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新形勢,新應對: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
——基于AHP層次分析法
康曉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近年來,各地公安派出所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工作實際、反映民警工作特征的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管理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考核理念、指標體系、考核管理、結果運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許多制約績效管理實施的現(xiàn)實問題。在當前構建服務型政府、法治公安的社會背景下,根據(jù)社區(qū)民警承擔的職責任務,運用專業(yè)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社區(qū)民警進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對于健全公安隊伍的競爭和激勵機制、提升公安機關執(zhí)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社區(qū)民警;社區(qū)警務;績效考核;指標體系;AHP
城鄉(xiāng)社區(qū)警務工作,是公安機關立足轄區(qū),通過警民聯(lián)手預防打擊犯罪、強化治安管理、維護社會穩(wěn)定、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全面提高公安機關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促進社會治安良性循環(huán)以及加快城市社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加強基層社區(qū)民警正規(guī)化建設是加深警民魚水深情,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提高公安機關執(zhí)法水平以及提升公安機關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006年,公安部依據(jù)《2004—2008年全國公安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綱要》,制定《關于加強基層所隊正規(guī)化建設的意見》?!兑庖姟访鞔_提出對派出所民警進行績效考核。①《意見》指出:各級公安機關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民警績效考核標準,依據(jù)崗位職責實施考核。所隊要定期開展對民警的平時考核。考核結果要作為民警調整職務、銜級、崗位和獎勵、培訓和辭退的重要依據(jù)。這標志著我國派出所民警績效考核正式納入了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的宏觀大局,成為隊伍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的重要發(fā)展成果。
當前,在積極構建服務型、法治型政府以及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框架下,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應當結合公安機關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背景,參照《公務員法》對公務員德、能、勤、績、廉的全方位考評,對社區(qū)民警進行科學、全面的績效考核。
(一)績效、績效指標及績效指標體系
“績效”一詞源于英文Performance,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發(fā)生作用的方式”、“工作的結果或成就”、“做完的事”。[1]歸納學術界對績效的探討,績效概念的界定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理論。第一種是結果理論。根據(jù)結果理論,績效是指在特定時間范圍內,在特定工作職能或活動行為上產出的結果記錄,績效是員工在被評估期間全部工作的結果。第二種是行為理論。行為理論認為績效是與個人所在組織的目標相關的行為,是工作中一系列的行為。[2]第三種是行為—結果理論。行為—結果理論是隨著績效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成熟而逐步提出的一種新的績效考核理念。該理論認為績效應當是特定行為主體在工作和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客觀效果的結合,因而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xiàn)。
“績效示標顧名思義,顯示的是人類生產、管理某一特定方面的信息,且這種顯示比較規(guī)范,信息呈量的狀態(tài)?!保?]科學、合理地設置績效指標,是有效評估被考核主體績效表現(xiàn)的關鍵因素。相應地,“示標體系是依據(jù)既定的工作性質、特點和內在邏輯,以組織‘資源-投入-產出-效果’為邏輯鏈條設計的,由單個示標所構成的示標集合體?!保?]由此,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是為實現(xiàn)考核目的而建立的一整套承前啟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擁有前饋控制、過程控制和反饋控制的邏輯結構嚴謹?shù)耐暾w系。
(二)公安民警績效考核
公安民警績效考核是以公務員管理相關辦法、公安民警績效考核相關指示為依托,對不同崗位的公安民警,基于其自身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在一定的考核周期內對民警既定工作任務的完成程度、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作為其評優(yōu)授獎、晉級提升參考依據(jù)的一項科學管理方法。
社區(qū)民警作為社區(qū)警務的核心主體,是公安派出所從事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務群眾的主要力量,是公安機關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以及公安機關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直接橋梁和紐帶。根據(jù)社區(qū)民警承擔的職責任務,建立一套能科學、合理地反映社區(qū)民警工作實際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社區(qū)公安民警進行科學、公正的績效考核,健全公安隊伍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對于提高民警警務實戰(zhàn)技能、提升公安機關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公安基層派出所認真貫徹落實公安部關于實施公安民警績效考核的部署要求,以績效考核相關政策、文件為指導,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工作實際、反映社區(qū)民警工作特征的績效管理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推動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做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我國在民警績效考核的研究領域起步較晚,涉足尚淺,仍然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在考核理念、指標體系、結果運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許多制約績效管理實施的現(xiàn)實問題,亟待改革完善?;鶎泳瘎諏嵺`中,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科學性欠缺——重績輕效突出,權重賦予失衡
1.指標選擇存在誤區(qū)。(1)在選取方式上,有的派出所依據(jù)公安分局考核管轄地區(qū)派出所的標準來考核社區(qū)民警的工作績效,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指標與上級機關對派出所在社區(qū)管理方面的績效考核指標趨同。還有的派出所根據(jù)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歸納社區(qū)民警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總結、堆積形成民警的績效考核指標群。(2)在指標的選擇上重硬輕軟、重績輕效的現(xiàn)象突出,過分注重逮捕數(shù)、破案率等對民警工作實績的量化考察,而忽視不易量化、較難捕捉的指標和對民警工作成效的評估,因而缺乏全面性的評估標準。
2.權重賦予主觀隨意。實踐中,對于各項評價指標權重的設定多依據(jù)主觀上的重要性判別來賦予,而沒有科學的理論依據(jù)作為支撐。指標選擇以及權重賦予的不科學,使得考核結果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社區(qū)民警的績效水平,違背了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
(二)實效性缺乏——考核過程封閉,評價主體單一
實踐中,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評價主體主要為派出所專管領導和專門的考核小組,而民警自評、同事互評以及群眾測評的考核形式并不多見。在績效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從制定指標體系到實施績效考核,應當掌握話語權的民警和群眾沒有真正的參與其中。民警績效考核是一種外部控制型評價。[5]傳統(tǒng)的績效評價主體就是派出所領導,客體是公安民警。領導的評價,是從管理控制的目的出發(fā),體現(xiàn)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控制,主要著眼于對民警完成既定工作任務的實際進行考核。真正參與工作的民警由于處于被控制地位,其對自身績效表現(xiàn)的自我評價則不被重視,而且,治安管理或者接受服務的客體——社區(qū)居民,對于民警的工作成效、工作態(tài)度等評價沒有被采納,民警和社區(qū)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fā)揮,不利于科學、專業(yè)的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公正、合理的績效考核。
(三)導向性不足——結果運用狹隘,激勵改進不力
對民警績效考核的目的有兩種,一是以提高民警工作水平為目的的形成性考核,另一種是對民警的綜合能力進行評估,為民警的提職、晉級、加薪、表彰等提供人事決策的終結性考核。目前的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周期正呈現(xiàn)逐漸縮短的趨勢,由定論式的年終考核衍生出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等多種考核形式。傳統(tǒng)的績效考核即終結性考核重績輕效,重視工作結果,輕視工作過程,關注成績、數(shù)量,忽視質量、效率,無法實現(xiàn)績效評價的真正目的,典型的考核方式是年度考核。而現(xiàn)代績效評價更加注重對民警工作過程和工作結果的雙重考核,關注質量、效率等深層次的績效表現(xiàn),能充分體現(xiàn)績效考核的內涵和目的,典型的考核方式是月考核。在當前的績效考核實踐中,雖然大多派出所已引入月考核、季考核等形成性考核方式,但月考核和季考核只是作為民警階段工作的真實記錄,由于對考核過程的診斷輔導、督促改進不力,績效考核并不能充分發(fā)揮及時糾偏、促進民警工作持續(xù)改進的作用。
此外,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結果反饋大多以表彰會、晉升警銜等形式進行,根據(jù)績效表現(xiàn)對民警給予不同程度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民警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不能使民警明晰自身績效表現(xiàn)存在的問題不足、改進措施,也鮮有針對績效表現(xiàn)現(xiàn)存不足的業(yè)務輔導等,因而,績效考核較難做到提升民警工作效能,促進民警專業(yè)發(fā)展的考核目的。
(四)可行性較差——評價方法極端,結果顯失客觀
實踐中,在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方法上,無法實現(xiàn)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統(tǒng)一,或者將民警績效表現(xiàn)粗略評定為優(yōu)秀、良好、稱職、不稱職等,完全定型化;或者對民警績效表現(xiàn)的各個方面都進行量化處理,完全定量化。定性化是考核主體運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民警工作的“質”進行評估,但易受評價者主觀影響,評估結果模糊。定量化是考核主體運用量化技術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民警工作的“量”進行評估,程序簡單,易于操作,但對于如民警綜合素質、人民滿意度此類無法量化的指標很難用明確的數(shù)值來評價,因而實踐中為簡化操作,對此類指標的評價多采取滿分或趨于滿分的方式簡單量化,并不能真正反映民警的素質水平。
社區(qū)民警的績效管理應當是一項由諸多環(huán)節(jié)順次相連的完整邏輯循環(huán),它包括制定績效計劃、實施績效考核、績效跟蹤記錄、績效溝通反饋、績效結果運用、績效調整改進等一系列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制定績效計劃
制定績效計劃是績效管理的基礎,它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設定績效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社區(qū)民警績效管理考核小組應當根據(jù)派出所的績效目標,結合社區(qū)民警工作崗位實際情況和業(yè)務要求在與民警充分協(xié)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年度績效目標和實施方案。(2)構建指標體系。科學合理、全面系統(tǒng)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是績效考核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綜合考慮社會治安需求、民警工作實際、指標可操作性以及民警認可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就考評項目、主要評價指標、權重設置、計分標準等內容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
(二)實施績效考核
實施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績效考核應當秉承公開、公平、客觀、公正的原則,對民警在一定時期內完成既定工作任務的實際情況進行如實的考核和公示。同時,在實施績效考核的過程中,應當完成績效跟蹤記錄、績效溝通反饋以及績效診斷輔導三個方面的工作??冃Ц櫽涗浭菍ι鐓^(qū)民警績效表現(xiàn)情況的跟蹤問效,確保民警工作過程和考核結果的一致性,以達到對民警工作狀況的實時掌控、動態(tài)關注,為后期的績效溝通、績效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提供依據(jù)??冃贤ǚ答伿菍γ窬冃П憩F(xiàn)的糾偏活動,可以通過周例會、月講評、年總結等定期的正式形式開展,也可就某一事件、某一問題進行隨時的非正式溝通。績效診斷輔導是對社區(qū)民警績效表現(xiàn)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隨時的輔導,這種診斷輔導是貫穿于績效考核全過程的日常性輔導活動。
(三)考核結果運用
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公安隊伍中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全面提升公安民警工作效能,同時為公安民警的提升、評優(yōu)、受獎、淘汰等提供客觀依據(jù)。公平公正的結果運用是實現(xiàn)績效考核導向、激勵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冃Э己说慕Y果運用要與民警的等級評定、榮譽授予、獎金分配、選拔任用、教育培訓等相掛鉤,使績效考核真正發(fā)揮其規(guī)范民警執(zhí)法行為、促進民警專業(yè)發(fā)展、提升隊伍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四)績效調整改進
績效調整改進是完善績效考核的重要一環(huán)??冃д{整改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績效評估。在年度績效考核結束之后,要對當年的績效考核進行深入分析,評估績效考核在評價指標、評分標準、權重設置、實施方案、溝通反饋、結果運用等各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經與民警溝通交流進一步規(guī)范、調整、完善績效實施計劃。
2.績效改進。針對社區(qū)民警在實際工作中績效表現(xiàn)的不足,與民警深入分析原因,尋求改進方法,實現(xiàn)提升民警專業(yè)素質的目的。
AHP層次分析法一種常用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適用于目標結構較復雜且無法完全量化的情形。基于AHP層次分析法分析構建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流程圖
(一)革新考核理念,制定實施方案
民警績效考核的實質在于通過對民警績效表現(xiàn)的評定,規(guī)范、強化民警的職責行為,促進民警學習、改進和持續(xù)發(fā)展,達到組織和個人的雙贏。因而,績效考核應當突破固有觀念,及時更新管理理念,積極實現(xiàn)以下轉變:從關注考核結果轉向更關注績效考核過程,從以業(yè)績指標為導向轉向以多樣化綜合指標為導向,從單方面、自上而下的考核轉向互相的或立體的考核,從對民警行為的控制轉向對民警行為的指導和促進,[6]從定性、定量兩極化的評價方法轉向定性定量的有機結合等。
(二)合理確定指標,構建指標體系
建立多層次的遞階結構模型是運用AHP層次分析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設計、使用適用于本所、本崗位的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由于社區(qū)民警的工作繁瑣復雜,無法將所有工作內容完全納入考核,因而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指標應當按照重要性采用 “關鍵績效指標法(KPI)”①關鍵績效指標法通過對影響組織目標實現(xiàn)的各種因素提煉和歸納,選擇其關鍵要素指標作為目標量化指標來對某一崗位和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的方法。在指標的選取中,應當遵循SMART原則,即具體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xiàn)的(attainable)、現(xiàn)實的(realistic)及有時限的(time-based)。選取。結合KPI原理,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的建立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合法性原則??冃Э己说闹笜藨斠罁?jù)國家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及公安部頒布的條令、條例確定,非警務活動事項不得納入民警考核指標。任何部門、警種都不得隨意向派出所下指標、派任務,不得隨意增加考核項目,杜絕多頭考核、層層加碼。
2.合理性原則。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的確定應當充分考慮公安工作實際、民警承受能力等現(xiàn)實情況。同時,指標的選取應當取得民警的廣泛認同,這是績效考核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
3.科學性原則。指標的選擇應當以科學的理論作指導,保證考核指標邏輯結構嚴謹、完備系統(tǒng)。
4.動態(tài)性原則。民警績效考核的指標應當隨著社會發(fā)展對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及時作出調整。在當下中共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背景下,派出所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指標也應當進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以滿意度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曾強調:“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7]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根本標準,堅持以民生警務為導向,公安建設才能獲得最牢固的群眾基礎。派出所要積極適應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水平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應當將“群眾滿意度”納入民警績效考核范圍,并給予高度重視,以督促民警依法辦事、熱情服務。2015年,公安部出臺《公安部關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見》,《意見》規(guī)定要改進考評機制,堅決取消發(fā)案數(shù)、破案率等影響依法如實受案立案的不科學、不合理的考評指標,增加案件當事人對公安機關接報案、受案立案工作滿意度的評價比重,樹立正確的考核評價激勵導向,促進和保障依法如實受案立案。[8](2)突出執(zhí)法質量考核。2015年,公安部印發(fā)《關于貫徹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精神 深化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 全面建設法治公安的決定》,在全力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部署下,全面推進法治公安建設。派出所應當堅持質效并重的工作原則,將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置于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將社區(qū)民警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的情況納入評議內容,重點是辦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行政管理等公安執(zhí)法活動。通過關注民警執(zhí)法活動,落實執(zhí)法責任,加強內部監(jiān)督管理,從而提高民警綜合執(zhí)法水平,促進民警依法打擊、依法行政以及依法管控,保證嚴格、公正、文明執(zhí)法。
社區(qū)民警以開展群眾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范以及維護治安秩序為主要職責,以轄區(qū)發(fā)案少、秩序好、社會穩(wěn)定和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9]以警民聯(lián)手、自治互助、共保平安為工作模式。因此,綜合社會治安狀況、公安機關職能轉變、社區(qū)民警崗位職責、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相關部署以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等眾多現(xiàn)實因素,以人民滿意度、執(zhí)法規(guī)范化等為現(xiàn)實考證,以提高公安機關執(zhí)法水平和促進民警專業(yè)發(fā)展為導向構建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本文將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分為四級指標,各級指標逐步細化、層層遞進,最終形成完整的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表1 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三)堅持理性引導,科學賦予權重
第一步,構造兩兩對比的判斷矩陣。將某一評估對象分解為n個評估因子,U1,U2,U3……Un,各因子相對于其上一級評估對象的重要性程度為W1,W2,W3……Wn,相對權重向量W=(W1,W2,W3……Wn)T。將n個因子兩兩比對,列出判斷矩陣A=(aij)nn,其中aij為因素Ui與因素Uj的重要性比例標度(表2),判斷矩陣應滿足aii=1,aij=1/aji(I,j,=1,2,3……n),aij>0。
表2 層次分析法比例標度表
第二步,在列出評價因子兩兩比對的判斷矩陣后,需要對本級評價指標相對于上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估,并進行一致性的比對。具體步驟如下:(1)計算各因素的權重。將判斷矩陣中的每一個因子除以相應列的總和,再計算出標準化后判斷矩陣每一行的平均值,即得出排序權向量W(層次單排序)。(2)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首先要進行一致性指標的計算,公式為CR=CI/RI,CI=(λmax-n)/n-1,其中RI為定值(表3).當CR<0.1時,認為一致性檢驗結果可以接受,當CR>0.1時,認為一致性檢驗結果不可被接受,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直到檢驗結果可接受為止。
表3 一致性指標RI
下面以一級指標為例說明計算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權重的方法和過程。本文中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的一級指標為工作成效、履職行為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分別標為A1,A2,A3。通過向專家發(fā)放調研問卷,由專家對這三個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對比,構建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并按照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計算出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以及對權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表4)。
表4
由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社區(qū)民警的“履職行為”指標在一級指標中所占權重為0.3092,以此為基礎計算“履職行為”中各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所占的權重。此處的二級指標為紀律作風、執(zhí)法質量和群眾滿意度三個方面,分別標為B21,B22,B23。則各二級指標在 “行為表現(xiàn)”這一一級指標所占的權重為0.6232,0.2394,0.1373,(表5),同時計算出各二級指標在總指標中所占的權重分別為0.1927,0.0740,0.0425。
表5
第三步,根據(jù)上述方法完成整個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
實踐中,為方便對績效考核指標權重的賦予,可以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version對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各判斷矩陣進行權重計算。這種方法是采用層次分析法原理,利用AHP軟件中的群策功能,讓每一位專家對每一個評價指標給出各自的判斷矩陣,最后的計算結果采用加權幾何平均法確定平均值,并且確定出排序權向量W,即分別為各指標在上一級指標的考核項目中所占的權重系數(shù)。[10]利用AHP軟件進行權重計算簡單便捷、準確快速,是實際操作中的最優(yōu)選擇。
(四)強化過程監(jiān)督,規(guī)范績效管理
1.績效管理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個人和組織的共同進步。社區(qū)民警績效管理中的跟蹤記錄、溝通反饋及診斷輔導是整個考核過程的關鍵因素。在基層實踐中,應當積極引入結果反饋機制,密切關注民警動態(tài),真實地記錄民警日常履行崗位職責、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情況,根據(jù)民警績效表現(xiàn),及時與民警溝通交流,深入查找工作短板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共同探討原因及對策,實施相應懲戒措施,督促民警調整改進。
2.從嚴從實考核。績效管理過程中,一是要明確考核要求,準確認定指標含義。二是要健全完善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封堵人為造假的漏洞。三是要定期公布考核結果,做到公開透明考核,結果公平公正。
績效評估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手段,目的在于通過對成員工作過程和產出成果的綜合評估,促使成員個人價值和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城鄉(xiāng)社區(qū)民警是打擊、防范違法犯罪、服務社會大眾的一線力量,也是構建嚴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中堅力量,科學、系統(tǒng)地構建社區(qū)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公正嚴格地規(guī)范考核過程管理,提高民警的公共服務水平以及公安機關執(zhí)法水平,對于推進公安機關平安建設、法制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1]周志忍.政府管理的行與知[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4.
[2]金紅炎.公安派出所民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5.
[3]周志忍.公共組織績效評估—英國的實踐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新視野,1995(5):38-41.
[4]王慶鋒.警務機制及其績效測度體系探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1(1):61-68.
[5]曹修偉,李小鳳.新疆基層公安派出所民警績效考核現(xiàn)狀調研報告——以烏魯木齊市為例[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19-24.
[6][10]周睿.公安民警績效考核管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2:19.
[7]孟建柱: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EB/OL].(2009-03-23)[2016-04-0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3/content_11055851.htm.
[8]公安部.公安部關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見[EB/OL].(2015-12-29)[2016-04-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 2015/1229/c70731-27992278.htm.
[9]公安部.公安部關于實施社區(qū)和農村警務戰(zhàn)略的決定—部署實施社區(qū)和農村警務戰(zhàn)略 [EB/OL].(2006-09-19)[2016-04-07].http://www.mps.gov.cn/n16/n983040/n1365822/n1367.
New Situation,New Response:Research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munity Police——Based on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Kang Xiaoyan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38)
In recent years,the police substa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police positively,which accord with the work actual and reflect the job characteristics,and acquires plenteous achievement.But the exploration still exist many realistic problems in evaluation idea,indicator system,appraisal management,the application of results and so on which restri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aluation management.At present,in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law-based public security,building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dicator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ccording the duty of community police,and evaluating the police fairly and equally are significantly important.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and stimulation and enhancing the law enforcement level of public security.
community police;community polic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AHP
D631.13
A
1671-5101(2016)06-0054-07
(責任編輯:王泓)
2016-09-25
康曉燕(1991-),女,山西朔州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4級公安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安思政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