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語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通過習語可以將民族語言中較為精彩的內(nèi)容展現(xiàn)給世人,因此習語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義轉(zhuǎn)換對跨語言交際具有重要影響,在英漢文化差異影響下對習語進行更好的翻譯,習語對歸化及異化方面的工作進行分析,對習語翻譯策略進行研究,希望為習語翻譯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英漢文化差異 習語翻譯 歸化和異化 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進行更多的跨語言交際。為了促進跨語言交際,人們需要對英漢文化差異方面的影響進行考慮,將“信達雅”當成習語翻譯標準,遵循功能對等要求進行翻譯。對文化語境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翻譯者可以對歸化與異化法進行合理應用,采取適宜的翻譯策略進行翻譯,對習語翻譯效果進行提升,下面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一、異化與歸化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譯者對習語進行翻譯時,通過歸化方法可以將讀者對源語的陌生感進行消減,同時對目的語讀者文化背景、世界觀等進行更多的考慮,秉承文化對等的原則進行翻譯工作。異化可以對源語文化進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時可以對目的語表達形式及文化進行擴充,前者傾向于目的語讀者而后者需要向作者靠攏。部分學者認為不可將兩種方式同時使用,但是在實際翻譯工作中并非如此絕對,譯者需要忠實于源語風格及思想并對其進行再現(xiàn),在英漢文化差異影響下,異化方法的應用便會較多,除此之外譯者還需要對目的語讀者方面的需求進行考慮,翻譯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因此需要通過歸化法對譯文可讀性進行提升,使讀者能夠?qū)α曊Z內(nèi)容進行流暢閱讀。在選擇一種方法的同時并不意味著需要放棄另一種,因為這種做法和現(xiàn)實不符,譯者需要對歸化及異化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了解,從傾向于讀者和傾向于作者之間尋求平衡,同時在傾向于某一方時也不可離另一方過遠,不能以犧牲任何一方為代價進行翻譯,在保留習語韻味的同時使讀者可以對其進行理解,對兩方的辯證關系進行正確處理。
二、習語翻譯中歸化與異化
在《譯者的隱身》中美國翻譯理論家提出了異化和歸化的概念,作者是異化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希望將外語文本語言和文化異質(zhì)性方面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讀者,而歸化派則將讀者理解方面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據(jù)讀者文化背景及所處社會方面的情況進行翻譯。雖然在歸化和異化方面有所爭論,但是如何對譯文進行更好的處理,對作者用意進行表達、促進跨語言交際才是翻譯工作的重點,因此譯者只要能夠通過某種可行的譯法完成翻譯,對文化信息進行更好的傳達即可,下面對異化和歸化翻譯策略的應用進行分析:
第一,習語翻譯中的異化翻譯。人們可以將這一翻譯策略理解為移植,譯者自身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源語中的文化特點及語言特色,進而通過翻譯內(nèi)容將異國風情、文化及語言特點向讀者進行展示。此類習語翻譯策略可以對異質(zhì)文化、語言等方面進行滲透,讀者可以對國外民族的文化進行更多了解和欣賞,下面對其內(nèi)容進行具體分析:(1)音譯方法。通過近似的發(fā)音對其進行翻譯是音譯的主要策略,我國古代便已經(jīng)有“無不翻”的原則,在“多含義”、“秘密”一類因素的影響下可通過該種方式進行翻譯。例如,漢語音譯詞已經(jīng)被吸收進英語中,如kungfu(功夫)、mahjong(麻將),oolong(烏龍茶)等;同樣漢語中也有許多音譯借詞,例如巧克力(chocolate)、香檳酒(champagne)、阿司匹林(aspirin)、咖啡因(caffeine)等。通過該種翻譯方式可以對習語源語含義等進行準確表述,習語翻譯者習語結(jié)合實際對其進行合理使用。(2)直譯方法。對源語形式、內(nèi)容進行保留的方法便是直譯,譯者對習語進行翻譯時,不會對源語中的民族色彩、比喻等內(nèi)容進行過多更改,在讀者對習語了解不多并且其中蘊含較多強烈民族色彩或歷史色彩時應選擇該種翻譯方式進行直譯。例如將“Trojan horse”譯成特洛伊木馬等,此外英語中對漢語習語的直譯同樣有很多,如將“愛不釋手”直接翻譯為“can’t bear putting sth. down”、將“36計走為上計”直接翻譯成“Of all the thirty-six alternatives,running away is best”、將“劫富濟貧”直接翻譯成“can’t bear putting sth.down”、將“打從心底里”直接翻譯成“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將“目光短淺”和“金科玉律”翻譯成“be short-sighted”和“golden rule”等。(3)加注釋法。通常情況下習語譯者將加注釋的方法和直譯方法進行聯(lián)合使用,一方面在目的語和源語之間無法更好對應的情況下通過直譯的方式對習語源語匯總文化特點進行保留,另一方面通過注釋的加入可以使習語譯文翻譯更具可讀性。在忠實于源語的同時,譯者能夠?qū)υ凑Z文化及其中生動有趣的韻味進行表達,進而使讀者對其產(chǎn)生更多印象。例如“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能夠直譯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同時譯者可以進行適當?shù)淖⑨屨f明,“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等。同理對英語習語進行翻譯時人們同樣可以對其進行直譯和注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可以翻譯成“條條大路通羅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種”等。
第二,習語翻譯中的歸化翻譯。此類翻譯方法應將讀者的理解放在首位,通過目的語讀者熟悉的表達方式對習語內(nèi)容進行解釋翻譯,并且該種翻譯方式中異國情調(diào)較少,讀者可以比較自然的對習語譯文進行閱讀。該方法可以讓讀者對英漢文化間的相同點進行了解,對其中不謀而合的內(nèi)容進行掌握,減少讀者的閱讀障礙。下面對其方法進行具體分析:(1)套用方法。在英漢文化差異影響下,習語翻譯工作存在一定困難,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經(jīng)歷方面仍舊具有較多的相同點,人們能夠在漢語和英語中找到很多文化涵義相同的習語,在語言表達方式方面也存在較高的相似度。此時習語翻譯者可以通過套用的形式對習語進行翻譯,既可以使不同語言國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保存下來,同時可以對不同文化融合及兼容方面的特性進行表達。此類較為相似的習語有很多,例如:“teach fish how to swim”和“班門弄斧”等。(2)意譯方法。應用該方法對習語進行翻譯時,譯者僅需要結(jié)合原文大意進行翻譯解釋即可,不必過分拘泥于每個字眼。英漢文化差異的影響下,譯者無法對源語形象意義及字面意義進行完全保留,此時便可以結(jié)合習語大意或是語境等進行意譯,通過目的語讀者的習慣和表達方式進行翻譯,讓讀者對習語意義產(chǎn)生更多理解和把握。
英漢文化差異影響下,譯者需要對習語翻譯工作進行更多的思考,對文化差異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通過歸化與異化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習語翻譯,對習語源語特點、讀者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了解,進而使翻譯的內(nèi)容更加合理,在使讀者理解的同時保留一些異國情調(diào),對習語翻譯譯文的欣賞性及可讀性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向治國.英漢文化差異影響下習語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1):348-349.
[2]陳美林.求同還是求異?—論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J].文史博覽(理論),2014(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