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茹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興趣;能力;習慣
由于應試教育的主宰,我們的語文教學,容不得學生的任何自由和創(chuàng)新,一切以標準答案為依據(jù)。學生在閱讀上受到嚴重的束縛和壓制。而現(xiàn)代社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呢?下面就淺談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起始狀態(tài)的學習欲望源于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需求心理。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情感逐漸豐富,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實踐證明,創(chuàng)造情境,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為強化閱讀訓練奠定基礎。
1、引導進入意境,激發(fā)閱讀欲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通過采用諸如實物、插圖、錄像、錄音等聲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勢身形等無聲語言之類的形象直觀的教學形式,都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導火索。教師還可利用優(yōu)美的導語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驗氣氛,從而激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2、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發(fā)揮閱讀才能。在閱讀活動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積極、寬松的課堂氛圍,真誠地鼓勵、表揚學生,鼓勵人人暢所欲言,讓學生品味到閱讀的甘甜,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生命綠洲。一句話,就是要尊重孩子,呵護童心。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時時感到”我會讀”。從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fā)揮自己的閱讀才能。
二、教會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而要讓學生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平時多創(chuàng)設一些閱讀的空間、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感覺閱讀既是一種任務,同時又是一種興趣。
1、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徐特立先生有一句關于讀書的名言:“不動筆墨不看書”,也就是說,讀書必須作筆記,效果才會更好。這里作筆記的方式也有多種,根據(jù)閱讀的要求,首先是在字里行間進行圈點勾畫,以示重要詞句,讀后重點理解或思考,其次,就是對不易理解的關鍵語句或段落做上問號等標記,以便好查考資料,展開討論;最后就是把書看完后想有什么可記的,即寫讀書筆記,這樣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得對問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只有邊讀邊思考,才能學有所得。
2、有意識地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如在教學《向往奧運》一文,我先讓學生提出預習提示中不懂的問題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看誰能全部理解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可讓學生說說你是如何讀懂的。學生說出了課文中的有關語句。這時教師就從中指導學習方法,理解詞語的一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學生在讀課文后已能理解課后問題。當拓展練習模擬小記者表演時,“作者采訪過許多奧運明星,你喜歡其中的哪幾位?如果讓你和其中的一位暢談,你準備跟他談些什么?”學生一下活躍起來,有的談到劉翔、趙楠、鄧亞萍,有的談到日內瓦爾德等并結合課文內容,抓住奧運主題,深化了思想內容。
三、學會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積累、閱讀的本質就是”讀”,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具有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廣泛的閱讀和日積月累,重視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不失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
1、注意課后延伸,深入理解課文。首先,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yǎng)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yǎng)成積累詞句的習慣。
2、指導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課外閱讀,實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擴大閱讀量,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多閱讀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實自己的大腦,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對名篇名著做到書讀百遍,反復體會其中的精華所在,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的充實、發(fā)展自己。
我們知道并非所有的書都“開卷有益”,閱讀教學向課外延伸時,作為閱讀主導者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根據(jù)現(xiàn)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選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既富有新鮮知識、又能怡神悅志的材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使學生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大大豐富了語文知識,并且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評判,越讀越感到自己孤陋寡聞,越讀越想讀。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又增加了知識積累,無論是對課內閱讀還是寫作都大有幫助。學生課外閱讀是在自由、無拘束的心理環(huán)境中進行的,這樣的心理環(huán)境能充分調動各種心理因素的協(xié)同參與,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也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著良好的閱讀能力,教師作為導航者,應該積極發(fā)現(xiàn),認真摸索,善于總結,找到更好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領學生駛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