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喬
有天下班正趕上一個小學放學,孩子們成群結(jié)隊地涌出校門,正要奔向等候多時的家長,一個老師突然攔住了最前面的同學,要大家一起高喊“老師再見”。在隊伍角落里有一個小男孩,眉頭緊皺表情凝重,大概是不喜歡這樣的儀式。
和老師道別之后,是小朋友們互相道別,大部分小朋友戀戀不舍地擁抱之后,投入了父母的懷抱。唯獨這個小男孩,默默地繞過人群,走到媽媽身旁。他媽媽附身輕輕地問他:“你怎么不和小朋友道別呢?”小男孩不說話,扎進媽媽懷里,媽媽說:“我們家孩子就是不愛說話?!?/p>
我們從小就被循循善誘要多和老師同學交流,似乎學會能言善道就可以被喜歡。而如果有人不合群,也會被家長認為是因為不會說話。
然而,我卻看到很多不善言談的孩子身邊簇擁著親密的伙伴,他們不會說好聽的話,但每次有了好吃的都會默默地給小伙伴留一份,酷酷的樣子讓人愛極了。
前陣子,公司IT部的一個男同事哭喪著臉來找我訴苦,說自己一把年紀了還沒個女朋友。這個男孩人很隨和,收入也可以,我不理解他有什么理由找不到女朋友。他說是因為自己不會說話,不會主動追女孩。
我有個鄰居叫可可,是個安靜的女孩,我覺得那些侃侃而談的男孩并不適合她,所以就把這個男同事介紹給了她。見了幾次面,男同事很喜歡可可,但是可可卻有點退縮。男同事還是覺得因為自己嘴笨,不會哄人。我覺得不大可能。
那天晚上,我專程找可可聊天。她跟我說,有一次,男同事開車帶可可出去吃晚餐,因為正值下班高峰,擁堵的車流和橫沖直闖的行人讓他變得很焦躁,他不停地按喇叭,嘴里不停地咒罵那些不守規(guī)矩的行人。好不容易到了餐廳,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排了很長的隊。這一次,他更加不耐煩了,險些和領(lǐng)位的服務(wù)員吵起來。
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可可會拒絕他。
可可說到等位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上大學時一個很受歡迎的男同學。那時并不流行沉默的美男子,可沉默寡言的他卻總有人示愛。起初我不太明白,直到有一次我們一起做校刊。每次熬夜趕稿,他都是最后一個離開,把零亂的教室整理好。每次聚餐,那些不能訂餐的地方,他都早早地去占位。還有一次,我看見他把打包精美的糕點禮盒拿給外地的女朋友,應(yīng)該是讓她帶回去孝敬父母。我猜想,他從不說要為你做什么,而是直接就做了。
語言,是一種表達方式,卻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比起語言,行為更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品性。每次走在街上,看到男孩特意走到女孩的左邊,只是為了擋在她和車流之間,我都覺得很溫暖。再動聽的話可能都比不上那一刻帶來的安全感。可是還有人傻傻地以為人生遭遇的拒絕只是因為不會說話。
后來我又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男同事在公司里的人緣并不怎么好。他給自己的理由是,內(nèi)向。
可是,明明有那么多不善交往的同事得到了老板的青睞,也有那么多愛講冷笑話的同事得到了大家的喜愛。他們從不苛求別人盡善盡美,也不會提出無理的要求。而他呢,每天下班第一個走,周末的加班從不愿分擔。
內(nèi)向,原本是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如今卻成了一種缺陷,人們害怕承認自己的內(nèi)向,反而努力地去偽裝談笑風生。事實上,有些感覺,無法分享,這并沒有什么可恥或者可悲的。不善言談或許會阻礙你結(jié)交很多朋友,但那些懂你的人會始終留在你身邊。
但如果你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是某一類人,你就會用這類人的標準界定自己的人生。而當你身上的某種特質(zhì)被認為是缺陷時,你就會習慣性地躲避在這所謂的缺陷里,責怪它摧毀了你的生活。比如不被喜歡,你就怪上了這“缺陷”,而讓自己心安理得。
然而,別人討厭你,并非因為你不善言談,而是因為你的修養(yǎng)不夠,還有你從來不為他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