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簽訂TPP協(xié)定;歐洲議會于5月12日正式以546票比28票的壓倒性優(yōu)勢否決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顯然,中國面臨被美國甩開、被歐洲固堵的嚴峻局面。在應對TPP協(xié)議的問題上,中國唯一的辦法是與更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而如果不能與美國這個最大的經濟體簽約,再多的自貿協(xié)定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美國之外的國家根本無法吸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容量。至于歐盟否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未來遇到的障礙將是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由于中國對歐盟長期存在巨額貿易順差,歐盟勢必經常動用“反傾銷調查”這一工具。盡管1998年4月27日歐盟將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排除,但并不等同于將中國視為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如果中國企業(yè)遇到對反傾銷調查,只能個案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和“分別裁決待遇”。而歐盟對中國企業(yè)分別設定了異??量痰摹笆袌鼋洕鍡l標準”和“分別裁決的四條標準”。過去中國企業(yè)在反傾銷案件中經常敗訴,未來也肯定不會樂觀。
也許有人會問:你所說的“悲觀派”不是判斷中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年初出現“小陽春”了嗎?這怎么是悲觀呢?
盡管經濟學有很多流派,但主要還是以“供給”和“需求”來區(qū)分陣營。供給學派的觀點是,供給居于首要、決定性的地位。社會購買力取決于社會的生產能力,人們在向社會提供商品的過程中,自然會創(chuàng)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會供給能力越強,需求就越大。以手機為例子,蘋果觸摸屏手機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不可思議的市場需求。需求學派則以凱恩斯為代表,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擴大需求,從而刺激經濟的增長。
因此,“供給側改革”這一藥方無疑是正確的。“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是讓市場起主導性作用,由市場來對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那么,如何才能讓市場發(fā)揮作用呢?以弗萊堡學派的觀點來看,只能是規(guī)范市場秩序,給市場主體公平機會,創(chuàng)造自由競爭的局面,舍此別無他途。從這個角度看,“供給側改革”的確是個好藥方,而且每個措施都涉及到了要害,可以說是刀刀見血。
盡管如此,本非權威人士還是認為,“供給側改革”也不過是指標不治本的藥方。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如果不清理過多的行政管理,如何才能還市場一個藍天?下一步,能否減稅是第一塊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