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國,李元偉
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特征研究
潘志國1,李元偉2
體能訓練是我國競技籃球的短板,基于此運用文獻資料調(diào)研、田野調(diào)查、專家訪談深入研究美國資深籃球體能教練艾爾·比安卡尼的實踐經(jīng)驗,系統(tǒng)總結出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4個特征:“力量主導”是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根本特征;速度與技術的優(yōu)化訓練是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顯著特征;心理訓練融入體能訓練之中是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重要特征;注重康復性體能訓練是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基本特征。
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力量主導
籃球運動自1891年問世至今,已走過了120余年。在這100多年的歲月更迭中,推動籃球運動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是無數(shù)籃球運動員對籃球運動本質(zhì)——“強力對抗下的準確”[11]的永恒追求?;@球運動強力對抗的關鍵是體能對抗[9],而體能問題恰恰是中國競技籃球的短板[8]。
從當前世界籃球體能訓練發(fā)展的趨勢來看,美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NBA)體能教練的先進理念與方法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本研究通過對美國著名籃球體能教練艾爾·比安長尼對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以下簡稱“國家女籃”)的體能訓練實踐進行深入研究,系統(tǒng)總結其體能訓練特征,以期為解決中國籃球運動員的體能問題提供思路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研究對象為國家女籃的體能訓練特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06—2012年期間的訓練對象為國家女籃一隊,而2013年的訓練對象為國家女籃二隊(以下簡稱“國奧女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調(diào)研
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以及國外相關體能訓練網(wǎng)站,檢索和收集一般體能訓練與籃球專項體能訓練有關的文獻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全面掌握國內(nèi)、外一般體能訓練與籃球專項體能訓練方面的研究進展。同時,重點閱讀與籃球體能訓練有關的國內(nèi)、外經(jīng)典專著,為確定研究選題、論證研究結果提供理論支撐。
2.2.2 田野調(diào)查
利用2013年國家女籃集訓的機會(集訓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為2013年3月17日~7月31日;第2階段為9月15日~10月5日),作為外籍體能教練凱文·比安卡尼(艾爾·比安長尼之子)的翻譯,每天與運動員、教練員生活在一起,全程參與了集訓工作,詳實記錄了每天的訓練情況。通過對記錄情況的整理,系統(tǒng)總結并分析美國體能教練的體能訓練特征,為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觀點提供實證資料。
2.2.3 專家訪談
通過對2006—2012年國家女籃訓練計劃的收集整理以及2013國奧女籃集訓階段的資料整理,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訪談提綱,依據(jù)訪談提綱對籃球運動管理中心與國家隊訓練有關的中國籃球協(xié)會官員、一線籃球教練員、籃球教學與訓練理論專家、籃球體能教練員、體能訓練專家、訓練學專家以及相關學科的專家進行訪談,為形成新的理論觀點提供幫助。
3.1 “力量主導”是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根本特征
3.1.1 “力量主導”是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實際需要
力量主導是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實際需要。諸多學者在研究我國籃球運動員與歐、美籃球運動員的差距時,明確地指出,我國運動員在身高、體重方面不亞于歐、美運動員,甚至超過對方,但我國運動員在力量水平方面表現(xiàn)出與對方存在一定差距[7,10]。在國家女籃實際調(diào)研過程中,負責國家隊管理工作的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加時坦言:“力量水平是我們與國外競爭對手在體能方面的最大差距,一定要關注外教的體能訓練計劃,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看看他們是如何讓我們的運動員提高力量水平的?!眹遗@主教練湯姆·馬赫同樣看出,中國女籃在體能方面最需要提高的是靈敏素質(zhì),并進一步指出,我們的俱樂部在力量訓練方面存在問題,而這正是導致靈敏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前國家體育總局籃球管理中心主任李元偉在回憶外教的執(zhí)教特點時也明確指出,美國體能教練艾爾在力量訓練方面很有特點,對運動員的力量增長很有效果[6]。
3.1.2 “力量主導”是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內(nèi)在要求
從表1中可看出,力量訓練在國家女籃體能訓練中的獨特地位。1)在體能訓練的周期安排中,明顯突出了力量在整個體能訓練周期中的導向作用;2)從訓練內(nèi)容來看,力量訓練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在整個訓練中的比重很高。深究其因,“力量主導”是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內(nèi)在要求。
表 1 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的力量訓練在周期安排中的重要地位
籃球作為一項高強度對抗性運動項目,其對抗根本是身體的對抗,而身體對抗的核心是力量的對抗。沒有強壯的身體,運動員不可能在長28 m、寬15 m的密集空間中占據(jù)最為合理的位置;沒有超強的爆發(fā)力,運動員不可能擁有搶籃板球的優(yōu)勢;沒有良好的力量耐力,運動員不可能在持續(xù)的比賽時間中保持應有的技、戰(zhàn)術水平并減少傷病的發(fā)生。世界籃球運動的發(fā)展充分地印證了這一觀點。在關于籃球本質(zhì)特征的研究文獻中,諸多學者都強調(diào)了籃球的對抗性特征。但在體能訓練實踐中,要想提高運動員的整體對抗能力,讓運動員能夠在整場比賽中保持籃球專項所需的最佳體能狀態(tài),在體能訓練實踐中,必須處理好兩對矛盾。1)各種素質(zhì)之間的矛盾;2)能量代謝系統(tǒng)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有氧與無氧訓練之間的矛盾。而體能訓練的實踐已經(jīng)證明,若要處理好以上兩對矛盾,力量訓練是最好的選擇,并且力量訓練可以兼顧到能量代謝系統(tǒng)與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能力的提高[5]。鑒于此,“力量主導”是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內(nèi)在需求。
3.1.3 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力量主導”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
1.在體能訓練實踐中突出“向心力量是基礎,離心力量是關鍵”
肌肉收縮時,長度縮短的收縮稱為向心收縮,相反,肌肉在收縮產(chǎn)生張力的同時被拉長的收縮稱為離心收縮。籃球比賽過程中的起跳緩沖落地、急停變向等關鍵技術動作對運動員的離心力量要求很高。但在籃球力量訓練的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訓練思維的影響,教練員偏重于對向心力量的訓練,忽視了離心力量的訓練。比如,對于股四頭肌的訓練,在訓練的實踐中,多采用負重杠鈴深蹲或者半蹲,這種力量訓練動作模式是提高股四頭肌向心力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但由于肌肉的離心力量相比向心力量強1~2倍,因此,負重杠鈴半蹲和杠鈴深蹲這種訓練動作模式無法滿足股四頭肌的離心力量需求。另外,相關研究表明,股四頭肌離心力量與向心力量的失衡是造成膝關節(jié)諸多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有研究進一步指出,離心力量訓練不僅是有利于改善力量增長的停滯現(xiàn)象,而且增強了肌肉結締組織的強度。肌肉結締組織如韌帶、肌腱等肌肉非收縮成分的形態(tài)學適應必然產(chǎn)生肌肉組織在功能方面的改變,從而對預防運動損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國家女籃體能訓練過程中,筆者就腿部力量訓練問題同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了深入地交談,忽視股四頭肌離心力量訓練和股后肌群的離心力量訓練是一個普遍問題,產(chǎn)生這樣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教練員對離心力量訓練認識不足。大部分教練員并不清楚離心力量訓練對于肌肉結締組織強度提高的重要有意義,而這是向心力量訓練所無法實現(xiàn)的。另外,由于日常動作模式對離心力量的需求并不高,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進行專門的訓練來提高離心力量。但是,籃球運動的專項動作模式對離心力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在一般力量訓練中不進行專門的離心力量訓練,那么,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現(xiàn)有的離心力量能力無法滿足比賽對離心力量的高度需求。再者,離心力量訓練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械設備和必要的保護,這也是無法更好的實施離心力量訓練的一個重要原因[12]。
國家女籃的體能訓練計劃中特別重視離心力量的訓練。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在康復性體能訓練中,特別重視離心力量訓練在運動員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國家隊專門為運動員配備有離心力量訓練的器械設備。2)在一般力量訓練動作模式設計中,國家女籃體能教練專門針對運動員離心力量訓練薄弱問題設計了腿部蹬伸動作模式和股后肌群屈曲動作模式,客觀而言,這兩個動作模式也是當前一般力量訓練中比較常用的動作模式,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進行負荷的調(diào)整。離心力量訓練重在負荷的安排,國家女籃體能教練員要求運動員在腿部蹬伸的向心收縮階段(上升階段)用雙腿,而在離心收縮階段(下降階段)用單腿,增加了訓練負荷。同理,在雙腿屈動作模式中,上升階段用雙腿,而下降階段用單腿,從而提高了訓練負荷。這種簡單實用的思維方式正是對離心力量訓練的重要體現(xiàn)。在實際調(diào)研過程中,國家女籃運動員的反饋效果良好,她們普遍認為,這種訓練不僅增強了腿部肌肉力量,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在訓練過程中的專注度,而專注度的提高在籃球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
重視向心力量訓練是當前我國集體球類項目體能訓練的一個顯著特征。而國家女籃在體能訓練實踐中,堅持“向心力量是基礎、離心力量是關鍵”的理念是對我國訓練實踐領域傳統(tǒng)思維的突破。
2.在專項特征的引領下突出“最大力量是基礎,快速力量是關鍵”
籃球作為一項集體球類運動項目,對其專項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從眾多關于籃球項目特征的文獻中可以看出,對籃球運動專項特征的描述永遠脫離不開高強度下的對抗特性。國家女籃的體能訓練實踐正是遵循這一特性,突出“最大力量是基礎,快速力量是關鍵”,其具體表現(xiàn)在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周期安排中。國家女籃的每1個集訓周期分為3個中周期,即3個訓練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力量訓練的核心要求,而最大力量能力是每個階段的基礎,這是籃球運動的高強度對抗特征所決定的。在第1階段,主要通過增加肌纖維橫斷面積來提高最大力量,為后面兩個訓練階段奠定基礎。而在第2階段,力量訓練的核心是IIa型肌纖維,增加了速度的要求,但其基本目的還是要提高并保持最大力量能力。在第3個階段,力量訓練的核心在IIb型肌纖維,更是強調(diào)速度力量的發(fā)展,為專項比賽做準備。
3.在功能性訓練理念的指導下突出“一般力量是基礎,專項力量是關鍵”
力量素質(zhì)是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對抗阻力的能力,依其與運動專項的關系,可分為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一般力量是人體完成非專項動作模式的過程中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克服阻力的能力,而專項力量則是人體完成專項技術(動作模式)的過程中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克服阻力的能力。在當前的訓練實踐中,一般力量是指力量房的力量訓練,即抗阻力量訓練,也可以稱之為傳統(tǒng)力量訓練。而專項力量訓練則更傾向從專項技術的視角去看待。專項力量訓練需滿足以下3個方面:1)參與專項運動的肌肉在力量訓練中被募集;2)肌肉的工作方式與專項技術一致;3)肌肉與肌群之間的配合與專項技術特點一致,才能夠將機體各環(huán)節(jié)的肌肉力量整合,形成正確的用力順序[3]。在力量訓練實踐中,教練員的基本思維是提高一般力量水平,同時把一般力量能力更好地轉換為專項力量能力。但對其如何轉換這一問題的更深層次認識與實踐正是當前國外功能性訓練理念成為學界與業(yè)界熱點問題的根源。由此,功能性力量訓練成為一個熱詞,諸多學者在關于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研究中指出:功能性力量(functional strength)是近年競技體育力量訓練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力量訓練方法,它主要是指以提高全身肌肉整體工作能力和效率為目的,強調(diào)軀干部位和各關節(jié)周圍小肌肉群的穩(wěn)定輔助作用的力量能力[2]。結合國家女籃體能訓練實踐,本研究更傾向于把功能性力量作為一種訓練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核心力量訓練、懸吊訓練、振動訓練、本體感覺功能訓練等訓練方法則是一般力量向專項力量轉換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方法。
筆者認為,在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訓練實踐中,一般力量訓練方法手段與專項力量訓練方法手段包含“功能性”的成分,關鍵問題在于教練員設計一般力量訓練動作模式和專項力量訓練動作模式的過程中是否以功能性力量訓練理念作為理論指導,教練員是傾向于經(jīng)驗式思維還是理論式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對訓練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當然,我們希望教練員在力量訓練的實踐中,以理論式思維應用“功能性”的理念。因為,只有將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念植入到教練員的訓練思維模式中,教練員才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求更好的方法與手段,把一般力量訓練的效果高效地轉換為專項力量能力。然而,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念如何體現(xiàn)在力量訓練的實踐中?陳小平在關于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研究中指出,與傳統(tǒng)抗阻力量訓練比較,功能性力量應具備3個特征:1)在解剖位置上更強調(diào)軀干部位和各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2)在生理功能方面,強調(diào)平衡與穩(wěn)定,強調(diào)神經(jīng)肌肉功能;3)功能性力量是一種“柔性”力量,強調(diào)肌肉之間與肌肉內(nèi)的協(xié)調(diào),在完成動作模式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一種整體性。而桑納塔則直接指出,功能性力量訓練的5大要素:站立姿勢、使用自由重量、使用多關節(jié)、動態(tài)、功能式的訓練[1]。
根據(jù)對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論來分析國家女籃體能教練在力量訓練動作模式的設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國家女籃的力量訓練動作模式設計突出了功能性力量訓練理念。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1)在抗阻訓練動作模式的設計中,突出了單腿動作模式,這提高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的支配能力;2)在抗阻訓練動作模式設計中,突出了核心力量訓練,每天的力量訓練都包括核心力量訓練,通過此訓練,提高了完成動作模式的整體性功能;3)抗阻訓練動作模式中突出了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本體感覺訓練,這種動作模式的訓練提高了肌肉間與肌肉內(nèi)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使得一般力量向專項力量地轉換更加有效;4)在抗阻訓練動作模式設計中突出了全身性爆發(fā)力訓練動作模式,這種訓練使用多關節(jié),有效的提高了專項力量水平。
3.2 強調(diào)速度與技術的優(yōu)化訓練是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顯著特征
籃球運動是速度與平衡的藝術,任何一個教練員同樣也都不可能忽視速度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同樣,籃球又是一項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運動項目,任何一個教練員都不會放松對運動員在技術方面的要求?;@球運動的項目特征需要運動員在快速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穩(wěn)定、高效的運球、傳球、投籃等專項技術。因此,在訓練實踐中,如何做到速度與技術的優(yōu)化訓練是教練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本研究認為,其具體解決方法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1)教練員之間的協(xié)同配合。在訓練實踐中,速度訓練任務一般是由體能教練完成,技術訓練任務一般由助理教練完成,這種訓練安排很難實現(xiàn)速度與技術的優(yōu)化訓練。因此,教練員之間的協(xié)同配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基礎。2)排除教練員合作因素,在訓練實踐中,大部分教練員對如何進行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表現(xiàn)出一種盲目狀態(tài),并不清楚其中隱含的深刻道理。這種狀態(tài)在我國的籃球教練員當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正如李元偉所言,有些教練員片面的強調(diào)“三從一大”,自己在摸索訓練的方法手段,想當然的“折騰”運動員,所以,導致運動員出現(xiàn)傷病現(xiàn)象,低效訓練和無效訓練比例很大,走過的彎路很多,付出的代價十分慘痛[4]。因此,只有教練員真正理解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背后的深層原因,才能實施高效的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
國家女籃的速度與技術訓練合理的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是高效的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的經(jīng)典案例。在調(diào)研過程中,跟艾爾教練談及國家女籃體能訓練中關于速度與技術訓練安排的科學依據(jù)時,他明確指出:速度與技術的訓練必須安排在準備活動之后,這是唯一的最佳選擇,一切違反這一規(guī)律的行為都會造成在速度與技術訓練方面無效和寡效的結果。從生理學角度考慮,人體在準備活動后,能量代謝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處于最佳狀態(tài),而速度與技術訓練正是需要在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和能量代謝系統(tǒng)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才能產(chǎn)生最佳的效果。Cal Dietz等指出,在準備活動結束后,人體在速度訓練與技術訓練方面會出現(xiàn)一個優(yōu)化窗口期,而速度訓練與技術訓練只有在這個窗口期進行才能出現(xiàn)最佳的訓練效果[13](圖1)。
圖 1 速度表現(xiàn)、疲勞與練習部分之間的關系曲線圖[13]
靈敏訓練每次訓練時間(s)間歇時間(s)重復次數(shù)(次)350~758~12575~906~8790~1204~6
國家女籃的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就是根據(jù)上述原理所設計。國家女籃的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一般是在轉換周期和實現(xiàn)周期安排,以周訓練計劃為例,速度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經(jīng)常安排在星期一和星期五,每周安排兩次,星期一一般安排速度與籃球技術訓練的結合,星期五一般安排靈敏素質(zhì)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表2所示為國家女籃轉換周期星期五的靈敏與技術優(yōu)化訓練安排負荷范例。靈敏素質(zhì)的安排之后一般設計一項籃球技術訓練,要求運動員在低強度的負荷狀態(tài)下完成技術訓練。比如,3 s的靈敏訓練完成后,在50~75 s之間的間歇期間,要求運動員進行中距離投籃訓練,并要求運動員保持一定的命中率。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明顯下降,或者靈敏性訓練的成績出現(xiàn)明顯下降,這項訓練就要求必須停止,然后轉入下一個訓練內(nèi)容。
3.3 心理訓練融入體能訓練是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重要特征
籃球作為一項集體球類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心理要求較高。優(yōu)秀的籃球教練員在訓練的實踐中,都會積極主動的把一些心理訓練的內(nèi)容融入技、戰(zhàn)術訓練實踐中。通過長期的、嚴格的心理訓練,運動員會逐漸提高在比賽過程中對比賽的駕馭能力,尤其是專注比賽的能力??梢哉f,把心理訓練融入技、戰(zhàn)術訓練實踐在業(yè)界已經(jīng)達成共識,但把心理訓練融入體能訓練實踐卻比較少見。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4個方面:1)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我國在籃球訓練實踐中,常常是以技、戰(zhàn)術訓練代替體能訓練,忽視體能訓練的重要性;2)體能訓練相比于技、戰(zhàn)術訓練而言,訓練方法手段比較單調(diào),很難激發(fā)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3)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女子籃球運動員對體能訓練有所顧慮,擔心肌肉的增長影響運動員對審美的需求;4)積極有效的心理訓練對體能教練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體能教練深諳專項體能訓練的規(guī)律,還要求體能教練具有系統(tǒng)的心理訓練理論、方法,同時,還要求體能教練具有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訓練中的任何現(xiàn)象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體能訓練也不例外。然而,優(yōu)秀的體能教練總是能夠在這些復雜的因素中,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以有效的理論來解決問題。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實踐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fā)。
在國家女籃調(diào)研的過程中,所有曾經(jīng)與體能教練艾爾一起訓練的運動員談起艾爾的訓練時,幾乎都有同樣的感觸:這個外國“老頭”很有趣,能夠激發(fā)她們的訓練熱情。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與艾爾教練進行了溝通,他的觀點讓人很有感觸。他說,運動員之所以能夠以飽滿的熱情進行體能訓練,最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體能訓練方法手段設計的過程中考慮了運動員的心理因素,而對運動員心理因素的準確把握是建立在相關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對此,他進一步談到,心理學理論落實在訓練實踐中,可以簡化一句話:讓運動員做正確的事,促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正確地思考。對此,筆者在跟隊過程中,就艾爾如何激發(fā)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總結為以下3個方面。
1.以正確的理論做指導。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思想,有時候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有時候是錯誤的。然而,無論運動員有多少種思想,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nèi),運動員都只會有一種思想存在,因此,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在于讓運動員在這個固定的時間內(nèi)專注于能夠提高運動表現(xiàn)的思想。當錯誤的思想產(chǎn)生時,運動員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來使其重新專注于正確的思想,只有思想正確,才能讓運動員在運動表現(xiàn)上提高更快。如何解決專注于正確思想這一問題,國家女籃體能教練在訓練實踐中,主要采用時間導向理論[15](圖2)。
圖 2 思想時間取向示意圖[15]
在體能訓練的實踐中,運動員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專注于正確思想,而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帶著對過去的評估以及未來的期待進行訓練,這種思想在訓練中是不可取的(圖2)。運動員只有在當前訓練狀態(tài)中專注于正確的思想才是訓練的重點,只有這樣,運動員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運動表現(xiàn)。
2.通過對控制動作與設定目標來設計具體的體能訓練方法手段。圖3所示為運動員在康復性體能訓練中的一個經(jīng)典動作模式,這個動作模式通過對運動員腰部的控制、膝關節(jié)角度的控制,實現(xiàn)實心球上舉的目標任務。在這樣的動作模式中,運動員通過完成正確的任務,形成正確的思想。當然,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正確思想地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反復做正確的事情,因此,這一過程必須伴隨整個籃球運動員的訓練實踐之中。
圖 3 瑞士球靠墻下蹲練習動作模式示意圖
3.及時反饋。運動員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思想地變動而影響動作質(zhì)量,在這個時候,教練員必須及時提供動作反饋,讓運動員按照正確的動作完成訓練。比如,在抗阻力量訓練中,有一個發(fā)展后三角肌的傳統(tǒng)訓練動作,這一訓練動作的設計主要是基于籃球專項特征的需求。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在對抗要位(尤其是中鋒運動員)經(jīng)常會架起雙臂,這一動作對運動員后三角肌群的力量要求較高。但在訓練實踐中,很多運動員并沒有把雙臂抬起與地面平行,經(jīng)常是以較小的角度進行訓練,這樣的訓練效果并不能滿足在比賽過程對后三角肌群的要求。因此,運動員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教練員就要及時進行反饋,給運動員解釋原因,讓其做正確的事情,運動員會不自覺地在比賽過程中運用。當運動員感受到其意義時,便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慢慢形成了正確思想。正確的思想與正確的任務就是通過這樣反復地訓練與應用而逐漸形成的。
3.4 注重康復性體能訓練是中國國家女子籃球隊體能訓練的基本特征
李元偉在總結外教的優(yōu)勢和特點時,專門提到了外教高度重視傷病預防和康復。并引用國家女籃主教練湯姆·馬赫的話作為論據(jù):“中國隊運動員很優(yōu)秀、但很多因為有傷病不能打,所以我認為素質(zhì)訓練的前提是要訓練健康的肢體,肢體練壞了,這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結果。我真的認為中國有實力奪金,但要使更多的運動員擁有激情和健康[16]?!睘槭裁赐饨谭浅V匾暱祻托泽w能訓練?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籃球運動的專項特征使得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容易造成髖、膝、踝3個關節(jié)的運動損傷,對于女子籃球運動員來說,由于自身的解剖學特點,很容易造成前十字韌帶和內(nèi)側副韌帶的損傷。有研究表明,女性運動員的下肢傷病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男子運動員,女性運動員發(fā)生膝關節(jié)ACL損傷的概率是男性運動員的2~10倍。近年來,NCAA的傷病統(tǒng)計結果顯示,女性籃球運動員的ACL傷病一直持續(xù)不斷發(fā)生。在賽季結束的統(tǒng)計中,女子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傷病占到了91%,NCAA統(tǒng)計了1990—2002年女子籃球運動員的ACL傷病發(fā)病率,結果顯示,其ACL傷病率明顯高于男子運動員,而非接觸產(chǎn)生的ACL傷病的百分率從64.3%提升至89.7%。在女子職業(yè)運動員踝關節(jié)傷病的調(diào)查中,賽季初的兩個月,踝關節(jié)的傷病發(fā)生率最高,這可能與不科學的賽季前體能訓練有關。在美國女子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中,46%的踝關節(jié)傷病率發(fā)生在對抗中。一項關于希臘女子籃球職業(yè)運動會傷病的研究報告也給出了相似的結論,在限制區(qū)內(nèi)踝關節(jié)的損傷發(fā)生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在這個區(qū)域的對抗比較激烈[14]。
2.國家女籃在集訓開始時存在著很大的傷病困擾。就這一問題,原國家女籃體能教練艾爾談到,在2006—2012年國家女籃集訓報到時,傷病報告顯示大部分運動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傷病。就此情況,可以推測出運動員在俱樂部訓練中可能存在過度訓練等問題,對于體能訓練,可能存在訓練的理論和方法比較落后的問題。這一推測在實際調(diào)研國家籃球隊體能康復顧問陳方燦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證實。
筆者通過對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全程跟蹤,總結出國家女籃的康復性體能訓練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兩個特征:1)離心力量訓練在康復性體能訓練動作模式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肌肉離心力量訓練在康復性體能訓練中的作用在學界已經(jīng)得到共識。膝關節(jié)作為連接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的重要樞紐,在籃球運動訓練與比賽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過程中的很多運動損傷是由于膝關節(jié)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的。尤其是受傳統(tǒng)訓練思維的影響,我們在體能訓練實踐中忽視了膝關節(jié)周圍肌群的離心力量訓練。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女籃在康復性體能訓練實踐中突出了膝關節(jié)的離心力量訓練。2)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平衡性訓練在動作模式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籃球比賽的實際出發(fā),在高強度的比賽后期,運動員的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容易疲勞,而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疲勞正是產(chǎn)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在國家女籃的體能訓練實踐中,艾爾設計了很多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平衡性訓練,通過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能力和感知覺系統(tǒng)的能力來加強功能穩(wěn)定性,并把這些動作模式長期貫穿在訓練之中,尤其是在技、戰(zhàn)術訓練開始或結束后。
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4個特征分別是力量主導、強調(diào)速度與技術的優(yōu)化、心理訓練融入體能訓練、注重康復性體能訓練,這4特征是籃球專項體能訓練規(guī)律在籃球體能訓練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在4個特征中,“力量主導”是本質(zhì)特征,其他3個特征在“力量主導”特征的引領下共同構成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的整體特征。在籃球體能訓練實踐中,堅持以“力量主導”為根本特征,發(fā)揮其他3個特征的整體作用,對解決籃球體能訓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陳小平.當前我國競技運動訓練需要認識的幾個問題[J].運動,2009,(2).
[2]陳小平.力量訓練的發(fā)展動向與趨勢[J].體育科學,2004,24(9):36-40.
[3]陳小平.論專項特征——當前我國運動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7,27(2):72-77.
[4]胡安·卡洛斯·桑塔納.功能性訓練——掙脫傳統(tǒng)束縛指導手冊[M].王云峰,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5]李春雷.體能訓練的誤區(qū)與對策[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3):27-29.
[6]李元偉.籃壇風云路[M].北京:中國書店,2010.
[7]林風炎.WCBA與WNBA女子籃球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年齡特征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2):58-59.
[8]孫民治.論世界競技籃球運動的當代對抗特征——兼析我國男籃對抗差距[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1):70-71.
[9]王衛(wèi)星.運動員體能與技戰(zhàn)術發(fā)揮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289-290.
[10]徐自升.WCBA與WNBA球員不同位置的身高、體重、年齡對比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3):86-88.
[11]楊樺.論籃球運動的本質(zhì)、特征及規(guī)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4):61-62.
[12]楊樺.人.球.時間.空間——現(xiàn)代籃球運動新觀點[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23(2):20-23.
[13]BOMPA T O,HAFF G G.Per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M].5thed.Human Kinetics,2011.
[14]GAMBLE P.Strength & Conditioning for Team Sports:Sport-specific Physical Prepar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M].London & on & New York:Routledge,2013.
[15]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 ASSOCIATI-ON.Speed and Skill Optimization[EB/OL].http://www.nsca.com/Education/Articles/Speed-and-Skill-Optimization-with-Cal-Dietz/.[16]ZHLEGER B.Integrating Mental Skills Training IntoaStrengthandConditioningProgram[EB/OL].http://www.nsca.com/Education/Articles/Hot-Topic-Integrating-Mental-Skills/.
Research o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Women’s Basketball Team
PAN Zhi-guo1,LI Yuan-wei2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s the shortcoming of competitive basketball in china.In this study,we use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vestigation,and expert interview to researc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senior American basketball coach AL Biancani who had experienced in national women’s basketball team,and systematically make the following four characteristics:strength dominated i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women’s basketball team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speed and skill optimal training is the striking features of national women’s basketball team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putting psychology training into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Emphasis 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the basic features.
nationalwomen'sbasketballteam;strengthandconditioningtraining;strength-dominated
1002-9826(2016)05-0120-06
10.16470/j.csst.201605016
2015-12-05;
2016-05-19
潘志國(1976-),男,山西萬榮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籃球教學與訓練,E-mail:pzg927@163.com。
1.運城學院 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2.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北京 100061 1.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 044000,China;2.China Basketball Management Center,Beijing 100061,China.
G8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