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四年級開始,每組課文后都安排了“詞語盤點”板塊,并分成“讀讀寫寫”“讀讀記記”兩欄。前者是由講讀課文中要求會讀會寫的詞語組成,后者是由講讀和略讀課文中要求認識的詞語組成,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要求學生積累、掌握、應用。通常讓學生隨便讀一讀、說一說、抄一抄、寫一寫,一帶而過,因此,重視“詞語盤點”,積極利用它來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反復的理解運用、有效的積累,使得教學更趨于規(guī)范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理解運用、有效積累、規(guī)范。
吳忠豪先生在《促進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化》一文中,將學生習得的語言分為兩種:“消極語言——指學生能夠理解,但是口頭和書面語言中不會運用的語言;積極語言——指既能理解,又能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能夠運用的語言?!彼e極提倡教師教語文應多讓學生儲存積極語言,讓學生能自如的運用和表達。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學活用的條件,使得學習的這些詞匯真正成為學生的積極語言。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與課文內容整合,在語境中感悟
利用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圍繞某個主題,選取相關的詞語,組成板塊,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聯(lián)想,根據(jù)課文的內容說幾句話。這樣就將幾個孤零的詞語串接起來,既擴展字詞的識記,還營造語境,內化語言。中高年級的“詞語盤點”不能就詞學詞,不能在學生原有基礎上簡單堆砌,而應適時、適度、整體地開掘“詞語盤點”中詞語教學資源,盡可能發(fā)揮每一個詞語的最大功效。教學中,可以就某一些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橫向、縱向地對比應用。在應用中感受語言,內化語言。在對比中尋找規(guī)律,回憶鞏固已學得知識,積累更多未知的知識,上勾下連,前后貫通,整體建構詞語盤點中的詞語學習認知組塊。
如教學四上第四單元的“詞語盤點”時候,可將些詞語分成幾個板塊:前兩組是描寫白鵝的,通過幾個詞勾勒了白鵝的步調和吃相的高傲,后兩組勾勒了貓的古怪性格。兩組詞語,由于有核心詞語作為線索,學生記憶起來簡便、快捷、牢固,這樣表達起來會連貫、準確、生動。
二、與生活經驗鏈接,在情境中應用。
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提到“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因此,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背景,將探究的問題和學習目標鑲嵌其中,激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并通過觀察、對話、朗讀、交流等學習體驗,在互動和引導中把零散的生活經驗納入個體的意義建構中。在教學“詞語盤點”時,可以利用盤點詞語,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觸發(fā)學生的類比聯(lián)想,展現(xiàn)作者當時可能的生活場景,實現(xiàn)語境還原。
三、與教學形式結合,“盤”出新感覺
盤點詞語,不能不問教材,不問學生,總是一種套路,平均用力,齊頭平推,而要因詞而異,各有側重,靈活多樣,“盤”出新的感覺。哪些詞語可以分類?哪些詞語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有哪些典型的錯誤?哪些詞語學生已經掌握了,不需要教,可作略處理?哪些詞語學生一知半解?哪些詞語要重點突破?……教師都要精心準備,認真整合,或分類識記,讓學生根據(jù)詞性、構詞特點等給詞語分類,變隨意識記為趣味積累;或拓展訓練為學生設計近義詞、反義詞、詞語搭配、選詞填空等練習,變單純積累為有效理解;或學用結合,讓學生利用其中的詞語,復習課文主要內容;或造句、寫話,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或突出疑難,該提醒的提醒、該討論的討論、該深化的深化,對癥下藥,重點突破,不求全,但求精。
1.按詞的表現(xiàn)特點積累。
從一年級下冊到六年級都采用專題編排的形式,每一組課文往往都能反映同一個主題或內容,具體到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也會體現(xiàn)這樣的一個特點。比如四下冊第一組課文是以《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等寫景課文為主的,“詞語盤點”中的詞語也多以描述景物的為主。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讀一讀,讀完以上詞語后,再讓他們按下列要求分一分寫下來。
2.拓展訓練——變單純積累為有效理解。
很多時候,我們把學生的理解詞語簡單的理解為能說出或寫出詞語的意思,這是很片面的。如果我們能靈活地根據(jù)盤點中的詞語特點,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方法中學習詞語,在運用中理解,在理解中運用,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3.詞語搭配練習
給詞語盤點中的詞語搭配成詞組,是詞語理解十分簡單有效的方法,根據(jù)詞語組成合適的詞組,不僅僅是對詞語的一次判斷理解的過程,更是一次嘗試運用的過程。可以這樣說,學生如果對所學的詞語能進行正確的詞組搭配,那么他也就完成了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的轉變。
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先能想到原文中的一些搭配,然后再想想還有沒有另外合適的詞語可以進行搭配,并做到搭配的詞語寫得越多越好。類似這樣的訓練,學生會在一次次的理解、嘗試、判斷、確定、運用中得出正確合適的詞組,學生的思維過程被充分的展現(xiàn),增強了詞語教學的真實度、有效性。
把學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順學而導,變機械的、隨意的、重復的學習活動為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參與教學方法的研討,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應本著“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組“詞語盤點”編排的特點,積極利用它來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反復的理解、運用、積累,不斷探索新穎有效的教學策略,真正為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奠基。
(作者單位:青田縣海溪鄉(xiāng)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