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松 劉美齊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30024)
?學校體育
支架式教學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研究
陳 松 劉美齊
(東北大學體育部,遼寧 沈陽 130024)
以東北大學排球公共課本科生為實驗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多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法和支架式教學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與討論。結論:經過10周的不同教學,支架式教學法對學生的積極幸福感、心理煩惱影響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疲勞方面,兩種教學方式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本文的主要研究意義在于在以后的排球教學中,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主觀鍛煉體驗。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法;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
目前,我國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仍然是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與模式,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組織單調,沿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看成是客觀的個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過程以知識授受為主,主要傳授間接經驗。教師講解、示范到學生模仿練習,幾乎成為各大高校公共課體育教學中的固定模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嚴重忽視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且由于學制的限制,排球課程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會受到限制,對學生日后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明顯不足。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已成為我國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近年來,我國體育教育的改革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公共課體育教學中的主要模式,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于是相關專家就探索出各種新式的教學方法,其中支架式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法屬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教學模式的一種,是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但是支架式教學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影響的研究還不明確,需要進行實驗探討。
為了探討支架式教學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本文應用《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中的《主觀鍛煉體驗量表》為調查問卷,以東北大學排球公共課的兩個班級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為期10周的排球教學活動,以調查支架式教學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以排球公共課中不同教學方法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為研究對象,選取東北大學大二學生中的兩個班級,其中實驗班(均為男性,采用支架式教學法)33人,對照班(均為男性,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33人,被選取學生均無運動系統(tǒng)疾病及心理疾病,體格檢查均未發(fā)現異常,運動干預前心理量表得分無顯著性差異。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實驗結束以后,采用《主觀鍛煉體驗量表》為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的鍛煉體驗進行調查分析,其中《主觀鍛煉體驗量表》共包含3個維度,分別為積極幸福感、心理煩惱、疲勞。實驗問卷的測量主要在學校計算中心進行測試,采用網上問卷的形式測量,相關的測試由體育教師進行控制。
1.2.2 實驗法
(1)支架式教學法
搭建支架階段:結合學生的體育基礎與身體素質的實際,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安排學習任務,建構排球課的知識框架,既要重視排球技術框架的建構,也需要注重排球知識結構的建構。
創(chuàng)設情境階段:在搭建完支架后,需要設計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根據公共排球課程的特點,突出排球課程的趣味性、針對性與互動性,設計一些趣味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活動。
獨立探索階段:依據教師在場與否,可以將獨立探索階段分為課堂探索和課外探索。在公共排球課中的獨立探索階段,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認識到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實際困難,幫助學生確立目標,提供方向。
協(xié)作學習階段:在排球公共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支架”,讓他們順利地進行體育技能與知識的學習。隨著學生排球技能與學習能力的逐漸增強,老師應該逐漸撤離支架,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效果評價階段:在對公共體育排球課程教學進行評價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涉及:運動負荷的大小、動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學生自我的評價主要涉及:動作技能掌握程度、體育知識理解程度等方面;學習小組評價主要包括:個人在小組中的貢獻度、幫助其他隊員的程度、小組參與度等方面。
(2)實驗數據統(tǒng)計設計
采用2(實驗組、對照組)×2(支架式教學、傳統(tǒng)教學)雙因素實驗設計。其中,實驗組采用支架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時間為10周,實驗結束后,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對主觀鍛煉體驗量表的內容進行測量,主要測量3個維度的得分。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17.0對調查數據進行多元方差分析,并建立多元方差分析統(tǒng)計模型。
2.1 實驗對象各維度得分情況統(tǒng)計表
由表1可知,支架式教學法對學生的積極幸福感得分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說明支架式教學法帶給學生的積極幸福感較強;支架式教學法對學生的心理煩惱得分要低于傳統(tǒng)教學法,說明支架式教學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心理煩惱;在疲勞程度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得分并沒有差別,說明了兩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疲勞程度的影響沒有差別。
表1 參加實驗學生得分情況
2.2 對模型適應條件的檢驗
在進行多元方差分析之前,需要對模型的適用條件進行相關檢驗,以證明此次數據正態(tài)分布穩(wěn)健性,因此,選用各組間協(xié)方差矩陣是否齊性的Box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協(xié)方差矩陣等同性的Box檢驗a
檢驗零假設,即觀測到的因變量的協(xié)方差矩陣在所有組中均相等。
a. 設計:截距 + group
由表2可知,Box的檢驗量=6.179,P=0.493。兩組學生間得分總體方差協(xié)方差陣相等,證明了選取的兩組學生得分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模型成立。
2.3 一元方差統(tǒng)計結果
由表3可知,在積極幸福感和心理煩惱反面,P<0.05,說明兩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積極幸福感和心理疲勞具有顯著性的差異;而疲勞方面,P=0.963,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說明兩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疲勞沒有什么改變。
表3 主體間效應的檢驗
a.R 方 =0 .867(調整R方=0.865);b.R方 =0 .830(調整R方=0.828);c.R方 = 0.000(調整R方=-0.016)
2.4 多元方差統(tǒng)計結果
對表4進行相關的分析,因為在所有的模型建立條件下,Pillai最為穩(wěn)健,因此我們用Pillai進行相關分析。在對建立的多元方差模型截距項進行分析時,模型的檢驗結果為P<0.05,說明調查的取值沒有零向量,得到的結果較為可靠。對教學方式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學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統(tǒng)計學的檢驗結果為P<0.05,說明兩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主觀鍛煉體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也就是說支架式教學法改變了學生的主觀鍛煉體驗。
表4 多變量檢驗結果
a. 精確統(tǒng)計量;b. 設計:截距+組別
3.1 支架式教學方法的本質和特征
“支架”本來是指建樓時所使用的腳手架,支架式教學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是西方最新的教育心理學教學理論。在支架式教學中,把教師的教比喻成支架,學生依靠足夠的支架理解更多的知識,隨著實際水平的不斷提高,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建立下一個階段的支架,最后撤掉支架,幫助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支架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情愉快,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提高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支架式教學方法主要特點有3個,分別為:第一,注重學生實際發(fā)展水平;第二,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第三,注重合作學習。由支架式教學的這3個方面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法把學生以前獲得的知識作為基礎,以學生發(fā)展水平為目標,不斷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支架式教學法主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并為每一個學生搭建好知識的支架。支架式教學還重視學生之間的配合和互動,通過學生之間的配合,讓學生對運動技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基于以上對支架式教學法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排球教學中引入支架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有效地投入到排球學習中。并且對學生的鍛煉態(tài)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3.2 支架式教學法對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機制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的一種方法。主要強調以學生為發(fā)展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主觀鍛煉量表中,一共包含3個維度,分別為積極幸福感、心理煩惱和疲勞。積極幸福感代表人們在從事某一項活動之后所獲得的直接感受,代表人們愿意從事這一項活動。在對排球課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的比較中,發(fā)現支架式教學法在積極幸福感方面的得分要顯著的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說明支架式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運動中得到快樂,學生愿意在這種條件下進行運動。心理煩惱是指人們從事某項活動中對于這項活動的具體內在表現,反應出人們對于這項活動的喜好程度。在心理煩惱這一維度方面,排球課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法的得分要明顯低于運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得分。由此可知,支架式教學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心理煩惱程度,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接受排球運動,形成快樂課堂。而疲勞指的是人們在從事某項活動之后的直觀感覺。在對疲勞這個維度進行分析時發(fā)現,不管是支架式教學法還是傳統(tǒng)教學法,疲勞的得分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說明支架式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對于體育活動的直觀感覺都是一樣的。
支架式教學法對于主觀鍛煉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積極幸福感和心理煩惱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上,我們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幸福感。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支架式教學法屬于啟發(fā)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現樂趣,并且能夠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因此就能夠體現其積極幸福感。而支架式教學法還能夠減少學生的心理煩惱,主要原因可能是支架式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了某些學生對于體育課具有畏懼的心理,因此就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的心理煩惱。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法對于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主要是心理層面的積極幸福感和心理煩惱兩個方面。
3.3 支架式教學法在體育課中的運用及意義
支架式教學法可以增加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某一項運動技能。但是,根據支架式教學法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支架式教學法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于支架式教學法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是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的傳授時間就會減少,學生的練習時間也會相應的減少。支架式教學方法對于運動成績的提高有沒有幫助在本文中并沒有過多的涉及,因此還難以確定支架式教學方法對于運動成績得提高是否具有促進作用。支架式教學法在理論上來說,對于學生運動成績的提高并沒有特別大的幫助,甚至在某一運動項目中可能還會阻礙運動成績的提升。如以體能為主的體育課,如果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就會減少學生的練習時間,而體能類的項目主要是通過練習時間來達到增加體能的目的。因此,支架式教學法可能并不適合體能類的體育課堂。支架式教學法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求知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中自己發(fā)現問題,因此,支架式教學法比較適用于技能類為主的體育課堂,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技巧性比較強的項目。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在以后的體育課教學中,如果主要是技巧類的體育項目,可以通過支架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以體能類為主的體育課堂,不建議使用支架式教學方法。
支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幸福感,而且積極幸福感與傳統(tǒng)教學法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支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心理煩惱,并且與傳統(tǒng)教學法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支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在疲勞得分方面并不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支架式教學法并不是適合于每一個體育項目,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 厲毅.支架教學模式在遠程教育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2):56-58.
[2] 韋翠萍,吳紀凱,劉競天.支架式教學法在藥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32):52-53.
[3] 季朝新,劉俊一,靖澤全,等.3種項群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心理技能評價模型的構建[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3):65-70.
[4] 王沛.支架教學理論框域下組合式英語口語交際模式的主題設計[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188-189.
[5] 王志廣.問題拋引:建構支架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2):62-64.
[6] 李博.高校普通體育課對大學生主觀鍛煉體驗的影響[J].山東體育科技,2014, 36 (2):93-96.
[7] 崔運坤,賈燕.大學生身體自我價值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主觀鍛煉體驗的關系[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 35 (9):1358-1361.
[8] 肖琳,任志鵬.支架式教學法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11):60-61.
Effects of Stent-Style Teaching o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Exercise
CHEN Song,LIU Mei-qi
(Dept. of PE,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volleyball courses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metho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o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Conclusion: after 10 weeks of different teaching,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on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have a better effect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erms of fatigu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main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students'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of Volleyball in the future.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2016-11-01;
2016-11-29
2016年度遼寧省教育廳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陳松(1963-),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G807.4
A
1672-1365(2016)06-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