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學得有趣,把語文課堂打造成滿足學生求知渴望、培養(yǎng)學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思想的樂園,能夠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是體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怎樣去達成這個目標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興趣 目標
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知識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等取得進步,從而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并且體驗學習過程。另外,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策的有效性進行探討,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目標簡單和明確、“一課一得”的教學法、教學步驟簡潔、養(yǎng)成練筆的好習慣這幾點進行討論與分析,匯總出實踐教學中的成熟經驗,提出一些高效的課堂教學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最能體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中現實和活躍的成份,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引起各種感官對學習的重視,以此為參與學習活動給予了足夠的心理準備。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關鍵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目標,采用多樣化的形式設立情景,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此引導學生進入語文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裝飾教室,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利用視頻重現情景;采用生動的語言調動學生情感等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去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自行選取喜歡并朗讀的段落,這種方式,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fā)了。每個學生朗讀過后,教師依據學生朗讀的狀況,給予表揚和指導,接著教師播放范文錄音,讓學生模仿錄音中朗讀的情感,學生的朗讀興趣再一次被激發(fā),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提升了一小步。
二、目標簡單和明確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過程要簡單快樂,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擬定的目標不能太多,不可能每個方面都顧及到,這會導致心中無目標,反而適得其反;目標擬定要明確具體。例如:教學目標“搜集描寫動物的成語,理解鐵鏈與銅鏈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就比 “通過閱讀感受,清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與缺點”更容易操控,體現在兩小點:教師能根據目標完成設計的每一個步驟要完成到哪種程度?教師能夠自問自己,目標達到了嗎?采用怎樣的應對措施?
三、“一課一得”的教學法
教師在運用“一課一得”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不是每個方面都能照顧到的,而是采用一個知識點,重點去落實。小學時期的語文知識點比較多,包含了修辭方法、寫作特點、文本內涵還有字、詞、句、段、篇等等。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閱讀教材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一課一得”教學法中,能夠有效的學習”。例如:在講解《泉城》時,讓學生學會運用“總—分—總”的結構,畫出課文的基本結構。在學習《三顧茅廬》時,讓同學們按故事的情節(jié),抓住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分析。
四、教學步驟簡潔
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往往只有幾個步驟,主要讓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讀寫說感,真實地去感受和專研文字。例如《掌聲》,首先默讀這篇課文,找出母親怎樣對自己的管教;接著作為當家的后母怎樣處理家庭的問題;最后怎樣去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簡潔教學步驟,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思考,積極去體會。
“利用讀代替講,學習語文體會其中情感。”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小空間,學生讀的課文多了,也就能自己閱讀和領悟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式進行重復的速讀,利用想象力,重現人物的形象,渲染氣氛,通過朗讀體會到語言美,然后舉行朗讀、表演、話劇比賽等不同形式,促使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活動,激發(fā)學生展現自己,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感受朗讀帶來的快樂,創(chuàng)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五、養(yǎng)成練筆的好習慣
“主題閱讀”是一種趨向,教師在單元主題的根源上,進行有效拓展。例如:以詩、文的形式融入到整篇文章的閱讀中,讓學生的出發(fā)點在“探究性學習”之上,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源泉和動力。例如:在“建功立業(yè)”這一主題上,語文課文背誦中選取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等經典詩句。學生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這一塊,這樣會感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另外,教師可以把相關詩句整首詩《觀滄?!罚ú懿伲ⅰ锻馈罚ǘ鸥Γ┱宫F出來,將會產生有效的教學。其次,教師還可以借用《觀滄?!愤@篇課文走進曹操作品的閱讀。例如:學習了老舍的《貓》可以布置一些學生閱讀老舍的《濟南的春天》,以此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著名作家說過:“閱讀是吸收,作文是傾吐。”小學語文教材要求從三年級開始練筆。小練筆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閱讀教學中寫作密度,以此提升了語言文字練習的強度。其次學生學完課文后,要利用10左右的時間進行書面語言練習,或者讓學生寫寫反思、感受。
總之言之,隨著教學不斷的改革,在新課程的目標下,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要設立一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可以全面推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對策。另外,為了深化探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展對策,本人在語文教學活動進行了以上的方式,并進行了匯總,希望這篇文章所提出的相關教學實踐對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帶來一些引導與幫助,其次對其他領域的相關研究也能得到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宋艷.淺談小學語文快樂課堂[C].2015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5-(09).
[2]王明霞.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安全意識[C].當代教研論叢,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