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小衛(wèi)
健全首都人口考評激勵機制
文 趙小衛(wèi)
完善人口調控的考評激勵機制是行政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全市人口調控總目標的基本保證。
建立制礎,建健是設全人和工口基作調本考控條評工件激作。勵的通機基過調研我們感到,這方面工作得到了重視和加強。相關部門和區(qū)、街以目標責任制為中心,通過制定折子工程和目標任務分解,創(chuàng)新工作考核方式方法,不斷加大考核力度,有力地推動人口調控工作的深入發(fā)展。但也看到,人口底數不清、工作中“見數不見人”、考評內容和方式不適應等問題確實在影響和制約著工作的深入發(fā)展,應當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完善人口調控的考評激勵機制是行政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全市人口調控總目標的基本保證。做好這方面工作,要立足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大局,遵循首都城市人口管理工作規(guī)律,堅持問題導向,正確處理市、區(qū)、街和條塊之間的責任關系,正確處理“顯績”與“淺績”的關系,正確處理人口考評與經濟考評、城市治理考評、干部政績考評的關系,使考評激勵手段好使、管用、有實效。
要把解決人口底數不清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人口底數不清,工作考評激勵制度就無從談起。如果不清不楚地下去,北京人口問題永遠是個“謎”,人口調控就成了擺設,治理“大城市病”就會落空。如何搞清楚人口底數?應該說辦法不少。從當前情況看,主要是能不能做到信息整合,這件事必須各部門聯(lián)動協(xié)同,單靠一個部門做不到;能不能通過“以房見人”,摸清全市流動人口的底數;能不能下點笨工夫,全市的數據一時拿不出來,可否先把一個社區(qū)、一個街道的人數搞清楚;能不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客流量、用電量、用水量等數據做分析支撐?總之,要下決心突破人口底數不清這道“坎”。這道“坎”過不去,考評激勵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要把考評激勵的效能體現在“減人”上。習總書記講北京發(fā)展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多。解決“人多”問題,既要疏解存量,更要控制增量。增量控制不住,存量疏解得再多也無濟于事。目前人口工作考評基本停留在存量疏解上,重點是拆了多少,人走了多少。但在增量控制上考核不多,致使出現拆了一個市場又規(guī)劃了一個項目,原有的人沒走又要再來一批人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部門和單位也片面追求指標數據,似乎完成指標就能減少人口。這種只見“數”不見“人”的狀況令人擔憂。因此,要研究考核指標的設置,使之能夠更好地引導各部門、各單位把注意力放在“人”上,在做好存量疏解的同時,控制增量上也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來,通過進一步調整產業(yè)結構,加強城市治理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在解決“人多”問題上取得實效。對此,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防止出現“數字游戲”,“指標下來了,人卻越來越多”。
考評激勵機制要體現責權一致原則。責權一致是管理學的基本原則,人口調控的考評激勵制度也要充分體現這個要求。一是準確定位責任主體。依據法定職責進行考評,是誰的事就考評誰,是什么工作就考評什么工作,不能張冠李戴,“上面有病,下面吃藥”,防止一些部門和單位推卸責任不作為和攬權違責、攬功推過的現象發(fā)生。二是義務與手段相匹配。有些基層單位反映,當前下達的疏解整治指標,很多涉及中央、市屬單位,街道進行統(tǒng)籌缺乏相應的權限和手段,工作難度很大。應當看到,這個問題較為普遍,應當認真研究解決。實行屬地管理,不能只把工作推下去,相關的政策、資金、技術也要配屬到基層,這樣工作任務才能落實。三是考評結果要讓大家看得見。所謂“看得見”,一方面是指考評結果公開,有獎有罰,解決好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要創(chuàng)新考評方式,可以采取“下評上、民評官”方式,可以通過媒體、網絡、第三方評估等手段評價工作,不斷提高考評激勵機制的效能。
考評激勵機制要同完善配套政策緊密結合起來。人口調控情況復雜,難度很大,工作中還存在著調控人口怕影響經濟發(fā)展,怕被人說成是不以人為本,怕引發(fā)事端影響穩(wěn)定等思想顧慮,工作上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政策前景不清楚。因此,完善考評激勵機制要加強人口調控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例如,退出產業(yè)比重有多大,形成新興產業(yè)需要多少時間,二者之間如何平穩(wěn)過渡;疏解拆遷的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清退出來空間如何使用,規(guī)劃如何及時跟進,建設費用如何平衡;如何適應人口調控要求,及時修訂有關地下空間、學籍管理、群租房的法律法規(guī),如何界定“七小”業(yè)態(tài)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宏觀決策上做出安排,盡快使人口調控工作有一個相對完備的政策配套體系,從而消除工作中的思想顧慮,推動工作深入發(fā)展。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原委員(正局級)
責任編輯 徐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