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楠雯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參與《零點項目》研究多年,并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將人的智能歸納為8個方面,即言語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其中言語智能作為一項重要智能予以定義。這一理論經過二十余年的實踐與發(fā)展,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幼兒教育指導理論。
加德納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智力發(fā)展關鍵期”。他認為不同的智能項在一個人身上的發(fā)展時間是不同的,它們并不是同時發(fā)展,而是有早有晚,有的甚至延續(xù)終身。比如音樂智能在胚胎發(fā)育過程就能得到激發(fā),自知自省智能則發(fā)展較晚直至終身。而人的言語智能發(fā)展關鍵期是在3-6歲。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發(fā)展幼兒的言語智力是幼兒園和家庭的一項重要任務。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要通過豐富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物質和精神環(huán)境,通過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積極的良好的配合,發(fā)展幼兒的言語智力。
一、幼兒園利用一切的條件,為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學習環(huán)境。1.讓每一場塊墻壁說話。
校園內的墻壁布置各種故事的人物、動物,讓孩子感覺生活在童話般的世界中,根據各個人物、動物的形態(tài)特點,啟發(fā)幼兒講述故事。2.讓每一寸土地說話。在草地上設置生態(tài)體驗園。如:創(chuàng)設森林的演變、動物的減少……等體驗區(qū),讓幼兒看看、試試、說說、講講、想想來體驗動植物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從而樹立起關愛自然的情感。3.讓每一個角落會說話。選擇合適的圖書,創(chuàng)造一個閱讀角,為幼兒創(chuàng)造閱讀的條件,教師的趣味引領,真正的讓他們走進閱讀、走進圖書。二、通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fā)展語言。
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靠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和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fā)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發(fā)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fā)展相結合。通過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fā)展幼兒語言。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多練。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只浩瀚的大自然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幼兒多到戶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回來的時候,當著老師的面把他所看到的講給大家聽,教師聽完以后,適當的引導幼兒給予一些添加,或是問一些問題,再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講給幼兒聽,提高幼兒的興趣。2.多聽。培養(yǎng)幼兒仔細的傾聽,這是發(fā)展紀元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的準確,聽的懂,然后才有條件正確的模仿、回答問題。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要將他們引入文學世界,這就需要幼兒做一位文學作品的聽眾。教師在給幼兒講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語速、語氣,并且模仿各種不同的聲音,幫助幼兒聽懂故事內容。也可以請幼兒聽錄音故事,刺激他們的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的分析。同時也要培養(yǎng)幼兒認真聽時不打斷別人的話的良好習慣。
3.多說。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與幼兒接觸的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恰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4.多練。
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發(fā)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匯,并能正確的應用。三、教師應利用一切的機會,為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學習環(huán)境。
教師可根據各種季節(jié)的變化,引導幼兒進行語言教育。如:冬天的時候,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學角里,種植一些白菜頭、蘿卜根等,讓幼兒仔細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并要求幼兒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在下雪的時候,讓幼兒到外面去接觸雪景。在幼兒感知一年四季的變化的時候,教師可用排比的手法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各季的特點。如:草長鶯飛的春天;生機勃勃的夏天;碩果累累的秋天;銀裝素裹的冬天。四、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讓幼兒多參與語言回答。
教師在上課提問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碰到許多小朋友把小手高高的舉起,當你請他站起來時,他卻什么也說不出來,因此,每當教師問幼兒簡單的問題時,都應暗示幼兒集體回答,以避免幼兒因為膽怯而使本來知道問題的答案卻不敢說出來,喪失了幼兒語言的機會。五、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guī)矩。禮貌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tài),也反映出他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會身份。而禮貌教育必須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huán)境。
1.教育孩子尊重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招呼人、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
2.教育孩子當遇到困難時會說:“請您幫我……”受到幫助后,會說:“謝謝。”
3.教育孩子當自己不注意影響別人時,會主動誠懇地道歉,而當別人影響了自己時,能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系,不要緊?!?/p>
4.教育孩子當別人在談話時,應不插嘴、不妨礙;成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地聽,不打斷別人講話,不離開,不嫌煩。有急事需要及時談時,要打招呼,別人向自己提出問題時要認真回答。
5.教育孩子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講話時聲音大,讓大家能聽見;速度要適中,不快不慢;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的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能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學習語言,掌握語言,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言語智力一定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網站:
http://www.21newcn.net/LearningInfo.asp?id=12
參考資料:
[1]王志明、林建編《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