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玉
【知識框架】
【考點解讀】
考點一 古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矗立于非洲尼羅河流域,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國王權力的象征。因為外形近似漢字“金”字,所以我國稱它們?yōu)榻鹱炙?/p>
【例1】(2016·山東青島·30)阿拉伯人有一句諺語:“人間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睔v經(jīng)數(shù)千年風雨滄桑的金字塔, 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邊緣,見證人間世態(tài)的變遷。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國王的宮殿
B.古巴比倫國王的宮殿
C.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
D.古巴比倫國王的陵墓
【解析】本題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矗立的國家及功用。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C符合題意。金字塔是陵墓不是宮殿,排除A、B;金字塔位于古代埃及,排除D。
【答案】C
【例2】(2016·湖南郴州·13)位于非洲尼羅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屬于古代埃及的是( )
A.種姓制度
B.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C.甲骨文
D.漢謨拉比法典
【解析】本題考查了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是古埃及文明的標志之一。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排除A;甲骨文是中國的文字,排除C;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頒布的法典,排除D。
【答案】B
【拓展延伸】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標志,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也是古代勞動人民被古埃及國王(法老)奴役的歷史見證。
考點二 漢謨拉比法典
1.目的: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2.制定者: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
3.誕生地點:古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
4.內(nèi)容:法典條文共282條,刻在一個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揚“君權神授”,還規(guī)定奴隸可以買賣,可以抵債;奴隸可以被任意殺死,兇手只需賠償奴隸主的財產(chǎn)損失,無須償命,等等。
5.歷史地位: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點是漢謨拉比法典出現(xiàn)的國家、大河流域及其歷史地位。除單獨以選擇題、識圖題等形式考查外,該考點也通常與其他法律文獻綜合,以列舉題等形式考查。
【例3】 (2016·山東聊城·18)楔形文字既有語義符號,又有語音符號。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成文法典。這兩大文明成果均誕生于下列哪一地區(qū)( )
【解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誕生的大河流域。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備的成文法典,其誕生于西亞的兩河流域。據(jù)此分析選項可知:A是東亞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不符合題意;B是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符合題意;C是西亞的兩河流域,符合題意;D是非洲的尼羅河流域,不符合題意。
【答案】C
【拓展延伸】漢謨拉比法典的內(nèi)容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西亞乃至更廣闊的區(qū)域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典超越了時代,更引領了時代,從中可以認識到法律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考點三 種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之后,逐漸產(chǎn)生不同的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
2.內(nèi)容:
3.特點: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有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yè),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4.實質(zhì):嚴格的等級制度。
5.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點是種姓制度的實質(zhì)及四個等級的名稱。題型通常以選擇題、材料解析題為主。
【例4】(2016·山東泰安·32)下列示意圖能夠反映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是( )
【解析】本題以圖片的形式考查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觀察圖片可知,A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反映的是秦朝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C反映的是西歐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包括“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所以D圖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答案】D
【拓展延伸】古代亞非文明之比較:
考點四 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會矛盾尖銳。
(2)時間:公元前6世紀。
(3)地點:古代印度。
(4)創(chuàng)始人: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5)主要教義:倡導“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認為世界萬物的發(fā)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
(6)傳播:向南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國。向北經(jīng)中亞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7)節(jié)日習俗:“浴佛節(jié)”“成道節(jié)”“涅槃節(jié)”。
2.基督教:
(1)背景: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猶太人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
(2)時間:1世紀。
(3)地點:巴勒斯坦地區(qū)。
(4)創(chuàng)始人:耶穌(救世主)。
(5)主要教義:耶穌就是“救世主”。耶穌叫人忍受苦難,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6)傳播:4世紀時,羅馬統(tǒng)治者定基督教為國教。后來,基督教傳遍了歐洲各國。
(7)節(jié)日習俗:“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
3.伊斯蘭教:
(1)背景:阿拉伯半島處于分裂狀態(tài),人們渴望統(tǒng)一。
(2)時間:7世紀。
(3)地點:阿拉伯半島的麥加。
(4)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
(5)主要教義: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主張順從。伊斯蘭教的信徒被稱為“穆斯林”。
(6)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
(7)傳播: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對這些地區(qū)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8)節(jié)日習俗:“開齋節(jié)”“宰牲節(jié)”等。
【考查角度】世界三大宗教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和熱點,主要考查三大宗教的產(chǎn)生時間、產(chǎn)生地點、創(chuàng)始人、主要教義及節(jié)日習俗。除單獨考查外,也經(jīng)常綜合考查其異同點。考查題型以選擇題、簡答題等為主。
【例5】(2016·四川成都·14)“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傳教;他詛咒剝削者,說他們的靈魂要升入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边@里的“他”是指( )
A.釋迦牟尼 B.耶穌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師
【解析】本題考查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人耶穌。由材料中的“巴勒斯坦”“靈魂要升入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等信息,聯(lián)系所學史實可知他是耶穌。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的地點是古代印度,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的地點是阿拉伯半島,三藏法師是佛教弟子,排除A、C、D。
【答案】B
【例6】(2015·黑龍江綏化·18)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作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共同特點是( )
①都誕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誕生于亞洲 ③最后都為統(tǒng)治者利用 ④它們的傳播都有利于各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異同點,考查學生的比較辨析能力。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分別誕生于7世紀和1世紀,①錯誤;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②正確;統(tǒng)治者利用宗教讓人忍耐順從的教義,來加強對人們的思想統(tǒng)治,③正確;三大宗教的傳播都有利于各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④正確。
【答案】B
【拓展延伸】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點:
(1)背景:都是在當時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情況下誕生的。
(2)誕生地:都誕生在亞洲地區(qū)。
(3)教義:都有主張人們?nèi)棠晚槒牡慕塘x,統(tǒng)治者利用其對人們進行思想統(tǒng)治。
(4)傳播發(fā)展:都曾被定為國教,受到統(tǒng)治者的扶植和發(fā)展。
(5)影響:信徒眾多,對現(xiàn)實政治、社會生活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考點五 雅典伯利克里時代的民主政治
1.時間: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
2.當政者:伯利克里。
3.發(fā)展民主的舉措:伯利克里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了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nèi)政、外交、和平、戰(zhàn)爭等重大問題,他們在行政和司法機構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4.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
5.結果: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時期,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
6.評價:①積極影響: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②局限性:伯利克里是代表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政治家,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zhì)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專政。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權利,廣大的外邦人、婦女、奴隸沒有民主權利。
【考查角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中考的高頻考點和考查重點。重點是為雅典民主政治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伯利克里、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疾轭}型以選擇題、材料解析題等為主。
【例7】(2016·江蘇徐州·22)假如你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雅典,可能遇到的場景是( )
A.觀看楔形文字銘刻的法典
B.國王任命陪審法庭官員
C.婦女參與公民大會的表決
D.公民大會決策重大事務
【解析】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楔形文字銘刻的法典在西亞,排除A;雅典的陪審法庭官員由抽簽決定,排除B;雅典伯利克里時期,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參與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的表決,決定內(nèi)政、外交、和平、戰(zhàn)爭等重大事務,排除C;D符合題意。
【答案】D
【例8】(2016·海南·13)“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公民一律平等,有權參與國家管理。除十將軍外,國家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通過選舉產(chǎn)生?!痹摬牧蠑⑹龅氖茄诺洌?)
A.種姓制度 B.等級制度
C.民主政治 D.君主專制
【解析】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與雅典不符,排除A;等級制度、君主專制與材料“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公民一律平等”的信息不符,排除B、D;材料敘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行情況,C符合題意。
【答案】C
【拓展延伸】古代希臘文明對世界產(chǎn)生的影響:
(1)政治方面:近代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
(2)文化方面:現(xiàn)代奧運會、歐洲戲劇等。
(3)科技方面:杠桿定律、浮力定律的運用。
考點六 古代世界的戰(zhàn)爭與征服
1.希波戰(zhàn)爭:
(1)原因:波斯帝國的侵略和擴張。
(2)時間:公元前5世紀。
(3)交戰(zhàn)雙方:希臘和波斯。
(4)著名戰(zhàn)役:馬拉松戰(zhàn)役。(為紀念希波戰(zhàn)爭——馬拉松戰(zhàn)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長跑)
(5)結果:希臘軍民經(jīng)過頑強戰(zhàn)斗,徹底戰(zhàn)勝了波斯侵略軍,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2.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1)時間:公元前4世紀。
(2)路線:亞歷山大大帝出兵東征,掃蕩小亞細亞,攻入埃及,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遠達印度。
(3)結果: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3. 羅馬帝國的擴張:
(1)概況: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發(fā)動多次侵略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nèi)湖。
(2)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tǒng)治過的廣大地區(qū)。
【考查角度】古代世界的戰(zhàn)爭是人類不同文明之間交流和融合的一種方式。中考考查的重點有希波戰(zhàn)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和羅馬的擴張??梢詥为毧疾椋步?jīng)常結合人類和平交流的方式進行綜合考查。考查題型以選擇題和材料解析題為主。
【例9】(2016·湖南衡陽·10)英國人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說:“隨著這一戰(zhàn),我們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門檻上面,在這個世界之內(nèi),希臘人的智慧為后來的諸國奠定了立國的基礎。”文中“這一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5世紀,它是東西兩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請你判斷,“這一戰(zhàn)”是 ( )
A.希波戰(zhàn)爭 B.布匿戰(zhàn)爭
C.羅馬內(nèi)戰(zhàn) D.十字軍東征
【解析】抓住材料中“希臘人的智慧”“公元前5世紀”“東西兩大古文明的碰撞”等信息分析選項。公元前5世紀,西亞的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是東方與西方的一次重要碰撞,A符合題意。布匿戰(zhàn)爭發(fā)生在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排除B;羅馬內(nèi)戰(zhàn)與“東西兩大古文明的碰撞”不符,排除C;十字軍東征發(fā)生在11—13世紀,排除D。
【答案】A
考點七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人:
(1)阿拉伯人把中國古代的發(fā)明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y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qū)文化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2)改造并傳播了由印度人發(fā)明的“阿拉伯數(shù)字”。
2.馬可·波羅:
(1)馬可·波羅來華: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前往中國,到達中國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職。他在中國生活了17年,從海路回國。
(2)影響:記述馬可·波羅東方經(jīng)歷和見聞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
【考查角度】和平交往是人類文明之間交流和融合的主要方式。中考考查的重點是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和傳播、馬可·波羅來華時中國所處的朝代及《馬可·波羅行紀》的影響??疾榈闹饕}型是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解析題。
【例10】(2015·湖南懷化·13)我們在數(shù)學運算中經(jīng)常使用的“0、1、2、3、4、5……”這十個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臘人
【解析】本題考查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人發(fā)明了阿拉伯數(shù)字,A符合題意;古阿拉伯人改進和傳播了阿拉伯數(shù)字,B不合題意;C、D是干擾項,排除。
【答案】A
【例11】 (2015·新疆·7)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沖突。下列各項中明顯與其他交往方式不同的一項是 ( )
A.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與傳播
B. 希波戰(zhàn)爭
C.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D.羅馬征服地中海
【解析】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與傳播是和平交流;希波戰(zhàn)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和羅馬征服地中海都是武力沖突,所以A與其他三項交往的方式不同。
【答案】A
【拓展延伸】文明交流互鑒應遵循的原則: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平等的。文明的交流應該以和平的方式進行。文明交流互鑒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善于學習先進的外來文明,改革創(chuàng)新等。
【強化訓練】
1.金字塔神秘而雄偉,不但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觀看,更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關注和研究的對象。下列有“金字塔的國度”美譽的是( )
A.古中國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倫
2.“法典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基礎上,此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鞘澜缟习l(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代巴比倫經(jīng)濟制度與社會法治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材料所述“法典”誕生于( )
A.尼羅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兩河流域
3.“假如你未見過雅典,你是個笨蛋;假如你見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頭蠢驢;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拋棄,你是一頭駱駝?!毖诺涔裰匀绱俗院?,是因為伯利克里時期他們 ( )
A.已經(jīng)廢除了奴隸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
C.實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完善了王位繼承制度
4.在雅典,公民大會是其最高權力機關,在公民大會上,公民自由發(fā)言或展開激烈的辯論,共同商議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作出決議。下列人物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決定城邦大事的是( )
A.外邦人
B.全體公民
C.成年男性公民
D.成年女性公民
5. 2016年6月8日,3000多名國內(nèi)外馬拉松愛好者齊聚新疆奇臺縣,參加“江布拉克”杯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與該賽事相關的戰(zhàn)役是( )
A. 亞歷山大東征
B.布匿戰(zhàn)爭
C.希波戰(zhàn)爭
D.特洛伊戰(zhàn)爭
6.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網(wǎng)2016年4月13日發(fā)表新加坡原新聞工作者、前國會議員吳俊剛撰寫的題為《伊斯蘭世界內(nèi)部矛盾深化》的文章。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耶穌
B.喬達摩·悉達多
C.荷馬
D.穆罕默德
7.鄭州市某校九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收集了希波戰(zhàn)爭、布匿戰(zhàn)爭、馬可·波羅來華等素材,這些素材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
C.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D.帝國的擴張與崛起
8.有人說:阿拉伯民族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下列史實不能為該觀點提供論據(jù)的是( )
A.把阿拉伯數(shù)字傳到世界各地
B. 把中國四大發(fā)明傳入西亞和歐洲
C.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傳入中國
D. 把拉丁字母傳到亞洲
9.中東地區(qū)是一個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富饒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見證。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該法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刻寫的。
(3)世界三大宗教中誕生于巴勒斯坦地區(qū)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雅典民主制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的制度被稱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萬確的……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決他們私人糾紛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價值而言,無論任何人以何種方式顯露出優(yōu)于他人擔任一些榮耀的公職,那不是因為他們屬于特殊的階級,而是由于他們的個人才能?!?/p>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
(1)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情況如何?文中描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兩個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希臘文明對世界產(chǎn)生的影響。
(3)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與探究,你從希臘文明的傳播和影響中得到了哪些認識?
11.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為此,九年級某歷史興趣小組以歷史上“古代文明的交流與互鑒”為主題,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活動。
【文明之源】
(1)圖1中的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人類早期文明的四個區(qū)域,請你找出下列文明成就對應的區(qū)域。
(2)對比圖1和圖2,指出古代亞非文明與以古代希臘為代表的西方文明產(chǎn)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何不同。
【文明交流】
在多樣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國文化只有在與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顯示出它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不斷繁榮發(fā)展,更好地走向世界。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積極吸收借鑒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同時大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北京晨報》
(3)根據(jù)材料,指出在不同文明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持怎樣的心態(tài)。你認為古代不同文明之間交流與借鑒的主要方式有哪兩種?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文明之思】
截至目前,共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方制定出臺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并同30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協(xié)議。
——習近平
(4)當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推進了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在當今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