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東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fā)展,“學困生”成為班級教學中的棘手問題。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科的學習中遇到了諸多困難,他們在物理學習中“難”在何處,有何解“難”之法,是值得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問題,需要探求解“難”之法。
高中物理學困生轉化一、努力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進行研究和探討,才會在遭遇困難的時候迎難而上。因此,教師要真正使學困生得到轉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堅決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注意實現(xiàn)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力爭使學生在趣味化情境感染之下產(chǎn)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加速度”的概念及相關知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在課堂伊始給學生講授這樣一個故事,“著名賽車手舒馬赫駕駛賽車和戰(zhàn)斗機進行800米比賽,結果舒馬赫取得了勝利”,相信學生在聽完老師的故事之后,勢必會產(chǎn)生好奇和疑問,“舒馬赫F1賽車最大速度并沒有戰(zhàn)斗機大,為什么他能夠取得勝利呢?”教師可趁勢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和知識點,不但順利導入了新課,還有效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學生們紛紛懷著期待的心理投入對新課的學習,又或者在學習牛頓三定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給學生系統(tǒng)介紹一下牛頓的生平及其名言,并倡導學生學習牛頓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究精神,相信這定可有效鼓舞學生學習勁頭,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習過程貼近日常生活,消除學生害怕學習物理的心理
有關研究認為,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與在受控環(huán)境中是不同的,在正式學習情境中(如學校)和日常生活情境中,其差異更為明顯。例如,在熟悉的情境中,那些在邏輯或交際問題中表現(xiàn)差的個人常能進行精確的推理,但在測試情境中(即受控環(huán)境)則不然。因為正規(guī)的學習場合,往往只重視知識,常常沒有任何情境,用抽象的符號表達信息,使學習者置身于精確的定義、嚴密的推理、完滿無缺的描述之中,因而使學習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習者,不知不覺地產(chǎn)生一種深奧難解的感覺,這種感覺如果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消除,就會慢慢演變?yōu)楹ε滦睦?。而日常生活情境,既為大家熟悉,又沒有什么特別約束,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比較寬松,思想放得開。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要學習者回答,如果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會回答比較好,若在正規(guī)的學習場合下,就很可能回答很糟糕。由此可知,在課堂上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概念、闡明規(guī)律、說明應用等會獲得較好的結果,還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課堂上設置生活化的情境?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設置生活化情境的方法,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高招,多去實踐就會有好的收獲。
三、激勵參與,正確引導,讓學困生積極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要照顧學困生,提出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學困生,要讓他們充分參與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按后進生實際水平制定教學汁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給予他們同優(yōu)等生同樣的施展才能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回答與補充,教師的點撥和總結,使后進生能積極地動腦思考,動手表述,使興趣由分析問題得到強化,由解決問題得到穩(wěn)定。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要努力拉近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距離
物理和生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物理理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物理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的無處不在,還能大大降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如在學習“影響蒸發(fā)速度的因素”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引用生活中曬濕衣服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當衣服攤開面積較大,晾在陽光灑滿且通風的地方,很快就能晾干,反之如果晾在陰暗潮濕且沒有風流的地方,衣服要晾干需要的時間就會比較長,這是學生都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常識,通過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例緊密結合起來的方式,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還有效激發(fā)了他們把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物理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爭取尋找出其中所蘊含的生活化元素,以便降低學困生學習物理的難度,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張繼宏.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J].成才之路,2012,(11).
[2]李偉威.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6.
[3]李渭利.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