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詳述了柞蠶制種之后卵面消毒相關(guān)技術(shù)的必要性,技術(shù)要點、蠶卵的管理要素與胚胎發(fā)育進程觀察,為生產(chǎn)提供必要的技術(shù)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 S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09-0271-01
1 卵面消毒的必要性與要求
剛產(chǎn)下的柞蠶卵面上不僅粘附有鱗毛、蛾尿、灰塵等臟物,而且還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蟻蠶孵化時會隨著卵殼被一起食下,造成蠶體感染病害,幼蟲孵化前必須進行卵面消毒。
1.1 重視消毒工作 各種病原物普遍存在于環(huán)境中,尤其是剛制種結(jié)束的環(huán)境中病原微生物較多。不僅要重視卵面消毒,而且對保卵的房屋、用具等均要全面徹底消毒滅菌。消毒后的房屋應保持無菌狀態(tài),防止消毒后再感染。
1.2 嚴格控制消毒溫度 目前卵面消毒常用的幾種藥品,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發(fā)揮對病原物最大的殺滅效力,消毒才能徹底。如用甲醛消毒,必須保持消毒液為23~25℃;用鹽酸或硫酸消毒,消毒液溫度要保持20℃;漂白粉消毒液溫應掌握在18℃左右。早春氣溫低,消毒時應有加溫設備,保持規(guī)定的液溫。
1.3 消毒藥液濃度要準確 卵面消毒藥液濃度過高,影響胚胎生理;過低,則影響消毒效果。因此消毒藥液濃度一定要準確。市售的藥品應測定其成分含量,再按標準濃度配制。消毒過程中,由于多次浸卵消毒,藥液
濃度會逐漸降低。
1.4 時間標準 一定堅持時長標準。
2 卵面消毒標準與方法
要根據(jù)不同防治對象選擇防病藥劑。
2.1 卵面消毒標準 不同藥液的消毒標準見表1。鹽酸、甲醛混合液消毒法也可采取先用3%的甲醛消毒30min后,再用10%的鹽酸消毒10min。甲醛和漂白粉主要以防治膿病與微粒子病為主;鹽酸和硫酸則主要以防治軟化病為主。甲醛和鹽酸混合液則對膿病、微粒子病及軟化病均有較好的消毒效果。
2.2 卵面消毒方法1.浴種柞蠶卵產(chǎn)下后3~5天或出蠶前1~2天,將蠶卵裝入塑料紗袋等能漏水的容器內(nèi)浸入清水中浴種,水溫與自然溫相同,輕輕揉搓洗去卵面附著物。也可采用0.5%~1%的氫氧化鈉溶液洗卵55s,洗去卵面的膠著物質(zhì)并有消毒作用,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空去水分。采用氫氧化鈉浴種因其對卵殼有溶解作用,應嚴格掌握濃度和和時間。也可不進行浴種而直接消毒。2.卵面消毒將經(jīng)過浴種并漏去水分的蠶卵浸入到標準溫度和濃度的消毒藥液中消毒,,然后用接近消毒藥液的溫度的干凈水沖洗蠶卵,直至無藥味為止。最后將蠶卵放在無毒環(huán)境中自然干燥。
3 卵面消毒后的管理
3.1 蠶卵應薄攤 卵的厚度掌握在1~1.5kg/m2。隔2~3h輕輕翻動蠶卵一次,促使蠶卵盡快干燥,避免蠶卵粘附。消毒后的蠶卵要盡快使之陰干,防止陽光直射,必要時可用電風扇吹干。
3.2 蠶卵的分裝和運輸 經(jīng)卵面消毒干燥后的蠶卵應分裝在小的盛卵容器內(nèi),便于管理、銷售和運輸。盛卵容器多采用無毒的塑料紗制成,根據(jù)需要可制成規(guī)格為30cm×20cm、26cm×16cm等,每袋盛卵0.5~1.0kg。大的袋子中間再用縫紉機器縫成幾個隔,防止蠶卵堆積造成傷熱。
4 柞蠶卵各發(fā)育階段與積溫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