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快來看,我賺到200塊錢了!”美妞沖到我面前,開心得又蹦又跳,我走進書房掃了一眼電腦屏幕,“哇,你都攢了這么多錢啦!” 晚上刷牙的時候,爸爸跟我小聲嘀咕:“她就是個小守財奴?!蔽倚π?,“哈哈,她是金牛座的嘛!”
“不要,我要再攢一點!”
美妞玩的是一款幼兒英語線上游戲,剛開始我還有點擔心“玩物喪志”,可是跟她一起玩了一會兒之后我發(fā)現(xiàn),里面的一些小游戲挺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性的,而且不知不覺之中,讓美妞對“錢”有了概念。
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小朋友可以通過玩游戲“賺錢”,還可以養(yǎng)寵物。第一天美妞養(yǎng)了只小倉鼠,開始只是喂食喂水,后來看到還有各種各樣的籠子和管道可以選擇,美妞立刻兩眼放光,開始一點點地攢錢。當她攢到80多的時候,發(fā)現(xiàn)漂亮的冰雪籠子要120,花園籠子要175,有些沮喪。我說:“那你要不要買那個最簡單的?那個只要80。”“不要,我要再攢一點?!钡诙炀蛿€到120了,我還以為她會為小倉鼠“一擲千金”,誰知她卻不肯買了,可能是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錢,覺得一下子花掉太可惜了。
“我要錢有什么用啊?”
在此之前,美妞對錢沒什么概念,有一次美妞和朋友家的嘟嘟哥哥去老山森林公園,我撿到了一片鏤空的葉脈,倆孩子都想要,哥哥不好意思跟妹妹搶,從兜里掏出5塊錢遞給美妞:“我要把它買下來!”美妞說:“我不要!我要錢有什么用啊?”我在一旁忍俊不禁,把這事告訴了嘟嘟媽,嘟嘟媽說:“5塊錢可是嘟嘟一個星期的零花錢?。 痹瓉磬洁絼偵弦荒昙?,帶到學校的橡皮丟個不停,雖然橡皮并不值錢,但是媽媽覺得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每一樣東西都是需要花錢買的,于是,嘟嘟媽跟嘟嘟約定:每周有5塊錢的零花錢,可以自由支配,但是如果橡皮再丟了就要拿自己的零花錢重新買。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既有權(quán)利又有限制,值得借鑒。
不要讓物質(zhì)獎勵變成孩子的唯一動力
去年,美妞在參加一個培訓機構(gòu)的美語考試之前跟我說她想要一條Elsa公主的裙子。爸爸說:“等你考100分給你買。”我立刻反對,因為我覺得把物質(zhì)獎勵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會讓學習本身變了味兒,孩子知道成績的那一刻,得到爸爸媽媽的一個擁抱或者一個親吻,大家一起分享喜悅,這就是最好的獎勵。如果每次考試考得好,父母都要拿出一個物質(zhì)獎勵,那么以后沒有獎勵孩子是不是就不學習了?當然,這并不是說物質(zhì)獎勵完全不可以有,美妞暑假曾經(jīng)自己洗了20幾天內(nèi)褲,我們一起做了一張表,每一天完成后都會讓她在格子里畫一朵花,暑期快結(jié)束的時候,爸爸給她買了一套她心儀已久的小馬寶莉?,F(xiàn)在,美妞快6歲了,早上有時會幫忙拿牛奶、打雞蛋,休息天在奶奶家會幫忙擇菜、刨蘿卜,每次她跟我說幫忙做了哪些家務(wù)活兒時,我都會高興地親親她的小臉,說:“你能幫忙媽媽真開心!”
再小的孩子,當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讓爸爸媽媽高興,能夠為家庭做貢獻,內(nèi)心都會生出由衷的喜悅和自豪,過多的物質(zhì)獎勵,只會弱化做家務(wù)或者學習本身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而認識錢,學會花錢,除了游戲,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充分接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去超市買東西認認標價牌,逛商場結(jié)賬的時候看一看花了多少錢,上學以后自己支配零花錢,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提升自己的“財商”,因為孩子怎么花錢,基本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