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江+馮為+李國棋
【摘 要】 探討在跨界思維引導下的劇場工藝設計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劇場工藝設計、舞臺 工藝設計三大方面。
【關鍵詞】 跨界思維;舞美設計;演出管理;劇場工藝設計;舞臺工藝設計
文章編號: 10.3969/j.issn.1674-8239.2016.11.008
【Abstract】Guide by cross-border thinking, explores the work content of the theatre technological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ater function demand design, theatre technological design, stage technological design.
【Key Words】cross-border thinking; stage desig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atre technological design; stage technological design
中國正處于劇場建設的活躍期,隨著一批新建劇場相繼投入使用,設計回顧和總結工作也有意無意地開展著。通過實踐可以檢驗出哪些設計是好的、合理的,哪些又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是什么?,F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劇場工藝設計不單單是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幾個專業(yè)的事情,需要更多方面的技術綜合,“跨界”也成為時下劇場工藝設計業(yè)內比較熱門的詞匯之一。
使用與設計脫鉤是近幾年國內劇場設計的通病:使用方和投資方分離,使用方不參與設計過程,投資方和設計院也不進行有針對性的市場調研,設計院僅是參照規(guī)范、建筑設計資料集和其他劇場的圖紙進行所謂的“通用設計”。不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不研究使用劇場的目標人群,不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其結果經常是不令人滿意的。
例如,在某市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劇場的方案設計中,設計師沒有考慮青少年集體出行參加活動的特點,沒有設置足夠的大客車停車場,很不利于后續(xù)的活動組織。
再如,某劇場在狹小的聲閘內設計了臺階和坡道,而演出時聲閘是不開燈的,人員出入聲閘時極容易跌倒。此外,散場時人流通過狹小通道的斜坡和臺階,也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劇場設計的全過程應該是使用和投資單位、土建設計單位、劇場工藝設計單位三方共同參與的復雜的過程;而完善的劇場工藝咨詢至少應該是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劇場工藝設計、舞臺工藝設計三大方面的跨界。
1 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
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是劇場建設的第一步,也是整個設計過程的總指導和總目標,地位十分重要。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應該是在對擬建劇場的使用功能、演出類型、投資總量、組織機構、運營模式、盈利途徑等宏觀方面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后提出的合理、客觀的預判,以及據此預判提出的建筑功能需求、演出功能需求、演出設備需求。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劇場使用和投資單位、土建設計單位、劇場工藝設計單位三方共同縝密分析未來可能的使用情況、運營情況和財務情況,做出合理、客觀的預判,進而擬定出有針對性的設計任務書,而接下來的設計工作,也將在明確的“目標導向”下進行。
未來的劇場可能出現不同方向的分化。一類可能是商業(yè)演出和公益性演出并舉的同時兼容政府“兩會”的劇場,一類可能是以群眾自娛自樂的業(yè)余演出為主的劇場(套用時下比較流行的網絡詞匯,可以戲稱為“大媽劇場”),還有一類可能是以純商業(yè)演出為主的劇場。三類劇場、三個方向,對應著三個不同的建設目標,“通用設計”顯然不能同時滿足三類劇場的個性化需要。此時,劇場使用及演出管理規(guī)劃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管哪一類劇場,建設之初都要解決“演什么”、“誰來演”、“誰來看”的問題,尤其是商業(yè)劇場,投入和收益的經濟問題是事關生存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劇場的管理問題也必須在前期決策階段給予明確?;卮鹨韵聠栴}的過程既是劇場建設的決策過程,也是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的開始。這些問題并不全面,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尚需要不斷擴充和完善。
1.1 確定承接的演出類型——“演什么”的問題
(1)劇場承接的演出是專業(yè)演出多還是業(yè)余演出多?
(2)經常承接的專業(yè)演出是何種專業(yè)演出?歌劇、芭蕾、話劇、古典音樂會,還是大型歌舞、綜藝晚會、音樂劇、流行音樂,還是地方戲曲、評書、相聲專場?經常承接的業(yè)余演出又是哪些類型,希望達到什么水準?這些擬承接的演出對劇場有什么要求?
(3)是否是為某個特定的節(jié)目而建設一個專用劇場?
(4)是否有樂隊進行現場伴奏,有現場伴奏的演出占全年演出的比例如何,需要多大規(guī)模的樂隊?
(5)是否經常承接大型會議和學術報告?是否需要同聲傳譯和表決系統(tǒng)?
(6)是否承接其他活動,例如展覽,企業(yè)新品發(fā)布會、企業(yè)年會,私人演出等?
(7)是否有放電影的需求,放何種電影,達到何種音效要求?
1.2 預估演出團體的情況——“誰來演”的問題
(1)劇場是駐團劇場還是出租劇場?
(2)劇場經常承接的演出團體的大致人數是多少?人員構成是什么情況?
(3)演出團體的住宿、餐飲如何解決?
(4)道具如何運輸和存放?演出時空置一旁的樂器箱、道具箱如何存放?運送道具的車輛如何停放?
(5)演員是否有排練的需要,進行何種排練,排練場地如何解決?
(6)演出和排練的組織情況如何,排練廳是否向公眾開放,誰在使用排練廳,排練廳和主演出廳是否同時使用?
(7)是否有電視轉播的需要?
(8)是否有錄音錄像、制作演出記錄光盤的需要?是否需要額外的專業(yè)錄音棚?
1.3 觀眾群體研究——“誰來看”的問題
(1)演出所針對的目標人群構成情況如何?有無特定的目標人群,比如兒童劇場、女性劇場、旅游劇場?
(2)當地觀眾的欣賞習慣如何,觀眾更喜歡觀看什么類型、什么內容的演出?這種喜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例如10年后)可能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劇場是否有必要應對這種變化,如有應如何應對?
(3)觀眾觀演的主要時間段是在白天還是夜間?
(4)觀眾乘坐何種交通工具?夜間散場后的交通問題如何解決?停車如何解決?
(5)觀眾的飲水和餐飲問題如何解決?
(6)是否需要設置貴賓室?貴賓是否需要接見演員和劇場管理人員?貴賓是否需要特殊的安全保衛(wèi)?是否經常組織新聞發(fā)布會?
1.4 經濟問題
(1)劇場周邊的人口大致有多少,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如何,觀眾有無進劇場觀看演出的消費習慣?
(2)演出是贈票多還是售票多?
(3)觀眾能接受的平均票價大致是多少?劇場擬建多少座位,上座率能達到多少?
(4)場均的演出成本大致是多少?希望的場均利潤是多少?
(5)初期建設一次性投資的每年折舊是多少?
(6)每年的演出設備的維護費用大致是多少?
(7)每年的管理人員、保安、保潔的費用是多少?
(8)每年的裝修、公用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費用大致是多少?
(9)能否得到財政補貼,多少補貼?
1.5 管理問題
(1)劇場由誰管理?管理團隊的組織架構和人數如何?
(2)外來演出團體如何管理?如果同時有多個演出團體如何管理?
(3)劇場向持票觀看演出的觀眾和不觀看演出的群眾同時開放時如何管理,比如參觀劇場的群眾,或是使用公共排練廳的群眾?
(4)演出時舞臺機械控制臺、調音臺、調光臺等關鍵設備由誰操作?有何種操作習慣?
(5)外來演出團體是否自帶演出設備,經常攜帶何種設備,需要何種接口?
(6)如果有制作電視節(jié)目或者電視轉播的需求,當地電視臺有何特殊要求?
(7)觀眾是否需要安檢、存包、手機信號屏蔽等服務?
(8)票務問題如何解決,通過何種途徑售票、取票?是否有網絡售票,是否自設票務網絡服務器?
以上5個方面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或者幾個設計條件,都與劇場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劇場的前期決策過程是目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能有演出組織機構參與前期分析決策和設計過程的項目只是一小部分。當然,以上問題中有一些確實不是某個人就能輕易回答的,有些可能還需要學術研究機構進行專項研究,有些則只能參考已經投入使用的劇場進行較為粗略的估算。不管怎樣,在前期決策階段進行市場調研和專門研究,對以上問題加以思考,有利于劇場建成后的運營和發(fā)展,有利于更加合理地使用投資,有利于為人民群眾提供不同層次的更為豐富的文化產品。
2 劇場工藝設計
這里所說的劇場工藝設計主要是指非演出設備安裝條件的工藝設計。由于國家對舞臺工藝設計和劇場工藝設計沒有明確的定義,這部分內容的稱謂也沒有公認的業(yè)內習慣,確實存在一定表述困難。本文姑且將這部分稱為劇場工藝設計,而將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的系統(tǒng)設計和土建安裝條件預留預埋設計稱為舞臺工藝設計。
劇場工藝設計主要包含帶有劇場特殊性的功能設計和流線設計,具體房間設計,聲學設計,視線分析,與結構、水、暖、電專業(yè)的土建配合等?,F有的舞臺工藝設計常被限定于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幾個專業(yè)的設計,忽視了很多重要的功能性方面的工藝設計內容,經常遇到化妝室、觀眾席視線、樂池通道、跑場道、貴賓室等“建筑部位”出現了問題。因此很有必要強調這些非演出設備安裝條件的工藝設計內容。
2.1 功能設計和流線設計
功能設計和流線設計,大致可以認為是劇場的平面設計和剖面設計,有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不同的層級,其中總體功能設計就是“功能分區(qū)”。
功能設計主要解決的是劇場具備哪些功能房間,每個房間是什么形狀的,多大多高,位置在哪里。功能設計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受制約的條件很多,有些和具體使用功能有關,有些和經濟問題有關,有些和演出設備有關,有些和建筑藝術要求有關,有些則受消防疏散的管控。
流線設計解決的是人流和物流的問題,與城市道路相仿,觀眾、演員、貴賓、管理人員、舞臺技術人員、服務人員、道具運輸、餐食運輸、垃圾運輸、紀念品運輸都要各行其道,絕不能隨意交叉,亂作一團。
2.2 具體房間設計
具體房間設計主要指的是每個房間的具體平面、剖面和構造設計,滿足既定的使用功能。例如:
門廳的設計,有多大面積,能容納多少觀眾集散;售取票在哪里,安檢在哪里,信息發(fā)布在哪里,衛(wèi)生間在哪里,餐飲、飲水機在哪里,紀念品售賣在哪里等等。
化妝室的設計,設多少個化妝臺,化妝臺如何安裝,化妝臺燈具選型和安裝方式,設多少洗臉盆,門開多寬多高等等。
貴賓室的設計,有多大面積,是否需要變換沙發(fā)排布方式,是否需要轉變?yōu)樾侣劙l(fā)布廳,服務間在哪里,貴賓廁所在哪里,司機休息室在哪里;貴賓如何進出劇場,如何上下舞臺,如何進出觀眾廳等等。
具體房間設計主要關注細節(jié),在此不能展開一一詳述,只能蜻蜓點水地提一兩點。這些具體設計都直接關系到劇場開業(yè)后的使用,而且都具有劇場的特殊性,沒有一定經驗,僅依靠規(guī)范和資料集是很難完成設計的,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2.3 聲學設計
聲學設計是一個比較成熟而獨立的學科,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間有不同的聲學指標和構造措施,在此不再展開敘述。
2.4 視線分析
國內劇場的觀眾席視線分析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多數設計院只按照規(guī)范選取視點和C值(后排觀眾觀看設計視點的視線與前排觀眾眼睛垂線之交點,與前排觀眾眼睛間的高度差),很少考慮實際的表演區(qū)面積和高度,對臺口上沿對天幕的遮擋的問題、前排觀眾對后排觀眾的側向遮擋問題、樂池升起作為舞臺使用時視點前移的問題也是少有關注,更不會去判別每個座椅的視線好壞。
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視點,僅是一個點,而觀眾觀看的表演區(qū)是一個有一定面積和高度的三維立體的空間。按規(guī)范選取的C值,僅考慮了觀眾席中軸線上一維的視線遮擋問題,沒有考慮前排觀眾對后排觀眾的側向遮擋。規(guī)范規(guī)定的觀眾席視線分析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多變的觀眾席設計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希望采用更加藝術化的座椅排布形式的設計師,需要更加完備的視線分析算法去判別每個坐席的視線的好壞程度。
視線分析也應考慮聲控室、燈控室內音響師、燈光師的視線。經常遇到一些案例,觀眾席樓座挑臺遮擋音響師、燈光師的視線,音響師也聽不到主擴聲揚聲器的直達聲。
2.5 與結構、水、暖、電等土建配合
與結構、水、暖、電等土建專業(yè)配合所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在此舉幾個例子,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設計師關注劇場內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
(1)臺唇邊梁
有樂池的臺唇一般是懸挑混凝土板的做法,盡量保持臺唇下部的有效凈空高度。但如圖1所示,此劇院的結構設計師在臺唇處設計了堅固的邊梁和挑梁,如果按樂池2.2 m深計算,舞臺木地板高度0.15 m,梁高0.6 m,梁下凈高即使不進行任何裝修也僅剩1.45 m,使用起來非常困難。此外,給排水專業(yè)還在樂池的一端設計了集水坑,給樂手進出樂池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2)雨水管和夾心板屋面
在筆者參與的某劇場的聲學測量過程中適逢小雨,觀眾廳內可以非常清晰地聽到雨水管流水的聲音。如果在自然聲為主的演出時恰逢降雨,必然會影響觀眾的聽感。因此建議雨水管不穿越舞臺和觀眾廳(包括觀眾廳的悶頂內),避免出現干擾演出的事情發(fā)生。
不少結構師都喜歡使用自重較輕的巖棉夾心板作為舞臺和觀眾廳的屋面,但這種夾心板抵抗雨點撞擊聲的效果很差,如果在夾心板下設計復雜厚重的隔聲吊頂,效果不一定理想,重量也不見得比混凝土樓板輕。
(3)水噴淋管線
將防火幕作為防火分區(qū)的界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設計,但防火幕自身的耐火性能大約只有1.0小時~1.2小時,不能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耐火3小時的要求,必須配置降溫水幕或者分割水幕。此處要特別注意水管的安裝不能阻礙防火幕的升降。
另外,也遇到過用耐火超過3小時的軟質雙層無機防火卷簾代替防火幕的設計。需要指出的是,規(guī)范確實沒有規(guī)定不允許使用軟質防火卷簾,但從實際出發(fā)考慮,舞臺起火必然引起舞臺和觀眾廳氣壓的不平衡,而防火幕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要抵抗0.4 kN/m2(每平米40公斤)的空氣壓力。因此,軟質防火卷簾是否適合代替防火幕,尚需國家權威消防部門進行實驗并給予定論。
功放機房、調光器室(可控硅室)、舞臺機械配電室都是重要的配電場所,應該按照配電室進行設計,不能配置水噴淋系統(tǒng)。聲控室、燈控室內的調音臺、調光臺都是價格昂貴的設備,動輒上百萬,也不宜設置水噴淋系統(tǒng),防止誤噴造成重大損失。但規(guī)范沒有對這些具體事項做出明確規(guī)定,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回應實際使用的客觀要求。
(4)舞臺和觀眾廳的風管布置
如圖2所示,某劇場舞臺柵頂和滑輪梁之間的大型排煙風管嚴重阻礙了人員的通行。
圖3是另一個劇場的排煙風管占用了舞臺吊桿的位置,吊桿鋼絲繩穿越風管固然不對,但也反映出舞臺機械施工人員的無奈。
圖4是某劇場的面光橋。該面光橋凈高不足1.8 m,很多人進去之后都要貓著腰。空調專業(yè)為了給面光橋降溫,還在本已十分狹窄的空間內設計了多個送風口,造成該面光橋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操作人員也容易被送風口撞傷。
非演出設備安裝條件的劇場工藝設計經常處于“三不管”的狀態(tài)。國內劇場的投資方很多都是地方政府,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很難提出如此具體的技術要求。不容否認,相當一部分設計院的各專業(yè)設計師對具有劇場特殊性的一些技術細節(jié)和構造措施也不是十分了解,確實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過去,劇場工藝設計以演出設備安裝條件設計為主,對這些土建設計問題的關注度很低,尤其是當劇場工藝設計滯后于土建設計時,這些問題就更加突出。
為結束這種“三不管”的狀態(tài),劇場工藝設計單位(或者劇場咨詢顧問)應該承擔起這個重任,審核土建設計院出具的各專業(yè)的圖紙,并對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進行提醒。
3 舞臺工藝設計
舞臺工藝設計通常指的是舞臺機械、燈光、音響、視頻的系統(tǒng)設計和土建安裝條件預留預埋設計,實際的工作內容也可以概括成“演出設備安裝條件設計”。最近幾年,隨著各方對劇場技術特殊性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舞臺工藝設計已經成為劇場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但需要指出的是,舞臺工藝設計的基礎是前期的決策和與土建各專業(yè)的配合,并不是孤立的設計,更不能是逆向設計,不能先進行舞臺工藝設計,再推導劇場的使用功能。
4 結論
劇場工藝設計是大跨界、大綜合的設計。建設好劇場,需要把跨界的理念落地,需要有綜合的眼光和多方面的專家一同參與其中。
劇場不應是只可遠觀的城市雕塑,而應該是能夠讓更多人走進來并欣賞現場表演藝術的休閑娛樂場所。類似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qū)的面對民眾的劇場及相關產業(yè),才真正使普惠文化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中國的表演藝術及劇場建設都將迎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劇場可能出現不同方向、不同類別、不同配置水平的明顯分化。劇場工藝設計要時刻準備著去迎接市場中可能出現的新動向和新趨勢,為藝術家和老百姓建造出更加理想、更加合適的劇場。
(編輯 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