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
日本,每4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相比中國老年人,日本老年人沒有太多的養(yǎng)老負擔,更有機會暢享生活。
因為日本60歲以上老年人占有60%的金融資產。但凡年輕時在職場打拼過的人,退休后都會得到一筆豐厚的養(yǎng)老金。因此,日本老年人普遍比年輕人有錢,他們經濟自立、身體自立、精神自立,發(fā)自內心地喜愛工作與享受生活。
更讓日本老年人沒有后顧之憂的一點有賴于日本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持續(xù)低迷,老齡少子現(xiàn)象突出,醫(yī)療保障制度的自身沖突日益嚴重,介護保險應運而生。從1994年提出初步方案到2000年4月,介護保險制度在日本正式實施。日本要求國民從40歲開始交納介護保險金,日本的介護保險費由政府、單位和介護保險人共同負擔。65歲以上需要護理或幫助的老人,以及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特定疾病需要護理者,可以享受保險。
日本的介護保險覆蓋范圍非常廣,使用一些器具,或是對房屋進行適老化改造,或者去社區(qū)日托所享受日間照料服務,都可以使用這項保險。比如,租用自動升降機,每個月自己只需要支付3500日元,合200元左右人民幣,就可以解決自身照護的問題。
日本針對老年人居住問題出臺的一系列新政策,可以說是對社會老齡化作出的及時反應,對日本社會今后能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人們不為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擔憂,有著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人性化的養(yǎng)老服務
日本的養(yǎng)老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個結構比較完善、門類比較齊全的體系,這個體系能夠針對不同類型老人群體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在這個體系之下,每個老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養(yǎng)老方式,享受平等的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
根據1963年頒布的《老人福祉法》,日本政府將養(yǎng)老設施分為多種類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長期居住型、療養(yǎng)型、健康恢復型等,其中政府在全國建設了約3100處健康恢復型養(yǎng)老設施和約3700處老年療養(yǎng)醫(yī)療設施,65歲以上老人在需要時,可使用社會醫(yī)療保險入住這些設施。
在政府大力建設養(yǎng)老設施的同時,由于中等收入階層的老年人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以及認知障礙等特殊群體的個別需求,也有不少企業(yè)建設個性化的商業(yè)養(yǎng)老院。
在日本,上述種類的商業(yè)養(yǎng)老院數(shù)量已超過2000家,平均擁有50間以上住房,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積大多不低于18平方米,居室多配備衛(wèi)生間。入住者繳納的費用與其所需看護程度等相關。在無需特別看護的情況下,入住費用通常不會高于當?shù)刂械鹊囟巫夥烤幼〉馁M用,并提供基本日托中心服務及入戶探視服務。
日本政府和企業(yè)在建設各類養(yǎng)老設施時,十分注意專業(yè)化問題,如住宅居室設計、家居用品設計、餐飲配備、看護和服務人員培訓等。而每一個專業(yè)問題都涉及更為深入的細分領域,因此養(yǎng)老院的主辦方往往將這些細節(jié)問題外包給專門企業(yè)。
在養(yǎng)老機構中,有入住養(yǎng)老、短期居住、老年人康復訓練以及家庭護理等多項服務。其服務擁有\(zhòng)"魔鬼\"般的細節(jié),如機構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在這里可協(xié)助老人洗浴、用餐及康復訓練,每天早上九點和下午四點有福祉車接送每位老人并有清晰的計劃和記錄。
針對老人獨自居家情況,有機構提出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家庭環(huán)境訓練。這種新型環(huán)境模擬訓練,是為了幫助老人獨自在家時可以進行普通的日常活動而設置的。
這種訓練完全還原了普通家庭的居住環(huán)境,包括臥室、洗手間的大小、材質、布局等,全部按照一般家庭仿制。訓練內容主要是臺階訓練、如廁訓練等,由于老年人行動遲緩、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較差,容易滑倒、摔傷或被硬物磕碰,日常生活安全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無論日本養(yǎng)老設施的設計思路,還是硬件軟件配置,完全是以老人需求為中心,處處流露出真誠細致的服務和人文關懷,每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都體現(xiàn)著高度的人性化。
另外為了讓年輕人更好地體會老人的生活和感受,日本非常注重日常的宣傳和教育。一些學校和高齡化進程快的社區(qū)會彼此建立聯(lián)系,訂立計劃,組織學生去養(yǎng)老院或者孤老家,與老人溝通,了解老人的要求,幫助照顧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通過一些特殊方法,使人們能早臨“老境”,感受“老態(tài)”。去養(yǎng)老機構參觀時,筆者曾見過一套特殊服裝,包括鞋子、手套、耳塞、眼鏡等。穿上這套服裝后,感覺自己的四肢和腰都難以伸直,仿佛立刻變成一個彎腰駝背、步履蹣跚、耳聾眼花的老人,使人深深體會到老人的無奈和艱難。
據了解,有不少學校、社區(qū)購置了這種特殊服裝,幫助人們體會老人的難處,增強幫助老人的觀念。
先進的養(yǎng)老產品設備
為了讓老人們能夠充分享受生活,日本還為老人度身定制各類服務產品。根據日本老年服務振興會的分類,已有的老年人產品可劃分為17個門類,包括家庭護理、家庭洗浴、送餐服務、老人搬運、老人用品的租借和銷售、老人臨時寄養(yǎng)、養(yǎng)老培訓、投訴和信息提供、緊急呼叫服務、收費老人院、老人公寓、老年住宅建設與裝修、金融保險商品、老年讀物、老年教育、旅游等。
在日本,不僅會為老人開發(fā)好用的高科技產品,就連日常用品的設計也非常人性化,盡量適應老人特點。日本有很多公司專為老人研發(fā)了各種各樣的入浴裝置、康復器械、失能預防設備等。其中針對可自理老人設置的浴缸非常巧妙,設計者在浴缸邊上開個門,泡澡時,老人就打開邊門進去。由于邊門密閉性能很好,洗澡時不會漏水。洗完后,把浴缸中的水放干凈,再打開邊門出來。浴缸內外還都鋪有防滑的橡皮墊子,防止老人泡澡時因跨越浴缸而摔跤。
更有專為坐臥不起和全癱老人提供的浴缸及配套設施,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可以直接通過浴缸中和輪椅配套的軌道滑至浴缸中,然后將門關上,最后放熱水。通過這樣的簡易操作,老人就可以坐在浴缸里泡澡了??刂破鬟€可以控制浴缸內坐凳高度、水流量和水溫等參數(shù)。
智能馬桶產品集便蓋加熱、溫水洗凈、暖風干燥、殺菌等多種功能,目前日本市場智能馬桶的普及率達到98%以上。考慮到老人的腰背部力量較弱,提供給老人的馬桶除了日常功能外,還安裝了扶手,并且針對身體左右部位不便的老人,安裝了不同側面的扶手。
在日本有個著名的“老年街”——巢鴨地藏通商店街,這是一條不到800米長卻聚集著200家店鋪的老人用品街。
這條街每年吸引800萬以老人為主的游客到訪,平日的人流量約1萬~3萬,這里也成為了日本老年文化的輸出地。在體驗老年用品的過程中時時都能感受到日本老年用品在細節(jié)之處對老年人的人性關懷。
“活到老、學到老”是日本老年人最常說的一句話。他們會給自己報名參加各式各樣的學習班,涉及樂器、橋牌、外語、電腦、攝影、舞蹈、音樂、茶道和插花等多個領域。這些學習班教授的知識五花八門,但都可以陶冶性情,培養(yǎng)情操。中國也應有專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休閑的場所,為老人生活提供周到的服務。
與中國相比,日本老年人有自己的追求并能采取實際行動,抓住時間使生命更完整,而不是空想或寄希望于下一代。把握當下,認真生活,日本老年人的精神值得敬佩。
“用進廢退”的養(yǎng)老觀念
筆者參觀的一家日式養(yǎng)老機構——星塵介護保健設施,在日本靜岡縣小有名氣。
這里環(huán)境幽靜清雅,與高科技現(xiàn)代化的設施相比,更看重回歸傳統(tǒng)式的護理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服務理念倡導“用進廢退”,輔助而不是替代。這里除了一些必要的康健器材外,其他活動幾乎很少完全依賴科技產品,盡量讓老人自己來完成。如老人入浴時,完全不使用智能型浴缸或入浴輔助器材,整個過程都完全依靠護工隊伍專業(yè)的護理技術和嫻熟的手法來輔助。老人平時的飲食、排泄等日常生活也盡量不使用器材輔助。為讓老人能夠獨自生活,注意鍛煉老人自理生活的同時也進行康復訓練,一舉兩得。此舉對護理人員能力要求更高,對老人卻是最人本的關懷。
難怪有人戲言,整個日本就是一臺精密儀器。他們的精致是文明的成果,也提升著社會生活的效率、秩序、品質與和諧程度。也許只有在態(tài)度和作風上有了這些精致和講究,人們才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我國在老齡化的進程中,需要學習發(fā)達國家老人高品質的精致生活,態(tài)度、理念、專業(yè)與投入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