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華
童話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體,它借助想象把平凡的人物、普通的事物,幻化成一個個不尋常的美麗故事,從而展現(xiàn)出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因此,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習作指導,教師都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改編童話、趣編童話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一、趣味改編
童話故事最貼近兒童的童真世界,童話里蘊含的哲理能讓他們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小學生們都愛聽、愛看童話故事,可以說,童話故事總是伴隨著他們成長的。因此,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長期積淀的童話基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推陳出新。
在指導學生閱讀《星星和月亮》這篇童話故事時,我讓他們談談讀后感。大家都覺得童話里的月亮不僅外表美,而且心地善良,而星星沾了別人的“光”,還自以為是。于是,我相機引導:假如換個角度大膽想象,你還可以怎樣改編這個故事?學生們的思維活躍了起來,他們有的與同桌交頭接耳地討論,有的凝神思考,有的奮筆疾書……學生們有了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間,個個興致盎然,不一會兒,一篇篇迸發(fā)著智慧火花的童話就寫出來了。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得意地說著自己改編的童話故事,有的寫月亮的高傲與星星的謙虛,情節(jié)上的創(chuàng)意和范文截然相反;有的寫月亮星星和睦相處,交相輝映,給地球媽媽帶來了光明……學生們打破了思維定式,改編出的童話令人耳目一新。
二、故事續(xù)編
童話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每一個孩子,有的童話讓他們讀后覺得意猶未盡。此時,老師應注意把閱讀和作文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或?qū)ν拑?nèi)容進行深加工,或?qū)ν挼墓适虑楣?jié)進行延伸擴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學完《駱駝和羊》一文后,我讓學生變向思考,再造假象,想一想:如果駱駝和羊再次相遇,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都認為它們會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接著,我啟發(fā)學生:它們會怎樣互相幫助呢?請大家合理想象,把它寫成一篇童話。
通過續(xù)寫童話故事,學生對課文蘊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三、個性創(chuàng)編
作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我們要抓住學生以想象見長的優(yōu)勢,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引導他們在作文天地中無拘無束地放飛想象,進行個性創(chuàng)造。
1.利用圖畫寫童話
一次習作課上,我讓學生編創(chuàng)童話故事。我向?qū)W生提供了圖畫素材:一幅背景圖中,有小猴子、小兔和小鴨子各一只,然后要求學生將這三種動物放在圖上的任一位置,根據(jù)自己的構圖,大膽想象。此時,我鼓勵他們異想天開,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自由表達。學生編的故事五花八門、精彩紛呈,令我驚嘆不已。
2.詞語聯(lián)想寫童話
教師采用“詞語麻辣串”的形式,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聯(lián)想,想象由此可能會引發(fā)什么故事,讓他們用這些幾乎毫不相關的詞語創(chuàng)編童話。如用上“花傘、小兔、圍巾”幾個詞,寫一篇童話;又如用上“樹樁、青蛙、沙漠”等詞,寫一篇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童話,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惜生命。
3.創(chuàng)設情境寫童話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環(huán)境和情感相融合的產(chǎn)物,創(chuàng)作的思路離不開情境的誘發(fā),編寫童話更是如此。老師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強化感受,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指導寫《我是一只風箏》時,我組織了一次放風箏比賽,當五顏六色的風箏自由飛翔在藍天上時,同學們都不禁歡呼雀躍。此時,我相機引導:假如現(xiàn)在你是翱翔在天上的那只風箏,你心里會有何感受?學生們紛紛陷入遐想,情緒高漲,一篇篇童話便應情而生……
實踐證明,只有解放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放飛想象,在作文的天地里天馬行空地任意馳騁,才能創(chuàng)編出生動有趣、充滿個性的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