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風初起之時、在大雪紛飛之季,有一雙雙、一隊隊、一群群的白色大鳥,在豫西大峽谷翱翔徘徊,無論在旭日朝霞、夕陽余暉的暖色中,還是淡云閑散的藍天下,這一群群白色的精靈,時而在蒼穹飛舞、時而在水面呢喃、時而在冰上踏歌,為蕭瑟的秋冬帶來靈動,也為一城人帶來自豪與愛的涌動。人們會大方地邀請遠方的客人:“冬季,來我們這里吧!來這里看美麗的精靈!”
這個城市,就是因黃河而興的小城——三門峽。
這些精靈,就是因季節(jié)而遠途遷徙的美麗大鳥——白天鵝。
小城三門峽因黃河治理而興起,又因美麗的天鵝前來安家落戶而名聲大噪。因此,三門峽人喜歡稱自己的城市為“天鵝城”。
憶往昔 陜州關險古道難
三門峽之地古稱“陜州”,早期因西周時文王的兩位兒子、中國古代圣賢——周公旦和召公奭分陜以治而得名,召公在陜地的甘棠樹下教化民眾、商議國事,所以這里又稱“甘棠舊治”。
“陜”者,“山勢四圍曰陜”。陜州東臨崤山,西依函谷關,南靠甘山,北隔黃河而望中條山,四面依山且一面臨水,古代有崤函古道連通東西,是東去洛陽、西往長安、南去汾晉的交通咽喉,被視為“兩京鎖鑰”“險關要塞”。
據(jù)考證,崤函古道有三條,兩為陸路,一為水路,均是險境。南崤道為雁翎關一線,時稱“周秦古道”,已有3800余年的歷史,據(jù)傳有夏朝君王皋戰(zhàn)死之后埋葬于此地的陵墓。北崤道在東崤,為東漢末年曹操感南道之險而重新開鑿,故稱“曹魏古道”。水路指黃河漕運,根據(jù)東漢和平元年重修棧道的石碑記載推算,此棧道也有2000余年的歷史,峽谷現(xiàn)仍存有古棧道遺跡。棧道沿河岸而鑿,上有陡峭山崖,下臨洶涌洪濤。黃河纖夫在此逆水上行,艱難險阻,苦不堪言,歌曰:“身背纖繩手扒沙,千里灘河步步愁?!?/p>
在這歷歷古道上,有“硤石關”“函谷關”“潼關”三隘之險,為兵家必爭之地。古道險關狼煙彌漫,號角嗚咽,典故頻出。
重重關隘險難度,行人撫膺長嘆息。
古老的陜州,雖有哲人圣人輩出,但是美麗潔白的天鵝志在高遠,怎會在這古道上駐足呢?
看今朝 三門水面留倩影
黃河出晉陜峽谷的禹門口后,在晉陜平原上游走130余公里,遭遇中國地理分界線大秦嶺的阻擋,用千年波濤觸碰了一下潼關古城后,轉(zhuǎn)了一個90度直角,徑直向東奔去,穿越三門峽谷,開始華北大平原的橫沖直撞。歷史上,由于巨量泥沙以及水沙比例不協(xié)調(diào)造成的大淤積,掙脫最后一段峽谷后的黃河下游以“懸河”和決口泛濫著稱,使之在華北大平原上形成的災難和鑄就的輝煌齊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三門峽因其地理地質(zhì)的特點,成為“治理黃河水害、開發(fā)黃河水利”戰(zhàn)略的首戰(zhàn)之地。
但是,三門峽水利樞紐建成后產(chǎn)生的泥沙淤積問題,引起爭論不斷。爭論中,三門峽大壩上下,以及旁邊的一些支流,時有時無地形成了一片片清澈的水域。秋去冬來,人們似乎并沒有特別在意這片片水域。
然而,天鵝來了!
天鵝,中國古人稱之為“鴻鵠”或者“黃鶴”,天鵝無惑于人們的爭論,只是按照自己生命的節(jié)律,排著整齊的隊伍,隨著秋風,一年一度,開始悄然滑翔于大壩上下的水面上。
對于白天鵝來說,最初停歇的時光是艱難的。它們只是在從寒冷的西伯利亞飛往南亞上萬里的路途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片水域,悄然落下歇歇腳然后繼續(xù)疲憊飛行、去趕往溫暖的南方而已。當夜幕降臨后,它們還需要派出專門的“哨兵”站崗放哨,因為除了動物界的弱肉強食外,更需要警惕于來自人類在饑餓年代的涎水、貪婪和殘忍。
三門峽市西約3公里處,有一條支流匯入庫區(qū),為防止河水倒灌,依河岸修筑了一條百十米的節(jié)制閘壩,久而久之,壩前形成了面積約2700畝的湖面。湖面大體呈鴨梨形,上游漸束窄,下方臨近黃河的湖岸寬而圓,湖中有若干沙洲,上面散長著野草和蘆葦。這樣的地形以及水中生物,有利于天鵝棲息和覓食。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有那么一群人,發(fā)起了保護和關愛天鵝的行動。起初可能是自發(fā)的,撒了一些玉米粒,發(fā)起了微弱的呼吁。漸漸地,三門峽人發(fā)現(xiàn)了白天鵝美麗的身姿和它們高雅、忠貞的精神世界。于是,詩人、攝影師、畫家激動了,文字涌動、唯美畫面層出不窮;于是,政府以及善良的人們激動了,竭盡所能,為白天鵝的生存發(fā)展做著自己的事情。
為了保護天鵝不受攻擊,政府圍繞湖面營造了2.45萬平方米的淺灘,這既能阻止游客擅自喂食,又能隔離動物對天鵝的襲擊;政府加強了沿河治污力度,原本渾濁的湖面變得映出藍天白云;工作人員每天一早一晚都扛著整麻袋的玉米撒在灘地上,按照一只天鵝一市斤的量配給;他們每天還劃著小船,撿拾湖面的垃圾、阻止人們的喧嘩。
漸漸地,感恩知情的天鵝不再南飛了。為什么還要繼續(xù)進行艱辛危險的南飛之行呢?這里有寬闊清澈的水面,有安靜友好的環(huán)境,有比較充足的食物,盡管這里仍然有寒風、有冰凍,但是,三門峽人的熱情與呵護,足夠改變鴻鵠之志。何況,這里還有詩人、有鏡頭和其他飛禽朋友。如果人類能聽懂天鵝的語言,那么,它們在空中高亢的鳴叫,可能是在召喚遠方的天鵝來三門峽共享這片水域的快樂。
好客的三門峽人就把城西的水庫稱為“天鵝湖”。
當你背著行囊或者乘車進入三門峽這個山巒簇擁的小城,你能充分感受到天鵝的氣氛:遠遠的路燈伸出修長的臂膀,如同一只只展翅的天鵝;寬大的廣告牌上“美麗天鵝城——歡迎您”溫馨的字眼不時映入眼簾,一些主要路段和橋梁隨處可見白天鵝景觀燈和天鵝造型的公交站臺。
據(jù)了解,20世紀90年代,每年僅有500只左右天鵝短暫停留在三門峽天鵝湖面,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人們自覺意識的增強,天鵝和其他飛禽種類數(shù)量均快速增長。近幾年,棲息于三門峽的天鵝有萬只以上,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每年在中國境內(nèi)過冬的天鵝總共才有1.6萬只左右。
三門峽的朋友告訴我,三門峽庫區(qū)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包括河南、陜西、山西三省接壤處,東西長約120公里,南北寬40公里,其中核心區(qū)面積有1.44萬公頃、緩沖區(qū)面積有2000公頃、實驗區(qū)面積有4600公頃。濕地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眾多,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接近10種,有黑鸛、金雕、白肩雕、大鴇、白頭鶴、白鶴、丹頂鶴、玉帶海雕、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30多種,包括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紅腳隼、紅隼、灰鶴等。
有這么生動活潑的飛禽,有這樣一片靈動的水域,每年過來的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就數(shù)以萬計,但是三門峽人卻沒有將這里圍起來,更沒有向遠方的客人伸手要“門票”。
因為天鵝,有著悠久古老文明的三門峽,又平添了幾分優(yōu)雅、柔情、大度和浪漫。這正應了著名詩人舒婷的詠嘆:“白天鵝落腳的地方,是我們心中光明的河?!?/p>
聽歌吟 此景只應天上有
美麗的天鵝的確值得人們關愛。
天鵝無論是翱翔在天空還是流連于水面,都堪稱“嫻靜優(yōu)雅”;天鵝對愛情的忠貞和團隊精神,令無數(shù)人贊嘆不已。
俄羅斯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天鵝湖》因表現(xiàn)堅貞的愛情故事以及巔峰的藝術價值享譽全球,經(jīng)久不衰。
一位出生于安徽、工作于三門峽的職工,本酷愛繪畫和攝影,但是,面對天鵝,他卻不斷以詩的方式吟誦內(nèi)心的感動:
我是一朵潔白的云彩,在無際的藍天上自由飄蕩
我有一雙健壯的翅膀,在無盡的蒼穹中展翅翱翔
我是一位不請而至的仙客,來自于遙遠的北方
靜美的人間濕地喲,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跨過高聳入云的山巔,飛越蒼茫浩瀚的海洋
為了一個遙遠的夢想,自由飛翔在藍天之上
晨曦指明我奔赴的方向,晚霞映紅了潔白的翅膀
微風中帶著花香,撫慰著我飽經(jīng)風霜的臉龐
記憶如詩的紅塵之地喲,可是世間最美的地方?
2014年的冬季,有媒體登載一則令人揪心的消息:一只小天鵝因它的母親去世而過度悲傷,竟以頭撞擊冰面而亡。有些媒體還配發(fā)了小天鵝的照片:在冰與水的湖面,一只小天鵝垂翅俯首,漂浮在水面,夕陽余暉給它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色,周邊零星的大天鵝無聲地徘徊著。
目睹并拍下這一幕的是三門峽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會長張先生。
2014年12月30日下午5點多,他在天鵝湖濕地拍攝時,突然發(fā)現(xiàn)湖里一只白天鵝像發(fā)瘋了似的,不停地用頭撞擊湖面上凍冰,隨后把頭埋在水里不出來,最終竟窒息而亡。據(jù)張先生敘述,這只幼小的天鵝他認識,是當天上午從湖面上救起又重新放回湖面的,當時一起救起的還有它的母親。上午8點多,湖面上大面積結(jié)冰,天鵝母親和小天鵝之間的湖面被冰凍結(jié),天鵝母親在水上一動不動,小天鵝在母親身旁來回打轉(zhuǎn),不停地哀叫,聲音特別凄涼。張先生急忙給管理處打電話,管理處人員隨即劃船破冰,將兩只天鵝營救上來。但天鵝母親已經(jīng)死去,小天鵝經(jīng)檢查身體無礙,因其在保護中心內(nèi)不吃不喝、悲鳴不止,工作人員無奈把它放回水面。不料,之后竟出現(xiàn)了上述一幕。
天鵝還是忠貞的象征。天鵝保持著一種稀有的“終身伴侶制”。在南方越冬時不論是取食或休息基本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當雌天鵝產(chǎn)卵時,雄天鵝在旁邊守衛(wèi)著,遇到敵害時,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敵,勇敢地與敵害搏斗,它們不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幫助,平時也是成雙成對,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則為之“守節(jié)”,終生孤單生活。
如果你有幸來到天鵝湖畔觀賞天鵝,你一定要起個大早。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當晨曦朦朧、霧靄漸開時,白天鵝們也逐漸醒來,偶爾的嘎嘎聲從湖中央傳開來。隨著太陽升起,天空漸呈金色,天鵝們就熱鬧起來了,有的四處游弋、身穩(wěn)如舟,有的扇動翅膀、追逐嬉戲,有的情侶緊貼、引吭高歌。如果按人類的理解,那只輕輕劃動蹼掌、眉目低垂、似有害羞之意的,應該是位妻子,但見雄鵝時而嘎嘎鳴叫,時而潛水,時而游弋于女伴身旁。最令攝影師心醉的時刻,是兩只天鵝在那金黃色斜陽里交頸撫慰之際。但見天鵝伸展長長脖頸以喙相吻,嘴唇輕觸、眼神清靜,兩只天鵝自然而然形成美麗的心形,倒映于漣漪之上。這個造型,傾倒情人,感動游人。
天鵝飛翔的畫面依然生動。數(shù)只天鵝會腳踩水面,迅速扇翅,如戰(zhàn)機飛離航母,很快在半空整理隊形,向天際沖去。水面,飛行前踏起的水花與漣漪還一點點地在斜陽中閃亮;空中,向著太陽飛行的隊伍,讓你不由想起那些充滿理想的詩歌。再看入水的隊伍:那邊,有數(shù)只大鳥貼近水面?zhèn)壬肀P旋,貼近水面的腳蹼前伸,好像飛機著陸時打開風阻儀似的,入水后,那興奮的叫聲,引來無數(shù)游人注目。
這畫面,看不夠、寫不完、拍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