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死亡這個概念出現(xiàn)在20世紀(jì)60年代。當(dāng)時,兩個科學(xué)進展——生命支持設(shè)備和器官移植——的同時出現(xiàn),模糊了生死之間的界限。死亡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定義為心跳和呼吸的停止,因為呼吸機可能無限期維持呼吸和心跳。與呼吸機連接的“活死人”,究竟是死人還是活人?畢竟,一離開呼吸機,他們的呼吸和心跳就都沒了。如果一個死者的心臟被植入另一人之后跳動了,能不能說捐獻心臟的人死了?
1968年,美國提出了新的死亡定義——腦死亡。腦死亡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昏迷;離開呼吸機就不能呼吸;缺乏腦干反射。其中,腦干反射通過床頭檢驗測量,例如:涼水洗耳看眼睛是否移動;戳甲床看面部有無奇怪表情;用藥簽涂喉嚨,抽吸支氣管,看能否刺激起咳嗽。然而,腦死亡者看起來并不像死人,前者仍有心跳、循環(huán)和內(nèi)臟功能。難怪,有些腦死亡者的家人不認同腦死亡者是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