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腹腔鏡婦科手術中低體溫的預防護理措施。方法 收集婦科手術患者共106例,根據隨機對照、平行、單盲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53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行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聯(lián)合低體溫預防護理,將兩組患者的寒戰(zhàn)發(fā)生率、各個時點的體溫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寒戰(zhàn)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各個時點的體溫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在婦科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低體溫預防護理能夠顯著降低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幾率,保證患者體溫處于恒定狀態(tài),從而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婦科手術;腹腔鏡;低體溫;預防護理措施
手術中低體溫指的是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其體溫低于36℃[1]。相關的研究發(fā)現,由于手術室環(huán)境特殊,因此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會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低體溫現象[2]。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特殊體位擺放、大量沖洗液的使用等容易引發(fā)患者出現低體溫,從而引發(fā)術后寒戰(zhàn)、麻醉蘇醒時間長、凝血功能異常、切口感染等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阻礙患者康復[3]。在本次研究中,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采用了低體溫預防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治療的婦科患者共106例,根據隨機對照、平行、單盲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53例)和觀察組(5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3歲~53歲,平均年齡為(37.2±4.7)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2歲~52歲,平均年齡為(36.9±4.8)歲。106例患者中,5例為異位妊娠,43例為卵巢囊腫,20例為子宮次全切術,14例為子宮全切術,24例為子宮肌瘤剝除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全麻后在臍孔的下部進行穿刺并形成氣腹,將腹腔中的壓力控制在10 mmHg~15mmHg。在臍孔下行橫向切口,并置入10 mm的套管針,成功后取出針心并置入腹腔鏡。然后在患者的左右下腹各行一個小切口,分別置入5 mm和10 mm的套管針,在取出針心后置入操作機械進行手術操作,對出血點行電凝止血,并在沖洗腹腔后常規(guī)關腹。對照組行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聯(lián)合低體溫預防護理:
1.2.1術前環(huán)境預熱 手術室的正常溫度應為22℃~25℃,而濕度應為40%~60%,而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實際溫度其實比正常溫度低,因此患者容易感覺寒冷,舒適度不佳。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應對環(huán)境進行預熱,術前1 h將空調系統(tǒng)啟動,保持溫度恒定在23℃~24℃,同時根據患者的體溫對手術室的溫度進行動態(tài)調整。
1.2.2 保暖措施 將熱風機管道放在患者兩腿之間,并將溫度保持在43℃左右。將充氣式保暖毯鋪在手術床上,并將溫度控制在40℃左右。在手術進行皮膚消毒前,應盡量減少患者肢體的暴露,對于患者四肢、胸部、頭部裸露部分,應加蓋保暖棉套。在皮膚消毒過程中,應通過有效的護理配合盡量縮短患者局部的暴露時間,保證患者體溫的恒定。
1.2.3 體腔內加溫 將手術中需要使用的沖洗液以及靜脈輸入液體加溫到35℃~38℃后再進行使用。若患者需要輸血,應將血液復溫到30℃,降低液體能量的交換,預防冷稀釋的出現。腹腔鏡手術需要建立CO2氣腹,在手術中應使用全自動灌注CO2氣腹機對氣體進行加溫,使其與患者體溫溫度一致。
1.3評價指標 統(tǒng)計對照組的寒戰(zhàn)發(fā)生率、各個時點的體溫情況,并與觀察組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值低于0.05,則提示最后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若P值高于0.05,則提示最后數據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寒戰(zhàn)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各個時點的體溫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表2。
3討論
相關的研究報道稱,雖然腹腔鏡手術相較于傳統(tǒng)手術而言具有眾多優(yōu)勢,但是該手術操作過程中同樣可能存在出現凝血功能障礙、低體溫等并發(fā)癥的風險,從而對手術質量造成影響,并阻礙患者康復[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術中低體溫能夠減少患者機體的耗氧量,并降低其機體的代謝率,增加組織器官對缺氧、缺血的耐受度,但是由于可能引發(fā)心血管并發(fā)癥、術后寒戰(zhàn)以及延遲麻醉蘇醒等并發(fā)癥,因此對手術安全造成較大的影響[5]。而對術中低體溫的預防和干預已經成為了臨床研究和討論的重點。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53例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了低體溫預防護理措施,經對比分析研究可知,觀察組的寒戰(zhàn)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各個時點的體溫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在研究中我們通過預熱液體的方式降低了患者機體熱量的丟失程度,從而有效避免了肢體脹痛、發(fā)涼、發(fā)麻、寒戰(zhàn)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相關的研究證實,覆蓋保溫措施在手術中的應用能夠減少患者皮膚50%的散熱[6]。因此手術中應為患者蓋好棉被,且棉被應在之前被加溫至40℃。而為了不對穿刺、插管、導尿等操作造成影響,可使用兩條小棉被,對患者的上下身體部分進行覆蓋,從而減少暴露的皮膚面積,保證術中體溫的恒定。此外,我們還通過充氣式保溫毯、熱風機等保證了患者外周皮膚溫度的提高,從而減少體內熱量的散發(fā),使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手術。
綜上所述,在婦科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低體溫預防護理能夠顯著降低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幾率,保證患者體溫處于恒定狀態(tài),從而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普鷹,龔錦,岑剛,等.腹腔鏡胃腸術中低體溫的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31):2871-2872.
[2]蘭曉娥,程偉琴,王巧玲,等.綜合保溫預防腹腔鏡術中患者低體溫的觀察[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2):1982-1983.
[3]馬海俠,陳燕會.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及其并發(fā)癥的影響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7(25):220-221.
[4]李云萍,王宇平,王麗云,等.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34):164-165.
[5]林衛(wèi)紅,張麗清,錢黃靜,等.加溫二氧化碳建立氣腹對腹腔鏡手術患者體溫及寒戰(zhàn)發(fā)生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2(10):953-954.
[6]徐海容,章綿華.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麻醉恢復期使用保溫毯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1):138-13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