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關于高校公共選修課建設的思考
張強 /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本文闡述了公選課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高校開設公選課的現(xiàn)狀,針對公選課課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改進措施,調(diào)動教師開課積極性、擴大主動開課教師群體,完善評價和監(jiān)督體系,有效促進高校選修課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課程建設;公選課;教學管理
公共選修課是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拓寬其知識面、完善其知識結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大舉措之一。高校開設公共選修課的目的是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nèi)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課程學科單一、容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開設的公選課容量與在校學生可選課人數(shù)不匹配,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選課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的要求。公選課開設的學科單一門類少,開設的課程大部分依托本校所開專業(yè)門類和學科課程。不能滿足學生選擇跨學科跨專業(yè)課程的要求。除了課少人多,而且種類也不均,有的熱門選修課不能滿足學生的選課要求,而有些冷門課程卻因為選課人數(shù)不夠而不得不縮小課堂容量或停開。學生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課,因選不了熱門課程而轉而選擇非自己心儀的課程,由此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僅為混學分而選。
(二)教學管理不嚴格,質量不高
選修課教學質量不高,是高校選修課普遍存的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中,教師方面,由于開設公選課的老師稀缺,且大部分任課教師是非專業(yè)出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jīng)驗,不能給學生提供該學科的最新信息,也不能給學生以應有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學到的知識太少。通過隨機調(diào)查,70%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從選修課上學到什么知識。學生方面,對于65%的學生來說,上選修課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學分,對選修課的認識也存在不足.理科學生認識不到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對人文類的公選課抱著混學分的想法,而文科學生對自然學科課程,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然科學基礎,上課時難以接受,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積極性。有相當部分學生認為,是為了應付學分才選修的,沒有太大意義。學生的這些認識,偏離了選修課設置的初衷和路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制度方面,除了教師和學生的自身方面,選修課的考核制度方面也存在缺陷。選修課課程考核不規(guī)范,大多數(shù)考核方式是以總結為考題,或者是開卷考試,而教師為了讓大部分能順利過關獲得學分,往往會降低考核標準,致使考試流于形式。
(一)科學合理設計與管理,優(yōu)化課程體系
公共選修課建設要科學合理的進行“頂層設計”,對公共選修課的建設與管理水平起決定性作用。高校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校開設的專業(yè)布局情況,對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論證,并重新修訂公共選修課管理辦法。應明確公共選修課中學科和門類的設置,并對開課數(shù)量及每一類別課程的容量應有明確規(guī)定。課程內(nèi)容應能適合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課程結構應真正體現(xiàn)文理滲透、學科交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積極開課,加強課程建設工作。
(二)建立激勵機制,提高課程建設質量
目前,對已開設的公共選修課普遍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有些選修課程每學期學生都能報滿,而有些課程的學習人數(shù)卻逐年減少且出勤率也低。對于上述情況,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并采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政策支持,比如對一些普遍反應良好的選修課程應給予科研立項及經(jīng)費支持,努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課程。但對于選課人數(shù)多、授課水平高的課程增加課時費。二是實行優(yōu)勝劣汰機制,對于選課人數(shù)少,授課質量差的課程逐步淘汰。
(三)嚴格規(guī)范考核辦法
對公選課的考核形式、紀律和成績評定,不能降低標準,應嚴格考試管理,提高和規(guī)范考核標準。健全考試機制,建立科學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維護公選課的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意義,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教師在授課時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避免教學過程敷衍了事,讓學生混學分。
(四)改進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要達到公選課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公選課內(nèi)容的濃縮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尤為重要。教師講課水平高,課程才會有吸引力,學生才會感興趣。開課教師的講授內(nèi)容應注重把實際應用和學生學習興趣相結合,注重對學生思維方法、學習興趣或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應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公選課要求,積極運用問題討論式、探究式、案例分析式教學方法,增強師生互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注重常規(guī)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
一是從源頭抓起,做好開課的管理,應做好開課教師資格審核及課程標準、開課計劃的審核工作。要求開課教師提供申請表、課程標準、開課計劃外,還須提供全套的教案等材料。對于新開公選課,每學期需組織專家對新開課程進行論證,并要求開課教師試講,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開設。二是注重日常的教學檢查。組織教學督導組深入教研室和課堂,檢查教學檔案并隨機聽課,掌握真實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三是做好教學評價工作。特別是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教師教學工作考核、職務職稱評聘、評優(yōu)評獎的資格條件。
總之,公共選修課的改革與建設,要從“教”“學”“管”三方面著手,加強公選課質量監(jiān)控和提高公選課教學管理水平,才能保證公選課教學滿足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人才的需要。才能改變公選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公選課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
[1]魏銀霞、凌惜勤.大學公共選修課程的調(diào)查與改革建議[J].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8)
[2]郭學勤.關于高校選修課課程建設問題的幾點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