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雙(甘南縣查哈陽鄉(xiāng)農村經濟服務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210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探析
趙文雙(甘南縣查哈陽鄉(xiāng)農村經濟服務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2100)
根據栽培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特點、栽培水平及生產條件,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詳細介紹大壟窄行密植、小壟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為提高當地大豆生產水平提供技術參考。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
窄行密植包括大壟、小壟和平作3種密植形式。大壟窄行密植形式適合土壤肥力較好、積溫比較高、栽培管理水平較強的地區(qū);小壟窄行密植形式適合土壤肥力低、氣候條件冷涼的地區(qū);由于實力較強的合作社和大型農場的耕地比較集中,且連成大片,機械化程度和田間管理水平較高,適合實施平作窄行密植形式。
根據種植區(qū)的生態(tài)類型和栽培習慣,選擇生育期適宜、抗倒伏、高產、抗病性強的矮稈和半矮稈品種。第一積溫帶可選東農52、黑農51、黑農61、金園20等品種;第二積溫帶可選合豐55、綏農35、黑農64等品種;第三積溫帶可選合豐51、綏農38、墾豐22等品種。播前進行種子精選,可用大豆選種機或人工選粒,剔除病粒、破損粒。播種前用大豆種衣劑包衣,可選用克多福種衣劑,或選用乙基硫環(huán)磷、甲基硫環(huán)磷等種衣劑,預防根蛆、孢囊線蟲和根腐病等病蟲害。
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秋起壟,耙深18 cm,整平耙細。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深松深度25~35 cm,耕翻深度為20 cm,耕深一致,達到待播狀態(tài)。
大壟密植和小壟密植最好進行秋耙茬、秋翻地、秋起壟。大壟壟寬以90~140 cm為宜,鎮(zhèn)壓后壟高18 cm左右。小壟密植壟寬45 cm,根據機械條件也可選壟寬50 cm。起壟后要達到土壤平整、細碎疏松,達到待播狀態(tài)。采取平作窄行密植形式的地塊,3年內至少有1次深翻、深松,這是大豆高產和抗倒伏的關鍵。如果機械化水平較高,可利用動力旋轉耙直接耙地鎮(zhèn)壓后待播。
保證大豆密植情況下高產不倒伏,要增施有機肥,施用15~20 t/hm2優(yōu)質農家肥,結合整地將底肥一次性施入。
氮、磷、鉀搭配,根據地力情況,一般需施尿素15~20 kg/hm2、磷酸二銨150~220 kg/hm2、硫酸鉀60~80 kg/hm2。
施用化肥時,要將種子和化肥隔離,分層施入種子下10 cm處。大豆初花期長勢較弱時,用10 kg/hm2尿素加適量磷酸二氫鉀兌水,按照葉面肥的噴施方法進行噴施,有條件的地區(qū)可根據測土配方適量加入硼、鉬、錳、鋅等微肥。
中南部地區(qū)一般在4月25日—5月10日播種,北部和東部地區(qū)一般在5月5—15日播種。
4.2.1 大、小壟密植
大壟密植形式,壟寬90~110 cm,壟上4行等距精量播種;壟寬120~140 cm,可用大壟專用播種機在壟上6行播種;壟寬45 cm或50 cm的小壟,可在壟上2行播種。
4.2.2 平作密植
平作窄行密植播種,可采用大豆專用平播聯(lián)合播種機進行播種。
窄行密植,氣候條件較好的中南部地區(qū)保苗33萬~38萬株/hm2,北部地區(qū)保苗36萬~46萬株/hm2。
壟作窄行密植,當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及時鏟趟,做到兩鏟三趟。
5.2.1 播后苗前封閉
土壤墑情好時,可采取土壤封閉處理,在大豆播后用50%乙草胺乳油2 500~3 000 mL/hm2加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00~600 mL,或加75%廣滅靈粉劑20~25 g,或用72%都爾乳油1 500~3 000 mL/hm2,兌水200 kg噴霧。
5.2.2 莖葉處理
在大豆出苗后,雜草2~4葉期進行。防除禾本科雜草,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 500 mL/hm2,或用6.9%威霸濃乳劑750~900 mL/hm2,兌水200 kg噴霧。防除闊葉雜草,用25%氟磺胺草醚1 000~1 500 mL/hm2,或用24%雜草焚水劑1 000~1 500 mL/hm2,兌水200 kg噴霧[1]。
5.3.1 蚜蟲、紅蜘蛛
用10%吡蟲啉1 500 g/hm2,或用35%賽丹乳油1 000~1 500 mL/hm2,或用1.8%阿維菌素制劑150 mL/hm2,兌水450~500 kg噴霧。
5.3.2 大豆食心蟲
用80%敵敵畏乳油1 500~2 000 mL/hm2浸泡制成毒棍,每3~4壟為1行,行上每隔5 m插一根毒棍進行熏蒸。如果田間植株不夠郁閉,可用菊酯類農藥噴霧防治。
5.3.3 大豆孢囊線蟲
可選用3%克百威顆粒劑,將藥劑與種子、肥料混拌,一般用量為35~40 kg/hm2。
當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機械聯(lián)合收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一般為5~6 cm。收割損失率小于1%。
[1]付文娟.淺述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主要技術措施[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3(13):59.
1005-2690(2017)12-0053-02
S565.1
B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