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09-0167-01
1 建園技術
1.1 園址的選擇
在山地丘陵區(qū)建園時,要選擇土層深厚度,一般土層在50㎝以上,坡度在15°以下。在沖積灘地、沙地,輕度鹽堿地,退耕退林地建園時,土層厚度不低于5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PH值5.8—8.5間,含鹽量不超過0.2%。以土壤深厚(60㎝以上),肥沃(有機質含量1%以上),保水與排水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更適宜建園。
1.2 栽植密度
日本愛宕梨系矮化密植品種。高度密植株行距采用1~2×3~4,每畝定植88-222株;低度密植株行距3-4m×4-5m,每畝定植33-55株。
1.3 栽植技術
1.3.1栽植時間。秋冬栽植或春季栽植,以春栽較好,最遲4月上旬前栽植。
1.3.2 栽植技術。大穴栽種,穴深80㎝,穴長寬100㎝,挖穴時表土與心土分開堆放,栽植時先放表土后放心土,分層施入有機肥50公斤,磷肥1公斤,尿素2-3兩,栽苗時注意分層踏實、提干,使根系舒展,土面高度較嫁接口稍高,做到隨栽隨澆透水。
1.3.3 栽植行向。平地梨園,特別是密植栽培,以南北行向優(yōu)于東西行向,南北行向梨樹光照好,光能利用率高。栽后定干的一般高度為(60~80)㎝。視立地條件而定,保證整形帶內5~7個飽滿芽。
2 土肥水管理技術
2.1 土壤管理
梨樹定植1-2年應及時向外擴穴,深翻改土,也可采用刨樹盤或行間耕耙,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氣保墑性能,加快有機物質分解。樹盤覆草也是蓄水保墑,調節(jié)溫度,增加有機質含量的一種好方法。
2.2 施肥
2.2.1 秋施基肥。早秋施入基肥最好,果實采收后施肥正趕上根系生長的第二高峰,能促進損傷根早愈合并發(fā)生大量吸收根,肥效也得到最好的發(fā)揮。據有關資料研究,每100公斤梨果,需純氮0.3-0.5千克,磷0.15-0.2千克,鉀0.3-0.45千克,氮、磷、鉀比例大致為1:0.5,5:1,以此作為計算施肥量的參考。基肥應以農家肥、腐熟牲畜糞等有機肥料為主,輔助施入尿素、磷、鉀等化肥。
2.2.2 追肥。萌芽前10天左右,吸收根開始活動,追施氮肥為主,追肥量可大些,追肥后灌水。落花后追肥,此時正值新梢旺生長轉慢,花芽分化前營養(yǎng)準備的轉換期,如供肥不足易引起生理落果,追肥氮、磷、鉀或多元素復合肥為好。7-8月是梨果膨大期,以追肥鉀肥為主,配以磷、氮肥,可提高果品的產量和質量。追肥量一般占年施肥總量的20-30%。
2.2.3 葉面噴肥。常用0.3%尿素,從春到秋均可噴布,也可結合噴藥加入尿素。在生理落果后至采收期噴2-3次磷酸二氫鉀0.3-0.5%。葉面噴肥通常采用萌芽水、花后水、催果水、冬前水4個灌水時期,根據土壤墑情,適時灌水。
3 整形修剪技術
3.1 整形
梨樹豐產樹形有主干疏層形、小冠疏層形、紡錘形幾種。整形的目的是培養(yǎng)強壯牢固的骨架,均衡樹勢,幫助樹體合理分配養(yǎng)分,通風透光,達到樹壯果豐。
3.2 修剪
梨樹修剪分為冬剪和夏剪,其修剪技術包括長放、短截、疏枝、縮剪、花前復剪、目傷、抹芽、除萌、摘心、剪梢等。日本愛宕梨前期盡量不要結果,大水大肥管理,促樹體生長,在整形修剪中,注意躲重截、多摘心、多目傷,促使多發(fā)枝條,并注意拉枝。
4 花果管理技術
4.1 授粉
梨樹大多數品種為自花不實或自花結實率低,需配置授粉樹,并通過人工授粉提高產量和品質。在開花前2-3天,將蜂箱放置園內向陽背風的高處,便于蜜蜂熟悉情況提高采粉和授粉效率,借蜂傳粉。將干花粉裝在干凈的小瓶內,瓶蓋上插一伸到瓶底的釘子,釘子前端套2㎝左右的自行車氣門芯?;蛟谥窈烆^上纏棉花團兒或用帶橡皮頭的鉛筆等,沾上花粉在花朵柱頭上輕輕沾抹?;蛴眉兓ǚ?5克放入25公斤水中,加入0.1%硼酸和10%的蔗糖,配成混合液噴布,但需在2小時內噴完。
4.2 疏果
疏除多余的花果,減少營養(yǎng)消耗,有利于提高梨果品質?;看?、樹勢強,可提高疏花,最后定果。具體操作時要因樹(枝)而異,壯樹、壯枝要留果,大齡樹滿樹花果應多疏、重疏、早疏。病蟲果、歪果、小果、銹果應先疏。
4.3 套袋
套袋技術在果品生產中廣泛采用,可提高經濟效益20%-30%,還可避免病蟲危害,提高果實外觀品質和果品整齊度。套袋在落花后15-45天進行,套袋前要噴殺蟲殺菌混合劑1-2次。
5 病蟲害防治
5.1 黑星病
主要危害梨樹的幼嫩組織、幼葉、幼果、嫩梢等。葉片受害病斑多發(fā)生在葉背面,葉子病斑上出現黑霉層,葉片變黃、變紅,易早落葉;幼果病斑為淡黃色小點,后擴大為圓形、黑霉層漸漸凹陷、變硬或龜裂、易早脫落;嫩梢上病斑為橢圓形或近圓形,有黑霉、凹陷、龜裂。
防治方法:梨落花后,結合疏花疏果剪除病梢。落花后7-10天噴布,40%代森錳鋅乳劑3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月中下旬發(fā)病盛期噴殺菌劑2-3次。
5.2 梨銹病
主要危害幼葉,嫩梢及幼果。幼葉正面出現橙黃色和橙紅色小斑,后擴大為圓形斑,漸變黑毛狀物;幼果病斑稍凹陷,果畸形。梨銹病引起早起落葉落果,嫩梢病斑龜裂易折斷。
防治方法:梨園四周5公里內不宜栽植松柏樹。梨樹展葉至花后幼果期,間隔10天噴2-3次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3 黑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花、新梢和果實,造成大量落果和裂果。葉片染病,葉面出現黑色小斑點,有時略顯輪紋。新梢病斑初為小黑點,后為長橢圓形,暗褐色,凹陷,有裂縫。果實受害后,果面出現小黑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凹陷,易早落。
防治方法:發(fā)芽前,剪除病枝,清理果園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菌;加強管理,提高果樹抗病能力。發(fā)病嚴重的梨園,在發(fā)芽前噴一次100倍五氯酚鈉或2-3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后噴一次1:2:200倍液波爾多液或10%雙效靈200—400倍液。7月上旬噴1-2次殺菌劑,如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5%戴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4 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實。果實病斑先為淡褐色小斑,漸擴大成圓形,褐色或暗褐色,有明顯同心輪紋,引起果肉腐爛,有苦味。
防治方法:做好整形修剪,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秋后清園,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菌。發(fā)芽前噴灑3-5度石硫合劑或100-300倍五氯酚鈉。幼果期間隔10-15天連續(xù)噴3-4次殺菌劑。
5.5 梨大食心蟲
主要危害梨的花芽、花序和幼果。
防治方法:冬剪越冬蟲芽,花期及時摘除被蛀花序和蟲果,集中燒毀。幼蟲轉芽期和轉果期噴灑;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20%殺滅菌酯乳劑2500倍液。
5.6 梨小食心蟲
是梨樹的主要蛀果害蟲。
防治方法:冬季和早春刮老粗皮,集中燒毀殺滅越冬蟲,及時剪除蟲梢,人工摘除蟲果。果實套袋防治食心蟲。7月中旬噴灑30%桃小靈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殺掃利乳油2000倍液。
5.7 桃小食心蟲
簡稱“桃小”,是危害梨樹的主要蛀果害蟲。
防治方法:收集冠下蟲蛹,集中深埋或燒毀。6月上中旬地面噴灑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25%對硫磷微膠囊劑300倍液,均勻噴于樹下地面。6月下旬至7月中旬樹上噴布,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30%桃小靈乳油2000倍液。經常撿拾落地蟲果,摘除蟲果。也可采用果實套袋辦法避免害蟲浸入。
其他梨樹品種,如新高梨、黃金梨、綠寶石、紅香酥等可參照上訴栽培技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