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記者姜美怡
有的缺,有的剩,柑橘中微量元素要對癥預防
□ 《中國農資》記者姜美怡
我國是世界柑橘第一生產大國,集中分布在湖南、廣東、江西、廣西、四川、湖北、福建、浙江、重慶9個省市的柑橘總產占全國總產的95%左右。但我國柑橘總體單產水平低,平均產量是美國的40%,是世界平均產量的55%。導致我國柑橘產量差的主要原因是柑橘園立地條件差,土層淺薄,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施肥不平衡,大量元素偏高與中微量元素拮抗,中微量元素生理性缺乏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教授石孝均介紹道,柑橘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有:嫁接、品種親和性差,吸收運輸受阻;養(yǎng)分不平衡,生理性缺乏;土壤含量低,土壤酸化,長期不施用,柑橘移除。這些原因會導致柑橘因缺乏中微量元素表現(xiàn)出的不同癥狀,氮、磷、鉀過高與中微量元素產生拮抗作用,過量施鉀會抑制鎂的吸收,導致柑橘生理性缺鎂。實際上,柑橘由于土壤營養(yǎng)元素偏多或偏施某種營養(yǎng)元素,都會造成營養(yǎng)元素過量,生產中經常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許多果農誤認為是缺素或病蟲害為害,盲目進行噴藥,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會對植株正常生長發(fā)育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據相關數據表明,2015年,主產區(qū)除陜西、重慶、湖北外,其他省份有效鎂偏低土壤所占比例都超過80%,江西蜜橘、福建蘆柑、重慶臍橙葉片缺鎂嚴重。主產區(qū)除了福建蘆柑外其他地區(qū)的柑橘葉片均有較大比例缺鋅,土壤有效鋅偏低土壤所占比例都超過50%。四川、重慶、湖南的臍橙以及陜西、福建和重慶的蜜橘缺硼比例較大,土壤有效硼偏低土壤所占比例都超過60%。江西蜜橘、廣東蜜桔和湖南臍橙葉片缺鈣嚴重,土壤有效鈣偏低土壤所占比例都超過80%。
石孝均表示,對于缺素癥狀,要根據土壤及葉片豐缺狀況,采用因缺補缺的中微量元素施肥原則。比如說,當土壤缺鈣時,葉片鈣含量也低,二者呈顯著相關;但是當土壤鈣含量高時,二者不存在相關,鈣含量高的土壤上也存在葉片缺鈣(除鎂外,中微量元素都如此),葉片鈣缺乏和過量現(xiàn)象同時并存。采用噴鈣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此方法能顯著增加果皮中的鈣含量,幼果期噴鈣處理的增鈣效果較好。原因在于幼果期是果實需鈣最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補鈣有利于果實對鈣的吸收。幼果期和膨大期噴鈣可以顯著降低果實貯藏期間的爛果率,其中幼果期噴鈣效果最好,說明爛果的發(fā)生與果實鈣含量高低密切相關。
再比如說,從不同作物來看,蔬菜、水果和油料茶施用鎂肥的增產較高,糧食作物施用鎂肥作物的增產率最低,說明施鉀量高的作物,需要補充相應的鎂肥。在酸性土,施鋅肥可顯著增加單株產量,增產20.24%;增施鋅、硼砂均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增加固酸比,兩者配施效果更好。這些事例均證明,因缺補缺的中微量元素施肥原則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地去補施噴施。
缺素補素的問題要謹慎預防,而元素過量的情況也不容小覷。對于元素過量的預防,農技專家趙金鵬也給出了方法。首先生產上,采取選用無病砧木和接穗繁殖苗木,及時挖除圃內病株,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強壯樹勢,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其次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施用農家肥、秸稈還田、果園生草等)質地,注意抗旱,及時排澇,科學修剪等,每年在春秋季施1-2次500-800倍氨基酸,有很好緩解效果;最后要科學分析缺素而引起葉片變黃的原因,再根據缺乏元素予以補充。這是最基礎、經濟和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可明顯提高果樹樹體的抗黃化能力。
不同元素過量矯正的方法也不同。鈣過剩癥:應施用硫酸銨、硫酸鉀等生理酸性肥料;鎂過剩癥:當土壤pH值低于6時,每畝施石灰65kg,當土壤pH值為6以上時,葉面噴布0.3%磷酸氫鈣或0.3%-0.5%硝酸鈣;硼過剩癥:可增施氮肥平衡,尤以硝酸鈣最佳;銅過剩癥:葉面噴施硫酸亞鐵溶液,結合地面施石灰,將土壤pH值提高到7左右,或施用過磷酸鈣等含磷或含鈣的肥料,可降低銅的毒性;硼過剩癥:灌水淋洗土壤,酸性土壤還可施用石灰,但土壤pH不要超過6.5;鋅過剩癥:土壤鋅過剩時,在土壤pH高的堿性或石灰性土壤,以施用過磷酸鈣為宜。pH值低的酸性土壤用石灰較好,施后,應澆水或灌溉,促使過磷酸鈣或石灰的溶解,加快解毒作用,并可淋洗和稀釋土壤中鋅的作用;錳過剩癥:結合施有機肥,增施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