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讓群, 胡逢輝, 周繼軍
(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7)
低位預壓技術在移動模架施工中的應用
劉讓群, 胡逢輝, 周繼軍
(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7)
以大岳高速第十一合同段芭蕉湖2號橋MSS 55 m移動模架施工為背景,針對移動模架在高空進行預壓其施工技術難度高,施工安全風險大這一問題,提出了低位預壓施工技術,在實施過程詳細記錄了施工過程和觀測數(shù)據(jù),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施工工藝,在此次的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梢詾橐院箢愃频囊苿幽<苁┕ぬ峁﹨⒖家罁?jù)。
橋梁施工; 移動模架; 低位預壓; 施工技術; 安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基礎設施的建設規(guī)模也隨之快速擴大,加快了移動模架技術成熟的速度?,F(xiàn)代的公路橋梁設計出于對地形地貌的考慮往往會出現(xiàn)墩身高度很高的高架橋,如果運用移動模架進行施工,則對移動模架施工前預壓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挑戰(zhàn)。即移動模架在高空進行預壓其施工技術難度高,施工安全風險大,為解決這一問題,移動模架低位預壓施工技術應運而生。本文以大岳高速第十一合同段MSS 55 m移動模架施工為背景,對此項施工技術進行闡述。
大岳高速第十一合同段芭蕉湖2號高架橋,途經毛家堰湖、架空工業(yè)管道、輸油管線、養(yǎng)鴨場、綠色環(huán)保磚廠、紅磚廠、巴陵石化主管廊帶、成魚湖,三湘化工廠,接洞庭湖大橋岳陽側主橋副孔起點。全橋共十一聯(lián),第九~十一聯(lián)上部結構為跨徑55 m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首跨除外),上部箱梁施工采用下行牛腿自行式移動模架施工工藝。施工區(qū)域大部分位于洞庭湖養(yǎng)殖區(qū),施工便道均為人工回填便道,且墩身高度不低于33.5 m。
芭蕉湖2號橋第九至十一聯(lián)的標準跨徑布置為55 m,移動模架準備預壓位置的墩身高度為33.5 m,如果采用在高位預壓將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 墩身高度高,預壓材料往模架上運輸時對起吊機械要求高;
2) 施工速度大大降低;
3) 施工安全風險大;
4) 施工成本增大。
為解決上述問題,MSS 55 m移動模架采取在墩身低位預埋牛腿預留孔,在相對較低的位置對模架進行預壓。
移動模架拼裝完成以后,對模架空載的運行情況進行試驗,確保模架空載時運行正常,方可進行預壓工作。
3.1 預壓荷載及范圍
移動模架拼裝完成后,首先根據(jù)計算書中提供的理論撓度值進行預拱度調整。調整橫梁下面支撐在主梁箱梁體內的支撐螺旋千斤頂。 模板預拱度調整完成后即可進行預壓試驗。
預壓載荷取最大施工載荷的1.05倍,預壓加載在55 m箱梁的第2跨,按箱梁最長施工段63 m進行模擬,與預壓相符的砼數(shù)量為814.9 m3,計2 118.8 t,預壓最大荷載為2 224.4 t。移動模架預壓采用模擬實際荷載預壓法進行預壓。將移動模架翼緣板、腹板用砂袋堆載,底板采用水堆載,各截面按對應砼荷載堆載,在砂袋上鋪彩條布,彩條布之間用膠水粘接,防止下雨雨水沁入砂袋造成超載。水壓載區(qū)鋪上2層薄膜用粘膠把薄膜接縫粘接嚴密不漏水。注意在敷設薄膜前應將模板接縫處用膏灰勾縫。
砂的密度按1.5 t/m3,鋼筋混凝土密度按2.6 t/m3計算,箱梁內模自重80 kg/m2,施工荷載20 kg/m2。根據(jù)箱梁截面計算出斷面的砂袋、水的斷面尺寸。
3.2 預壓加載布置方法
加載形狀盡量模擬55 m箱梁的結構形式。具體見箱梁堆載分布圖。見圖1~圖3。
圖1 首跨荷載縱向分布圖(單位: cm)
圖2 加載工況立面面(單位: cm)
圖3 加載工況斷面圖(單位: cm)
移動模架在施工階段承擔的荷載分布情況有兩種分布形式(如圖1所示)。其中,各材料重量及荷載取值為:混凝土:2 600 kg/m3;砂:1 500 kg/m3;箱梁預壓安全系數(shù)按1.05考慮,端橫梁實際是由墩頂直接承受其荷載,預壓時該部分荷載不考慮,根據(jù)以上箱梁荷載分布情況,按表1進行預壓荷載布置。
表1 預壓荷載布置表加載區(qū)域長度/m堆沙截面積/m2堆沙體積/m3加水截面積/m2加水體積/m3砂袋數(shù)量42#墩1747268034200009擋水墻1#16295847328000048Ⅰ區(qū)121215011819212998412101183擋水墻2#12666526665000028Ⅱ區(qū)10091275212866768104710564130擋水墻3#126152615000027Ⅲ區(qū)10091275212866768104710564130擋水墻4#12666526665000028Ⅳ區(qū)1241501186124998412380187擋水墻5#194271852729200005443#墩424726198492000021Ⅴ區(qū)1862493463698000047422789112000092
3.3 加載
試驗采用沙袋堆載配合水壓的方法逐級加載,直至加至與模架承擔的最大荷載等載(超載5%)。預壓堆載時,根據(jù)箱梁腹板與頂?shù)装逄幒奢d不同,盡量保證移動模架系統(tǒng)的受力與實際澆注混凝土時一致,并考慮預壓試驗的安全,計劃將整個預壓試驗過程分4步進行。
1) 第1步:首先在靠近42#墩和43#墩的底板上以及Ⅰ區(qū)和Ⅱ區(qū)、Ⅱ區(qū)和Ⅲ區(qū)、Ⅲ區(qū)和Ⅳ區(qū)、Ⅴ區(qū)交界的地方堆沙袋固定,為充水創(chuàng)造條件,沙袋堆碼寬度約1.5 m,防水高度約2.6~2.8 m,具體應參照加載工況斷面圖3中I-I圖布置。
2) 第2步:在Ⅰ區(qū)、Ⅱ區(qū)、Ⅲ區(qū)、Ⅳ區(qū)、Ⅴ區(qū)外模腹板堆碼沙袋,然后在Ⅱ區(qū)、Ⅲ區(qū)箱內鋪上1~2層薄膜,用粘膠把薄膜接縫粘接嚴密不漏水。注意在敷設薄膜前應將模板接縫處用膏灰勾縫。
3) 第3步:向箱內灌滿水;觀測移動模架縱向水平度,通過油頂調節(jié)盡量減少兩端的高差,Ⅰ區(qū)和Ⅱ區(qū)交界、Ⅱ區(qū)和Ⅲ區(qū)、Ⅲ區(qū)和Ⅳ區(qū)、Ⅴ區(qū)交界的地方增加一道橫隔沙袋墻后灌水。加水示意圖如圖3中E-E和F-F圖。
4) Ⅴ區(qū)全部用沙袋預壓,沙袋堆放斷面如圖3中H-H和K-K圖。
5) 翼緣板用沙袋預壓,逐層對稱壓載。
加壓過程中要注意每個砂袋要均勻加載,防止移動模架偏壓。加載全部完成后,等到移動模架變形穩(wěn)定后,方可進行卸載(由于箱梁端、中橫梁部分荷載主要由橋墩來承擔,不通過模架傳遞,因此模架預壓試驗時可不考慮橋墩部分箱體的荷載)。
每個加載步驟過程中,沙袋應從箱梁中心線向翼緣兩側逐層對稱堆載,確保箱梁平衡受力;沙袋在加載過程中,每加載一個部位需要用彩條布和塑料膜遮蓋做好防水工作,以防止被雨水淋到或者被加載的水滲透,增加沙袋的重量。
如遇到下雨天氣,沙袋加載密度要按最大濕度計算,沙袋都要過磅并且做好詳細的記錄。
3.4 布設撓度測量控制點
移動模架預壓觀測點主要布置在: ①牛腿梁的左右兩側; ②主梁的接頭位置、跨中位置; ③橫梁的中間位置; ④每根橫梁對應的翼緣模板的左右兩端(對于主梁和模板橫梁上不便觀測的點,可以用剛性連接引至主梁以下,以便觀測。觀測點位用紅色油漆標識)。見圖4、圖5。
3.5 觀測內容
在預壓前應對移動模架所有構件和項目(內容)全面檢驗和觀測1次;在加載過程中,每加一級荷載,觀測1次;加載完成后,原則上持荷48 h,實際施工時應以變形穩(wěn)定為準,持荷過程中每6 h觀測1次;卸載完成后觀測1次。
圖4 觀測點橫向布置圖
1) 預壓前對移動模架完成質檢和質評,作為預壓后結構變形分析的依據(jù)之一。
2) 用水準儀對移動模架各部豎向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
3) 在與模板中心相對應的地面處用砼埋設4個觀測點,用吊錘法對模架水平方向位移進行觀測。
4) 對于主梁連接處變形,采用畫油漆法用鋼卷尺進行量測。
5) 對于模板體系(接縫及支撐體系的變化、卸載后開合狀況、模板變形情況)、機體結構(構件外形變化,節(jié)點、焊縫情況,構件連接狀況)用目測觀察法結合鋼尺進行觀測。
圖5 觀測點縱向布置圖
以上觀測均應做好原始觀測記錄。
3.6 預壓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
1) 加載及卸載過程中,記錄各荷載狀態(tài)下數(shù)據(jù)。
2) 預壓數(shù)據(jù)處理:
加卸載完成后,求算各測點最終變形與非彈性變形值,對移動模架安全性能進行評定(將加載預壓觀測數(shù)據(jù)整理、匯編,并與相關規(guī)范、驗標、設計技術性能及設計圖、計算書對比,得出初步結論)符合要求后,根據(jù)移動模架變形值,結合設計梁體預拱度,設定反拱方程,求算各模板縫位置標高進行調模。
預壓是MSS 55 m移動模架施工的關鍵工序,本文提出的低位預壓施工技術在此次的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實施過程詳細記錄了施工過程和觀測數(shù)據(jù),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施工工藝,可以為以后類似的移動模架施工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張陽.下承式移動模架堆載預壓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下旬),2011(4).
[2] 黃成造.移動模架設計、施工與養(yǎng)護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008-844X(2016)04-0140-04
U 445.46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