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萍++黃江
摘要:青年大學生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擔負著對祖國和未來未來的責任。完成責任的前提是生命的存在,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關(guān)鍵詞:大學生;生命;責任;風險;價值
近年來,“奪命自拍”、跳樓自盡、坐車被禁……無不警示牙塔里面大學生的安全素質(zhì)亟待提升,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安全觀已成為大學生基礎文明素質(zhì)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命運共同體是大學生基礎文明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
一、大學生的責任應然
人不是動物,人不是工具,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在社會實踐中承擔了責任。馬克思認為:“作為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是整個社會最富有朝氣、最具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期盼。大學生更要學會擔當,時刻準備著祖國和人民的召喚,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梁啟超曾在1900年2月的《清議報》中指出:“人生于天地間各有責任”,“自放棄責任,則是自放棄其所以為人之具也……一國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彼裕h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zhì)。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p>
那么什么是責任?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責任有兩層涵義:一為“份內(nèi)應做的事”;二為“沒有做好份內(nèi)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1]。從責任的類型看,對當代青年而言,有對自我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集體的責任、對國家、社會的責任以及對人類的責任。青年大學生之所以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就要挑起祖國未來的責任,對民族的未來負責,未來就是當代大學生的命運共同體。
但縱觀當前的校園和社會,不少青年學生已經(jīng)沒有了生命的幸福感、責任的自豪感和集體的歸屬感。有的人表現(xiàn)為“魚”與“熊掌”兼得而累,要富裕、要權(quán)力、要學歷、還要美麗和帥氣!有的表現(xiàn)為莫名其妙的煩:不缺吃的,缺胃口;不缺親人,卻缺心上人;穿則時尚,帶則名表,視力等健康卻日落西山!還有的表現(xiàn)為冷漠:如有的大學生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卻吸就吸了;甚至還有學生,明明知法傷人性命犯罪,殺人會處死刑,卻犯就犯了,死就死了!
這種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是基礎文明素質(zhì)教育的缺失,是青年大學生生命觀的缺位,是風險社會轉(zhuǎn)型的疼痛。
二、大學生應對的風險
有責任,必有風險。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經(jīng)濟全球化,人類已經(jīng)悄然進入風險社會。校園風險已經(jīng)取代校園危險成為安全的對立面,過去的大學生是“我餓”,現(xiàn)在的大學生是“我怕”,即使在過去號稱為象牙塔的校園,安全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首要的需求和基本的價值觀。就是在把安全工作始終放在第一位的各類高校,還是防不勝防,傷害、溺水、跳樓、車禍等惡性事故時有發(fā)生。
在社會也是一樣,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性”、“文明性”自殺:吃動物有激素,吃植物有毒素,喝飲料有色素,能吃不能吃一概都沒數(shù)!還有扶不起的老人,熟悉的陌生人,廣東佛山一名少女在鐵路旁的玫瑰花田自拍,因太靠近鐵軌被火車撞亡而“奪命自拍”……對當前大學生來說,風險來源非常多,有自身的,有心理的,有社會的,有不可預測的。
風險不可怕,怕的是沒準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新形勢下“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只要我們樹立風險意識,強化風險思維,培養(yǎng)風險能力,那風險就是鞭策、就是動力,促成青年大學生從“斗爭之學”走向“和諧之學”,從“知識論”走向“生命論”。
知識就是力量,在當下,特別對大學生來說,不完全對,有知識而沒有抗風險能力的“學者”,還是“貧困的哲學”,培養(yǎng)大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zhì),就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學會生存、且能夠更好生存和發(fā)展。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第十五個“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發(fā)表講話中指出:生命不保,何談教育,這是我們應當必須共同遵循的教育準則。一個沒有安全保障的學校,絕對是一所不合格的學校,一個不具備安全意識的老師,絕對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2]。由此類推,一個沒有安全意識的大學生,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三、大學生要有正確的生命觀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難道我死了還不行嗎?”這是大多數(shù)跳樓者、殺人者作出常人不可理解的行動之前的最后思考。不用說,這種思想是極其錯誤的,是大學教育的悲哀,是父母養(yǎng)育的失敗。
生命價值論告訴我們,一個人,除了身體生命,即我們講的肉體,還有政治生命、社會生命、文化生命、精神生命、智慧生命等多個維度,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是動物的說法不科學,動物死了,影響不大,人死了,地球確實依舊照樣轉(zhuǎn),但能一了百了嗎?父母怎么辦?身邊的人怎么辦?更重要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誰來承擔?要知道,人,特別是大學生,要承擔學生、子女、同學、朋友、社會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等多種角色。革命尚未成功,青春怎能放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些人為什么放棄,就在于其生命觀的偏失。當今,有些人片面理解了“知識就是力量”,他們上學追求知識,不是為了發(fā)展自我的生命,而是把知識當作工具,用知識去征服自然,甚至征服他人,在瘋狂的占有中,迷失了自我,結(jié)果把自己也變成了工具,成為金錢的奴隸、他人的奴隸,從而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所以說醉生夢死的生命觀,自私自利的生命觀要不得。
四、大學生要珍惜生命的價值
美國前總統(tǒng)富蘭克林在其《自傳》中引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名句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作為青年大學生,面對挫折,面對風險,要學會風險生存,充分認識當前社會風險的存在及其本質(zhì),樹立風險理念,不斷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學習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要促進風險發(fā)展,主動突破風險社會發(fā)展的困境,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迎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化劣勢為優(yōu)勢,促進自我實現(xiàn)。
作為教育工作者,對青年大學生不能“恨鐵不成鋼”,恨不會產(chǎn)生真善美,有生命的地方,不怕沒柴燒,教育也要包容。其次,安全教育不是阻止“不出事”,更不是忙于“救火”,而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安全素質(zhì),訓練學生的安全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風險思維,這才是安全基礎文明素質(zhì)教育的真諦。在中小學階段,應試教育更是要不得。學會生存是人才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階段。
最后,人的社會屬性和社會責任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聆聽、學會對話,所有問題,糾結(jié)就是心結(jié),自閉就是自殺?!扒トf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真誠的交流,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生命在敞開心扉中春暖花開。
珍惜生命,擔當責任,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應具備的基層文明素質(zhì),是義不容辭的使命,一定要“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3]”
參考文獻:
[1]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增補版[M].1574
[2] 袁貴仁.加強疏散演練 確保學生平安[N].中國教育報,2010-03-30:1
[3]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5-5:2
基金項目:2013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高職大學生基礎文明素質(zhì)培養(yǎng)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3GH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