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有一年我和董靜吵架。既然吵架了,那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吃人家做的飯了,我就每天到外面吃。那時家里的財政是董靜掌管的,我的私房錢極少,吃了兩頓以后,基本上就囊空如洗了。
當晚出門時,搜遍抽屜角落,分幣無漏,也只有不到五塊錢。一個人走到街上,不想回家,想吃完飯后看一場錄相,但如果花兩塊錢看錄相的話,吃飯的錢就不夠了,而如果花兩塊五毛錢(最低價)吃飯的話,看錄像的錢就不夠了。我一個人在合肥長淮電影院附近走來走去,很久不能做出決定。
最后還是吃了飯。
這事后來竟成了我口袋里有私房錢的動因,如果再發(fā)生吵架慪氣的事,我總會說起這段歷史,并且一定會如釋重負般加上一句:“我現(xiàn)在絕不會讓那種慘劇重演了?!?/p>
不過,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私房錢了,因為家里各人口袋里有什么錢,大家都是知道的。
我們這樣處理我們的財務:家里每月所有的開支都由我負責,董靜的錢她會如數(shù)存起來,而孩子的錢則由她自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