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澳/內(nèi)黃縣第一中學分校2014級11班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學習方法探究
宗澳/內(nèi)黃縣第一中學分校2014級11班
本文通過實驗、設置問題、推導定律,論述了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方法,學習理論的基礎是實踐,要得到科學的真理,必須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深入的科學分析,從而提高解決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力、運動、靜止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動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由于高中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太強,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通過實例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運用分析、比較、推理等方法,爭取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性,論述了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心得體會。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學習,教師盡管費了許多口舌,學生往往還是很難拋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點。通過設置問題,主動展開討論、辯論的方式學習,效果大為不同。
我首先考慮到一些事例,如桌子不推就不動,樹枝無風就不搖等等,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接著又反過來想到一些事例,如已經(jīng)推動的桌子,一抬手就停住了等等。
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例如:用力推桌子,桌子就運動起來,停止用力,桌子就停下來。但有些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不能解釋。例如:用力推一輛小車,使它運動起來,停止用力后,小車并不馬上停止,還要前進一段距離才停下來。沒有用力推它,小車還能運動,說明:運動著的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還會繼續(xù)運動。
伽利略終于在十七世紀通過實驗的研究和理論分析,證明了亞里士多德這個被沿用了兩千多年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認為,如果物體在運動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
為了進一步認識運動物體速度的減小,是由于受到了其他物體力的作用。按照伽利略的論述,運動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可為什么小車通過一段距離后卻停下來了?為了比較不同表面阻力不同,我進行實驗驗證,讓同一小車,從同樣高度的斜面滑下,分別記錄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三種不同表面上運動所通過的距離,比較實驗結(jié)果得出:S毛巾<S棉布<S木板。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啟發(fā)科學的設想、推理,設置問題:S毛巾<S棉布<S木板說明什么?這三種表面小車的阻力是否相同?哪個最大?哪個最?。咳N表面對它的阻力不同,所以通過的距離也不同。毛巾表面對它的阻力最大,小車速度減小最快,通過的距離最??;光滑木板對它的阻力最小,速度減小最慢,通過的距離最大。如果表面非常光滑,阻力和速度的改變又怎樣?當表面非常光滑,小車所受阻力就很小很小,速度的變化也很小很小,或者幾乎不變,小車通過的距離就很遠很遠了。由此推知,假如表面絕對光滑,小車將不受阻力,它將作勻速運動。這樣層層深入,通過設置問題,步步緊逼,根據(jù)分析推理,得出結(jié)論比較自然。
以上討論是指運動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情況。那么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又將如何?這里只要略舉一二事例,就可迎刃而解。例如:放在桌上的東西以及靜止在地面上的足球,不受外力作用時,它們將永遠保持靜止。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中“或”字的意義,它的含義是指一切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運動的,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則保持靜止狀態(tài)。而不是兩種狀態(tài)共存,所以絕不能用“和”字代替。
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使我認識到,科學概念定理、定律的得出,并不是偶然的,而要經(jīng)過長期反復的探討和深入的研究,逐步發(fā)展和總結(jié)出來的。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是逐步發(fā)展,逐步深化,永遠不會完結(jié)。
鞏固和深化概念,運用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乃是認識的第二個飛躍,下面談幾點學習心得體會。
1.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根本途徑。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樂觀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币粋€好的例子,一個好的實驗或者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提問都能引起興趣。在學習中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主動、積極、愉快地學習,所以一開始學習,就不斷設置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直觀(事例、實驗)材料,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念和定律是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理性認識,需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我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充分的考慮到了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事例,進行科學的想象與回憶。但僅僅如此還不夠,例如還要做好演示實驗,盡可能的增加動手動腦的機會,給感官以強烈刺激,這樣提供的直觀材料,印象深刻,形象鮮明,以最大的效率接受知識信息。
3.展開科學的想象,培養(yǎng)推理能力。運動物體不受外力的時候,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是學習之初難以理解的。而且牛頓第一定律又無法用實驗直接證明,而是間接推導,這是學習中的難點。我在學習中以實驗結(jié)果為依據(jù),進行分析推理,啟發(fā)科學的想象,采用剝柚子的辦法,層層深入,一直追下去(如前所述),最后比較自然的得出結(jié)論。
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我感到學習理論的基礎是實踐,科學的認識更不能單憑直接經(jīng)驗獲得。要得到科學的真理,必須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深入的科學分析,從而提高解決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必修1[M].
[2]薛金星.中學教材全解高中物理必修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