則是清高文人互相吹捧最好的掩飾。因此,從劉宋時期開始,文人更加注重餞宴上的賦詩。當然,在眾多餞宴詩作中,詩人靈活地化用了漢賦勸百諷一的技巧,祖餞多數(shù)只是個幌子,其大量篇幅則在于堆砌華麗的詞藻奉承媚主,最后夾著祖餞的尾巴。而正是這種鋪張粉飾的逢迎之作,或令人主在群僚面前威信倍增、或令權宦在同僚之中春風得意,從而使作者得到實質(zhì)性的好處,故包括許多著名文人在內(nèi),一批文人雅士對祖餞賦詩一時樂此不疲。另一方面,隨著祖餞的工具化、政治化,參與祖餞活動形式大于內(nèi)容,許多迫于權勢的清高文士亦不得不應邀出席或主動參加頻繁的餞送活動,并違心寫作了許多應制送別之作。參與祖餞的人多了,良莠不齊的作品數(shù)量自然也多了,故祖餞的政治化客觀上促進了送別詩的蓬勃發(fā)展。

        第二,詔令賦詩、聯(lián)句賦詩與祖餞的特意安排客觀上促進了送別詩寫作水平的提高。劉宋、齊梁三代是皇族勢力日漸強大的時期,在三大階層中,各種權力日趨上升的皇族尤其注重社會關系的調(diào)節(jié)與融合,因此,也更注重祖餞活動的開展?;实壑T王不但親自參與各種形式的送別集宴,賦詩施恩布澤,而且經(jīng)常以詔令的形式讓臣屬賦詩餞別。這種應詔式的送別詩固然有很大的應制成份在里面,但賦后的即時評品與限韻、限時、劇韻等各種要求,詩人亦不敢馬虎敷衍,特別是有些人因某一次祖餞詩的出色而得到擢拔,對其他急切要求得到帝王賞識的文人士吏更是深刻的刺激,從而令文人士宦把祖餞詩的寫作當作為官基本功進行學習探討。因此,帝王重視祖餞活動并要求集體賦作祖餞詩從客觀上加速了送別詩寫作技巧的發(fā)展,提高了送別詩的整體寫作水平。當然,還應當看到,應詔與應教令賦作送別詩是一種上下級壓制關系下的賦作,有些文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故寫作出許多平淡而無新意之作,只能徒增送別詩的數(shù)量而已。

        與應制不同,文人聯(lián)句是在基本平等的基礎上的詩歌創(chuàng)作,因此聯(lián)句送別詩刨掉了應酬氣,更多地側重于抒懷。同場競技,文人意氣,即便不立即評定高下,各人亦心知肚明,故聯(lián)句送別詩往往是文人高速運思的成果,更是詩人基本功最好的考驗。因此,聯(lián)句賦作送別詩在推動送別詩寫作技能的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遜便是南朝送別詩數(shù)量較多的作家,其聯(lián)句送別詩又頗具特色,精妙之作如《范廣州宅聯(lián)句》,與范云聯(lián)句賦別,不啻兩首唐人絕句,輕便婉轉(zhuǎn),互相鉤連,虛實相生。當然,聯(lián)句賦詩的弊端亦是客觀存在的,即詩人思維遲速有別,急就成詩濫出一些應付之作,在所難免。即便出自范云、何遜這樣的名手,兩詩的落差還是不難見出。

        除了非常一般的祖餞送別活動以外,南朝帝王僚吏都很注重祖餞時間與場景的安排。如南朝帝王經(jīng)常把祖餞活動安排在傳統(tǒng)節(jié)日舉行,傳統(tǒng)節(jié)日本來是團聚的日子,像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按慣例舉行曲水盛宴、重九公宴,召集群臣歡度佳節(jié),祖餞安排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中進行,強烈的反差更具感染力,使詩人有內(nèi)容可寫,不致空洞抒別。有些優(yōu)秀的送別之作以歡樂盛宴襯離情別緒,便是這種特殊環(huán)境作用的產(chǎn)物。早在金谷集作詩的時候石崇等文人就已經(jīng)注意選擇送別環(huán)境與送別場景,劉宋以后,各類送別活動更加注意送別場景的安排與送別氛圍的營造,如餞謝文學離夜,便以夜宴為送別背景,令永明詩人發(fā)揮善于詠物的特長,除觴酒之外還使燭火等意象得以與送別相關聯(lián),從而豐富了送別詩的意象群。故巧妙的祖餞安排對促進送別詩的發(fā)展亦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外交迎來送往的賦詩亦是南朝送別詩興盛的一個原因。南北朝時期,戰(zhàn)事雖然不斷,而外交往聘亦非常頻繁。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都設立了外交管理機構,“除了尚書主客曹和大鴻臚(鴻臚寺)等專職機構以外,尚有若干關涉機構,其中中書省作為這一時期興起的中央機要部門,也同樣負責一定的外交政令和外交事務,成為重要的中央外交關涉機構之一”[6]。中央外交機構的設置狀況說明了南北朝時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時外交活動的重要意義。許輝《南北朝關系述論》一文論述了南北朝外交往聘的問題,其“根據(jù)《資治通鑒》《南史》《北史》《魏書》等有關史書的統(tǒng)計,南北朝170年間,南北通使計151次,其中北朝遣南朝使84次,南朝遣北朝使67次”,并論述了南北各朝妙選聘使與接待工作的各項事宜[7]。在外交往聘的各項相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祖餞活動與祖餞賦詩。外交往聘中,各項接待與答對工作都做得非常圓滿,如果最后的送別活動中出現(xiàn)了漏洞,就會功虧一簣,有損國家尊嚴。故南北各朝都很重視外交祖餞活動,特別是祖餞賦詩。如《魏書》卷六二《李彪傳》載李彪出使南齊將還之際,“賾親謂曰:‘卿前使還日,賦阮詩云“但愿長閑暇,后歲復來游”,果如今日。卿此還也,復有來理否?’彪答言:‘使臣請重賦阮詩曰“宴衍清都中,一去永矣哉”?!戙辉唬骸宥伎蔂?,一去何事?觀卿此言,似成長闊,朕當以殊禮相送?!懰煊H至瑯邪城,登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別,其見重如此。”(《北史》卷四○《李彪傳》同)李彪長于托詩達意,故得“前后六度銜命”[8]1390出使南朝。而南齊以群臣賦詩餞送的殊禮對待,足見祖餞儀式與祖餞賦詩在其時外交送往上的重大意義?!段簳肪硎畔隆毒澳率酢つ习矘E王傳附熙弟東平王略傳》亦載:“(南安王楨子)略之將還也,(蕭)衍為置酒餞別,賜金銀百斤,衍之百官,悉送別江上,遣其右衛(wèi)徐確率百余人送至京師?!盵8]507蕭衍最注重祖餞賦詩,在這樣重大的外交送餞活動上,百官咸列,應該會有祖餞詩贈行。南北各朝之所以挑選諸如任昉、王融、庾信、魏收、李彪這樣能詩善賦之才擔當往聘接待的大任,應對外交祖餞賦詩當是各朝皇帝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關于外交祖餞賦詩的留存作品雖然少見,但如此頻繁的外交史實與祖餞賦詩在南北兩朝都很興盛的狀況,可以推測南北朝外交祖餞詩為數(shù)不少。這樣的外交祖餞詩顧慮更深,詩人的寫作技能要求更高,出于外交祖餞賦詩的需要而特別鍛煉這種寫作才能的亦并非沒有可能,故外交祖餞賦詩促進南朝送別詩的發(fā)展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當然,側重從皇族與國家政治出發(fā)探討送別詩鼎盛的原因,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詩人文友情誼的真摯有感而作才是送別詩發(fā)展興盛的內(nèi)在原因。歷代送別詩的寫作都離不開情感因素的推動。何況南朝送別活動中,還逐漸形成大量讓情感發(fā)酵的送別習俗,如折柳送別、游宴餞行、夜集相送等,僅以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六朝送別須啼泣,否則謂為寡情”條梳理六朝送別啼泣習俗為例,即可見一斑:

        《世說》:“周淑治作晉陵太字,周侯、仲智往別,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乃婦人,與人別,惟啼泣?!闵崛?。周侯(名顗)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拊其背曰:‘奴好自愛?!庇帧额伿霞矣枴罚骸皠e易會難,古人所重。江南餞送,下泣言離,有王子侯,梁武帝弟,出為東郡,與武帝別,帝曰:‘我年已老,與汝分張,甚以惻愴?!瘮?shù)行淚下。侯遂密云(言不雨),赧然而去。坐此被責。北間風俗,不屑此事。歧路言離,歡然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絕,目猶爛然,如此之人,不可強責?!卑唇汀秳e賦》云:“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睜钏蛣e之情,最為親切。乃黯然銷魂則可,而必強以下淚,則外貌也。彼李陵送蘇武詩曰:“攜手上河梁,日暮欲何之?!逼浔簇M只下淚而已哉?乃六朝人以是為送別儀式,具以是而見責。其前乎六朝如漢魏,后乎六朝如唐宋,皆未有也。真特殊之風俗已。[9]

        啼泣頗具感染力,情感激發(fā),應物興情,便容易觸發(fā)詩人的真情實感,寫出較高水平的送別詩。

        三、南朝送別詩的意義

        以劉宋、齊、梁為代表的南朝送別詩在中國文學史、文學批評史、文化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已有另文闡述。下面僅就南朝送別詩的學術價值、詩學意義等加以分析。

        六朝時期,無論持節(jié)出使、將士征戍、官場遷調(diào),都很頻繁。別易會難,文人雅士、僚屬親鄰自然少不了賦詩送行,大規(guī)模的官方送別活動還會有應令賦詩。送別詩是六朝題材詩型中一以貫之的一個大類,其涉及詩人之廣泛、數(shù)量之繁多、寫作手段之豐富、藝術成就之突出,共時性看可堪比肩六朝先后興起的各種類型詩,歷時性比較不遜唐代送別詩。南朝作為六朝一個重要階段,把中國送別詩推向第一個高峰期,可以說,無論是數(shù)量上還是質(zhì)量上,都為中國送別詩開了一個好局,為唐代以往送別詩的成熟打下了堅實基礎,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

        首先,蕭統(tǒng)《文選》詩“祖餞”類收錄7題8首送別詩,為中國送別詩確立了典范,體現(xiàn)了六朝送別詩在中國古典送別詩史上的地位。這其中有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征還東》、謝靈運《鄰里相送至方山》、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沈約《別范安成》4首作于宋、齊時期。梁代蕭統(tǒng)編纂《文選》,獨選這7題8首,體現(xiàn)了其對送別詩的自覺思考。南朝送別詩的學術地位可見一斑。茲將這7題8首列表如下,以見蕭統(tǒng)對送別詩概念的理解。

        表1 《文選》所選7題8首詩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詩題中除《金谷集作詩》外都有“送”或者“別”的符號標記,有著萬人空巷、千里遠送,淺斟低酌、依依惜別,攜手游園、難舍難分的感人場面;八首詩作中雖沒有正規(guī)祖道活動中詩作里的那種頌揚與禱祝,卻有著社會現(xiàn)實、自然山水、人生哲理、人際交誼的真實展現(xiàn);八首詩作不是集體祖道活動時的官樣文字,可以無拘束地抒發(fā)個人分別時的真情實感,文士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鄰里之間的家長里短之感,在這些作品中分別有所表現(xiàn)。正是從感情的抒發(fā)為衡量標準,蕭統(tǒng)《文選》祖餞類沒有選錄許多祖道公宴活動上的作品,而是精選了這八首送別之作,為我們理解祖餞詩乃至送別詩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其次,《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唐代類書都設置了別部詩歌,遴選大量南朝送別詩作為唐人創(chuàng)作送別詩的借鑒材料,亦可見南朝送別詩的詩學價值。唐初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在“人”部里列有“別上”“別下”兩個子目,按照事、詩、賦、書的順序摘錄了先唐文獻中的別事、別詩、別文。其中,別詩摘錄了143條,或斷句,或全篇,警策與經(jīng)典并存。除收錄了許多明確標題為“祖道”“祖餞”“送別”字樣的詩歌外,還選錄內(nèi)容上寫離別的詩歌,如宋謝惠連《西陵獻康樂》:“哲兄感仳別,相送越埛林。飲餞野亭館,分袂澄湖陰。悽悽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隱艫枻,遠望絕形音。”[10]題目雖然沒有標明送別,內(nèi)容卻是抒發(fā)與族兄謝靈運的離別之情,二人分別,相送于野,飲餞于亭,分袂于湖陰,最后遠望離帆,抒情方式上受到《詩經(jīng)·邶風·燕燕》“遠送于野”“瞻望弗及”的影響,并成為后代送別詩遠送、分袂、遠望等意象的源頭。

        另外,南朝還出現(xiàn)了以“別”作為抒情對象的送別詩,主要內(nèi)容是抒發(fā)別愁別怨、別情別緒,并非為某一次的具體送別行動而作?!端囄念惥邸肥珍浟汉單牡邸秱x新體詩》、范云《別詩》“洛陽城東西”、江淹《臨秋怨別》就屬于這類抒“別”情的詩歌。這類詩歌像江淹《別賦》專門以“別”為主題作賦一樣,屬于送別詩中的新樣式,在文體學上有一定意義。而像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從題目中就知道是客人離開后寫的感懷之作;謝朓《將發(fā)石頭上烽火樓》表達詩人遠離皇邑之際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屬于詩人留別故地的詩作。兩種類型詩作亦豐富了送別詩的外延。

        《初學記》“離別”目下精選11首代表作,南朝詩作有謝靈運《相送方山詩》、鮑照《贈別傅都曹詩》、謝朓《新亭渚別范云詩》、王融《蕭諮議西上夜集詩》、張融《別詩》、庾肩吾《新亭送劉之遴詩》、江總《別袁昌州詩》等,其余為王褒、庾信這些由南入北的詩人各1首,古詩、李陵詩各1首。從比例上亦可見唐人對南朝送別詩的重視。

        再次,宋代類書《文苑英華》亦予南朝送別詩一席之地?!段脑酚⑷A》在卷二六六至卷二八八集中收錄送別詩,分別以“送行”門和“留別”門分類選錄。送行門共錄六朝送別詩49首,其中梁簡文帝4首、沈約3首、吳均8題10首、徐陵3首、江總3首、范云2首、陰鏗2首、何遜1首、朱超2首、王僧孺1首、庾肩吾1首、陳后主1首、孔德紹1首、釋智才1首、王褒3首、庾信3首、鄭公超1首、魯范1首、劉夢予1首、尹式2首、陳子良1首、崔信明1首、王胄1首,均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留別門共錄六朝送別詩14首,其中梁元帝2首、何遜1首、任昉1首、吳均3首、劉顯1首、劉孝綽1首、宗夬1首、庾抱1首、賀力牧1首、孫萬壽1首、孔紹安1首。雖然在絕對數(shù)上沒有唐代此類詩作多,李昉等仍然大量搜集南北朝送別詩,以凸顯中國古典送別詩發(fā)展軌跡,彰顯了南朝送別詩的詩學意義。

        最后,南朝送別詩中主客豐富的人際關系,是文人生活的一個側面,以詩證史,可以呈現(xiàn)南朝送別詩的詩學價值。南朝詩人在應制送別詩中,往往表達出微妙的主從關系;在友情送別詩中,詩人又表達出凄切深厚的離情;在親人分手之際,思婦游子、父子兄弟的難分難舍,情見乎辭。從文化學視角考察南朝離別現(xiàn)象與經(jīng)典離別詩文的本事,能夠透視離別詩文豐富而復雜的倫理文化。像謝靈運辭別鄰里與吏民、謝朓離夜集體賦別、謝惠連別族兄、王儉餞從兄、何遜別從兄等,都透視了南朝鄰里、朋友、兄弟等相處的情感關系。

        同樣,送別詩往往標示離別地點與前方目的地,梳理這些地名,能夠推測古人出行方式與離別習俗。南朝送別詩常用地名如方山、中興堂、新亭、樂游苑、竹亭、烏亭、新林等,與送別詩本事聯(lián)系起來考察,洋溢著久遠的歷史文化意蘊?!短藉居钣洝贰蹲x史方輿紀要》及后代方地方志、地理志等涉及這些地名時,往往引用南朝某一次具體送別活動或某一首送別詩以作說明,地理因送別與送別詩而聞名,送別詩又以地志而歷代傳承。因此,從常用地名視閾亦能發(fā)掘六朝送別詩的意義。

        [1]辛文房,傅旋琮.唐才子傳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9:45.

        [2]葉當前.論齊梁送別詩體式的新變[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2(5):82-86.

        [3]葉當前.論六朝送別詩的社會文化語境[J].文化與詩學,2010(2):262-272.

        [4]詹福瑞,李金善.士族的挽歌——南北朝文人的悲歡離合[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引言.

        [5]王樹民.廿二史劄記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4:173.

        [6]黎虎.南北朝中書省的外交管理職能[J].安徽史學,1999(3):34-38.

        [7]許輝.南北朝關系述論[J].江蘇社會科學,2002(3):116-121.

        [8][北齊]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9]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M].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4月版1939年再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423-424.

        [10][唐]歐陽詢.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18.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Farewell Poems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E Dang-qian

        (Literature Schoo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11, China)

        the Song, Qi and Liang Dynasties witnessed the first boom of ancient Chinese farewell poems. During this period, frequent farewell activities and farewell poems were recorded, as well as constant-changing styles and bettered composition. Seen from the cultural poetics aspect, many factors l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farewell poems: the politicalization of poem composition at official farewell parties, joint poem activities and the writing of poetry upon the emperors’ order, diplomatic mission and the emotional ceremonies. Farewell poems were included in WenXuan(The Selection of Literary Works) by XiaoTong and many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entitled them to a proper status and verified their poetic value.

        the Southern Dynasties;farewell poems;cultural significance

        10.15926/j.cnki.hkdsk.2017.01.008

        2016-05-11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3FZW058)

        葉當前(1972— ),男,安徽太湖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學研究。

        I207.22

        A

        1672-3910(2017)01-0048-07

        猜你喜歡
        活動
        大型活動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動隨手拍”
        演出活動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牛年到,節(jié)日活動可以這么“牛”
        少先隊活動(2021年1期)2021-03-29 05:26:36
        “拍手歌”活動
        快樂語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8
        三八節(jié),省婦聯(lián)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活動掠影
        活動掠影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网站| 97丨九色丨国产人妻熟女|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午夜影院91|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影院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91| 中文在线8资源库|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在线播放国产自拍av| 亚洲成a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婷婷| 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日本不卡91| 小荡货奶真大水真多紧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韩国美女主播国产三级| 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呦系列呦交| 制服无码在线第一页| 亚洲精品98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国产免费专区| 人妻丰满熟妇一二三区|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中文字幕av久久激情亚洲精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