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雷貝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隨機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9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入組,其中30例采用單純雷貝拉唑治療(研究A組),30例采用單純多潘立酮治療(研究B組),30例采用雷貝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研究C組),從患者的胃鏡活組織病理檢查結(jié)果、臨床癥狀改善以及安全性三個方面來評價療效。結(jié)果 ①臨床癥狀:研究C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均明顯高于研究B組的66.67%以及研究C組的66.67%,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②胃鏡活組織病理檢查:研究C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均明顯高于研究B組的56.67%以及研究C組的66.67%,比較具有明顯的異(P<0.05)。三組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結(jié)論 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應(yīng)用雷貝拉唑與多潘立酮聯(lián)合治療可取得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慢性淺表性胃炎;雷貝拉唑;多潘立酮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一種可因多種原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嗜酒、膽汁反流等)發(fā)病的胃黏膜慢性淺表性炎癥,是消化系統(tǒng)中的常見疾病之一。本病無典型癥狀,并且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不一致,發(fā)病年齡主要集中在30~50歲[1],并且男性多于女性[2],主要以消化不良、泛酸、上腹飽脹不適、惡心嘔吐、不規(guī)律腹痛等為臨床表現(xiàn),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否則極有可能會引起固有胃腺體呈不可逆性地萎縮甚至消失[3]。筆者選用雷貝拉唑與多潘立酮兩種藥物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單用與聯(lián)用的臨床療效差異很大,現(xiàn)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明確診斷的9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入組,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30例采用單純雷貝拉唑治療(研究A組):男性:女性=19:11,年齡23歲~54歲,平均在(39.1±7.3),病程1個月~7個月,平均在(3.5±0.3)個月;30例采用單純多潘立酮治療(研究B組):男性:女性=20:10,年齡21歲~57歲,平均在(38.7±4.9),病程1個月~9個月,平均在(3.8±0.9)個月;30例采用雷貝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研究C組):男性:女性=18:12,年齡22歲~54歲,平均在(38.9±1.3),病程1個月~8個月,平均在(3.4±0.5)個月;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研究A組:雷貝拉唑(江蘇豪森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20330,規(guī)格10 mg)20 mg,2次/d;研究B組:多潘立酮(修正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93061,規(guī)格10 mg)10 mg,3次/d,餐前30 min服用。研究C組:雷貝拉唑20 mg,2次;多潘/d立酮10 mg,3次/d,餐前30 min服用。三組均連續(xù)治療3 w,在此過程中每周進行一次隨訪。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觀察患者上腹不適、上腹疼痛、惡心、嘔吐、泛酸、噯氣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根據(jù)患者的主訴進行療效的評價: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為顯效;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減輕跡象,對其正常生活的影響不大為有效;患者用藥后臨床癥狀基本無減輕跡象,對其正常生活的影響大無無效。②進行胃鏡活組織病理檢查,了解患者的慢性淺表性炎癥以及糜爛出血的情況,評價標準[4]:患者用藥后胃黏膜狀態(tài)恢復(fù)良好,無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等現(xiàn)象,表面沒有黏液斑為顯效;比用藥前比較,患者用藥后胃黏膜充血程度改善超過60%,水腫減輕,沒有出血點為有效;患者用藥后胃黏膜充血現(xiàn)象仍不見好轉(zhuǎn),色澤較紅,邊緣不清晰,水腫明顯,形成以充血區(qū)為主的紅白相間的充血、水腫現(xiàn)象,胃黏膜表面仍存在黏液斑,有出血點。顯效與有效之和即為總有效。③每周隨訪由患者自述新癥狀的出現(xiàn)情況,而對于原有癥狀加重這種情況應(yīng)認為是藥物治療起效不佳,而非不良反應(yīng)。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 SPSS12. 0 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采用χ2檢驗,用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三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研究A組30例中顯著者有4例(13.33%),有效者16例(53.33%),無效者10例(33.33%),總有效率為66.67%; 研究B組30例中顯著者有6例(20.00%),有效者13例(43.33%),無效者11例(33.33%),總有效率為66.67%; 研究C組30例中顯著者有15例(50.00%),有效者13例(43.33%),無效者2例(6.67%),總有效率為93.33%;研究C組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研究B組以及研究C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
2.2三組胃鏡活組織病理檢查 研究A組30例中顯著者有2例(6.67%),有效者15例(50.00%),無效者13例(43.33%),總有效率為56.67%; 研究B組30例中顯著者有3例(10.00%),有效者16例(53.33%),無效者11例(33.33%),總有效率為66.67%; 研究C組30例中顯著者有17例(56.67%),有效者11例(33.33%),無效者2例(6.67%),總有效率為93.33%;研究C組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研究B組以及研究C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
2.3不良反應(yīng) 三組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
3討論
在臨床各類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據(jù)報道,我國成年人中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達到了31.7%[5],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否則極有可能會引起固有胃腺體呈不可逆性地萎縮甚至消失。筆者選用雷貝拉唑與多潘立酮兩種藥物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單用與聯(lián)用的臨床療效差異很大,聯(lián)用的臨床療效明顯較單用更勝一籌。
多潘立酮屬于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因其強效的促動力作用而受到臨床的廣泛使用,主要作用于胃腸壁,加強腸胃的推動能力,并促使餐后胃更快排空,能夠一定程度地增強賁門括約肌的緊張,抑制食物反流向食管;此外,對胃液的分泌功能無明顯的不良影響,安全性值得信賴。雷貝拉唑?qū)儆谝环N質(zhì)子泵抑制劑,主要對胃壁細胞微泌管膜上的質(zhì)子泵產(chǎn)生拮抗作用,阻礙細胞內(nèi)氫離子的排出,口服后起效快,減輕胃內(nèi)的酸性度。
總的來說,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應(yīng)用雷貝拉唑與多潘立酮聯(lián)合治療可取得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秦麗楊,李丹.小劑量奧美拉唑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Hp相關(guān)性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dǎo)報,2010,25(19):76-77.
[2]王有波,張丹.聯(lián)合應(yīng)用奧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27(06):110,112.
[3]馮盛才,夏敏,晏明君,等.多潘立酮聚肌胞與奧美拉唑治療Hp(-)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的比較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1,08(37):1269-1270.
[4]杜建學.多潘立酮聯(lián)合奧美拉唑結(jié)合社區(qū)健康教育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09(09):1200-1202.
[5]潘幼軍.克拉霉素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24(11):12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