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顱腦B超檢查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總結診斷經(jīng)驗。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56例HIE納入觀察組,另選擇同期產(chǎn)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兒56例,納入對照組,均在出生24 h內、24~72 h內開展顱腦B超聲。結果 24 h內、24~72 h內開展顱腦B超聲圖像均較清晰,檢出6例室管膜下出血,15例腦室內出血,不同時間B超聲圖像特征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初次檢查Vs、Vm、RI高于對照組,Vd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二次檢查Vs、Vd、Vm高于對照組,RI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初次檢查Vd、Vm高于初次檢查,RI低于初次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顱腦B超檢查可隨時開展,可較早的發(fā)現(xiàn)HIE并發(fā)顱腦出血,評估病情嚴重程度,隨訪復查評估病情變化情況、評價療效。
關鍵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伙B腦B超聲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一類因圍生期受各種病因引起的腦部供氧不足或缺失、腦部血流量驟?;驕p少,從而造成的新生兒腦部受損疾病,是新生兒窒息引起的最主要嚴重并發(fā)癥[1]。HIE危害極大,中重度HIE預后差,死亡與嚴重傷殘率高達53%~61%,存活患兒常出現(xiàn)智力低下、語言運動障礙、癲癇、腦癱等后遺癥,且后遺癥治療難度大,給家屬、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及早診斷HIE,進而開展有效的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影像學技術是診斷HIE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超聲、CT、MRI等,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的提高了HIE診療水平。本次研究試以2014年1月~2015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56例HIE作為研究對象,評價顱腦超聲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6例患兒,納入觀察組,其中男30例、女26例,胎齡(39.4±1.4)w,體重(3143±51)g。納入標準:①足月;②都有圍生期窒息史;③出生后Apgar評分三評<5分,臨床確診[3]。另選擇同期產(chǎn)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兒56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26例,胎齡(39.2±1.5)w,體重(3128±74)g。納入標準:①足月;②健康;③未合并缺氧、先天性心肺病史;④無窒息;⑤家屬知情同意。
1.2方法 儀器選擇菲利浦22超聲診斷系統(tǒng),頻率5~7.5 MHz,高頻凸陣小型探頭。檢查大腦動脈血流時,多普勒取樣線與血流主干方向之間夾角30°。新生兒出血24 h內,進行第一次床邊顱腦超聲檢測,72 h內進行第2次檢查,對于HIE患兒,在使用常規(guī)治療24 h后復查。所有檢查均由同一組醫(yī)師操作。無需特別處理,睡眠中或喂食后檢查,頭正位,充分暴露頭顱。線經(jīng)前囪進行冠狀、矢狀面連續(xù)扇形檢查,而后依次對額葉、側腦室等解剖部位進行掃描,觀察顱內組織結構,必要時進行后囪、乳突囪檢查。經(jīng)側囪檢查,使新生兒頭偏1側,找到最佳的透聲窗,顯示大腦中線與“心形”中腦結構,啟動CDFI功能,調整到最佳顯像信號,顯示大腦動脈環(huán),觀察彩色血流方向、亮度、充盈情況,采用PWD技術取樣,連續(xù)監(jiān)測三個心動周期,取均值,測量大腦中動脈M1段Vs、Vd、Vm、RI水平。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學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數(shù)(n)或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超聲基本情況 觀察組56例,圖像均較清晰,初次檢查超聲診斷有28例腦溝加深者,腦白質區(qū)回聲異常增強,側腦室外緣不清晰。72 h后進行二次檢查異常率100.0%,主要表現(xiàn)為腦溝、回顯示不清,雙側腦室變窄,腦室邊界欠清晰,脈絡叢周圍無回聲,診斷為腦積水,6例見室管膜轄區(qū)增厚,強回聲,邊界清,診斷為室管膜下出血。1個月后復查超聲,見室管膜下出現(xiàn)液化,見多房囊性暗區(qū),16例脈絡叢后角回聲增強,回聲增強區(qū)顯示不清。
治療48 h后,癥狀好轉或消失,超聲檢測顱內回聲明顯減低,腦室旁白質回聲基本恢復正常,10例見白質區(qū)點狀增強。15例腦室內出血患兒,側腦室形態(tài)略飽滿,側腦室后角見增強回聲光電,脈絡叢團狀回聲,可見分離間隙。1個月后隨訪,顱內結構清晰,達到或接近正常新生兒顱腦結構,回聲強度下降。
2.2指標水平對比 經(jīng)側囪檢查,大腦動脈環(huán)顯示清晰,大腦中動脈血流充盈。主要指標對比,觀察組初次檢查Vs、Vm、RI高于對照組,Vd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二次檢查Vs、Vd、Vm高于對照組,RI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初次檢查Vd、Vm高于初次檢查,RI低于初次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HIE可伴有腦血腫、顱內出血等多種病變,及早診斷非常必要。經(jīng)顱超聲科在產(chǎn)后24 h內開展,不同病理類型表現(xiàn)出特征性的圖像,圖像成像質量好,可作為早期診斷技術,而CT一般在產(chǎn)后7~10 h才可開展。HIE患兒早期主要病理改變?yōu)槟X水腫,研究中觀察組初次檢查并未見點血的腦水腫,以腦白質增強多見,大部分正常,腦白質損傷常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但可為腦出血等顱內病變診斷提供依據(jù),MRI診斷較小點狀出血敏感度較好,超聲在這方面存在不足[4]。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生兒HIE出血等嚴重病理表現(xiàn)更為明顯,部分可出現(xiàn)腦結構、回聲強度明顯改變,超聲敏感性變高,可反映損傷程度、部位與周圍組織關系,同時因床邊開展方便,可動態(tài)的評價疾病轉歸、發(fā)展情況,為治療提供指導。研究中觀察組患兒中的腦出血不同時間段、不同預后超聲表現(xiàn)不盡相同。有報道顯示,超聲診斷室管膜下出血與腦室內出血有比較優(yōu)勢,其對于顱腦中心部位、表淺部位出血敏感度較高,這與B超聲獨特的成像機制有關[5]。腦血流動力學變化是新生兒HIE顱腦損傷的原因與表現(xiàn),本次研究以大腦中動脈為主要觀察對象,證實HIE在不同時間段血流動力學均異與正常新生兒,不同時間段自身比較也存在顯著差異,反映了HIE病變發(fā)生、進展。HIE患兒在出生早期Vs、Vm、RI上升,在窒息早期,為保重器官血供,心搏出量增加,故導致Vs上升,腦動脈舒張壓下降導致Vd下降,在缺氧后期出弧線顱內病變,水腫、血管擴張,導致Vd、Vm上升,RI下降,此時腦血流自我調節(jié)功能明顯恢復但不足以應對顱內出血等病變所致血流動力學改變。
4 結論
顱腦B超檢查可隨時開展,可較早的發(fā)現(xiàn)HIE并發(fā)顱腦出血,評估病情嚴重程度,隨訪復查評估病情變化情況、評價療效。
參考文獻:
[1]韓玉昆,楊于嘉,邵肖梅,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5.
[2]婁丹,陳敏,楊慧敏.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fā)病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1):875-877.
[3]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7:97-98.
[4]Counsell SJ,Tranter SL,Rutherford M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 injury in the high-risk term infant[J].Semin Perinatol,2010,34(1):67-78.
[5]李熙鴻.我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及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14):1037-103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