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需求與滿意度耦合視角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
        ——以成渝實驗區(qū)為例

        2017-01-04 09:29:31英,唐
        中國體育科技 2016年3期
        關鍵詞:滿意度體育

        彭 英,唐 剛

        基于需求與滿意度耦合視角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
        ——以成渝實驗區(qū)為例

        彭 英1,2,唐 剛2

        為改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促進供給的科學化,基于供求關系理論和需求分類理論,運用卡諾模型,在“村改社”社區(qū)居住環(huán)境、物質條件、生活方式和治理體制變遷的基礎上,從需求與滿意度耦合的視角對成渝實驗區(qū)的“村改社”社區(qū)的體育公共服務進行實證研究,包括“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及分類,不同需求類型與滿意度的關系及其供給策略。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8項魅力需求,6項必備需求,5項期望需求,1項反向需求,1項無關需求;運用Better-Worse系數計算公式計算出每項指標的整體滿意度指數和不滿意指數,繪制居民滿意系數矩陣圖,落在第四象限的指標對消除不滿意和增加滿意的能力都很大,集中在體育活動類指標;落在第三象限的指標對增加滿意度的能力不大,但對消除不滿意的能力較大,集中在體育場地設施類服務;落在第二象限的指標對增加滿意度和消除不滿意度的能力都低,包括特色體育活動項目開展、體育信息發(fā)布、體育管理工作和公眾健身檔案管理;落在第一象限的指標對增加滿意度的能力大,對消除不滿意的能力較低,包括體育指導服務和體育組織服務,就此提出相應的供給策略。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滿意度;供給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促進一個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舉措,但“城市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震撼和改變了整個社會結構” ,正如法國著名農村社會學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的經典著作《農民的終結》一書中指出:“20億農民站在工業(yè)文明的入口處,這就是20世紀下半葉當今世界向社會科學提出的主要問題?!盵14]作為農業(yè)人口占大多數的發(fā)展中國家,健康穩(wěn)步地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做好相關的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是當前我國政府面臨的艱巨任務。為此,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思路,創(chuàng)新城鄉(xiāng)發(fā)展戰(zhàn)略”,許多地方也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在城市和農村既有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的約束下,村莊改社區(qū)(簡稱“村改社”)建設成為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山東諸城成為第1個開展“村改社”的城市,全市13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 329個村(居),107萬人,總面積2 183 km2的范圍內共規(guī)劃農村社區(qū)208個,全面推進“積聚式”農村社區(qū)發(fā)展模式[23]。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在新時期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推進新一輪農村變革中探索出了一條新農村建設的生態(tài)之路,并在全國各地引起極大的擴散效應,全國各地點、面結合逐步推進農村尤其是城郊農村“村改社”建設。2007年6月,中央也批準成都市和重慶市為“全國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向城鎮(zhèn)轉移和集中居住,部分地區(qū)實行村莊改社區(qū)。

        1.2 問題提出

        “村改社”社區(qū)是政府主導下形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是統(tǒng)籌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社區(qū)類型,在生活空間、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等方面與純粹狀態(tài)下的城市社區(qū)和農村有著極大的不同。新型社區(qū)的建設面臨如下挑戰(zhàn):一是從熟人社會到半熟人社會,社區(qū)融合將經歷艱難的過渡歷程;二是從傳統(tǒng)到現代,社會秩序和價值體系遭到沖擊,社區(qū)認同亟待重構;三是從散居到聚居,鄰里沖突增多,社區(qū)穩(wěn)定待加強;四是從人情到契約,社區(qū)參與的社會基礎轉變,社區(qū)治理模式還需不斷摸索。如何通過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促進社區(qū)體育發(fā)展,使體育作為社區(qū)融合和社區(qū)認同的有效途徑,成為社區(qū)穩(wěn)定及善治的重要工具,已經成為社區(qū)建設的現實課題。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投入,但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結構不均衡。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中國農村體育年”到 2012年底,全國2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包括國家、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共投入443.77多億元,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94 183 個[24],《全民健身計劃( 2011—2015 ) 》也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蓋城鄉(xiāng)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盵6]在這一過程中,“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但相關調查(戴健,2013)表明:“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居民體育健身需求相脫節(jié),利用率低”,“城市居民體育公共服務總體狀況的滿意程度要高于農村”,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存在“供非所需”的問題。

        目前,“村改社”社區(qū)作為新型的社區(qū)類型,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在理論研究方面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鮮見的研究成果(陳秀平等,2014)表明,“村改社”社區(qū)居民的體育公共服務總體滿足感處于一般與不滿足之間,多數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現狀并不滿意”?,F有的研究雖然揭示了“村改社”社區(qū)居民的體育公共服務總體滿意感的已有狀態(tài),但科學的研究不能就此戛然而止,表象背后的內驅因素才是導致問題的癥結所在,對內驅因素,即需求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有效的供給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那么,何為“有效”的供給?“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是劉鵬局長在2015年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對中國體育和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要求,“民生”也是“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基本價值取向,需求與滿意度標準是“民生”價值取向最直接和切合實際的標準,也是供給的最終目標。根據需求分類理論,針對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不同類型進行供給,對促進“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建設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從村落到社區(qū)“蛻變”后的“村改社”社區(qū)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需求有何類型?不同類型的需求與滿意度有何關系?如何進行有效的供給?這一系列問題將成為推進新農村社區(qū)建設和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迫切需要深思和回應的問題。

        1.3 研究理論基礎

        1.3.1 供求關系理論

        供求關系理論是研究供給與需求之間關系的理論,根據供求關系理論,供給必須以需求為前提,供需平衡才能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狀態(tài)。把供求關系理論運用到“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來,可以進一步推論,“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是供給的源動力,需求的量及結構同時決定了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內容、方式和主體。

        1.3.2 需求分類理論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主要是指“村改社”社區(qū)居民在使用并了解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后,對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總體滿意程度的感知,是社區(qū)居民心理感知狀態(tài)的量化與測量,實際上是揭示并滿足社區(qū)居民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過程。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需求得到滿足就會令人滿意,但管理學家赫茲伯格(1974)認為,人類的需求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相關需求的滿足只能消除人們的不滿,不能使人滿意,但一旦不能滿足這些需求,人們就會產生不滿,只能實現與激勵因素有關的需求才能使人滿意[29]。在赫茨伯格(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基礎上,日本學者狩野紀昭(Noriaki Kano)將需求分為5大類型,即魅力需求、期望需求、必備需求、無差異需求和反向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需求類型與滿意度的二維關系模型,即Kano模型。Kano模型是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在質量管理領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質量管理理論之一[12]。

        卡諾模型及相關研究為“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的分類提供了很好的視角。利用Kano模型可以將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分類,探尋不同類型與滿意度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供給,會提高“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改善供給效果,提高居民的滿意度。

        2 研究方法

        2.1 分析工具

        本研究以卡諾模型作為分析工具,質量管理領域的Kano模型經修正,運用到“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產品即服務,顧客就是社區(qū)居民,顧客滿意度相應的就是居民滿意度。修正后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卡諾模型如圖1所示:

        圖 1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卡諾模型圖

        Figure 1. Sport Public Service Kano Modelof Community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圖1中,必備需求、期望需求和魅力需求是對社區(qū)居民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產生實質性影響的需求,不同的需求類型與滿意度的關系呈現如下特征:1)必備需求:當提供此類需求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2)期望需求:當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會降低;3)魅力需求:用戶意想不到的需求,如果不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降低,但當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會有很大提升。

        Matzler和Hinterhuber(1998) 二位學者在Kano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二維質量因素分類表”,同時還提出了 “增加顧客滿意系數”和“減少顧客不滿意系數”這兩個概念來作為改善服務質量要素的參考標準,意在確認改善某項質量要素時,它可能增加的顧客滿意度與減少的顧客滿意度分別為多少,從而可以確定指標對顧客滿意度的貢獻量[30],據此提出供給策略。

        2.2 訪談與實地觀察

        分別走訪了成都市溫江區(qū)友慶社區(qū)、龍泉驛祥和小區(qū)、青白江杏花新村和重慶市萬州區(qū)白羊鎮(zhèn)石龍社區(qū)、涪陵區(qū)石沱鎮(zhèn)太和新村等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領導、社區(qū)負責人和文化站點、文體活動室管理人員45人,就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政策制度、社區(qū)體育活動、體育場地設施、體育組織等體育公共服務的現狀、評價、供給主體、運行機制和方式選擇進行了半結構訪談,并深入上述社區(qū),實地觀察社區(qū)居民體育參與、體育場地設施的布局及社區(qū)體育組織的工作開展等,力圖對“村改社”社區(qū)居民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進行初步分類,探討不同類型的需求與滿意度的關系,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供給等方面獲得資料,為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2.3 問卷調查

        2.3.1 問卷設計

        通過以下途徑:1)借鑒現有成熟的體育公共服務量表;2)通過訪談途徑搜集條目;3)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捕捉測量條目,整理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內容,就體育公共服務的某一方面的內容設計正向和負向問題,形成“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卡諾問卷表。問卷表使用5個維度、21項指標,5個維度分別包括體育場地設施服務、體育活動服務、體育指導服務、體育組織服務和體育管理服務。以居民對體育場地設施數量的需求為例,調查問題為:如果有足夠的體育場地設施,你的感受如何?如果沒有足夠的體育場地設施,你的感受如何?每個問題的選項為5個,即很喜歡、必須這樣、無所謂、可以容忍、覺得討厭。

        2.3.2 抽樣及數據采集

        本調研采用分層多階不等概率抽樣方式,所用數據來源于2014 年10月、11月對重慶市、成都市已抽樣的12個“村改社”社區(qū)及其居民的調查,具體抽樣情況如下:

        2006年11月,重慶市提出了“一圈兩翼”發(fā)展戰(zhàn)略,即以主城為核心,以大約1 h通勤距離為半徑范圍的城市經濟區(qū)(“一圈”),以萬州為中心的三峽庫區(qū)城鎮(zhèn)群(渝東北翼)和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城鎮(zhèn)群(渝東南翼)。重慶市的抽樣以一圈兩翼3個類別,在1 h經濟圈21個區(qū)(縣)、渝東北翼11個區(qū)(縣)和渝東南翼6個區(qū)(縣)中分別抽取1個區(qū),在已抽取的區(qū)中抽取2個“村改社”社區(qū),共抽取了6個“村改社”社區(qū),再根據社區(qū)居民規(guī)模確定抽樣人數,共計469人。

        2012年9月,成都市出臺了《關于促進全域成都“三圈一體”融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三圈一體”發(fā)展戰(zhàn)略,以地理和經濟將成都市分為3個圈層,中心城區(qū)青羊區(qū)等6個區(qū)作為第1圈層,緊鄰中心城區(qū)的龍泉驛區(qū)等6個區(qū)(縣)作為第2圈層,市域經濟“尾雁”的大邑縣等8個區(qū)(縣)作為第3圈層。成都市以3個圈層為類別,按照每一類別抽取1個區(qū),每個區(qū)抽取2個“村改社”社區(qū)的原則,共抽取了6個村改社社區(qū),再根據社區(qū)居民規(guī)模確定抽樣人數,共計531人。

        小規(guī)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34 份,有效問卷為 318 份,占收回問卷的 95.2%,從問卷統(tǒng)計的覆蓋面來看,能反映所調查地區(qū)的基本面。

        正式問卷調查:2014年10月和11月,通過課題組成員實地深入調研的方式,對成都、重慶已抽樣的社區(qū)及居民1 0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非結構性訪談,回收問卷965份,回收率96.5%,其中有效問卷887份,有效率為91.9%,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2.3.3 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效度檢驗:第1輪專家咨詢:聘請了 8位體育管理學和體育社會學專家對問卷的內容和效度進行了咨詢,結果刪除了兩項指標,即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和體育志愿者的配備,并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對問卷的表述方式和順序進行了校正。第2輪專家咨詢:聘請了8位體育管理學和體育社會學專家對保留的5個維度和21項指標進行了咨詢,其中 6位專家表示很滿意,2位專家表示滿意,研究使用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卡諾問卷表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認可,21項指標均被采用,具有較高的效度。

        信度檢驗:采用再測信度法檢驗問卷信度,課題組成員隔月進行了兩次調查(2014年 10 月、11 月),前后兩次結果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r=0.81,表明問卷表的信度較高。

        2.3.4 問卷的處理方法

        將收集到的問卷答案填入卡諾評價表(表1),根據統(tǒng)計結果對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進行分類。以體育場地設施數量的需求為例,用戶對正向問題的回答為“必須”,對反向問題的回答為“討厭”,通過查詢卡諾評分表判斷出此類需求為“必備需求”,居民的回答也可能存在表1中5×5=25中的任意一種組合,據此可以進行相應的分類,根據其回答情況的頻率分布確定總體居民的需求分類,數據統(tǒng)計過程如表2所示。

        表 1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卡諾評分一覽表

        Table 1 Sport Public Service Kano ScoreSheet of Community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需求調查指標反向問題居民感受喜歡必須無所謂容忍討厭正向問題喜歡 QAAAO必須 RIIIM居民態(tài)度無所謂RIIIM容忍 RIIIM討厭 RRRRQ

        注:M=必備需求;O=期望需求;A=魅力需求; I=無差異需求;R=反向需求;Q=可疑結果。

        表 2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服務需求調查統(tǒng)計過程一覽表

        Table 2 Survey and Statisitics Process of Sports Service Demand of Community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步驟1:

        編號項目提供狀態(tài)居民感受喜歡必須無所謂容忍討厭01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提供 √不提供√……………………

        步驟2:

        需求調查指標正向問題居民感受喜歡必須無所謂容忍討厭反向問題喜歡 必須 M居民態(tài)度無所謂容忍 討厭

        步驟3:

        編號測試指標AMOIRQ卡諾分類01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1………………………

        步驟4:

        編號測試指標AMOIRQ卡諾分類01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793084811900M………………………

        步驟5:

        編號測試指標A(%)M(%)O(%)I(%)R(%)Q(%)卡諾分類01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8.934.754.22.200M………………………

        3 結果與分析

        3.1 從村落到社區(qū):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基礎的變遷

        在統(tǒng)籌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過程中,“村改社”社區(qū)建設是政府自上而下推進新農村建設而形成的獨特的社區(qū)類型,是從農村社會中脫胎的新生活體,既繼承了原有村落的某些特征,又與原有村落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從村落到社區(qū),農村社會經歷了包括居住環(huán)境、物質條件、生活方式及社區(qū)治理等內容的一系列社會變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與原有村落不同的體育公共服務。

        3.1.1 人口集中居住——“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居住環(huán)境變遷

        傳統(tǒng)的村落,人口居住分散,特別是在成都、重慶等西部農村地區(qū)的山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居住分散的特點限制了健身活動的開展”[2]。2003年,成都開始實施以“三個集中”為核心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總體戰(zhàn)略,即工業(yè)向集中發(fā)展區(qū)集中、農民向城鎮(zhèn)集中、土地向規(guī)模經營集中的辦法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采用“宅基地換住房”,“農地承包權換社會保障”,“集體建設用地換股權、換福利”等方式促進農民適度集中居住,將一個或幾個村莊合并成新的社區(qū),使其成為新的社會基層組織。相關研究顯示,從2008-2013年,成都市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了農民集中居住區(qū)和聚居點235個,實現了7.2萬農村居民的集中居住[9]?!按甯纳纭鄙鐓^(qū)人口集中居住增加了人口密度、聚集人氣,有效降低了體育公共服務成本,提高了體育公共服務的配置效率,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及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1.2 設施經費保障——“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物質條件變遷

        我國農村地域廣袤,體育場地設施服務供給成本較高,數量少。在政府主導下,“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服務的供給大為改善?!冻啥际腥嗣裾k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集中區(qū)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規(guī)定:“加緊完善農民集中居住區(qū)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配套”,“2004年以來全市建成入住的農民集中居住區(qū)要嚴格按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標準及農村新型社區(qū)‘1+13’、新居工程‘1+11’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置標準進行配置”[3]?!蛾P于村(社區(qū))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試行)的通知》進一步規(guī)定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標準:必須設有社區(qū)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小于100 m2;全民健身設施(場地)結合小廣場、集中綠地設置,用地面積不小于200 m2;新居工程過渡性標準具體如下:設有全民健身廣場,占地面積不小于80 m2,需設置健身器材;布置集中廣場和公共綠地面積不小于小區(qū)用地面積30%,設有功能完善的綜合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不小于100 m2[7]。在政策的推動下,“村改社”社區(qū)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筆者走訪的6個“村改社”社區(qū),全部都修建有一個非標準籃球場、一個健身廣場和一定數量的乒乓球臺。

        “村改社”社區(qū)的建設大都是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行為,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社區(qū)體育活動開展、國民體質健康測試等體育公共服務的事業(yè)經費每年都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內。用重慶市JS家園工作人員的話來說:“社區(qū)體育工作雖然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但國家的規(guī)定我們要嚴格執(zhí)行,該花在體育上的錢必須花在體育上?!薄按甯纳纭鄙鐓^(qū)相對于村落,體育公共服務的經費投入大為改善。

        3.1.3 生活方式轉變——“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基礎變遷

        生活方式關注怎樣生活和生活怎樣兩大主題,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是隨心所欲的。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在生活方式的變革中起著革命性的作用”,“當18世紀的農民和手工工場工人被吸引到大工業(yè)中以后,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整個生活方式而完全成為另一種人”[25]。從村落到社區(qū),部分村落土地被征用,生產生活方式受城市工商業(yè)發(fā)展效應外溢的影響被城鎮(zhèn)化吸納,從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向第二、三產業(yè)發(fā)展轉變,使農民從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的禁錮中擺脫出來;部分村落土地被集中經營,建成特色農業(yè)園區(qū)和旅游開發(fā)區(qū),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不僅可以從合作社領取分紅,還外出或就近務工獲得工資收入及從土地和房屋租賃中收取租金。從村落到社區(qū),從村民到居民,不僅是生活環(huán)境和身份的變遷,實質上是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收入增加,余暇時間增多,為參加體育活動和接受體育文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催生體育公共服務需求,構成了蛻變后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基礎。在成都市XH新村的實地觀察中發(fā)現,在社區(qū)的體育文化廣場,早晨有散步、打太極、打陀螺、打籃球、打乒乓球的社區(qū)居民,上午、下午有排練合唱、進行舞龍舞獅訓練的社區(qū)代表隊,而傍晚是社區(qū)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高峰時段,社區(qū)內的男女老少紛紛匯聚到社區(qū)中央的體育文化廣場參加廣場舞、打籃球、打乒乓球、全民健身路徑等自己喜愛的文體活動,體育正悄然融入社區(qū)居民的生活,已經成為社區(qū)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3.1.4 多元合作治理——“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體制變遷

        治理理論認為,國家和市場管理公共事務的作用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需要多元主體間的相互認同、相互合作和協(xié)商管理。“雖然存在著村委會過度自治化的情況,但絕大多數村委會是處于附屬行政化的傾向地位?!盵8]“村改社”社區(qū)管理體制相對于自然村落、社隊村組管理體制更具有彈性,它是以社區(qū)居委會為主導,社區(qū)服務中心為平臺,社區(qū)企業(yè)等經濟組織為支柱,社區(qū)社會組織為補充的一種基層管理體制。此種彈性的體制在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中具體體現為社區(qū)居委會(居民體育自治組織)、社區(qū)服務中心(居民體育服務指導組織)、社區(qū)體育自發(fā)性組織(居民體育鍛煉的草根組織)、社區(qū)企業(yè)(社區(qū)居民體育私營組織)和社區(qū)居民個人形成的五位一體的相互依賴關系,以共同認可的體育公共利益為基礎,以解決體育公共事務為目標,各方資源共享的體育公共服務共同治理的模式,此種多元合作治理體制構成了“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體制基礎。在實地觀察中發(fā)現,“村改社”社區(qū)內各種體育組織以社區(qū)居民的健身、健康為共同目標,本著自愿、協(xié)商、平等合作等方式參與到社區(qū)的體育場地設施維護、體育活動的組織、體育咨詢指導等體育公共服務中,這種“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治理模式恰好契合了我國體育管理創(chuàng)新的“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共同治理”及“寓管理于服務”的精髓。

        3.2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不同指標需求屬性的識別

        將所有被訪者的問卷結果按照卡諾評分表的要求進行統(tǒng)計,計算出每項指標的需求頻率,形成“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不同指標需求頻率分布表(表3),即可得到“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每項指標需求類型的定性分析結果。表3中列出每個指標在不同需求類型中出現的頻率,以此判斷出“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不同指標需求的不同類別。

        表 3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不同指標需求頻率分布一覽表

        Table 3 Sport Public Service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Dem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of Community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編碼及具體項目A(%)O(%)M(%)I(%)R(%)Q(%)卡諾分類體育設施服務01場地器材設施的數量8.934.754.22.200M02場地器材和設施布局合理19.236.843.20.800M03場地器材和設施實用舒適18.635.344.61.200.3M04場地器材和設施維護9.330.956.82.80.20M05場地器材和設施安全9.831.856.61.60.20M06體育活動場所周邊環(huán)境26.243.824.75.100.2O07場地設施就近方便27.340.128.73.900O體育活動服務08特色體育活動項目31.322.623.820.41.90A09活動項目數量28.542.322.46.40.40O10比賽活動組織25.640.320.59.34.30O11體育活動展演交流19.839.322.411.27.30O體育指導服務12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備59.821.311.57.400A13公眾健身方法傳授39.331.719.79.300A14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39.634.517.97.70.30A15體育與健康知識咨詢43.530.418.56.80.80A16公眾體質測試23.425.350.50.800M體育組織服務17體育組織數量45.318.420.214.31.80A18體育組織種類43.621.720.813.60.30A體育管理服務19體育信息發(fā)布32.422.622.321.90.80A20體育管理工作19.817.611.223.128.30R21公眾健身檔案管理14.212.413.638.521.20.1I

        數據來源:2014 年10月、11月對重慶市、成都市“村改社”社區(qū)居民的調研;表4同。

        從“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類別的卡諾分類來看(表3),21項指標中8項指標屬于魅力需求,包括項目08、12、13、14、15、17、18和19,集中在體育指導類服務和體育組織類服務;6項指標屬于必備需求,包括01、02、03、04、05和16,集中在體育設施服務需求;5項指標屬于期望需求,包括06、07、09、10和11,集中體現在體育活動服務需求;1項指標屬于反向需求,即體育管理工作;1項指標屬于無關需求,即公眾健身檔案管理。

        3.3 需求與滿意度耦合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策略

        3.3.1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與不滿意指數分析

        根據統(tǒng)計結果,運用Better-Worse系數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出居民對某項體育公共服務的整體滿意度指數和不滿意度指數,具體公式:

        Better系數Si=(Ai+Oi)/(Ai+Oi+Mi+Ii)(1)

        Worse系數Di=-1×(Oi+Mi)/(Ai+Oi+Mi+Ii)(2)

        運用Better-Worse系數計算公式,計算出“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指數和不滿意指數(表4)。

        表 4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不同指標Better-Worse系數一覽表

        Table 4 Sport Public Service Better-Worse Coefficient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編碼及具體項目卡諾分類Better系數Worse系數體育設施服務01場地器材設施的數量M0.44-0.8902場地器材和設施布局合理M0.56-0.8003場地器材和設施實用舒適M0.54-0.8004場地器材和設施維護M0.40-0.8805場地器材和設施安全M0.42-0.8906體育活動場所周邊環(huán)境O0.70-0.6907場地設施就近方便O0.67-0.69體育活動服務08特色體育活動項目A0.55-0.4709活動項目數量O0.71-0.6510比賽活動組織O0.69-0.6411體育活動展演交流O0.64-0.67體育指導服務12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備A0.81-0.3313公眾健身方法傳授A0.71-0.5114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A0.74-0.5315體育與健康知識咨詢A0.74-0.4916公眾體質測試M0.49-0.76體育組織服務17體育組織數量A0.65-0.3918體育組織種類A0.65-0.43體育管理服務19體育信息發(fā)布A0.55-0.4520體育管理工作R0.52-0.4021公眾健身檔案管理I0.34-0.33

        表4中各項指標的Better系數Si的取值范圍為(0,1),越接近1,表明此類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對居民的滿意度影響越大;Worse系數Di的取值范圍為(-1,0),越接近-1,表明此類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對居民的不滿意度影響越大。

        3.3.2 基于滿意系數矩陣的“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策略

        本研究根據“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Better-Worse數據結果,分別以增加居民滿意度系數平均值和減少居民不滿意系數平均值為中心,繪制了居民滿意系數矩陣圖(圖2)。

        落在第四象限的指標對消除不滿意和增加滿意的影響都很大,稱為“效益改善服務質量區(qū)”。這類體育公共服務集中體現在體育活動項目數量、比賽活動組織、體育活動展演交流等體育活動類服務及體育活動場所周邊環(huán)境和場地設施的就近方便。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開展了“農村體育年”活動,提出了“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的主題口號,并確定了以“體育三下鄉(xiāng)”為主題的活動。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26]“全民健身宣傳活動周”、“農民運動會”、“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等全國性活動的開展,既提高了農民對體育健身的認知水平,又對農民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示范、激勵和推動作用[18]。在此背景下,體育活動類公共服務需求與滿意度的關系表現為:如果社區(qū)居民體育活動服務的供給符合居民的需求,則滿意度上升,否則則會降低。在筆者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部分社區(qū)居民對開展的體育活動并不滿意,“社區(qū)籃球比賽沒幾個人會打”,“組織羽毛球比賽,老胳膊老腿伸不開了,跳跳廣場舞多好”,可見,社區(qū)提供的體育活動服務與社區(qū)居民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此類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策略是:一定要找準體育活動與社區(qū)居民、社區(qū)文化的契合點,在活動內容上,開展社區(qū)居民喜聞樂見、易于開展的項目,合理改造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切莫一味追求活動項目的時尚性;在活動時間上,結合農閑時段,因時、因地開展農村體育競賽和表演活動;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要以便民、利民為原則,講究實用性。

        圖 2 “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居民滿意系數矩陣圖

        Figure 2. Community Residents Matrix Graph of Satisfaction Index of Sport Public Service

        落在第三象限的指標對增加滿意度的影響不大,但對消除不滿意的影響較大。這類公共服務包括場地器材設施的數量、場地器材和設施布局合理、場地器材和設施實用舒適 、場地器材和設施能得到及時維護、場地器材和設施安全和公眾體質健康測試。就場地設施的服務來看,其可能的原因是該類體育公共服務已經成為新農村規(guī)劃建設規(guī)定中應有的部分,深入人心。相關學者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結構方面,更注重場地器材等物質性供給”[13],同時訪談結果也證實了這樣的推斷。新農村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農村體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十一五”期間,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得以實施,各地政府、體育部門、發(fā)展改革部門及財政部門加大對新農村社區(qū)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為新農村社區(qū)居民提供了各類型的體育場地設施。筆者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受訪居民認為足夠的、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維護及時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應當是社區(qū)建設必須的,如果沒有,則社區(qū)的建設本身就存在問題。但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與需求還不平衡。相關研究表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存在民需取向與政績導向”,“民需取向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往往趨于供需平衡,而政績取向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更多地呈現為供非所求的畸態(tài)”[9]。體育公共場地設施服務對提高社區(qū)檔次,提升政府形象和業(yè)績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各地方政府往往偏好于“過度”供給該類體育公共服務,導致該類體育公共服務華而不實,居民的滿意感降低。因此,此類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策略為:一是改革體育公共服務決策機制,轉變決策模式,引導居民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決策,真實反映居民體育偏好,推動體育公共服務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決策模式轉變; 二是優(yōu)化體育公共服務執(zhí)行、監(jiān)督和評估機制,通過信息公開、民主監(jiān)督等體制的建立和實施,促使公共服務執(zhí)行、監(jiān)督和評估機制由封閉走向開放,使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能夠得到社區(qū)居民的充分理解、真心支持和滿意回饋。

        從體質健康測試服務來看,隨著《全民健身條例》的實施,國家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jiān)測,在調查走訪的“村改社”社區(qū)中,當地體育局聯(lián)合衛(wèi)生局每年都會對居民的體質健康進行監(jiān)測,每年體質監(jiān)測已經成為了居民生活中固定的、較受歡迎的內容。此類公共服務供給策略應是在保持現有水平的供給基礎上視社區(qū)居民的需求和自身財力水平有選擇的加以完善和優(yōu)化。

        落在第二象限的指標對農村居民體育公共服務的增加滿意感和消除不滿意感的影響都小,此類公共服務包括特色體育活動項目開展、體育信息發(fā)布、體育管理工作和公眾健身檔案管理。就特色體育活動項目來看,為了推進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部分地區(qū)農民體協(xié)推進開展“一村一品、一鄉(xiāng)一品、一縣一品”的地方特色農民體育項目的創(chuàng)建工作。特色體育項目的創(chuàng)建對農村體育發(fā)展確實起到了的一定的示范作用,但部分地區(qū)流于形式,游離于廣大農村居民體育活動的視域之外,對農村居民體育活動的開展影響力較弱。 體育信息發(fā)布工作在“村改社”社區(qū)體育活動的開展、體育指導服務的運行、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中起著相互協(xié)調的重要作用,但這種協(xié)調作用具有隱蔽性,且內容和形式單一,通過會議和貼標語的形式集中宣傳國家的體育方針政策,與體育活動、體育指導服務和體育場地設施相比,對居民心理起到的作用不夠顯著,因此,對其滿意感和不滿意感的影響都較低。體育組織管理工作,包括公眾健身檔案管理,其管理體制和評價體制不盡合理,居委會領導分工不明確,大事小事一把抓,經濟工作是重點,無暇顧及社區(qū)體育組織管理工作。同時,“村改社”社區(qū)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機制不健全,如評價標準僅限于有無正式的規(guī)章制度,缺乏符合社區(qū)居民體育需求的組織管理,社區(qū)的體育組織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影響力相當有限。上述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策略是:社區(qū)居民的需求是前提,社區(qū)基層干部的重視是關鍵,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及上級部門的評估和監(jiān)督是保障。

        落在第一象限的指標對增加滿意度的影響大,對消除不滿意的影響較小,此類體育公共服務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體育指導服務,即體育指導員配備、公眾健身方法傳授、體育與健康咨詢與講座;另一類是體育組織服務,即體育組織的數量和類型。就體育指導類服務來看,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重推力下,農村居民科學健身的觀念和意識有所轉變,科學健身已然成為人們的共識。居民對體育指導員配備、公眾健身方法傳授、體育與健康咨詢與講座等體育指導類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敏感性極高,正是契合了農村居民逐漸形成的科學健身的共識。此類公共服務供給策略: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加大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和規(guī)模,提升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水平、組織能力、體育健身基本知識水平,滿足農村居民科學健身的期望;二是利用現有體育人力資源,培養(yǎng)社區(qū)體育愛好者、體育積極分子和體育骨干分子,發(fā)揮他們在社區(qū)體育指導服務中的積極作用;農村所在地區(qū)的學校、衛(wèi)生院和社會體育組織是體育指導人才的儲備庫,政府可以向學校等事業(yè)單位和社會體育組織購買體育指導服務,定期進行體育與健康的咨詢和講座,指導社區(qū)居民的科學體育健身;三是轉變供給模式,加大政府購買社會體育指導服務的力度,采取多元主體合作供給模式。

        就體育組織服務來看,“改革開放后,隨著政府對農村體育活動介入程度的減弱,以往大規(guī)模開展的農村體育活動逐漸減少,政府階梯式硬性管理網絡不復存在。與此同時,自發(fā)性的村落體育組織活動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并獲得了較大的自主權”[27]。“村改社”社區(qū)群眾體育組織數量增多,類型各異,舞蹈隊、舞龍舞獅隊、腰鼓隊等社區(qū)群眾體育組織活躍,極大的豐富了“社區(qū)”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社區(qū)居民的幸福感和凝聚力。對此類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應從以下方面改進:一是轉變政府職能,促進農民體育協(xié)會等體育社會組織轉型和轉軌,脫離“官民二重性”,真正成為農村社區(qū)群眾的組織;二是轉變政府角色,許多“村改社”社區(qū)草根體育組織的建立較晚,較為稚嫩,其發(fā)展需要不斷的注入能量和信息流,因此,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但政府僅僅是“掌舵人”,而不是“劃船人”。

        4 結論

        4.1 “村改社”社區(qū)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分類

        21項指標中8項指標屬于魅力需求,即特色體育活動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備、公眾健身方法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講座、體育與健康知識咨詢、體育組織數量、體育組織種類和體育信息發(fā)布;6項指標屬于必備需求,即場地器材設施的數量、場地器材和設施布局合理、場地器材和設施實用舒適、場地器材和設施能得到及時維護、場地器材和設施安全和公眾體質測試;5項指標屬于期望需求,即體育活動場所周邊環(huán)境、場地設施就近方便、活動項目數量、比賽活動組織和體育活動展演交流;1項指標屬于反向需求,即體育組織管理;1項指標屬于無關需求,即公眾健身檔案管理。

        4.2 “村改社”社區(qū)的體育公共服務各項指標需求與滿意度的關系

        對落在第四象限的指標,即指標06、07、09、10、11需求的滿足,對消除不滿意和增加滿意的影響都很大;對落在第三象限的指標,即指標01、02、03、04、05、16需求的滿足,對增加滿意度的影響不大,但對消除不滿意的影響較大;對落在第二象限的指標,即指標08、19、20、21需求的滿足,對農村居民體育公共服務的增加滿意感和消除不滿意感的影響都??;對落在第一象限的指標,即指標12、13、14、15、17、18需求的滿足,對增加滿意度的影響大,對消除不滿意的影響較小。

        4.3 “村改社”社區(qū)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策略

        落在第四象限的指標,在內容和時間上的安排應加強針對性,講求實用性。落在第三象限的指標,其中設施類公共服務供給策略應改善決策機制,轉變決策模式,優(yōu)化體育公共服務執(zhí)行、監(jiān)督和評估機制,公眾體質健康測試服務供給策略應繼續(xù)完善和優(yōu)化。落在第二象限的指標,社區(qū)居民的需求是前提,社區(qū)基層干部的重視是關鍵,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及上級部門的評估和監(jiān)督是保障。落在第一象限的指標,其中體育指導服務類應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培養(yǎng)利用社區(qū)現存指導員人力資本,轉變供給模式,加大政府購買社會體育指導服務的力度,采取多元主體合作供給模式;體育組織服務類供給應轉變政府職能,促進體育社會組織轉型和轉軌;轉變政府角色,在體育組織的發(fā)展中充當配角,為體育組織的發(fā)展服務。

        5 討論

        1.研究通過Kano模型將“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分為必備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無關需求和反向需求。但隨著“村改社”社區(qū)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原有的需求類型缺乏穩(wěn)定性,會隨之發(fā)生變化,無關需求可能會演變成魅力需求、期望需求甚至必備需求,其他需求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 因此,運用卡諾模型對需求類型的分類適合于現階段“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需求分類還需進一步討論。

        2.研究僅考慮了體育公共服務諸要素對居民滿意度的影響和敏感度,沒有考慮現階段“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資源、成本和社區(qū)本身的承載能力,對這些因素進行同時研究,將會對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的完善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3.利用卡諾模型對居民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系數進行研究也有其不足之處,它不能對社區(qū)居民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度進行直接的量化研究,也不能建立起居民期望、質量感知、居民參與等各種潛在測評指標的關系。因此,對“村改社”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的定量研究及各種潛在測評指標體系的綜合研究需要進一步討論。

        4.研究對成渝實驗區(qū)的“村改社”社區(qū)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和分析適用于與此相類似的社區(qū),對城市社區(qū)、城中村社區(qū)等社區(qū)類型并不適用,研究結果的推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陳秀平,吳建堂.底線視角下村改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現狀分析——以廈門市同安區(qū)祥平街道為個案[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4,22(2):108-112.

        [2]陳寧.全民健身概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34.

        [3]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行一步加強農民集中區(qū)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1-09-09).http://www.cdcc.gov.cn/webnew/aspx/newone.aspx?id=35536.

        [4]戴健.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78-102.

        [5]樊炳有,高軍.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27-32.

        [6]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1-02-24)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7]關于村(社區(qū))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置標準指導意見(試行)[EB/OL].http://www.chengdu.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a7E59myZL7 v N45 W3 KOJS.

        [8]胡維維,鄭進.農村社會管理與新型農村社區(qū)管理體制建設[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24(3):106.

        [9]胡慶山,王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價值審思與現實困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4):20-30.

        [10]胡茵.我國社區(qū)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12-15.

        [11]黃愛峰.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體育發(fā)展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6):16-17.

        [12]劉宇.顧客滿意度測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55-73.

        [13]盧文云.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西部農村居民體育活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1):1-20.

        [14][法]孟德拉斯.農民的終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1-6.

        [15]唐曉騰.中國鄉(xiāng)村的嬗變與記憶:對城市化過程中農村社會現狀的實證觀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73.

        [16]王學彬,鄭家鯤.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內容、困境與策略[J].體育科學,2015,35(9):11-23.

        [17]韋偉,王家宏.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15,35(7):35-47.

        [18]謝光輝,黎曉勇.關于農村體育的現實困境與發(fā)展出路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5):31-34.

        [19]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97-101.[20]俞可平,季正矩.走出一條新路——成都市基層民主建設與鄉(xiāng)鎮(zhèn)機構改革調研報告[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22(4):9.[21]袁春梅.我國體育公共服務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14,34(4):3-10.

        [22]楊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1-7.

        [23]中央黨校黨建部課題組.農村社區(qū)化發(fā)展與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

        [24]張嵐,劉志敏.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我國新農村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0):39-44.

        [25]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77-487.

        [2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2005-12-3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54151.htm.

        [27]張鐵明,秦更生,韓斌,等.新農村建設中村落體育組織的發(fā)展困境與實踐模式[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31(1):45-49.

        [28]張大超,蘇妍欣,李敏.我國城鄉(xiāng)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公平性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4,34(6):18-33.

        [29]HERZBERG F.One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J].Harvard Business Rev,1968,57(46):145-172.

        [30]MATZLER K,HINTERHUBER H H.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Technovation,1998,1(1):25-38.

        On the Supply of Sport Public Service of Communities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s in Light of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Needs and Satisfaction — A Case Study of Chengdu-Chongqing Experimentation Area

        PENG Ying1,2,TANG Gang2

        Aiming at improving public sport service of communities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 and scientizing supply,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supply of sport public service of communities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s in Chengdu-Chongqing experimentation area in light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demand and satisfaction.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demand classification theory,the Kano Model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communities’ living conditions,material conditions,lifestyle and vari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it focuses on the sport public service demand and it’s categorization in the communities transformed from villag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demand types and their relevant satisfaction degrees and supply strategi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ong 21 indexes,eight are charm needs,six are necessity needs,five are expectation needs,one is reverse need and one irrelevance need.The Better-Worse Coefficient Calculate Formula is used to work ou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indexes of each item.The matrix graph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ndex demonstrate that indexes falling in the forth quadrant are almost about sport activities,and indicate a great potential to eliminate dissatisfaction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Indexes in the third quadrant are almost about sport field facility services,and indicate a relatively great potential to eliminate dissatisfaction but not a great one to increase satisfaction.Indexes in the second quadrant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eatured sport activities,the release of sport information,the management of sport work and public fitness archives,and indicate a little potential to eliminate dissatisfaction and to increase satisfaction.Indexes in the first quadrant include sport direction and sport organization services,and indicate a relatively great potential to increase satisfaction,but a little potential to eliminate dissatisfaction,and further supply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communitytransformedfromvillage;sportpublicservice;demand;satisfactiondegree;supply

        1002-9826(2016)03-0003-10

        10.16470/j.csst.201603001

        2015-05-14;

        2016-03-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4CTY009);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SC13C044)。

        彭英(1980-),女,四川威遠人,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E-mail:py2568271@126.com;唐剛(1975-),男,四川蓬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E-mail:tanggang4061@126.com。

        1.北京體育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西華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G80-05

        A

        猜你喜歡
        滿意度體育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工會博覽(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38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雜文月刊(2019年15期)2019-09-26 00:53:54
        我為體育狂
        論清末體育熱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相對收入、收入滿意度與主觀幸福感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久1 |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桃色| 草青青视频手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香港三级久久| 青青草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91亚洲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一区色偷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4区| 高清国产国产精品三级国产av|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8在线 | 免费|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丁香婷婷在线成人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国产九色AV刺激露脸对白|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 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亚洲av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